什么是孩子的起跑线观后感(你才是孩子的起跑线)
什么是孩子的起跑线观后感(你才是孩子的起跑线)故事发生在印度德里,一年一度最盛大的比赛即将开始——幼儿园招生,1400 所将要发放报名表的学校当中,排名前五的名校入学名额相当紧俏。这是一部,一定会让你想起自己带娃之焦虑、夫妻相处之琐细的电影。昨天,我在夜色里哭红了眼睛。别误会,我没啥大事儿,只是和老公一起看了一部电影,深受感动之余,顺带思考了一下。这部电影叫《起跑线》。
即使变成自己讨厌的人,也要让孩子获得最好的教育?——《起跑线》
你一定听过「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吧?
现在的你,正在成千上万把钱砸在早教班,还是拼死拼活挣学区房的首付?正在找人托关系挤名校,还是牺牲一切娱乐陪着孩子刷奥数?
如果给你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你会为孩子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昨天,我在夜色里哭红了眼睛。
别误会,我没啥大事儿,只是和老公一起看了一部电影,深受感动之余,顺带思考了一下。
这部电影叫《起跑线》。
这是一部,一定会让你想起自己带娃之焦虑、夫妻相处之琐细的电影。
故事发生在印度德里,一年一度最盛大的比赛即将开始——幼儿园招生,1400 所将要发放报名表的学校当中,排名前五的名校入学名额相当紧俏。
怎么样?是不是很像平凡生活中的我和你?
它卖点十足、笑点满满,但触发我泪点的,却是拉吉夫妇为了在彻查穷富的家访中过关,举家搬往贫民窟后,遇到的穷了三代的邻居希亚姆一家。
他们让我突然明白,为人父母,你才是孩子的起跑线。
1
重视学习
改变孩子人生的航向
电影里有三个细节——
希亚姆偶然听到米塔说了一句英语,在仗义借了上完厕所没水用的拉吉两桶水、拉吉登门道谢时,赶紧请求米塔教儿子英语。
儿子捧着书流利地念着英语儿歌,希亚姆和妻子双手紧握、两眼含泪,喜道:「谁能想到,劳工的儿子也能说英文?」
于是,希亚姆便决定专程到学校去感谢校长,在得知学校能办好是另有捐助者时,仍然坚持一定要登门道谢。
希亚姆三代贫困,说要比穷没人比他更懂。可是他重视儿子的学习,愿意创造一切条件帮助儿子改变命运。
你说,谁不重视?
什么叫重视?
说两句「好好学习去」,不叫重视;成绩不好就打一顿,不叫重视。
为人父母,你愿意为孩子的学习,花费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才叫重视。
2014 年,《超级演说家第二季》全国总冠军刘媛媛曾在一次演讲中说:
「我们家就是出身寒门的,我们家都不算寒门,我们家都没有门。
现在想想,我都不知道我爸跟我妈那么普通的一对农村夫妇,他们是怎么把三个孩子——我跟我两个哥哥从农村供出来上大学、上研究生的。
我一直都觉得自己特别幸运,我爸跟我妈都没怎么读过书,我妈连小学一年级都没上过,她居然觉得读书很重要,她吃再多的苦也要让我们三个孩子上大学。」
那时的刘媛媛,在全国最高等学府——北京大学法律系研究生在读,站在电视里,即将问鼎《超级演说家》的冠军宝座。
再说回电影里,儿子有了进步,希亚姆就满怀诚恳地感谢学校。
相比成天在孩子面前大骂「现在的学校就知道钱」「现在的老师全都不负责任」,希亚姆带给儿子的是最为正面的心理暗示。
2
乐观坚强
填充孩子生命的底色
希亚姆的儿子成功申请到了 RTE ,最终却还是在抽签中落败。
他垂头丧气地走出礼堂,叹道:「爸爸,我还是不够幸运。」
我的心一紧,生怕听到穷了三代的希亚姆说出更丧的话来。
可是,他蹲了下来,郑重地握住儿子的双臂,凝视着他的双眼,说道:
「别瞎说!你是最幸运的孩子!
学校的录取与否并不能决定你是否幸运。
学校不录取你,是他们的损失,该哭的应该是他们。」
紧接着,希亚姆转身恭喜拉吉一家,并和妻子掏遍了裤兜衣兜,凑出仅有的一点钱,说要晚上给他们办派对。
我鼻头一酸,掉下泪来。
生活中,我听过太多的家长「教育」孩子,
「咱家穷,哪能住得起那样好的房子?」
「咱没钱,能供你吃、供你喝就不错了。」
我们自以为在教孩子节俭,却不知说出的总是「你不配」的自卑。
著名的台湾节目主持人蔡康永在回忆父亲时,曾说过这样一段故事——
他的父亲蔡天铎是台湾有名的大律师,曾在上海经营过轮船公司,是 1949 年沉没的豪华客轮「太平轮」的船主。海难后,他陷入赔付遇难家属的官司导致破产,到了台湾后才不得不做起了律师。
有一天,他问了父亲一个很无聊的问题,「爸,如果太平轮没有沉的话,我有的时候就可以坐在轮船上,看着海吃早餐了,对不对?」
「对呀!」爸爸笑嘻嘻地回答他,没有说别的话。
一句「对呀」,一脸「笑嘻嘻」,没有别的话。简简单单的一句陈述,我拜倒在了蔡先生的气度之下。
蔡先生有一万个理由为曾经的富有和后来的无奈哀叹,可是他没有。正因为如此,才有了今日之温和优雅的蔡康永吧!
3
真诚善良
收获朋友的真心相待
希亚姆带拉吉去饼干厂做工,拉吉因为不慎摔碎饼干、频繁往返厕所而被扣光了工钱,希亚姆把钱分给他一半,说「男人不能空着手回家」;
希亚姆的妻子带米塔去取水领米,米塔因为痛骂缺斤短两的政府发米工作人员,而使得所有人粒米无收,希亚姆的妻子把米分给她一半,说「饿着肚子睡觉的滋味不好受」;
希亚姆误以为拉吉要打劫提款机,悄悄尾随将他拦腰抱回,见他执意要去,硬是撞到一辆车前碰瓷,以双臂鲜血横流、走路歪歪斜斜的代价,换回了拉吉所需的 2 万多元钱;
最后,希亚姆识破真相,得知拉吉是老板、住豪宅、却抢走了他儿子上学的权利。
他愤怒地冲向学校准备告发,却意外遇到皮娅,在皮娅一声甜甜的「希亚姆叔叔」里,他放弃了,他说自己和拉吉这种人最大的不同,就是不会剥夺别人的权利……
希亚姆,这个地地道道、毫无本事的贫民窟男人,彻底敲开了拉吉的心门。
拉吉为此后悔自省、捐资助学、自我告发、给女儿退学,他觉得教会他最多东西的就是希亚姆。
4
陪伴孩子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希亚姆一家生活在社会最底层,但相比上流社会的公子,他的儿子拥有着单纯快乐的童年。
几个细节——家里蚊虫乱飞——会导致传染病的那种,儿子慌张地叫来老爸,希亚姆打死蚊子后,坐在矮墙边,学着公蚊子的声音嗡嗡鸣叫,说这样能驱蚊,镜头切到墙头上——静谧的夜色,圆圆的月亮。
有爸爸在,儿子不慌。
皮娅因为说印地语而被上流社会的同龄小孩排挤,却在平民窟污水横流的街市上,和希亚姆的儿子一起,在父母的身边,滚着铁环、放肆奔跑、开怀大笑。
想起我认识的一个女生,18 岁的花季年龄,却是重度抑郁症患者。
小时候,她也曾活泼开朗。
小升初时,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名校,更被选拔进了少年班里。
可是,渐渐地,她跟不上了,一旦完不成要求,遭到的就是老师成日的批评,和同学们集体的排挤。
她患了抑郁症,可是没人知道。
直到过了几年,升入高中,在细心、敏锐的班主任点醒之下,家长带去一查,才被确诊。此时,已是重度。
她不开心,容易哭,常自责;
她很难在一场两个小时的考试里坚持坐在考场,她会觉得压抑到发狂;
她的抑郁症引发了身体上的其他病症,小小年纪已是高血压患者……
我无意为老师开脱,可是,我想说,如果父母和她之间,有足够良好的亲子关系,她不开心,是否能有一个排解的渠道?她得了病,是否能第一时间觉察,并展开治疗?
5
你说,这有什么用?
所有的这一切,都敌不过上流社会轻而易举拿到的通知书。
所有在贫寒日子里学会的技能,都敌不过有钱人家拔根毫毛轻轻一吹。
你说,起跑线就是奥数,就是英语,就是钢琴,就是名校。
太多心理的疾病,细数着孩子的压抑;
太多自杀的新闻,罗列着教育的疮痈。
你说,这是极端个案。
「即使变成自己讨厌的人,也要让孩子获得最好的教育。」——《起跑线》的海报上,这句话赫然揭露了畸形的现状。
可是,连自己都讨厌的我们,一定做不了孩子的榜样。
别再搞错了方向,上名校固然重要,我们的言传身教却更为重要。
毕竟,为人父母,我们才是孩子的起跑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