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祖刘邦辉煌的一生(无赖也能成帝王)
汉高祖刘邦辉煌的一生(无赖也能成帝王) 在遇到吕公后,刘邦的命运发生了很大的转折。 不过,刘邦的志向并不在此。一次,他押人去咸阳参加劳役时,见秦始皇锦衣华盖、宝马御车之盛况,顿时感慨道:“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有一天,刘邦又带朋友到嫂子家。嫂子对刘邦讨厌至极,于是心生一计。她连忙跑进厨房,用勺子使劲刮锅,弄出很大的响声。刘邦一听,以为嫂子家已经吃完饭,自叹来迟,只好请朋友回去。送走朋友后,他去厨房看个究竟,结果发现锅灶上正热气腾腾。刘邦翻然醒悟,转身离去,从此不再回来。 公元前225年,秦灭了楚国,刘邦的家乡隶属楚地,自然也被并入了秦的版图,这时的刘邦已23岁。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全国时,已27岁的刘邦在生活中依然没有比较大的起色,不过结交到了一批可以为其所用的朋友,比如萧何、曹参等。 公元前218年,因萧何的推荐,刘邦做了泗水亭长。在秦代,“亭”最主要的社会职能有两个:一是政府部门公干时经由的驿站,即过往官员歇
人穷志不穷布衣成英雄
公元前247年,刘邦生于秦朝泗水郡沛县(今江苏沛县)的一个农民家庭。他生来长颈高鼻,左腿长有72颗黑痣。其父刘执嘉见其生有异秉,认为他不同一般,为其取名为邦。
令刘执嘉感到失望的是,刘邦既不爱读书,又不喜耕种。刘执嘉见他整日游手好闲,经常说他是个“无赖”。刘邦长大后,旧性仍然不改。他哥哥成家后,家里的嫂子总是抱怨刘邦好吃懒做、空耗家产。于是,刘执嘉决定分家。这样以来,刘邦和父母住在一块,他的哥哥和嫂子住在一块。
刘执嘉对刘邦说:“你真是个无赖,你要向你哥哥学一学。他分家不久,就置了一些地产,你什么时候才能买地置房!”刘邦淡然一笑。此后,他不仅不觉悟,反而还经常带朋友到哥哥家吃饭,尽管常遭嫂子的厉声斥责,但他毫不在意。
有一天,刘邦又带朋友到嫂子家。嫂子对刘邦讨厌至极,于是心生一计。她连忙跑进厨房,用勺子使劲刮锅,弄出很大的响声。刘邦一听,以为嫂子家已经吃完饭,自叹来迟,只好请朋友回去。送走朋友后,他去厨房看个究竟,结果发现锅灶上正热气腾腾。刘邦翻然醒悟,转身离去,从此不再回来。
公元前225年,秦灭了楚国,刘邦的家乡隶属楚地,自然也被并入了秦的版图,这时的刘邦已23岁。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全国时,已27岁的刘邦在生活中依然没有比较大的起色,不过结交到了一批可以为其所用的朋友,比如萧何、曹参等。
公元前218年,因萧何的推荐,刘邦做了泗水亭长。在秦代,“亭”最主要的社会职能有两个:一是政府部门公干时经由的驿站,即过往官员歇脚的招待所,要为过往的官吏们提供食宿等;二是相当于今日的公安派出所,要维护管辖范围内的治安。
不过,刘邦的志向并不在此。一次,他押人去咸阳参加劳役时,见秦始皇锦衣华盖、宝马御车之盛况,顿时感慨道:“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在遇到吕公后,刘邦的命运发生了很大的转折。
吕公家住单父(今山东单县),与沛县县令交好。为躲避仇家,他搬到了沛县。
县里的豪绅、官吏听说县令家来了贵客后,纷纷赶来拜贺。萧何当时在沛县任主吏,负责这次宴会。考虑到来客众多,他向大家宣布:“凡贺礼不满一千钱,都坐在堂下。”刘邦自然不愿放弃这一讨好县令的良机,但他又实在出不起钱。思考片刻后,他不动声色,迈步上前,拿起墨笔就在礼单上写了“贺钱万”三字。传达告诉吕公后,吕公急忙下堂迎接。见到刘邦后,吕公发现他气度非凡,立即引其入座。酒后,吕公示意刘邦留下。在私聊中,吕公表示愿意把女儿嫁给刘邦。刘邦求之不得,很快和吕公的女儿吕雉成亲。吕雉为刘邦生了一男一女,即后来的孝惠帝和鲁原公主。
刘邦成家后,没事的时候经常回家帮妻子耕种。一次,吕雉带着两个孩子在田中锄草,一个过路的老人向吕雉讨水喝。老人会相面,说他们一家三口都有贵相。老人走后,刘邦来到田里,吕雉把相面之事告诉他。他扔下锄头,立即去追赶那位老人。追上老人后,他虔诚地请老人为他相面。老人为他相面后,说他贵不可言,他甚是高兴。
秦始皇为了修建骊山墓,要求调集大批劳力。刘邦接到命令后,押送刑徒到骊山(今陕西临潼县东南)。在路上,刑徒们纷纷逃亡。刘邦想:等到到了骊山,这些刑徒差不多要跑光,自己将难逃处罚。于是他为刑徒解开绳索,并对他们说:“你们都逃命吧,我从此也要逃亡了!”当时有十几个刑徒愿意跟着刘邦,刘邦连夜带着他们逃走。
在逃亡路上,探路的人回报说有一条大蛇挡在路上,建议另外找条路。刘邦大声呵斥说:“勇士赶路,还怕蛇不成!”他迅速赶到前面,拔出剑把那条蛇一斩两段,带领众人继续前行。
刘邦带着刑徒逃亡到芒砀山区(今河南永城县东北),在那里藏了起来。然而,吕雉和其他人去寻找他的时候,轻易地便找到了他。刘邦很奇怪,吕雉告诉他说:“你藏身的地方,天空上总有五彩祥云,所以我能找到你。”刘邦很高兴,并把这件事悄悄传给了周围的人。后来,沛县及附近的青年人纷纷前来投奔。
这样,刘邦迅速组织起了一批人为自己效力,成为当时人们公认的沛中豪杰。
洞察时势适进退数年苦战终成王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声势日益扩大,并在陈(今河南淮阳)建立了“张楚”政权。九月,刘邦在沛县主吏萧何、狱掾曹参的拥护下回到沛县,被立为沛公,正式宣布反秦。接着,萧何、曹参和吕雉的妹夫樊哙等人分头去招兵买马,很快将队伍发展到了几千人。刘邦率领兵士打了几次小胜仗后,在丰邑(今湖北兴山县北)驻守。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刘邦打败了来攻的秦泗水郡郡监后,令雍齿固守丰邑,自己率军在薛县打败了秦泗水郡郡守。此时,陈胜军在不断攻城略地。雍齿背叛刘邦投靠陈胜,刘邦失去了根据地,本想借兵攻打丰邑,但适逢秦军杀到了砀县(今安徽砀县),遂引兵前去攻打。初战失利后,整顿士兵再战,终于在三天内攻破砀县。刘邦收编了降兵,实力大增,准备夺回丰邑。这时,项梁大军已到薛县,刘邦转而投靠了项梁,项梁拨给他五千士兵和数位将领。
不久,陈胜被秦军所杀,项梁令各路将领赶至薛县。商议过后,项梁将楚怀王的孙子心立为楚王,定都盱眙(今江苏盱眙)。随后,项梁大军打着兴楚灭秦的旗号扩大队伍。
项梁大军分兵而进,先后在东阿(今山东阳谷县东北)、城阳(今山东莒县)、濮阳(今江苏境内)、雍丘(今河南杞县)打败秦军。项梁见打了几次胜仗后便得意起来,因疏忽而大败于定陶(今安徽宿县北)并阵亡。正在陈留作战的刘邦和项羽得知项梁的死讯后,立即前往助战。秦将章邯见项梁已死,认为楚人不再有威胁,遂引兵攻赵。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初,楚王心迁都彭城(今江苏东海县南),统一指挥项各路军队。赵被围攻后,赵王歇多次求援。楚王心下令兵分两路:宋义、项羽二人率军北上,增援赵军;刘邦率军西进关中,牵制住咸阳城的秦军,防止秦朝增兵攻赵,并策应北路援军。为激励两路军马奋力作战,楚王心向各路将领许诺,先入关中者将被封为关中王。
正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秦国虽然眼看就要灭亡,但秦国的军队实力仍不可小觑。尽管楚王许下承诺,但诸将并没有把握攻破咸阳城,也不愿意前去冒险。唯有项羽急于为叔叔项梁报仇,请求与刘邦一起挺进关中。众将领都认为他嗜杀,不利于安抚民心,遂不同意他率军西进。就这样,刘邦有了先入关中的机会。
接着,刘邦率部出发。途中,刘邦攻破荥阳(今河南荥泽县西南),夺取宛城(今湖北荆门南),解除了进军关中的后顾之忧。与此同时,项羽也在扩大战果。为了能够早日攻入关中,他杀掉了上将军宋义,夺走兵权。随后,项羽击败了秦将王离,招降了秦将章邯,各地的诸侯纷纷依附了他。秦二世胡亥被杀后,项羽为了不让刘邦先入关中,假意派人与刘邦约定一起瓜分关中。刘邦并不理睬,一面攻打秦军,一面安定民心,一步步向关中的秦朝国都咸阳城逼近。
汉王元年(公元前206年)10月,刘邦率领军队抵达咸阳城东的灞上(今西安东),然后派人入咸阳城招降。刚即位的秦王子婴见大势已去,不再做任何抵抗。秦王子婴的投降,标志着秦王朝的灭亡。
刘邦进入咸阳城后,被金碧辉煌的秦宫、无数的奇珍异宝、娇美的后宫佳丽迷住了眼睛,打算在宫中享乐一番。樊哙和张良劝他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不要因贪图享乐而忘了大计。刘邦醒悟后,将秦宫和府库全部封闭,下令将士不许动百姓一草一木,然后返回灞上。
11月,刘邦将咸阳内外的关中父老召集在一起,在向他们保证废除秦朝苛政的同时与他们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关中父老振奋欢呼,拥护刘邦做关中王。为了能够做关中王,刘邦派重兵把守住函谷关,并在想办法增强实力。
项羽一路猛攻,在攻下荥阳后,接着又占领了成皋(今河南荥阳汜水镇)。随后,项羽率领四十万大军攻破函谷关,驻扎在距灞上40里地的鸿门。
刘邦的属下曹无伤对刘邦心怀不满,见项羽已到,立即向项羽透漏了刘邦想做关中王的消息。项羽大怒,打算率兵攻打刘邦。项羽军中的项伯是张良的好友,担心张良被杀,于是连夜告知张良。刘邦当时实力薄弱,难以与项羽抗衡,只好听从张良的建议,前往鸿门与项羽言和。项羽见刘邦前来,遂在鸿门设宴招待刘邦。席中,项羽谋士范增设计要杀掉刘邦,张良识破其计,屡屡为刘邦解围,再加上项羽无意杀刘邦,以至于刘邦总算有惊无险,乘小解之便逃回灞上。
各路军马聚齐后,浩浩荡荡地进入了咸阳城。咸阳城顿时遭到了一场空前浩劫,城内百姓惨遭屠杀,财物被洗劫一空,阿房宫也被焚烧殆尽,一时间所到之处尽是尸体纵横,映入眼帘的全是断壁残垣,惨不忍睹。
同年正月(在西汉前期,十月为一岁之始),项羽将楚王心尊为“义帝”。随后,他违背楚王心的命令,不让刘邦做关中王,并自称“西楚霸王”,然后分封诸侯王。刘邦被他封为汉王,管辖巴、蜀和汉中。其领地共有四十一县,国都为南郑(今陕西南郑)。
四月,刘邦带着项羽分派给他的三万兵士前往封地。途中,刘邦命令将士切断关中通往汉中的栈道,表示永不出汉中的决心,以此来麻痹项羽。
刘邦在做汉王期间,多有士卒因思乡心切而逃离军营,再加上水土不服,军心非常涣散。刘邦虽然也不愿意在汉中长久呆下去,但时不利己。当时,韩信几经辗转,投奔在刘邦旗下。见刘邦不重用自己,韩信逃走。接着,便有了历史上有名的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
萧何听说韩信逃跑后,没有来得及向汉王禀报,便策马亲自去追韩信了。这时,有人向汉王报告:“丞相萧何逃跑了。”汉王一听,顿时大怒,却又不知如何是好。一天后,萧何前来拜见汉王。汉王见了萧何后,又怒又喜。怒的是萧何作为丞相,竟然逃跑;喜的是萧何又回来了,不用再担心没有左右手了。随后,汉王问萧何为何逃跑。萧何答道:“臣不敢逃跑,臣在追逃跑的人。”汉王问:“你在追谁呢?”萧何说是韩信。汉王生气地骂道:“营中逃跑的将领就有十几人,你却不去追。韩信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治粟都尉,你却要去追他。你一定在欺骗我。”萧何解释道:“将领失去了以后容易得到,但像韩信这样的人,很难在国内找到第二个。大王如果只想在汉中称王,可以不用此人;但大王如果想争夺天下,除了韩信之外没有人能够辅佐大王。希望大王能够仔细考虑。”汉王说:“我当然想图谋东方了,不想在此长期停留!”萧何于是说道:“既然大王有这种念头,就一定要重用韩信。只有这样,韩信才会留下来;否则,韩信最终还会逃跑的。”汉王说:“那我就封他为将吧。”萧何说:“封他为将是留不住他的。”汉王改口说:“那就封他为大将吧。”萧何说:“太好了!”随后,汉王准备召见韩信。这时候,萧何又说:“大王一向不注重礼节。如今要封大将,却像呼喊小儿一样,这正是韩信要逃走的原因。大王如果真心封他为大将,就要选择一个好日子,行斋戒之礼,设置坛场。待各种礼节都完成后,才可以行事。”汉王答应了萧何。
汉王封韩信为大将后,立即与其谈论天下大势。汉王说:“丞相多次在我面前提到将军的才能,不知将军能够教给寡人什么计策呢?”韩信辞谢汉王的知遇之恩后,问汉王:“如今,能够争权天下的人,是项王吗?”汉王回答说是。韩信又问:“大王认为自己的勇悍、仁德与项王比起来如何?”汉王沉默了很久,然后回答说不如项王。随后,韩信为汉王具体分析了项羽的为人和当前的形式。他说项羽“暗煖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这是匹夫之勇;又说项羽“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煖敝,忍不能予”,这是妇人之仁。然后,韩信说项羽背信弃义,名不正言不顺,“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其强易弱”;而汉王“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何所不散”。他建议汉王入武关以后,“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使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汉王听了韩信的这番议论后,心中大喜,认为早得韩信就好了。
此后,韩信用他娴熟的军事知识屡次打下胜仗,为汉朝的建立立下了很大的功劳。可以说,没有韩信的战必胜、攻必克,屡吃败仗的刘邦就难以雄霸天下。
八月,刘邦乘项羽征讨齐国的田荣之际,采用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计策顺利返回关中,打败秦朝降将雍王章邯,随后本想从沛县接回父亲刘太公和妻子吕后,但被楚军阻止。随后,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为历史添上了新的一页。
汉王二年(公元前205年)初,刘邦降服了秦朝降将赛王司马欣、翟王董翳,安抚当地百姓。随后,刘邦便以咸阳为据点,号召各路诸侯讨伐项羽,向东猛进,直至占领彭城。
项羽本想一举平定齐、赵两地,见国都彭城失陷,急忙回兵自救。汉军将士正沉醉在胜利的喜悦中,还来不及准备就被项羽率领的三万精兵击败。各路诸侯见楚军锐不可当,各自抽身离去。
刘邦狼狈逃脱后,在灵壁(今安徽宿县西北)濉水又被楚军追上,被杀得溃不成军。退至荥阳后,幸好有萧何、韩信前来增援,汉军重整旗鼓,将尾随而至的楚军击退。不过,项羽并没有率领楚军离去,意欲铲除刘邦。
汉王三年(公元前204年),楚汉双方在荥阳形成了对峙局面。项羽虽骁勇善战,但刘邦只守不攻,双方就这样对峙了一年多的时间。项羽数次截断汉军粮道,最终将刘邦围困。刘邦见难以与项羽抗衡,遂与项羽和解,提出化地为界,荥阳以东皆归项羽所有。项羽犹豫不决,后听从了谋士范增的建议,打算彻底消灭刘邦,以防后患。
刘邦利用项羽多疑的弱点,用离间计来挑拨项羽和范增的关系。项羽果然中计,认为范增私通刘邦,遂将胸怀大略的范增驱出帐外。范增一走,项羽身边便没有精通谋略的人才了。他的匹夫之勇如果离开了谋略的指引,自然难以成就大事。
项羽驱逐了范增后,全力进攻荥阳,并将刘邦围困其中。眼看荥阳危在旦夕,刘邦却无计可施。大将纪信不惜自身安危,乘天黑之际冒充刘邦向关羽投降。楚军放松了戒备,刘邦侥幸从荥阳西门逃走。项羽得知刘邦诈降后,怒不可遏,将纪信活活烧死。
刘邦从荥阳逃出后积极备战,在宛县(今河南南阳县)一带活动。项羽听说后,立即引兵来战,见汉军固守于深沟高垒之内而无可奈何。此时,彭越在下邳(今江苏邳县东)大败驻守该地的楚军,项羽立即引兵东进,刘邦乘机北上,在成皋(今河南荥阳县)驻扎。项羽打败彭越后,攻破再次被刘邦占领的荥阳,然后逼近成皋。双方再次对峙,不过这次汉军占据了优势。虽然刘邦不如项羽骁勇善战,但因萧何的后方支援,粮草不成问题。由于彭越经常在后方扰乱楚军,使得楚军前方的粮草无法供应。项羽本想速战速决,没想到托至今日仍不能灭掉刘邦,不得不面临军心涣散、粮草不足等问题。汉王四年(公元前203年),刘邦乘项羽攻打彭越之时击溃成皋的楚军。项羽先听说成皋失守,后又听说大将龙且兵败,心里忐忑不安。
项羽先是以煮杀刘邦父亲相要挟,让刘邦投降。刘邦不同意,反而告诉项羽,他们曾经“约为兄弟”,他的父亲也是项羽的父亲,如果真要煮了他的父亲,不要忘了分他一杯羹。
项羽见刘邦不肯妥协,竟向刘邦提出单独决斗。刘邦自知不敌项羽,自然不答应。他大骂项羽,历数项羽犯下的罪行:不守前约,后来居上;贪图权利,谋杀宋义;火烧阿房宫,滥杀无辜;毫无善心,斩杀降卒;假公徇私,分封不均;驱逐义帝,途中暗害;等等。
项羽大怒,不等刘邦说完,一箭射中刘邦胸部。刘邦被射中要害部位,为稳定军心,假装被射中脚心,急忙捂脚退至帐中。第二天,刘邦强忍痛苦,亲自检阅军队,然后在当天黄昏带着张良逃至成皋。不久,刘邦养好病后又回到军中。
项羽见刘邦渐占上风,向刘邦求和,表示愿意将刘邦的父亲和妻子放还,条件是以鸿沟(今河南荥阳、中牟和开封一线)为界,楚汉双方分地而治。
刘邦与项羽签订合约后,见项羽将父亲和妻子送回,打算领兵西返。张良、陈平等人不愿失去灭掉项羽的好机会,力劝刘邦继续进攻,不给项羽喘息的机会。于是,刘邦令全军全速追击正率军东返的项羽,并派人通知韩信、彭越二人集合军队进行围攻。
很快,刘邦在固陵(今河南太康西)追上楚军。项羽以一当十,率领楚军进行猛烈反攻。由于韩信和彭越的军队尚未抵达,刘邦大败,只得筑垒坚守。此时,刘邦才知道韩信、彭越二人迟迟不发兵的原因。原来,韩信在楚汉两军对峙阶段,破赵、降燕、平齐,立下了汗马功劳,认为劳苦功高,于是乘刘邦急需用兵之际要求得到假齐王的封号。刘邦遏制怒火,答应了韩信的要求,封他为齐王,封彭越为吴王。韩信和彭越受封后,立即调兵增援。
汉王五年(公元前202年)冬,汉王刘邦、齐王韩信、彭越汇合后,同率大军30万与楚王项羽在垓下展开了决战。
在汉军的围攻下,楚军明显处于劣势。晚上,汉军战士唱起楚歌,楚军遂以为楚地皆为汉军占领,心中顿生感慨,毫无斗志。在这种情况下,楚军一触即溃。
项羽见自己的死期已到,无奈之下在帐中饮酒。其间,他吟道:“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深受项羽宠爱的虞姬见项羽如此悲痛,强忍伤心为其舞剑。她边舞边吟:“汉兵已略地,四放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随后自杀而亡。
项羽拭去眼泪,强忍伤痛,率领八百骑兵趁夜突围而去。第二天早上,刘邦率军全力攻打楚军时发现项羽已逃走,立即令灌婴追击。项羽与诸将奋力拚杀,但毕竟寡不敌众。项羽不愿束手就擒,在乌江亭自刎。
同年二月,刘邦在楚王韩信、越王彭越等人的拥护下在定陶汜水(今山东曹县一带)登临帝位,定国号为汉。这就是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史称汉高祖。刘邦称帝后,其妻吕雉改称皇后,其子刘盈改称皇太子。
五月,汉高祖将国都由栎阳(今陕西富平东南)迁至洛阳(今河南洛阳)。后来,为表“长治久安”之意,刘邦又将国都迁至长安(今陕西西安)。为了将汉朝的两个时期分开,后人用方位来划分,因刘邦建都长安、刘秀建都洛阳,所以将刘邦建立的汉朝称为西汉。
除患平乱宽松治国
汉高祖称帝后不久,就开始治理国家。为了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削减各个同姓诸侯王的势力。
汉高祖称帝前,先后封了好几个异姓王,如封韩信为楚王、彭越为越王、英布为九江王等。这些异姓诸侯王的封地多、权势大,汉高祖担心这些异姓王会拥兵自重,犯上作乱,于是开始对付他们。
韩信被封为楚王后,衣锦还乡。然而,他并不满足于眼前的成就,决定与陈豨叛乱。二人商议后,由陈豨公然反抗汉朝,吸引刘邦前去平定,而韩信乘汉宫空虚进行偷袭,一举制胜。
由于消息泄漏,被刘邦得知。刘邦采用陈平的计策将韩信抓捕,因缺少证据释放了韩信,顺势将韩信贬为淮阴侯。后来,陈豨果然反叛,韩信被萧何诱入宫中,被吕后斩首。
韩信的反叛更加坚定了汉高祖灭掉异姓诸侯王的决心,此后,除长沙王吴芮得以保全之外,其他各王纷纷被诛杀。
汉高祖还认为,秦朝之所以会灭亡,关键原因在于没有分封子弟,以至于在发生动乱时处于孤立境地,无人援助。为此,汉高祖分封了九个同姓诸侯王,这些同姓诸侯王都是汉高祖的儿子、侄子和兄弟。公元前195年,汉高祖与同姓王杀白马起誓: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史称“刑白马盟”。
另外,汉高祖仿效秦始皇,在国内设立三公九卿和郡县制,并将关东六国的名门贵族、富豪豪杰迁往关中,以确保地方稳定和避免反叛现象的发生。
秦朝走向没落时,国内局势动荡不安,秦朝此时已经是捉襟见肘,没有余力来防范漠北的匈奴。于是匈奴主蓄势而发,率军南下,再次入侵河南地(今内蒙河套地区)。刘邦建汉后,匈奴丝毫没有停止活动,时常侵犯汉朝边郡。公元前201年,韩王信抵挡不住匈奴的攻势,遂向匈奴投降。
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御驾亲征,欲狠击匈奴。不料,30余万的匈奴骑兵浩浩荡荡迎战,在白登(今山西大同东北)将汉军团团围住。汉军被围困了整整七昼夜,始终无法突围求援。汉高祖无奈,只好采用陈平的计谋,用重金买通匈奴内的阏氏,从而得以脱险。
汉高祖见强攻不行,索性用和亲的方式与匈奴交好。不仅如此,他还打开边关大门,促进双方的交往。如此以来,汉朝可以抓紧时间增强国力。
由于年年征战,汉朝初期的经济显得非常紧张,在保证国家安定的基础上,汉高祖在国内进行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改革。当时,他改革的大方向是重农抑商。
汉高祖下令减少各种徭役,23岁以上、56岁以下的人不参加徭役;减轻各种赋税,“与民休息”,颁布了“十五税一”的惠民政策。所谓“十五税一”,就是指将赋税减少到秦朝时的十五分之一。
另外,汉高祖规定,国民为求生计自卖为奴者,皆被免为庶人;下令解放士兵,令其归家务农并豁免其徭役;效仿秦代制度,按照军功大小授予将士田宅;加重商人的租税,商人不得穿戴丝帛和以车代步;等等。为了增加国内的劳力,汉高祖鼓励生育,使得中国人口得到大幅度的增加。
汉高祖一面发展经济,一面提倡节约,二者的结合使得汉朝初期的国力日益强盛。
在法制方面,汉高祖也做了一些改革,使得汉朝的法制比秦朝更加完善。
汉高祖在年轻时就觉得读书无用,在鄙视学习的同时也鄙视文人,称帝后同样不重视学问。然而,深得其信任的陆贾却常常在他面前推崇《诗》、《书》。汉高祖批评他说:“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贾却反驳道:“居马上而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他分析说,吴王夫差、智伯之所以被灭,是因为他们穷兵黩武;秦国之所以被赵高、赵成等人颠覆,是因为他们始终推崇刑法。他反问刘邦:“乡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
汉高祖觉得陆贾的话很有道理,于是令其详细阐述秦朝失天下的原因和总结汉朝兴天下的方法。陆贾写成《新语》一书,共十二篇。此书吸取儒家、道家、法家等各种思想之精华,将其巧妙地糅合,提倡无为而治、用刑宽舒和仁义天下。刘邦接受了陆贾的政治主张,在沿袭秦朝基本制度的同时又进行了一番改革,史称“汉承秦制”。
另外,丞相萧何在刘邦的指示下修订了汉朝律令。战国时期,李悝制订了《法经》,共六篇,分别为盗法、贼法、网法、捕法、杂法、具法。萧何在此基础上另增三篇:户律(户口、婚姻和赋税)、兴律(徭役和城防)和厩律(畜牧和驿传),是为“汉律九章”。
汉高祖的一生是操劳的一生,为汉朝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公元前195年,62岁的汉高祖率军征讨作乱的英布,结果被流矢射伤,此后身体状况每况愈下,于同年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