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双下山的如履平地(双下山的如履平地)

双下山的如履平地(双下山的如履平地)

作为“东方灵欲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应该说,《双下山》是最具高度的一部,据说也是最有争议的一部。

双下山的如履平地(双下山的如履平地)(1)

《双下山》取材于昆曲折子戏《思凡》和《下山》,故事的梗概多数观众早已耳熟能详,不过是那日山中桃花初开,小尼姑与小和尚相遇,心中萌发情怀,最后双双放下拂尘,共同结伴下山。从《警幻绝》中你可以看到明显看到,对于生命及其创造生命之伟大歌颂和“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之间,赵梁苦苦寻找答案的影子,以及对于最终答案的些许疑惑。到了《幻茶谜经》,那些无处不在的人性思考和对于形式把握的驾轻就熟,则蜕变出一个更加成熟和富有韵味的赵梁,舞作最后“茶幻”于喧嚣纷争之后抿嘴一笑的倾城,更是无尽意味。如果说《幻茶谜经》中,赵梁是以打破“第四堵墙”的方式略带“挑衅”式地质问和对话观众,到了《双下山》,他更像是一个“入道”的哲人,不紧不慢地向你诉说着他所经历的一切和他的理解。

以《双下山》作结,赵梁一言以蔽之《双下山》曰:“上山下山,如履平地。”犹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正因为走出了之前的那座山,赵梁似乎更加随心所欲。在创作手法上,赵梁大胆突破:音乐现场伴奏即兴创作;直接启用昆曲演员并保留昆曲念白与唱腔;以装置带来更加强烈的视觉冲击和人物心理的意味……然而用时下流行的“跨界”一语概括作品的创作特征无疑是肤浅的,因为赵梁绝非是为了打破了艺术的边界而“跨界”,而是其所表达的高度与深度,更加需要创作的自由。就具体的呈现来看,无论是拂尘一段的内心情感外化,堪称绝妙的“镜花水月终成空”的镜像隐寓,隐去了性别带有“间离感”的戏剧演员的表演……除去品味之外,都更加需要回想与体悟。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