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二战日本小学生体能训练(差点就信了日本夏令营)

二战日本小学生体能训练(差点就信了日本夏令营)就好似她亲眼见证了当年夏令营的全过程一般的。没成想,过了一段时间,我们的小学班主任陈老师在语文课上,竟然也提到了同一个段子。而且,这位平时只爱看港台剧和涂脂抹粉买衣服的少妇,那天竟然爱国情怀爆棚,讲着讲着自己把自己都感动坏了。自小,这个题材的“励志鸡汤”,我被灌输了不止一次。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我妈看了报纸上转载的相关文章,曾经跟我说过这样的一个在内蒙古大草原举行中日小学生夏令营带给人们的“思考”——中国的独生子女在吃苦、耐力和意志力方面,跟日本小孩一比,差了一大截。你们这些城里的独生子女,太过娇生惯养,将来情景堪忧啊。

看人家东洋的教育、看人家西洋的基建、看最高端的“国际审美”....

曾经一度,在互联网还没那么发达,普通人获得信息渠道比较有限的时代,一些关于“洋大人”的段子,曾经让咱们对所谓的“发达世界”,充满了敬畏之心。

二战日本小学生体能训练(差点就信了日本夏令营)(1)

即便有一些,只是老旧的个别案例,不可代表全部;而另一些,则为纯粹拼凑 杜撰出来的不实说法。

咱们就先从“日本夏令营”的段子说起。

自小,这个题材的“励志鸡汤”,我被灌输了不止一次。

二战日本小学生体能训练(差点就信了日本夏令营)(2)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我妈看了报纸上转载的相关文章,曾经跟我说过这样的一个在内蒙古大草原举行中日小学生夏令营带给人们的“思考”——中国的独生子女在吃苦、耐力和意志力方面,跟日本小孩一比,差了一大截。

你们这些城里的独生子女,太过娇生惯养,将来情景堪忧啊。

没成想,过了一段时间,我们的小学班主任陈老师在语文课上,竟然也提到了同一个段子。而且,这位平时只爱看港台剧和涂脂抹粉买衣服的少妇,那天竟然爱国情怀爆棚,讲着讲着自己把自己都感动坏了。

就好似她亲眼见证了当年夏令营的全过程一般的。

至今,我还记得,当时她讲述日本人现场猖狂下结论(日本人说:你们的下一代,不是我们的对手)时候的样子——激动都控制不住脸上厚厚的白粉了,哗哗的似乎要掉到我的嘴里(我被指定去放幻灯片,所以位于陈老师的正下方)。

二战日本小学生体能训练(差点就信了日本夏令营)(3)

当时还不流行如今这样的多媒体 ppt的课件,小学老师们都用这样的“幻灯机”,拿专门的透明塑料纸做课件

要说这个夏令营的故事,还确实是个真实发生的事件,但时间可是老早老早前了。

据相关故事介绍,那是1992年,由宋庆龄基金会发起的全名为“中日少年草原探险夏令营”的活动。

二战日本小学生体能训练(差点就信了日本夏令营)(4)

当年的报道,这篇有见证者参与还是比较客观公正的,但后边近十年发出的那些,都是人云亦云了

在内蒙古大草原上,中日两国小学生需要人均负重20公斤,步行50千米。

结果,还没走多远,中国孩子们就开始就叫苦不迭,争先恐后地把书包扔进了随行的车里。

还有一名中国女孩刚出发就病倒了,被送回大本营“修养”去了。

然而,日本孩子却特别能扛,全程没人放下书包。而且,他们的队伍里同样有个生少年,走着走着就脸色苍白,汉如雨下,浑身战栗。但是就是不肯放下书包,更不愿坐车。

末尾,宫崎市的议员乡田先生在总结讲话时,他特意大声问了日本孩子——草原美不美?77个日本孩子大声吼道——美!天空蓝不蓝?“蓝”!你们还来不来?“来”.....

结果,这几声大吼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中国人。

甚至在一些文章中,这被看作了对中国下一代的挑衅。

二战日本小学生体能训练(差点就信了日本夏令营)(5)

正90年代,此素材被不断挖掘、延伸,陆续诞生了一系列相关的“警醒文”、“励志文”和鸡汤文...

甚至,曾经一度,80后还被定义成了“垮掉的一代”,难成大器,遭遇着各种质疑。

二战日本小学生体能训练(差点就信了日本夏令营)(6)

直到本世纪,还有很多思政课把这事儿当作ppt课件,以示启发

不过,咱们如今再回过头来看,最终“垮掉”的,似乎更像是那一代日本人。

在经济环境和社会氛围的双重打压下,很多日本的80后90后都选择了缩起来“躺平”,啥也不干,低欲望、低成本地活着——越来越多日本年轻人不买房、不搞对象不结婚、不生孩子甚至都不愿出门工作、跟人交往。

二战日本小学生体能训练(差点就信了日本夏令营)(7)

二战日本小学生体能训练(差点就信了日本夏令营)(8)

这是如今的日本自卫队征兵海报

至于中国这批曾经“娇生惯养”的80后90后们,就算小时候确实比较脆弱,不愿吃苦,但真正成年了,为了生计,谁不是什么苦都吃啊。

另外,多说一句的是,当年的中国少年表现得那么“不给力”,除了他们确实在意志力和体力方面跟同龄的日本孩子有差距外,某种程度上,也跟中国孩子们的装备质量差有关。

有当年参与者发文解释。

首先,孩子们人均负重20公斤这个说法,就有问题,现实中是10公斤(20斤)——有点脑子的,随便想想,20公斤,你作为一个成年人,背着能走多远?

77个日本十来岁的小孩能坚持负重20公斤,整整齐齐地走上50公里,那么,这地球上恐怕已经没有任何民族是他们的对手了。

而且,那时候,日本少年背的是统一配发的专业野营背包。

二战日本小学生体能训练(差点就信了日本夏令营)(9)

体会过的人都知道,一个靠谱的背包,能帮人减轻不少负重

中国孩子们则自带着各类五花八门的书包,很多都是样子货,并不适合负重越野活动。

所以,走着走着,中国队这边,就陆续有孩子的书包带崩断,只能或托或抱地勉强前行。

突然,他们看到身旁有马车。于是,就有人主动把书包扔进了车里。引来了其余中国孩子们的效仿。

随即,带队老师表示了制止,她向孩子们解释说——这马车是拉公用东西的,自己的书包要自己背,和日本同学一样。

孩子们又立即把书包重新背起,开始赶路。

很显然,装备的不专业确实让中国孩子们承受了比日本孩子更多的困难。

而至于喊口号一事,也有点断章取义之嫌。

乡田议员在对着日本孩子问完“你们还来不来”之后,又领喊了两次——日中友好,中日友好,中日友谊长青!

二战日本小学生体能训练(差点就信了日本夏令营)(10)

当年的夏令营现场,真实气氛并不怎么对立,还是挺和谐的


接着,再说说这个“百年青岛下水道”。

2011年,在7.24北京特大暴雨之后,曾经的“油包纸”,可算得上是个充满敬畏的话题。

据说,当年这篇“神文”有多个源头,其中还不乏一些知名撰稿人的大作,具体有谁,大家感谢兴趣的话,可以查查。

它们的讲述的故事梗概,倒是出奇的一致——如今,青岛下水道零件需要更换的时候,还能联系到相关的德国厂家(暗示德国人的百年企业文化),根据他们电子邮件的提示,可以在老化零件附近找到小仓库——里面全是用油布包好的光亮如新的备用件!

看了以后,感动不?是不是对那些早就已经作古了的西洋人们充满了“敬畏之情”?

21世纪的中国大城市的基础设施,还不如清末民初的殖民地?

二战日本小学生体能训练(差点就信了日本夏令营)(11)

当年的一些网友的评论

然而,逐渐浮出水面的真相却是——现代青岛的排水管道主要是由混凝土建筑和陶瓷管构成的,根本不存在什么小的零部件。

针对下水系统,青岛官方曾专门公布过调查数据,青岛2900公里的下水道中,只有3%为“德国制造”,位于今天青岛市南区的一小块区域——随便动一动脑子,大家也能想明白,在房地产振兴城市经济的潮流下,现今青岛城区的面积,和一百多年前的规模,哪有可比性,下水道系统的扩建是必须的。

二战日本小学生体能训练(差点就信了日本夏令营)(12)

要说当今的“青岛不淹”,全靠德国人,的确是站不住脚的。

当然,早前德国人为青岛下水道的雨污分流设计——雨水下水道(防内涝)、污水下水道(排出冲水马桶等产生的生活污水)与混合下水道(雨水、污水共用),这在当年看来,确实属于一个非常现代化的理念,甚至领先当今的一些中国城市。

但要注意的是,正如前面说的那样,这些德国人亲自搞出来的管道,只占了区区的3%而已。

同时,这段先进下水管道,被铺设在了德国人自己住的社区,而污水却排放到中国贫民居住的棚户区.....并非网传的那种——忙里忙外十几年,给青岛人民修桥铺路,建下水道,随即一战战败,挥一挥衣袖,啥也没带走的“志愿者”。

二战日本小学生体能训练(差点就信了日本夏令营)(13)

德国殖民青岛时代的明信片——注意这个眯眯眼的形象

二战日本小学生体能训练(差点就信了日本夏令营)(14)

还是眯眯眼

二战日本小学生体能训练(差点就信了日本夏令营)(15)

也是眯眯眼

更何况,青岛的地形本来就不容易发生城市内涝——三面临海,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城市下水道依这种特殊地势而建,可以非常快速的将雨水排向大海。

而且,除了排水管道,青岛还拥有大小河流224条,绝大多数最终流向大海——当下暴雨时,水流能以最快的速度直奔大海,不给它们变身城市积水的机会。

二战日本小学生体能训练(差点就信了日本夏令营)(16)

而之所以很多人当年选择了深信不疑,并将其用作“鸡汤”,很大程度上,是在特大暴雨的刺激下,人们对国货质量的担忧、质疑所带来的焦虑感和不自信。

“德国制造帮助青岛百年不淹”的段子,正好又挂靠上了人们刻板印象中“德国货”质量有保证的心理,很容易让人毫不含糊地选择了相信和“传颂”。

后来,随着人们视野的逐渐开阔,这段“德国下水神话”就被各种有理有据的现实例证给打脸了,以至于如今成为了一个略带讽刺意味的段子。

但偶尔,还会有些信息滞后的不明真相的网友,试图拿这个话题来“警醒世人”。

二战日本小学生体能训练(差点就信了日本夏令营)(17)

更有意思的是,要说德国人基建靠谱,预防城市内涝的下水系统很有一套,但为什么他们自己不先用着呢?

下图是2021年7月,在德国城市街头,联邦国防军被拉出来参与“抗洪救灾”的场面。

不过,都说当今德国现役军人的肥胖比例非常高,甚至超过了普通国民的肥胖率,但从这次的照片上看,好像没有特别发福的军人,身材比例还是可以的。

二战日本小学生体能训练(差点就信了日本夏令营)(18)


最后,再简单聊聊所谓的“高级审美”问题。

总有人跟我说,像你这样白皮肤高鼻梁大双眼皮高个子的,在西洋人眼中一点都不美——在咱们中国很普通甚至显得丑的女人,到了西洋才吃香,特别是那样塌鼻子、黑黄脸、小眼睛、大板牙凸嘴,身材矮小的姑娘,放在欧美,才属于男人们抢着娶的“大美女”。

长期以来,这话让很多人深信不疑。比如,凤姐为了亲身证明这样的“西洋高级审美”,就毅然去了美国。

然后她至今单身,仍旧是个辛苦的底层打工人~但头脑愈发理性。

这是她在新大陆多年的感受:

二战日本小学生体能训练(差点就信了日本夏令营)(19)

二战日本小学生体能训练(差点就信了日本夏令营)(20)

况且,这个所谓的“高级审美脸”,可能不止是“东西方审美差异”那么简单。

就看下图这几张斯大林的形象——上世纪美国时代周刊三次将斯大林作为“封面人物”的造型——1930年、1940年(此时离卫国战争爆发还有一年)和1943年2月。

二战日本小学生体能训练(差点就信了日本夏令营)(21)

二战日本小学生体能训练(差点就信了日本夏令营)(22)

二战日本小学生体能训练(差点就信了日本夏令营)(23)

稍微联系一下历史,你就明白是什么意思了——1943年2月,斯大林保卫战以德军的惨败告终。苏军在东线上牵扯了德军的大量兵力,极大地减轻了盟军的压力。

看照片背景——怒目圆瞪,伟人气质十足的斯大林头像下,是身着雪地服,英勇战斗中的苏军战士。

东西方一合作,眼睛就睁开了,就是这么神奇....

同理,西方世界也曾用宽眼距,配着斜插眯眯眼、凸嘴塌鼻子来描绘过日本人——图四,1944年,太平洋战争期间,美国人印制的宣传画。

二战日本小学生体能训练(差点就信了日本夏令营)(24)

但如今的耐克日本模特,是这样子的。

二战日本小学生体能训练(差点就信了日本夏令营)(25)

这样子的。

二战日本小学生体能训练(差点就信了日本夏令营)(26)

而中国模特的画风,竟然变成这样了。

二战日本小学生体能训练(差点就信了日本夏令营)(27)

再联系前面讲“德国制造下水道”的时候,德国人发行的青岛题材明星片,一百多年前大清国时代的中国人,跟这几位21世纪的时尚模特,是不是有很明显的相似之处(包括发型)?

另外,这个所谓“高级东方美”的样子,还挺接近一种染色体突变导致的疾病——“二十一三体综合征”(唐氏综合征)患者的面部特征。

二战日本小学生体能训练(差点就信了日本夏令营)(28)

《雄狮少年》中的广东人给搞成了这样

二战日本小学生体能训练(差点就信了日本夏令营)(29)

唐氏综合征患者

所以啊,很可能,某些西洋人除了把中国人“傅满洲”化外,他们之所以如此推崇所谓的“高级审美”,就是喜欢看咱们不太聪明的样子。

毕竟,那些白人的明星,甚至一些猫猫狗狗的动物,他们认为漂亮的,咱们看着也好看啊,这说明,人类的审美没太大的沟壑。

要论当今东西方大众审美的分歧,唯一比较明显的,也就是对肤色的认识了。

咱们仍旧讲究“一白遮三丑”。

而西方白人则流行小麦肤色。在他们那儿,这属于一种“炫富”手段——证明你有钱出去旅游度假、打高尔夫,你居住的社区有户外长跑健身的条件(治安还算靠谱,如果放到那些城中村,很可能你跑着跑着,人就没了)。

二战日本小学生体能训练(差点就信了日本夏令营)(30)

特朗普眼睛周边那个“诡异”的白圈,就有人推测是做“美黑”的时候,戴护目镜留下的痕迹

东方人觉得你磕碜,但西方人就会认为你“美若天仙”——这本身就是个伪命题。

历来,西方世界为了保持莫名的优越感,总喜好把中国人的形象“傅满洲化”。

二战日本小学生体能训练(差点就信了日本夏令营)(31)

而为了迎合西方人的“审美”,国内的一些“时尚专家”们开始自行“傅满洲化”,与此同时,无论是真心还是假意,他们都要相互吹捧——这样的脸真的很高级,这才是真正东方情调的体现!

毕竟,谁都不想表现出自己很LOW....这就好比现实版的《皇帝的新衣》。

而放到民间,那些说东亚丑女在西洋变美女的段子,很可能不是海外婚介所骗会员费的,就是一些人捕风捉影般的自我安慰罢了。

你一没学识能力、二没钱财,就凭塌鼻子小眯眯眼和凸嘴,洋人就能疯狂爱上你啊——电视剧都不敢这么拍。

不说人,就看动物,下图这两只老虎,左侧毛色浅的这只,是不是特别符合所谓的“高级审美”?

尴尬的是,这只白虎属于近亲结婚的后代,不但智商偏低,还因为其相貌,被美国本土媒体评为了“世界最丑老虎”。

二战日本小学生体能训练(差点就信了日本夏令营)(32)


老实说,无论是日本夏令营、德国制造下水道,还是东亚丑女西洋人抢着娶,这些段子,你曾经信没信过?

不过,上述曾经活跃了多年的段子,在如今的中国人当中,已经愈发没了市场——随着咱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广泛和真实,同所谓“发达世界”的差距不断缩小,在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积极环境中,上述有关“洋大人”的“传说”,基本都已经不攻自破了。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