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遂川高坪龙灯(遂川县龙灯曲牌)
江西遂川高坪龙灯(遂川县龙灯曲牌)据龙灯曲牌传承人祖谱记载,邹氏家族先祖于汉高祖年间(公元前206年至8年),由山东迁徙南昌(史称豫章),后又迁徙江西的崇仁、万安、南康、于都,明·孝宗弘治年间(1488——1505年)其八十五世祖恩公、叔公及堂叔一同迁居遂川,落地珠田乡,全村人口1700余人,邹姓人口占8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DNA 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遂川人我们要充分利用当地的非遗资源 发展壮大文化旅游产业,尽己所能的宣传遂川已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特色文化遗产。为打造具有特色文化、底蕴深厚的遂川而奋斗! 遂川龙灯曲牌是珠田乡珠溪村邹氏在明孝宗弘治年间从南康县迁徙本县后发展起来的,以打击乐器为主,各种乐器配备的多少,视龙舞需要而定。传承至今已有500余年历史。 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随舞龙队伴奏表演,一般由6-8人组成一个吹奏组,每组配备唢呐2-4支,小型舞龙队一般用一个吹奏组演奏,大型舞龙队一般用两
李晖 木子轶说
江 西 非 遗
遂川龙灯曲牌
遂川龙灯曲牌是我县群众依据当地古曲、民歌以及吉安、赣南传统民歌改编而成的具有遂川独特风味的曲牌,其演奏效果可达到凝聚民心,促进社会和谐之目的,又使曲牌世代传承经久不衰,对传承和发展遂川传统音乐、传统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由于新传媒、新事物的冲击,使年轻人不爱好传统音乐,更无人愿意学习演奏龙灯曲牌,如不采取保护措施,遂川龙灯曲牌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将被埋没、遗忘甚至消失。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DNA 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遂川人我们要充分利用当地的非遗资源 发展壮大文化旅游产业,尽己所能的宣传遂川已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特色文化遗产。为打造具有特色文化、底蕴深厚的遂川而奋斗!
遂川龙灯曲牌是珠田乡珠溪村邹氏在明孝宗弘治年间从南康县迁徙本县后发展起来的,以打击乐器为主,各种乐器配备的多少,视龙舞需要而定。传承至今已有500余年历史。
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随舞龙队伴奏表演,一般由6-8人组成一个吹奏组,每组配备唢呐2-4支,小型舞龙队一般用一个吹奏组演奏,大型舞龙队一般用两个吹奏组演奏。
据龙灯曲牌传承人祖谱记载,邹氏家族先祖于汉高祖年间(公元前206年至8年),由山东迁徙南昌(史称豫章),后又迁徙江西的崇仁、万安、南康、于都,明·孝宗弘治年间(1488——1505年)其八十五世祖恩公、叔公及堂叔一同迁居遂川,落地珠田乡,全村人口1700余人,邹姓人口占80%。
遂川龙灯曲牌分南北两派,南派来源于赣南,具有较浓的赣南风味,主要流传于遂川县的泉江、于田、珠田等东南部乡镇;北派起源于吉安,具有较浓的吉安风味,主要流传于遂川县的西北部山区乡镇。高坪镇、营盘圩乡因与湖南交界,其龙灯曲牌风格又偏重于湖南风味。遂川龙灯曲牌是历史传承与本土化的结晶,是原汁原味,原生态性质,群众喜闻乐见的独特的吹打乐曲。从其存续的古旧曲谱反映,无论是龙灯曲牌音乐的完整性,还是结构的均衡,节奏的规整,音律的表现都有别于一般民间音乐的艺术化形式。而且龙灯锣鼓是龙舞的支架,支架一倒,舞就乱套,所以演奏者的技巧十分重要。锣鼓音乐协调,则龙舞如虎添翼事半功倍,反之则出力不讨好。
邹风生(第十四代)讲:他听他的爷爷讲过,早先的龙灯曲牌是纯粹的唢呐吹奏,只有梆子伴奏,吹起来比现在更显热闹也更显响亮,大概是在十代上下,吹的曲调有了变化,伴奏也有了锣鼓乐。传到我们这一辈,龙灯曲牌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所以,我们就认为它本来就是这样的。
曲目包融性強,音乐以本地古曲、民歌为主干,受湖南戏曲和北方民间音乐及赣南采茶戏影响,是历史传承与本土化的结晶,原汁原味,原生态性质,群众喜闻乐见的独特吹打乐曲。音乐质朴欢快,旋律流畅抒情,重情节性,地域特色鲜活。以唢呐、打击乐为主要乐器的吹打连奏乐,属于高腔风格类。主要曲目有《合金珠》、《打八仙》、《正月里》、《四景茶》、《梆子腔》、《南词》、《大摆对》、《东南西北》。
吹与打特点明显。“吹”与“吹”,由二支不同音色的唢呐配合,在即兴加花中尚有一应一答,产生相互呼应的音乐效果,如“大摆对”;“打”与“打”,锣、铙钹、鼓有节奏同步,也有节奏互补,或以固定节奏一以贯串;还有“齐头”、“鼓”引、或呼应等。在不断的交织、影响、融合和传播流传中形成一体多元的艺术表现力丰富、多变的主要特征。
此项目2015年列入吉安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7年11月列入江西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次申报国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