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歌回忆录文案(袁世玲家史岁月如歌读后感摘录选登)
岁月如歌回忆录文案(袁世玲家史岁月如歌读后感摘录选登)还好,没有向命运低头,顽强的生命力使大家都坚强的活了下来,并赶上了好时光。幸福的一家人! ——看客看了,心里五味杂存,在那个年代,斗争是需要,被斗争也是需要哦。典型家史值得看,兴败浮沉一纸间。淌过江河汹浪后,经商守信众人言。 ——郗诗写好家史,不忘家风。炳承家训,宏扬家道。——冬泳袁老师年逾古稀,仍然神清气爽,捉笔行文,条理清晰,以纪实性体裁书写家族历史,传承家风,精神可嘉。祝曾经为古蔺山区教育事业奉献过青春热血的袁老师安康幸福。希望继续欣赏佳作。——自强不息
[袁世玲老师在2020年倾情写下了自己的袁家史,通过《今日头条》连载九期发布和印制小册子赠予亲朋好友、同乡同学阅读之后,引起了不同程度的反响,得到了一定赞誉。家庭是社会的细包,若干小家大家组成了国家,凡是热爱家庭的人自然热爱国家,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家国情怀”!她所撰记的《岁月如歌》家史,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和社会价值,是我们十几亿国人的家史缩影。为此,编者通读各位感言之后,摘录选登,以食读者]
△作者袁世玲2020年3月于昆明呈贡区万溪冲
去年因疫情原因宅家期间执笔写了一本回忆录——《岁月如歌》,想给家人、亲朋传阅,留以念想。既然写的是家史就以纪实为原则,不瞎编乱造,不胡参虚假,要做到以实叙事,真实可信,因而语言朴实、自然、情真。在这期间,也整理出一部分诗集,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没有努力地去学习研究写诗的格律与章法,往往随心所欲,即兴发挥,见什么就写什么,自认为能表达意思就行,因此这些诗难免显得肤浅。尽管如此,还是得到凡阅读过此书人们的认可和喜爱。同时,我还在网络平台“同乡会”的帮助下发表了十篇散文,也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参阅人数六千余人,这是我没想到又非常欣慰的事。今天我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转发几段亲朋好友们的点评和留言与大家分享,下面以友人罗敏昭的题词为引:
“往事随云烟,挥不去心间,实话经身事,润笔古稀年。”
典型家史值得看,兴败浮沉一纸间。淌过江河汹浪后,经商守信众人言。 ——郗诗
写好家史,不忘家风。炳承家训,宏扬家道。——冬泳
袁老师年逾古稀,仍然神清气爽,捉笔行文,条理清晰,以纪实性体裁书写家族历史,传承家风,精神可嘉。祝曾经为古蔺山区教育事业奉献过青春热血的袁老师安康幸福。希望继续欣赏佳作。——自强不息
看了,心里五味杂存,在那个年代,斗争是需要,被斗争也是需要哦。
还好,没有向命运低头,顽强的生命力使大家都坚强的活了下来,并赶上了好时光。幸福的一家人! ——看客
文明诚信苦经商,生财有道德护航。抓住良机创大业,大振家声把名扬。——罗敏昭
优美文章忆父亲,
经商诚信待客人。
不畏权势争名誉,
逆境之中求生存。
为作者好文点赞,期待你的续集。——王泽书
少年随家迁古蔺,小城山水真清新。麻辣鸡有聂等等,酸菜汤合小豆烹。大礼堂放白毛女,川剧院唱穆桂英。儿时岁月爽爽过,到老未忘古蔺城!——高山yw
如果没有对古蔺的深厚感情,写不出如此生动的文章,足见作者的故乡情怀!写出了古蔺那个时代的真实!——王朝政(毛牛)
要不是作者亲身的经历写出这段真实的历史,或许年轻人还不相信。七十年前的古蔺这样落后,和今天的生活对比,时代真是翻天覆地大变化。——小桥流水
袁师挥笔著文章,全将古蔺当故乡。尘封记忆从头叙,岁月经程具细祥。袁老师好文章,拜读点赞!——王泽书
仔细看了全文,惊叹作者竟然有如此记忆力!几十年过去,一幕幕仍然恍如隔日。那电影院的检票员大约叫费哑巴,正式的名字很文雅,叫“费亚伯”,不知我说的是不是同一个人。——自强不息
故乡真实历史的回放,全在作者笔下。年代与环境条件带给家乡人民,饱经世事的艰难岁月,处处留下了苦辣辛酸的烙印。物换星移,试看天地翻覆。小康生活,须知来路沧桑!——罗敏昭
袁世玲同学的文章,不禁勾起了我们那段时期的艰苦求学生活,恍如昨日,身临其境,仿佛又回到了那个不堪的年代,我记得我们饿腹支农时,不忍饥饿,还悄悄把生黄豆往嘴里吃,还越嚼越香,唉!不堪回首也。世玲同学记忆力真好,把一些衣食住行等细节写得那么真实。是一篇忆苦思甜的好文章,教育后代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点赞!——冬泳
我是东新二中八九级学生,离校三十余年了,因长期在外飘泊,三十余年没有回校看过,过几年跑不动了一定要去看看。——王宗远
细细读了两遍,感叹那时候的学生,求学态度之好,现在的孩子环境条件不知道好多少倍!——采桑 负笈求学二中校,艰辛历尽成效高。彩云之南设杏帐,桃李满天乐逍遥。为袁老师点赞——高山yw
我是六六级,依稀记得当年曾看过《逛新城》,好像是袁大姐和董福永共同表演的,当时很羡慕。文章写出了我们这代人求学的大同小异经历,读起来比较亲切感人。赋《七绝》一首以为感怀:
依稀记得《逛新城》,
学姐天姿美世玲。
弹指挥间虽鬓雪,
文章抒发读青春。——李毓森
那时读书条件真的相当艰苦,我们70后也深有体会:初中时在学校夏天吃盐菜,冬天吃南瓜。我们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Si斌
袁老师真不愧是有心人,青年时代求学光景恍如隔日,历历在目,记得那么清晰。文革前的老三届,无论是初中生,还是高中生,都很不错,具有真才实学,这当然是老师的精心教育和自己的刻苦用功所致,同时也是环境条件的造就,也就是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是十年动乱期间的学生难以望其项背的。为袁老师点赞!——自强不息
袁老师的文章就是写的实在、细腻,没有华丽的词语,细读深邻其景,尤如自己就是其中一员。——王光瑜
袁老师写得好,边读边回忆起我的求学年代,老师、同学历历在目,艰苦、辛酸五味杂陈,真是不堪回首。——天下虫
袁大姐的这篇求学路写得入骨入髓,如果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求学艰难的人,写不出这样的好文章!几十年过去了,袁大姐记忆犹新,不愧为把生活看得如此透哳,为袁大姐点赞!——王朝政
古蔺二中学是一所具有光荣历史传统的学校,那里的老师爱岗敬业,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学子,他们在各条战线做出了突出的成绩。1980年我在蔺中求学时,从二中调来的施雨先生是我语文主讲老师,罗世藻先生是我物理主讲老师,时过境迁,至今我很怀念那段岁月,感谢各位恩师的教诲!——木一先生。
历尽艰辛求学路,
功夫不负有心人。
先年誓愿挑灯苦,
学成中坚又育人。
文中所述刘衍琴老师是我高中的语文老师。古文功底深厚,开启我对古典文学的更加爱好之情。授教之恩,没齿难忘!一别四十年,常怀挂念,只不知恩师而今所在何处?拜读此文心中敬佩陡增,袁大姐求知的毅力和决心,必将感染来者奋发!就此太赞!——罗敏昭
看到这里,想起自己,回忆以往,心酸泪流。时光飞逝,悠悠岁月,长河一瞬。校园大树,好想亲亲、抱抱。是你看见了我们的成长、每一天、每一刻、每一点,每一步⋯直到我们离开⋯——佚名
我是85级的!以前的老校的样子还历历在目最喜欢那棵大树,还有那棵桂花树…——李姐
作者的父亲我应该认识,古苓汽车站(运输公司)历经年代的变迁,已经完成了她的史命,泸州汽车运输公司古苓汽车站退出了古苓的历史舞台,从袁老站长的开始到我侄儿王三娃任站长终结,中间经历袁站长年代,李站长年代,王站长年代(我的亲哥)林站长年代,谭站长年代,最后小王站长结束。曾经的辉煌,对古苓的贡献,有目共睹,红红火火几十年让人感动而留念,虽说消失了,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古苓的运输越来越好,值得我们庆幸,但袁老站长一人开始的泸州汽车运输公司古苓站的精神永存古苓人的记忆之中,古苓汽车站人的奉献精神是抹失不了的。感谢作者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感觉!——采桑
那时公路特稀少,尘土飞扬陡窄弯。人货混装车速慢,能当站长是高官。——郗诗
袁茂才,这样的人才配德高望众四个字。一个人撑起当时古蔺车站这片天,把车站当成家,子女们无偿为车站打扫卫生、巡夜等。他是今天的每一个公务员的好榜样。——赖永强
致敬袁老,爱岗敬业,奉献精神,可昭日月。——王泽书
感谢作者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优美传奇的故事,文章既是家史,也是古蔺汽車客运发展史,更是一本艰苦创业,齐家建国,无私奉献的教科书。它使我们真实的了解了,穷乡僻壤的古蔺,从无到有,从原始到现代的汽車运输奋斗发展历史;了解老一辈企业家,为国为民,特别是在那一穷二白的建国初期,老一辈企业家如何白手起家,夜以继日,无私奉献的创业精神;也使我们看到了一个有信仰有担当,艰苦朴素的团结和谐的家庭。文章朴实,语言流畅,是一篇记述好文,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国对家的深情厚意。德才兼备的老一輩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作者的一家也是启迪幸福和谐的榜样!——冬泳。
一个手持打开古蔺运输行业钥匙的第一人,从头到尾把一生奉献给了他的第二故乡。敬业爱岗,无私地放弃私利。爱国爱家、忠厚传承、良性教育、美好家风,实乃敬佩之由!任岁月峥嵘,依旧如春风沐浴,温暖了家庭,引领着行业,打造了自己,激励着别人。虽身高不过六尺而雄心万丈。这就是作者真正的好父亲。——罗敏昭。
社会前进到今天,想想都感觉好幸福。特别是近些年这交通的大发展,古蔺人过去想都没想到过会这样便捷。单就这一点,就要说現在的世道好!祖国进步了,说不定哪天古蔺还会通飞机,抱着希望,等古蔺通飞机时坐一趟!——冷畅依。
文字朴实、简洁,把克服当年的交通和生活困难写得如此这般的乐观积极向上,值得推崇的好文、值得后辈学习的老袁站长!——珠珠。
为袁老站长敬业奉献精神致敬,点赞。——平安一生。
好品行、好家风,向袁茂才老人学习!——小雨
古蔺老车站,儿时的美好记忆永留心间,一个永远也忘不了的情节。老站长的创业、守业精神好感人,必须为他点赞!——Sy
时代车轮滚滚向前,现今空运、铁运逐渐替代汽运,但是袁老的优良品质代代传承、弘扬。——苹果。
感谢红叶讲述古蔺汽车站的起源,向袁老先生爱岗敬业,奉献精神致敬!拜读佳作后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一个普通岗位,也辉映家国情怀。下桥老车站的记忆……敞开着,里面停放着客车货车,家属也住在那里。公路边几步梯坎下去,是购票窗口,排长队哟。那时有多少人坐过汽车啊?记得青葱岁月最远步行到过石屏磺厂和“调关”,看着汽车开过尘土飞扬……“调关”一个来回不耽搁需八个小时哦……今天的古蔺日新月异,人们戏称“小香港”。感谢为古蔺山区建设做出卓越贡献的先辈!感谢祖国的强大,把国家级贫困县建设成宜居家园。古蔺,我真心的爱你!——墨梅。
该文深刻:记得古蔺通車那年,我还只有六岁,那天我们同街的很多孩子都同大人去接泸卌到古蔺到汽车,从乌龟桥到敌人岩(现在复烤厂〉沿公路都是看稀奇的大人孩子,好闹热啊!車子来时我们跟着汽车走,汽车开得很慢,大人孩子都欢天喜地。車站就在乌龟桥,后来在新二厂(现在农机局)后来就在老車站,几十年古蔺人都忘不了这个红色资本家袁茂才老车站"站长"他是第一个带动古蔺运输行业的创新人!——老唐七古剑 •家乡风。
穷乡僻壤蔺州城,
电力交通从未闻。
前辈精神丕后裔,
开天辟地中华魂。——覓蘭馨處。
老一代人的思想、品德、行为作风、奉献精神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国家建设,地方建设没有他们一代人的参与和付出是不会有现在的成就的。了不起的一代人。——四川古蔺雷才刚。
大道奇汽车是美国人的,解放战争时美国援助蒋介石这个运输大队长转交给新中国的,苏联的是嘎斯系列,小编求正一下。袁老站长是那个时代创业人的奉献,现在的年轻一代不知道那个时候的事了,能有同乡会的奉献人多写出这样的回忆文章,学习老一辈人的创业精神,记着老一辈人的创业精神。回味过去,珍惜现在,努力奋斗才是。——东方红
再无袁老精神之人了。——诺言。
感谢每一个为我家乡做出贡献的人!是您们的无私奉献,造就了今日古蔺的繁华!我爱我的家乡,因为这里有我长眠的父母长辈,有我的家人朋友,有我太多苦辣酸甜的回忆!——六六
我们今天美好生活都是父辈们用汗水甚至泪水,血水为之铸成,更将激励我们砥砺前行!——胜利
红叶的又一篇记叙母亲的家史好文,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在那艰苦年代里,吃苦耐劳、不畏艰辛、勤俭持家、品格高尙、相夫教子的伟大母亲。作者语言朴素、行文流畅、条理清晰、清新自然。是一篇情真意切、倾注感情的记叙好文。——冬泳
伟大的母爱,可敬的母亲!——高山yw
一个家庭怎么样,就看按二把的行不行。有的妻子是贤内助,有的妻子是扫帚星。妻贤夫祸少,妻蠢败家精。所以说,每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这样的女人,有一颗能忍大小事的宽容之心;有一颗孝顺贤惠之心;懂得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勤劳能干,内外兼修;热爱生活,爱身边的一切;知性成熟识大体。以上说法,也许偏颇,或近乎严苛,世上女人有几个能完全这样?现代不要求“三从四德”,只要是一位善良贤惠知性的女人,就能让一个家庭和谐幸福。作者的母亲的确了不起,让人起敬!——自强不息。
伟大母爱最真诚,身心全付子女们。无私奉献不求报,情比海深是母亲。在那个艰难困苦的年代,你家的生活条件算是比较好的,确实让人羡慕。你的母亲贤良淑德,宽厚待人,犹其是将你小姨小舅接来供养,是许多人做不到位的。这篇文章条理清楚,写得好。——王泽书。
慈母尽尝酸苦辣,
饱经霜雪为全家。
晨出种菜填饥肚,
晚进缝衣暖数娃。
一背艰辛一背累,
两肩疼痛两肩麻。
新时代里有福享,孝顺子孙伴晚霞。——郗诗
其他就不说了,单就母亲生养了十几个小孩、並把这些小孩抚育长大成家立业这事就使人敬佩。父爱如山,母爱似海。老母亲一生付出的艰辛,后人应永生牢记。——冷畅依。
虽然历尽艰辛,但有福有寿,不容易。——小桥流水
品味平实质朴的语言,感悟细腻真挚的情感。母亲的言行,会影响子女的一生。——李尚往来
母亲的伟大是来自于平凡,来自于困境中不抱怨的坦然与坚韧!一个子女优秀而有素养的家庭,除了父爱如山,肯定有母爱似海的浓浓情愫。若有机会愿拜见作者。——胜利。
一位在艰难岁月里抚养十一个子女长大成人的母亲,真的不容易,全文贯穿浓浓的亲情和厚重的家教。是这个家走上兴盛的法宝。——赖永强
慈母茅草盖土墙,油灯照高堂。布履千思线,浩瀚爰无疆。——思(絲)
世玲同学的母亲勤劳慈爱的形象跃然纸上,让我辈读后仰慕之情油然而生。指一点无关紧要之瑕:炼钢铁的大跃进是1958年,不是1959年。——陈万杰
每晚24时后,我必看同乡会然后睡觉,昨晚看了此文,心情十分激动,泪流满面,此文让我回忆起我老母亲,三年度荒,为了让我们稍为吃饱,三兄弟两个妹7口人,只有母亲和大哥能上山挖蕨根来吃,父水肿不能去,我以下都小<我才十岁>天冷路滑,山高沟深,我母亲天天去挖,背回来火上炕干,用石臼跪细,又用磨子磨细做成窝头,我们吃起,那个香哟。比现在大肉包好吃十倍?人说:人穷力气大,肚饿口味开。62年下放开荒地,全家出动开荒,第二年,弯豆,胡豆、大小麦,红苕、包谷基本能整饱了,作者家11个子妹,比我家多一半还多,可想而知,困难有多大,在这里为作者老母亲点八十八个赞,为那个年代的母亲点一亿个赞,父爱比天大,母爱比海深。——汪伯林
作者用记实的手法表现了伟大的母爱。艰难的岁月拉扯一大家子过日子实属不易!更喜欢作者描写的儿时趣事,它将我的思绪又带到了那些难以忘怀的老车站的人和事!——Sy
一位在艰难岁月里抚养十一个子女长大成人的母亲,真的不容易,全文贯穿浓浓的亲情和厚重的家教,是这个家走上兴盛的法宝。——赖永强
世玲:我认真拜读您的佳作后,感受颇深,除了夸奖您的写作有水平,更感到内容真实,有情感,让人感动!您的家史就是当时时代背景一个缩影,您的老父亲为古蔺作出的贡献值得后人尊重爱戴,您的母亲含辛如苦撫养11姊妹真的很伟大,您们11姊妹在艰苦环境中长大成才值得庆幸!总之,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家史,我认为更是一本启迪人生教育后辈的好教材,有宝贵的收藏价值!为您的佳作典赞!一口气读完了你的大作——《岁月如歌》。了解了你的家族身世和你个人的内心世界。文笔朴实无华,记人言真意切,且错漏较少,值得一读。在诗歌方便,有写诗的冲动,但尚未掌握古体诗歌的规矩章法要求。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望继续努力!你的好友所写的《赞红叶》和《七律 赞红叶》入规入矩;
你女婿的《岁月如歌 家史如画》也写的较好。在知识上他们应该是你的老师。如愿意,我们可互相学习。谢谢送书给我!
世玲,你写的《岁月如歌》我看了,很受感动,几次哽咽。你我两家有好多相似的地方,家庭出身不好,姊妹多,经济困难,而且小时候的经历也差不多,什么挑粮,帮人挑水,锤石头。初中刚上年学校就停课。我也有过。只是你父亲还有工作,多少有点工资。我父亲56年和单位(印刷厂)领导吵了一架,说领导球眼不通还瞎指挥,工资还高,老子们(父亲自己)机印房跑到石印房才三十五块一个月,一气之下辞职不干了。那年头一大家人要生活沒工作谈何容易,我们这一辈人能有今天太不容易了,所以我们都各自珍惜,安享晚年的幸福吧!
红叶:你托邱绍群转赠的《岁月如歌》收到了,谢谢你的厚重佳作。书作记叙和描写了你家至亲几代人的过去和现在的不凡故事,是一本可贵的家史之作。著作封面设计巧妙,画面与行草字体的书名完美结合,寓意深刻,体现自家的家史,"岁月如歌",如诗如画,此生此世,在古蔺,在川南,留下了难忘的可歌可赞的家史诗篇,值得铭记和家传。作品不错,为你的佳作点赞!谢谢你的馈赠!
红叶,你爱好广泛,生活充实,著书立说,又获得铁道系统优秀党员先进教育工作者等荣誉,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向你祝贺!
袁世玲表姐邮寄来七本《岁月如歌》,如数收到,代表全家表示衷心地感谢!疫情肆虐全球,祖国要强大,免疫力要强大,内心更是要强大,表姐宅家抗疫,静心习作,隆重推出《岁月如歌》,完成了人生的一本精彩记载,凝聚了表姐及女婿辛劳付出,在此表示热烈地祝贺!窗外淅淅沥沥的阵雨,伴随着我一气呵成拜读完袁世玲表姐的杰作《岁月如歌》,思绪万千,泪眼蒙蒙,心潮澎湃!
《岁月如歌》就像一部历史的画卷,是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发展的真实写照!对于我们这一辈,伴随着我们的成长,许许多多往事记忆犹新,历历在目,也是我们的一笔精神财富!了解家史,整理一下凌乱的思绪,理理亲戚关系,更具有深远的意义。
《岁月如歌》就像一部剧情跌宕起伏的电视连续剧,深刻地阐述了父亲袁世茂吃苦耐劳,宽厚待人,母亲林竹君温文尔雅,贤惠善良的高尚品德,他们是中国良民百姓的缩影,是建设新中国一代人的主旋律!十一兄妹的人生,是这部电视连续剧震撼的音符,人生就像一部戏,书中的人物都是这部连续剧的主角,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值得我们去追忆、爱戴、敬仰!
《红叶诗集》文笔朴实流畅,场景真实感人,寓意深刻,满满的正能量,彰显了袁世玲表姐优秀的才华,值得我们向您学习致敬!尽管岁月是如此的蹉跎,但是岁月依然如歌!
[特别声明: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