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戊戌变法失败谭嗣同就义(戊戌变法失败后)

戊戌变法失败谭嗣同就义(戊戌变法失败后)一、承担失败的后果戊戌六君子油画在晚清政府倾覆之际,有一群人站了出来,发动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史称戊戌变法。但是很遗憾,腐朽的晚清政府,已经病入膏肓,这次变法最后的结局是光绪被软禁,戊戌六君子被斩首。康有为听到消息后,仓皇逃窜,梁启超比较从容,在逃跑之际,还去通知了谭嗣同,让他和自己一起逃跑。可是谭嗣同断然拒绝,坚持留下来,最后英勇就义。先贤有云:“生死之间有大恐怖”,蝼蚁尚且贪生,是什么原因,让谭嗣同放弃了生的希望,选择了一条死路呢?笔者看来,不外乎有二个原因:

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劝谭嗣同逃跑,他为何坚持留下来

伟大的中华民族,从来不缺英雄。金戈铁马、南征北战的将士,是英雄;不惧强权、秉公执政的文臣,是英雄;还有一种人,他们的所作所为,没有成功,甚至在许多人看来,毫无意义,但是他们的精神,感动了千千万万的有志之士,这样的人,也是英雄。

毫无疑问,谭嗣同便属于这最后一种。

戊戌变法失败谭嗣同就义(戊戌变法失败后)(1)

谭嗣同油画

在晚清政府倾覆之际,有一群人站了出来,发动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史称戊戌变法。但是很遗憾,腐朽的晚清政府,已经病入膏肓,这次变法最后的结局是光绪被软禁,戊戌六君子被斩首。

康有为听到消息后,仓皇逃窜,梁启超比较从容,在逃跑之际,还去通知了谭嗣同,让他和自己一起逃跑。可是谭嗣同断然拒绝,坚持留下来,最后英勇就义。

先贤有云:“生死之间有大恐怖”,蝼蚁尚且贪生,是什么原因,让谭嗣同放弃了生的希望,选择了一条死路呢?笔者看来,不外乎有二个原因:

戊戌变法失败谭嗣同就义(戊戌变法失败后)(2)

戊戌六君子油画

一、承担失败的后果

光绪皇帝在位期间,把持朝政的依旧是慈禧太后,所以康有为等人能够实施变法,并且持续一百多天,说明这场变法是得到慈禧的首肯,至少是默认的,可是如果慈禧不同意变法,为何要在这么多天之后才动手呢?

所以,定然是维新派在变法的后期,有某些事情,对慈禧非常不利,才导致事态的变化。随着杨锐(戊戌六君子之一)的儿子,公布了光绪的一份密诏,事情才变得清晰起来。其实这个变数,就是康有为预谋“武装夺权”。

戊戌变法失败谭嗣同就义(戊戌变法失败后)(3)

光绪剧照

在慈禧太后死后,出现了许多证据表明,正是因为康有为的“激进”,才导致戊戌变法的失败,可以说,戊戌六君子的死,与康有为有着很大的关系。

能够从一个寡妇成为垂帘听政的老佛爷,慈禧并不是庸碌之辈,如果变法能够在不威胁她地位的前提下,使晚清变得更为强大,何乐而不为?

但是因为康有为等人的急功近利,清朝许多势力的利益都被触及,于是,慈禧教训了光绪一番,让他变法不要那么激烈,否则皇位不保。于是,光绪将自己这边的压力和困难通过杨锐传递给康有为,希望维新派能够将进度放慢一些,否则他的皇位不保。

戊戌变法失败谭嗣同就义(戊戌变法失败后)(4)

慈禧剧照

但是康有为在接到这条密诏后,省略了“否则”之前的内容,直接向维新派传达:“朕位几不可保,汝康有为、林旭、谭嗣同等设法相救。”

传达完这条自己改版的密诏后,康有为声称要救皇上,决定发动政变,捉拿在颐和园避暑的慈禧。于是他让谭嗣同去说服袁世凯出兵,并且还纠集了一群江湖好汉,以备不时之需。

戊戌变法的第100天,晚上九点,谭嗣同来到袁世凯的住处,说服他起兵。可是慈禧在另一天便回宫,并且软禁了光绪。当然,慈禧这么做的原因,并不是因为知道了康有为准备发动政变,但却是因为康有为的激进,导致太多人告状。

戊戌变法失败谭嗣同就义(戊戌变法失败后)(5)

慈禧剧照

康有为知道这个消息后,在变法的第102天凌晨便溜之大吉了。梁启超也在另一天,赶来通知谭嗣同一起走,但谭嗣同没有走,因为他心中有一种不甘、困惑和愧疚。这些心情,在他临死前的一首诗表达得很彻底。

这首诗是谭嗣同在狱中写就的,传唱度比较广,最后两句是“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但是在《戊戌变法史研究》中,有证据表明,这两句诗是梁启超改编的,原诗为:

望门投止怜张俭,直谏陈书愧杜根。

手掷瓯刀仰天笑,留将公罪后人论。

戊戌变法失败谭嗣同就义(戊戌变法失败后)(6)

康有为

从诗的后两句来看,谭嗣同对于变法的这个结果非常不甘,所以他怜出逃的张俭,愧被因直谏被太后逮捕的杜根(两人均是东汉名臣)。变法失败,光绪被囚禁,谭嗣同隐隐感觉是维新派的执行出现了问题。

事实上,也正是康有为的急功近利,导致了慈禧的愤怒,但是康有为、梁启超在逃亡之后,不反思自己的过错,反而四处宣扬且修饰这段变法的过程。后世许多关于变法的内容,都是出自康有为和梁启超之口。

戊戌变法失败谭嗣同就义(戊戌变法失败后)(7)

光绪

这样一来,过程难免被他两美化,以沽名钓誉。相比之下,谭嗣同显得更加坦诚,有担当,戊戌变法的失败、光绪皇帝被软禁,这种后果,他想用自己的生命去承担。这才是令人敬佩的君子!

二、我以我血荐轩辕

谭嗣同从小就有一颗“救世济民”的心,他所学所为,都是奔着救国的目标而努力。在家乡的时候,他便倡导新学,学习以及传播西方科学,坚守“以夷制夷”的策略。在入京之后,他也创办报刊,积极宣传变法救国。

戊戌变法失败谭嗣同就义(戊戌变法失败后)(8)

谭嗣同剧照

正是因为一直奔走在变法的第一线,他深深感受到了晚清政府的麻木不仁,从上至下皆是如此。所以当戊戌变法失败之后,他产生了一种挫败感,或者说是一种失望,但是他不甘心,他想以另一种方式,来让这场失败的变法,影响的更深远一点。

因此在梁启超劝他逃跑时,他才会说出没有流血的变法,不算变法,原话是:“今未闻中国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请自嗣同始。”在戊戌变法失败的第八天,谭嗣同等六人在菜市口被斩首。

如今有许多人认为,谭嗣同是因为身有重病,所以才干脆“以死明志”。笔者认为,对于绝大部分重症患者来说,只要能够自己的生命能够延续短短的一段时日,他们都会拼尽全力去延续。所以,如果谭嗣同真的是贪生怕死之辈,哪怕他身怀绝症,也会选择逃跑。

戊戌变法失败谭嗣同就义(戊戌变法失败后)(9)

光绪剧照

据笔者查阅史籍,发现慈禧太后在最初并没有宣布逮捕谭嗣同,只是下诏逮捕为首的康有为等人,并将其革职,之后给他们安排的罪名是结党营私,直到29日,才变成了“劫持太后”的罪名。显然这是慈禧知道了康有为准备发动政变的事。

所以,谭嗣同等六人,是在抓住之后,罪名才逐渐加重,而谭嗣同的慷慨就义,也是经过了一段时间后,才变得坚定,有这样一个过程,才更合乎情理,也让谭嗣同的形象更加有血有肉。因此,当挚友大刀王五想劫狱营救他,也被他断然拒绝。

当然,谭嗣同的血没有白流,正是因为许多像他一样勇敢的先烈,前仆后继,才有了现在繁荣昌盛的祖国,历史将永远记住他们。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