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教学常规提升教学能力(促进核心概念构建)
落实教学常规提升教学能力(促进核心概念构建)材料一:观看北京鸟巢视频,说说鸟巢运用了哪些材料。例如,在教学“金属的化学性质”一课时,在引导学生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时,笔者大量援引了生活中的感性材料。例如,在教学“光合作用”一课时,在引导学生构建“光合作用”核心概念时,笔者抓住这一概念中的几个核心要素,如叶绿体、光能、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和氧,等等,借助概念图(如图1)帮助学生构建核心概念。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清晰地引导学生梳理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而且使学生能够较为直观地把握光合作用形成的过程,这样,光合作用在概念图的辅助下一目了然。需要注意的是,概念图要抓住核心概念的关键要素,否则就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借助科学实验来演示核心概念,并将概念图与实验有机结合起来,这样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从而使其对核心概念形成深刻的认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图1 光合作用图人们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总是要经历从感性到理性循环反复的
摘 要:初中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要求教师在实践的基础上带领学生掌握该学科的知识和实验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和能力,探索自然的奥秘。其中,核心概念是学习科学课程时思维过程的核心所在,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理论基础,也是学生走进科学的重要路径。本文结合笔者初中科学学科的教学实践,简要阐述构建科学核心概念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初中教学;科学课程;核心概念;效能提升
引 言
初中科学课程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它要求学生形成科学的认识与科学的思维。而学生科学思维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科学核心概念的形成。教师只有深入现象本质,实现从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向提升科学素质的转变,才能提升初中科学课程的教学效能,不断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借助概念图,化抽象为现象
利用概念图构建核心概念是指以线条、符号与文字相结合的方式揭示核心概念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最显著的特点是改变了传统核心概念单一化的构建思维,尝试借助符号语言来进行,这种方法能够化抽象为直观,帮助学生梳理核心概念内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清晰的知识脉络,促进学生对科学核心概念的理解与运用。
例如,在教学“光合作用”一课时,在引导学生构建“光合作用”核心概念时,笔者抓住这一概念中的几个核心要素,如叶绿体、光能、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和氧,等等,借助概念图(如图1)帮助学生构建核心概念。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清晰地引导学生梳理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而且使学生能够较为直观地把握光合作用形成的过程,这样,光合作用在概念图的辅助下一目了然。需要注意的是,概念图要抓住核心概念的关键要素,否则就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借助科学实验来演示核心概念,并将概念图与实验有机结合起来,这样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从而使其对核心概念形成深刻的认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图1 光合作用图
二、材料支撑法:从感性到理性
人们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总是要经历从感性到理性循环反复的过程。中学生受学习经历与生活经验的制约,感性思维比较丰富,理性思维相对薄弱,这就需要教师根据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来优化科学概念教学,力求在最大限度上调动学生的感官认识。感性材料的类型十分丰富,可以是有关科学方面的图片材料,也可以是科学方面的视频材料。感性材料的使用要做到因概念而异,应根据不同的科学核心概念的特点,注重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与科学规律,因地制宜、灵活地加以选择,以此提升感性材料的辅助效应。
例如,在教学“金属的化学性质”一课时,在引导学生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时,笔者大量援引了生活中的感性材料。
材料一:观看北京鸟巢视频,说说鸟巢运用了哪些材料。
材料二:电子废弃物的内忧外患。
针对当前中国电子废弃物的现状,可以用“内忧”与“外患”来概括。据统计,目前我国的家电业已是一个成熟的产业,市场规模超过了6000 亿元。仅去年,我国的冰箱社会保有量已达1.3 亿台,空调1 亿台,电视机年产量达4 亿台。一般而言,家用电器的使用寿命,如电视30000 小时,冰箱10年,洗衣机8年到9年,20 世纪80年代中后期,家用电器开始进入我国的百姓家庭,因此,我国的电子垃圾已持续进入高峰期。到2020年前后,手机的报废高峰期也会到来。
笔者在该课的核心概念教学时,借助了视频材料与文字材料。视频材料让学生感受到金属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调动学生对科学核心概念探究的愿望;课文中的第二段文字材料,取材于生活,通过具体的数字展示电子废弃物的危害性。这两个材料分别揭示了金属的应用与危害,是由金属的化学性质所决定的,进而通过感性材料,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并理解金属化学性质的概念,引领学生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三、实验体验法:从灌输到体验
目前,不少科学教师忽视或者淡化了对科学核心概念的教学,并在教学中往往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种灌输式的核心概念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一味地被动接受所形成的概念是模糊的,难以保持持久性,更不用说学以致用了。在“以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下,初中科学核心概念的教学要坚持“主体体验法”,注重学生在科学核心概念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亲历核心概念的形成过程,从而获得真切的体验。
例如,“质量守恒”核心概念的教学,在设计时,笔者采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学生分组实验,完成实验并记录步骤、现象和结论。
第一组实验:密闭容器内的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推荐代表交流实验步骤、现象、结论。
第二组实验:敞口容器内的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推荐代表交流实验步骤、现象,并进行对比学习。
第三组实验:用气球密封容器口,容器内的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推荐代表交流实验步骤、现象、讨论天平不平衡的原因。
第四组实验:密封容器内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推荐代表交流实验步骤、现象。
四个小组充分引领全体学生参与实践,第一组实验,总结质量守恒定律;第二组实验,引领学生认识到设计方案要做到科学、全面,并且认识到科学探究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第三组实验,探究天平不平衡的原因;第四组实验,进一步强化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由于采用实验教学法,学生对科学核心概念的理解不再停留在文字层面或者浅层次的理解上,而是通过自身体验来了解概念的外延与内涵,做到了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四、媒体辅助法:化平面为立体
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现代信息技术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引发了认知领域的变革。教育现代化正是迎合了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趋势,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资源与技术优势使学科教学变得立体起来。初中科学核心概念教学也要顺应时代潮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使科学课程核心概念从平面走向立体,直观形象地揭示概念,使概念教学更加有效。
例如,在构建“呼吸”这一核心概念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呼吸的作用,笔者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呼吸功能是细胞的呼吸。为了提高学生对“呼吸”这一核心概念的理解,笔者使用多媒体演示了生物的呼吸过程。在此基础上,笔者用现代媒体演示了物质燃烧与细胞呼吸的区别;内部氧化与体外燃烧相同,但环境与温度有一定的区别。燃烧发生在体外,呼吸作用发生在细胞内;燃烧快,呼吸相对缓慢。最后,笔者用多媒体再次演示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呼吸类型,从而清晰地完成了对呼吸作用的讲解。
科学核心概念的教学由于多媒体的应用,从平面变得更加立体,一改传统概念教学的局限性,不仅展示了概念的形成过程,也建立起了概念模型。
结 语
核心概念是学习科学思维的核心所在,是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理论基础,也是学生走进科学领域的必然选择。初中科学教学在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初中科学教师要进一步增强教学的主动性,认真研读教材,分析学情,不断探寻科学核心概念构建的有效路径,使学生在科学知识学习之路上走得更坚实、更长远。
张秀娥(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北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