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歌描写的哪个地方(千古绝唱敕勒歌)
敕勒歌描写的哪个地方(千古绝唱敕勒歌)瞬间将我们带回到1500年前的敕勒川草原歌声辽阔壮美谭维维演唱《敕勒歌》完整版谭维维在央视《经典咏流传》节目中放飞自我,清唱北朝民歌《敕勒歌》
[趣说盛乐]又双叕来了
在讲本期内容之前
我们先看一段视频
(点击下方蓝色视频标题观看哦!)
谭维维演唱《敕勒歌》完整版
谭维维在央视《经典咏流传》节目中
放飞自我,清唱北朝民歌《敕勒歌》
歌声辽阔壮美
瞬间将我们带回到1500年前的敕勒川草原
本期的[趣说盛乐]
将带你一起了解这首千古绝唱的魅力
盛乐博物馆《敕勒歌》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千古绝唱《敕勒歌》是北朝时期游牧在阴山漠南一带的高车人,又称敕勒人的民歌,原为鲜卑语,将其译为汉语的时代为北朝时期。
公元四到六世纪,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处在鲜卑、匈奴等少数民族的统治之下,先后建立了北魏、北齐、北周等五个政权,历史上称为“北朝”。北朝民歌主要是北魏以后用汉语记录的作品,这些歌谣风格豪放刚健,抒情爽直坦率,语言质朴无华,表现了北方民族英勇豪迈的气概。《敕勒歌》最早见录于宋郭茂倩编《乐府诗集》中的第八十六卷《杂歌谣辞》。
有人提出,《敕勒歌》中描写的草原风光,就是和林格尔地区1500年前的草原风光,这一地区处于古敕勒川的南缘。
盛乐博物馆 敕勒川置景
开头两句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接着两句用“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蒙古包,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最后三句描绘了一幅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草原全景图。有静有动,有形象,有色彩。
全诗风格明朗豪爽,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一直受到历代文论家和文学史论著的一致好评。对它的学术研究,时至今日也经久不衰。
看看历代名家是怎么赞美它的吧:
金代诗人元好问曾赞美它:“慷慨歌谣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
明代胡应麟云:“此歌成于信口,正在不能文者以无意发之,所以浑朴苍莽,使当时文士为之,便欲雕缋满眼”。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在论及此诗时说:“语言简练而有味,全诗一气贯注,音调浑壮,即使在民歌中也是很突出的”。
曹道衡、沈玉成《南北朝文学史》也作了相近的评价:“语言浑朴自然,气象苍莽辽阔,如同画家大笔挥洒,顷刻之间,便在笔底出现一幅粗线条的塞外风情画”。
《敕勒歌》在布局、结构、风格和表现手法上都有许多独到之处。但这首诗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文学方面,它也是民族文化间互相影响、南北诗风互相融合的实例;也是中华境内各族从征战对抗走向和解交融的历史见证,是一元主体、多元格局中华文化形成过程中的典型个案。其史学和文化学乃至民族学上价值绝不低于文学创作。
盛乐博物馆客服:0471-7380002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盛乐经济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