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鄂尔多斯市博物馆第一馆内容(鄂尔多斯博物馆博物游记)

鄂尔多斯市博物馆第一馆内容(鄂尔多斯博物馆博物游记)一、远古文明《农耕游牧碰撞交融——鄂尔多斯古代史陈列》作为常设展览,展示了鄂尔多斯敦实厚重、异彩纷呈的古代历史与文明。预约:无需预约鄂尔多斯,地处农耕文明和草原文明交错带,是农耕文明的沃土和畜牧文明的摇篮。鄂尔多斯博物馆主体建筑像一块巨大的棕红色磐石,象征着鄂尔多斯地区特有的红色砒砂岩和鄂尔多斯人坚毅的精神,建筑由美籍华人马岩松设计,获得中国建筑界最高奖——鲁班奖。

鄂尔多斯博物馆

地点: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文化西路5号

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30时(周一闭馆)

门票:免费

预约:无需预约

鄂尔多斯,地处农耕文明和草原文明交错带,是农耕文明的沃土和畜牧文明的摇篮。

鄂尔多斯博物馆主体建筑像一块巨大的棕红色磐石,象征着鄂尔多斯地区特有的红色砒砂岩和鄂尔多斯人坚毅的精神,建筑由美籍华人马岩松设计,获得中国建筑界最高奖——鲁班奖。

鄂尔多斯市博物馆第一馆内容(鄂尔多斯博物馆博物游记)(1)

《农耕游牧碰撞交融——鄂尔多斯古代史陈列》作为常设展览,展示了鄂尔多斯敦实厚重、异彩纷呈的古代历史与文明。

一、远古文明

1.萨拉乌苏遗址(距今7-14万年):掀开了中国乃至远东地区古人类研究史的帷幕,也揭示了本地区迄今所知最早的古人类活动行踪。

鄂尔多斯(河套)人:“鄂尔多斯人牙齿”是中国境内发现的第一件有准确出土地点和地层记录的人类化石,也是迄今远东地区发现时代最早的晚期智人化石之一,具有划时代意义。

萨拉乌苏动物群:包含34种哺乳动物和11种鸟类在内的庞大动物群,与泥河湾动物群(河北)、周口店动物群(北京)共同组成华北地区更新世三大代表性动物群。

2.乌兰木伦遗址(距今4.5-7万年),具有明显的东西方文化交流融合的特征。

3.水洞沟遗址(距今1.7-3.8万年):北方草原地带细石器文化的开拓者。

4.阳湾遗址(距今7000年):气候趋暖,森林茂盛,水草丰美,南部平原居民纷纷北上,形成以原始农业为主,兼营狩猎、渔捞业等,原始定居农耕社会。鄂尔多斯地区是喇叭口尖底瓶(形似甲骨文“酉”字)发现数量最多的地区之一。

鄂尔多斯市博物馆第一馆内容(鄂尔多斯博物馆博物游记)(2)

5.寨子圪旦遗址:北方地区迄今为止发现时代最早具有“石城”性质的遗址之一,也是为数极少的集防御与宗教为一体的原始社会晚期古人类聚落遗址。

6.永兴店遗址:上呈“海生不浪文化”、“阿善文化”,下起“朱开沟文化”

7.朱开沟遗址:孕育出中国北方原始社会末期最发达的古代文化,发展处于父权制高度发达的军事民主制后期阶段,步入了文明社会门槛,“三足瓮”是其居民特有的生活用具。

鄂尔多斯地区之所以未能像夏商一样由原始社会向农业社会过渡,主要是逐渐恶化的自然环境,并未简单迁徙,而是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及经济结构,由农转牧变或半农半牧,成为北方游牧民族的开始。

二、古代文明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五霸晋国的战车出现在鄂尔多斯地区;战国时期,秦、赵及新兴的北方草原民族在鄂尔多斯进行了强力角逐。公元前4世纪始,晋、魏、赵、秦等中原诸侯相继涉足,与北方草原民族开展对峙。

秦始皇统一中国,为巩固北方统治,从内地迁移到鄂尔多斯大批移民,垦田耕植,广筑县城,尤以秦直道为代表。汉承秦制,鄂尔多斯地区主要属朔方、五原、西河郡所辖。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南迁,民族融合不断加强。

隋唐时期,既是中原王朝的北疆重地,也是与突厥北方游牧民族的纽带与桥梁。唐代后期,党项人逐步迁徙到鄂尔多斯南部,于北宋初期建立了西夏国。

在这其中,孕育了草原青铜文明“鄂尔多斯青铜”,鄂尔多斯并非铜矿的富含区,所需的铜矿很多还要靠与周围地区以物易物交换得来。

鄂尔多斯市博物馆第一馆内容(鄂尔多斯博物馆博物游记)(3)

三、草原文明

1227年,成吉思汗攻灭西夏,鄂尔多斯草原奏响蒙古族文化主旋律。元代鄂尔多斯地区大多隶属于察罕淖尔所辖,特殊的行政建制,为皇室的封地,后归朝廷直辖,是皇家的重要牧场。

十五世纪中叶,蒙古鄂尔多斯部带着成吉思汗四大鄂尔多(宫帐)等奉祀之神,在经历了蒙古高原的漫漫辗转之旅后进入河套地区,从而,这里被称为“鄂尔多斯”,也就是宫殿成群的地方。

鄂尔多斯市博物馆第一馆内容(鄂尔多斯博物馆博物游记)(4)

清代中后期,“黑界地”放垦,大量农耕民族涌入。清朝将鄂尔多斯划分为6个旗,设六个札萨克,合为一个盟即伊克昭盟,融汇了蒙古帝王祭祀文化、宫廷文化和传统草原游牧文化的鄂尔多斯蒙古族文化源远流长。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