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凝抗血小板作用(抗血小板or抗凝)
抗凝抗血小板作用(抗血小板or抗凝)血栓,其实大家都见过,大家平常涮火锅吃的猪血、鸭血本质都是血栓,通俗的说,就是血块。血栓的形成过程需要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的参与,但是人体不同部位会形成不同类型的血栓,参与其中的主要成分也有所不同,因此在治疗的时候我们所针对的“敌人”也各有侧重。接下来,我们逐一认识一下抗血小板、抗凝、抗栓,看看他们有什么区别。患者:“大夫,吃阿司匹林不行吗?”那么问题来了,阿司匹林=华法林吗?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分辨一下这个“难题”。首先需要明确的是,阿司匹林和华法林并不是同一类药物。阿司匹林是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在医学上我们简称为“抗血小板药”,而华法林是抗血液凝集的药物,我们简称为“抗凝药”。它们的作用机理不一样,针对的疾病也不一样。但是,它们有着一个相同的作用,就是抗血栓形成,简称“抗栓”。
在工作中,小编总是碰到这样的情况:
小编:“您吃过华法林吗?”
患者:“我吃阿司匹林。”
小编:“房颤需要吃抗凝药,比如华法林。”
患者:“大夫,吃阿司匹林不行吗?”
那么问题来了,阿司匹林=华法林吗?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分辨一下这个“难题”。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阿司匹林和华法林并不是同一类药物。阿司匹林是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在医学上我们简称为“抗血小板药”,而华法林是抗血液凝集的药物,我们简称为“抗凝药”。它们的作用机理不一样,针对的疾病也不一样。但是,它们有着一个相同的作用,就是抗血栓形成,简称“抗栓”。
接下来,我们逐一认识一下抗血小板、抗凝、抗栓,看看他们有什么区别。
什么是血栓?血栓,其实大家都见过,大家平常涮火锅吃的猪血、鸭血本质都是血栓,通俗的说,就是血块。血栓的形成过程需要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的参与,但是人体不同部位会形成不同类型的血栓,参与其中的主要成分也有所不同,因此在治疗的时候我们所针对的“敌人”也各有侧重。
什么是血小板?血小板是人体内血液细胞的一种,它就像卫兵一样,一旦发现血管哪里有损伤,它会第一时间聚集到血管受损的地方。动脉系统形成的血栓大多数是以血小板为主要成分的,所以血小板聚集在动脉系统的血栓形成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什么是凝血因子?凝血因子是存在于血液和人体组织中的一群参与血液凝固过程的因子,它们会在血管受损的地方或者血流缓慢的地方逐渐聚集起来,使血液发生凝固,形成血凝块。其中,比较重要的两种凝血因子是X因子和凝血酶(本质是一种蛋白质)。静脉系统形成的血栓大多数是以凝血酶聚集为主要成分的,所以凝血因子在静脉系统的血栓形成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抗血小板、抗凝、抗栓的关系通过上面的讲述,我们知道了,抗栓治疗其实就包括了抗血小板治疗和抗凝治疗两大类,抗血小板和抗凝就像是抗栓的两个下级部门,他们互相独立,但是有时候却相辅相成。
抗血小板的治疗主要针对的是动脉系统的血栓,比如冠心病的患者,这类患者是由于冠状动脉内皮受损导致血小板聚集,所以抗血小板治疗在冠心病患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类患者就需要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等。
同样,抗凝,也就是抗凝血的治疗主要针对的是静脉系统的血栓,比如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这类患者的心房失去了有效收缩,长期处于一种“颤抖”的状态,心房内的血液流动缓慢,很容易导致凝血酶的聚集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容易阻塞大脑的血管,导致脑卒中。所以,房颤高栓塞风险的患者需要口服抗凝药物治疗。常用的抗凝血药物包括华法林、达比加群、利伐沙班。华法林是传统的抗凝药物,利伐沙班对抗的就是我们之前提到的凝血因子X因子,而达比加群对抗的是凝血酶。
现在大家知道了,抗栓包括抗血小板和抗凝血两方面,阿司匹林是抗血小板药物,华法林是抗凝血药物,它们都可以阻滞血栓的形成,但是机理不同,针对的临床情况也不同。所以,阿司匹林≠华法林。
(文中图片来自于网络)
本文同步推送于微信公众号“同仁房颤在线”(trfczx),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