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气了怎么表达(服气了对比原著)
服气了怎么表达(服气了对比原著)遗憾之余,皮哥也翻看了网络上出炉的各类评论。之后才知道,原来《封神第一部》有3个彩蛋,而且后两个是连在一起的。电影时长148分钟,总共有3个彩蛋。第一个彩蛋是可以预计到的,之前故事明显留了线。但是第一个彩蛋播放完,演职员字幕滚动升起,皮哥就离场了。
《封神第一部》首映的最早场,皮哥走进了影院。
印象中,以往新片首映最早场都是普通场,这一轮片方安排的都是特效影厅放映。
走出IMAX影厅时,已经是晚上9点35。
先和大家说说这次观影的一大遗憾。
电影时长148分钟,总共有3个彩蛋。
第一个彩蛋是可以预计到的,之前故事明显留了线。
但是第一个彩蛋播放完,演职员字幕滚动升起,皮哥就离场了。
之后才知道,原来《封神第一部》有3个彩蛋,而且后两个是连在一起的。
遗憾之余,皮哥也翻看了网络上出炉的各类评论。
有谈论影片场面的。
皮哥的感受是“恢弘、磅礴”,这类电影之前在国内确实没有出现过。
特别是片头的战争戏,提醒还没观看的观众,做好心理准备。
有谈论演员配置的。
电影中采用了实力派戏骨+新人演员的配置。
一个个名字看过来,确实没有一个偶像明星,新人演员也几乎是“零知名度”。
不过相比以上这些,皮哥关注最多的,是影片对于故事的改编。
众所周知,《封神演义》原著故事属于“神仙大乱斗”。
作者许仲琳将明朝时期民间流传的神话传说,都梳理了一遍。
之后他以“武王伐纣”为时代背景,用“封神榜”的形式,将“道”、“释”两家的神仙妖怪都集结到了一起,构建了一个庞大的道教神话谱系。
想象力虽令人叹绝,但具体到其中故事、描写,却又差些火候。
比如其中有着对于《西游记》赞诗的照搬;
比如于谦的“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也被嫁接到了姜王后口中;
而在一些情节发展上,叙述逻辑也有些混乱。
一些角色讲着讲着,又没了下文,让人摸不着头脑。
所以我们之前观看的电视剧版本,或多或少都会对原著进行改编。
到了乌尔善执导的三部曲电影版,面对原著的各种不足,改编也几乎是必然的。
再加上,受限于时长,电影不可能把原著中100回的故事都呈现出来,而是要将其浓缩到这三部曲中去。
整体来看,电影主创以《封神演义》及宋元话本《武王伐纣平话》为本,按照小说脉络,分成《朝歌风云》、《魔道争锋》、《封神天下》三个故事。
而从之前的宣传中,我们也能看到,电影主创在故事中加入了许多全新的设定。
那相比原著,《封神第一部》在人物表现上,到底有着怎样的表现?
这些改编和新的设定,到底又该如何评价?是否合情合理?
作为资深原著党的皮哥,这就带着大家一探究竟。
一、改动最大的,就是两个核心人物
《封神第一部》很大胆,改动最大的,就是原著中两个核心人物——
纣王殷寿和武王姬发。
两个人物堪称是进行了大刀阔斧的重新塑造。
我们先看纣王。
原著中的纣王有几个特点。
除了力大无比、凶残暴戾之外,其实是个憨憨。
他总是被狐狸精苏妲己牵着鼻子走,教唆之下,甚至连自己的至亲骨肉也不放过。
《封神第一部》中,几乎做了重新设定。
电影将冀州侯苏护的造反故事提前,而前去讨伐的,正是纣王。
但彼时的纣王,还只是小王子殷寿。
除此之外,电影还用一场战争戏,将殷寿塑造成一个有勇有谋的英雄式人物。
也就是在战时,自杀的苏妲己被狐妖附体,重新复活来到了殷寿面前。
但殷寿在领略了苏妲己的神奇妖力后,其野心也慢慢展露出来。
为了登上王位,他在苏妲己的帮助下,弑父杀兄;
为了巩固政权,他诓杀东西南北四大伯侯,视人命如草芥。
相比原著,纣王的人物演变,有了更为自洽的前因后果。
这样的反派形象更加阴险邪恶,也更为丰满。
我们再看武王姬发。
为了让武王姬发提前出场,电影中引入了诸侯“质子”的概念。
商王帝乙统领着四路大诸侯和八百镇小诸侯。
为了维护政权的稳固,各路诸侯都要送一子到朝歌为质。
而这些质子由帝乙的小儿子殷寿统一管理,认殷寿为义父,接受其训练和派遣。
姬发就是这些质子中的一员。
由于从小受到殷寿英武形象的影响,他视殷寿为英雄和父亲,一度迷失于殷寿的光环之下。
而随着殷寿坐上商王之位,凶残本性暴露无遗,笼罩在他身上的英雄光环也随之破灭,殷寿与姬发的“父子”关系也走到了尽头。
“弑父”是贯穿于故事线的一大主题。
殷寿因“弑父”登上王位,他又用同一手法,逼迫四大诸侯的儿子去亲手杀死自己的父亲。
在这四大诸侯之子中,姬发因自身善良正直的本性,最终想出办法避免“弑父”。
之后他也认清了殷寿的真面目,而毅然与其决裂。
英雄成长和蜕变的过程,往往需要经历“摆脱父权”和“找到自我”两个阶段。
殷寿的“弑父”正是“摆脱父权”的标志。
但他选择的是残暴的手段,走的是一条黑暗的道路,也逼迫亲生儿子走向对立面;
姬发叛离朝歌,同样也是“摆脱父权”,但他找到了自我,走的是光明的道路。
电影将纣王殷寿和武王姬发联系在一起,虽与原著小说不符,也背离了史实。
但它突出了第一部人物觉醒的主题,确立了这两大核心人物敌对的关系。
往大了看,也为后面两部续集做好铺垫。
这些改编皮哥认为是成功的。
二、“苏护反商”、“妲己祸政”、“比干剖心”和“文王食子肉”
在确定了殷寿和姬发的这条主线后,电影对原著前30回,都做了一定的改编、融合。
其中就包括了前30回最经典的几幕——“苏护反商”、“妲己祸政”、“比干剖心”和“文王食子”。
原著中苏护反商,是因纣王荒淫暴虐。
在身边近臣的建议下,纣王搜罗天下美女。
偏不巧这时苏护去往朝歌,因性格刚烈不愿送礼,得罪了纣王身边近臣,于是自己女儿就被点了名。
苏护愤然回到封地,随即两方开战。
苏护见打不过侯崇虎,最终只能献出苏妲己,解了冀州城之围。
电影中则将“苏护反商”当作开场先声夺人的第一幕重点打造。
让殷寿亲自披挂上阵,姬发、殷郊、崇应彪、姜文焕、苏全孝等人物都一起亮相。
骑兵、火攻、投石器等古代战争利器也都得到还原,不得不说,IMAX影厅呈现出的视听效果颇为震撼。
这场战争的结果,是质子苏全孝战前“自杀殉父”,苏护和苏全忠父子也都死在战场上,而苏妲己则在马车内以发簪自尽。
苏妲己的死去,也引出了狐妖的出场。
原著中,九尾狐是女娲娘娘派去纣王身边惑乱君心的,苏妲己也是在去往朝歌路上,被狐妖附体。
电影中省去了女娲娘娘的线索,给了狐妖一个新的设定。
九尾狐原本是被商汤封禁在雪山之下,殷寿的血恰好帮她解除了封印。
它附身在死去的苏妲己身上,为了报恩而伴随在殷寿左右。
这种改编,主要凸显了九尾狐对殷寿的特殊情感。
而“报恩”的设定,也使苏妲己与纣王的关系更加紧密。
殷寿弑父的完成,以及片尾电影第一个彩蛋,也变得顺理成章。
“比干剖心”在原著中,只是展现纣王昏庸无道的一个小故事。
历史上的比干是纣王之叔,因以死相谏而触怒了纣王,终被其剖心而死。
小说中比干因一把火烧死了轩辕坟石洞中的狐妖而触怒了苏妲己,被其设计剖心,死后被姜子牙在封神台上封为“文曲星君”。
电影中对比干的塑造,几乎也是全新设计。
为了揭露苏妲己的真面目,比干剖胸取出七窍玲珑心,逼苏妲己吃下,使其现出狐狸本相。
然而纣王非但不杀九尾狐,反说她是“祥瑞”。
这一幕使姬发彻底认清了纣王的本性,也让整个故事由此转折。
我们再说说“文王食子肉”。
“文王食子肉”是文王姬昌最终倒戈的原因。
小说中,姬昌占卜出了肉饼来源,但还是忍痛吃下,以此消除纣王对他的顾忌。
顾全大局的隐忍是有了,却少了一点人情味。
电影中的姬昌在吃肉饼时,完全不知道这是儿子的肉。
得知真相后他完全崩溃了,趴在地上号啕大哭,之后完全崩溃。
这样的姬昌不如小说中那样神机妙算,却显得更加真实,其表现也更符合正常人的情感。
电影中还有个重要角色,姜子牙。
由于前期的姜子牙还未曾拜相,他是元始天尊弟子,持封神榜下山辅佐明君。
与小说不同的是,电影中的姜子牙被收了40年法力,变成一个普通人。
他只能依靠自身的机智躲过凶险,大大增加了难度,同时也使这一人物形象变得更诙谐有趣和接地气。
姜子牙的角色塑造,其实《封神第一部》非常冒险。
大众印象中,姜子牙应该和蓝天野那一版一样,仙风道骨,运筹帷幄。
但在这部分,电影还是保留了小说原著的设定。
原著中,姜子牙相貌普通,天资一般,动不动还被妻子打骂。
从这个角度看,黄渤的塑造,虽然有一些议论,但确实更贴合原著。
除了这些之外,原著中的其他支线,电影都做了减法。
让哪吒和杨戬跟着姜子牙一起出场,省略了揭示他们如何成长的情节。
原著中很多打酱油的人物,像石矶娘娘、三太子敖丙、云中子等,也都被省略掉了。
此外,原著中容易引起不适的情节,也都被删除掉了。
比如姜皇后遭受剜目烙手酷刑而死的情节,被改成欲刺杀苏妲己不成被反杀而死。
这些都降低了电影的尺度,也让这部奇幻大片变得不那么猎奇。
四、对坐骑、神兽的改编
有句俗话叫:“看《三国》不识人名,看《封神》不识坐骑。”
原著中出现的众多坐骑和神兽,是《封神》这个IP的一大特点。
我们再来看看,电影对原著这一部分的改编。
片中共出现了雷震子、饕餮、龙须虎、九尾狐、墨麒麟等神兽形象,其设计都非常有特色。
比如雷震子刚出生时,是个天赋异禀的小孩。
其全身青色皮肤,满脸凶相,但还没有长出翅膀。
后面为救姬昌再次现身时,就变成长着一对大翅膀、青面獠牙的怪物。
这个形象倒是还原了原著。
原著形容,“面如蓝靛,发似朱砂,巨口獠牙,眼似铜铃,身长二丈”。
相比电视剧版本,电影中的形象,明显更符合神兽特征。
饕餮的出场,也是一大亮点。
饕餮出自《山海经》,是神话电影中出镜率最高的网红神兽。
但由于其形象没有固定,在影视作品中的形象也大相径庭。
片中的饕餮是一头石兽,受到申公豹的法术驱动,活了过来。
设计师从商周青铜器中提取兽面纹路,使其形象带着符合那个朝代审美标准的艺术美感。
龙须虎在电影中也有出场。
龙须虎是原著中的经典形象,有诗词专门描述他的造型:
“古怪跷蹊相,头大颈子长。独足只是跳,眼内吐金光。身上鳞甲现,两手似钩枪。炼成奇异术,发手磨盘强。但逢龙须虎,不死也著伤。”
龙须虎的出场是在昆仑山上,为姜子牙带来封神榜神器。
虽然很多《封神演义》小说插图都将他设计成独脚龙形的将军形象。
但片中他的形象设计参考了商周青铜器上的夔龙纹,是长着二足的青龙形象,区别于传统龙造型的小扁嘴甚是可爱。
五、下一部会讲什么?
片尾彩蛋中,纣王重臣太师闻仲现身。
他头生三眼,手使雌雄双鞭,坐骑墨麒麟,身边跟着魔家四将和邓蝉玉,显得逼格满满。
下一部《魔道争锋》就是姬发、姜子牙与闻仲、申公豹的神魔大战。
小说中的大场面,还从未被还原,这让皮哥更加期待了。
《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作为三部曲的开端,以148分钟的时长构建了一个虚构的商周神话世界观,也确立了纣王殷寿与武王姬发的敌对关系,使这三部曲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局。
其场面恢弘磅礴,故事衔接紧密,情节推进自然,在同类国产电影中实属上乘之作。
电影的服化道精美,观感十分大气,战争场面与特效打造都尽善尽美,肉眼可见的大片质感。
导演乌尔善,依旧能打,与其上映前猜忌《封神》质量,抹黑《封神》,不如一睹为快,以免自己孤陋寡闻。
如无意外的话,皮哥觉得《封神第一部》会引爆这个暑期档又一轮观影热潮,拿下一个好的票房成绩。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热血丹心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ppdianying)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