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做的粥作文(写点生活母亲的乌米饭)
母亲做的粥作文(写点生活母亲的乌米饭)如今52岁的我,似乎会时常闻到母亲的乌米饭的飘香,虽然没有一粒乌米饭的影子了,但母亲的乌米饭永远是天底下最无私的盛宴,也是最人性化的乌米饭,因为我从母亲身上真正学到了“乌鸦反哺、羔羊跪乳”的人间孝道,也从母亲身体力行对我们子女的教导,学会了“孝”和“爱”的内涵关系。因此每每想起母亲的乌米饭,不仅仅是在母亲节,愿天下所有的母亲都康健地每天生活在子女心目中的那个永远温馨、抚慰心灵的母亲节里。“当然知道呀,我妈妈让我学习雷锋做好事。”我一边把乌米饭倒在老妇的旧罐子里,一边违心的说谎了,老妇频频点头向我表示感谢,边夹起筷子吃了一口乌米饭,我看到老妇是老泪纵横的。我望着老妇边吃乌米饭、边步履蹒跚慢慢远去的背影,我幼小的心灵是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傍晚时分,母亲也从河边帮父亲洗衣服回家了,我突然想到“我要不要告诉妈妈,我把乌米饭给乞丐老妇吃了,妈妈会不会训斥我一顿?”母亲发现桌上乌米饭怎么没了,本想编一个
□郭涛
眼下渐入春季盎然尾巴的季节,按照浙西农村一隅方地的习俗,母亲自小在这片村落长大就会操劳做起乌米饭,据说谁家的孩子吃了乌米饭,来年总会有好的预兆,让老辈们放心平平安安地过日子,所以每年这个季节的时候,我似乎都在企盼垂涎欲滴能闻到乌米饭的飘香,这味能延至整个村落、小巷,大有“闻到乌饭香,神仙也跳墙”的境界,我此刻夜灯下含泪提笔的是属于母亲的那永远的乌米饭———“暗中时滴思亲泪,只恐思儿泪更多。”
儿时记忆里的乌米饭,因当时生活和经济条件拮据,好像只有到了过年过节的时候才能吃上这样奢侈的美味佳肴,往昔的岁月浮现出我7、8岁的样子,那时70年代估计也只能清茶淡饭充饥饿一顿、饱一顿的度日,母亲也期盼春天的到来,母亲知道我是最喜欢吃的便是乌米饭了。春叶洒落一地,村落外的山坡野外就有乌饭叶可以摘剪了,母亲总会带上年幼的我,挎上竹篮、带上剪刀,来到村庄郊外的野菜地和小山坡上,手把手地教我如何识别、采剪乌饭叶,就像模像样的照着一旁母亲的采剪乌饭叶的方法,我小心翼翼地一片一片地剪下来放入竹篮,我也“哈哈”一笑吐舌头俏皮做了一个怪脸。每次有母亲带着我采剪乌饭叶,都感觉有使不完的劲,让我每每满载而归的满满两大篮子。
到了黄昏回到家里之后,母亲便会立马手脚利索地将乌饭叶一片一片的洗净,再将一年来辛苦劳作赚来积累起来的糯米也洗净,和乌饭叶的水混在一起浸泡若干天后,原先白白净净的糯米就变成了乌黑米,母亲还是不厌其烦地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把乌黑米用清水淘干净,再将放入蒸笼屉上用沸水蒸熟、蒸软,而我却傻乎乎地等侯在火炉旁,嘴里不停地唸叨“香香的乌米饭呀,陪伴着我的嘴呀,帮我解解馋呀!”母亲听着我的顺口溜,也忍俊不禁地笑起来,当然也很知道我急不可耐地想吃喷喷香的乌米饭,其实这不正是天底下做母亲的对待自己孩子的怜悯共性吗?当乌米饭蒸熟后,因为母亲知道我爱吃甜的,然后把白糖加入,我闻到飘着一阵阵醇香的乌米饭,真的感觉自己当了一回“神仙也跳墙”的吃客了,母亲在旁一边叮咛“别急,慢慢吃,小心烫着。”我看到母亲的神情是一种心酸与怜爱。
父母在1956年拍摄的结婚照。
母亲的乌米饭就一直陪伴着我的幼年、少年和青年的岁月成长,母亲那种对孩子的牵肠挂肚的酸楚情感溢于言表,年少的我也永远不会忘记那句诗“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千里儿不愁”,而让我愧对母亲的于心于情。少年时期的我准备前往沪地考学于上海戏剧学院文学系专业考试,母亲考虑我在沪上时间会较长,母亲当时是腰部旧病疼痛复发,请假在家休养的,但为了我在外考学能吃上乌米饭,就在白天分3次前往村庄外的小山坡上去采剪乌饭叶,有一天还下起了雨,母亲是撑着伞一边采剪的,而当时家人也不知道母亲去山坡的。在我临近准备去沪上的前一天凌晨,我起床上卫生间解手,我就看到厨房里的灯照射过来,我顺便探头却只见母亲在厨房坐小凳子上搓洗乌饭叶,浸泡糯米,灯光倾射在母亲皱褶的双手上,一边用力地用搓衣板来回搓乌饭叶,看着凌晨中母亲劳作的身影,我眼眶不禁流下泪水,我心里很清楚,母亲是为我准备出远门考学带上的乌米饭,我慢慢地走进厨房,就坐下来帮着母亲一起搓着乌饭叶,虽然动作不娴熟,我的泪水不停地滴到了乌叶水里,母亲知道我心里不好受,说:“妈就想让你在外考学能吃上新鲜的乌米饭,也能考出好成绩呀!”我不停地点点头,似乎所有对母亲的情感全都化在了木盆里的乌叶水了。母亲天性对孩子的大爱正如夜空里闪烁的繁星一样,为你指明人间的母亲之爱,一句诗词从夜空中流过“林间滴酒空垂泪,不见丁宁嘱早归。”
记得还是在我孩童时期,1970年代那会,家家户户几乎经济条件贫乏,能做上、吃上香溢的乌米饭已经算是很奢侈的生活了,加上那个饥不择食的年代,孩子们若能耳闻目睹“乌米饭”,那指不定会不会垂涎欲滴呢。我三姐长我5岁,那会她也就上小学,有一次她学校要组织郊外秋游,母亲为三姐准备了蛋花汤、茶叶蛋之类的秋游餐食,因三姐也喜爱吃乌米饭,母亲也为三姐上山采剪乌饭叶做乌米饭。那天我放学回家口渴的要命,我一个人就径直跑到厨房拿了水杯里的凉开水就喝,这时看到一旁桌上摆放着一大碗的乌米饭,直快把我口水馋出来,我知道是母亲给三姐准备秋游吃的,我就用小手指头轻轻地挖了一口解解馋,就去做作业了。过了一会儿,听见楼下一个乞丐在乞讨吃的,我趴在窗口往下看一个衣衫蓝缕的老妇拿着一个罐子,看上去大概70多岁可怜兮兮的,我不由自主地想起应该为老妇做点什么,我回头往桌上一看香喷喷的乌米饭,我想这个老妇一定很喜欢吃,就干脆捧起盛满乌米饭的大碗,兴冲冲地往楼下跑去,来到老妇跟前说“老奶奶,这是我妈妈做的很好吃的乌米饭,送给你吃吧。”老妇可能闻到乌米饭的香味,眼睛有些湿润地对我说:“小朋友,谢谢你了,你妈妈知道你拿给我吗?”
“当然知道呀,我妈妈让我学习雷锋做好事。”我一边把乌米饭倒在老妇的旧罐子里,一边违心的说谎了,老妇频频点头向我表示感谢,边夹起筷子吃了一口乌米饭,我看到老妇是老泪纵横的。我望着老妇边吃乌米饭、边步履蹒跚慢慢远去的背影,我幼小的心灵是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傍晚时分,母亲也从河边帮父亲洗衣服回家了,我突然想到“我要不要告诉妈妈,我把乌米饭给乞丐老妇吃了,妈妈会不会训斥我一顿?”母亲发现桌上乌米饭怎么没了,本想编一个谎言的我一不做、二不休地干脆如实道出了实情,原想母亲会狠狠骂我一顿,不想母亲知道我做了好事,直夸我应该孝敬老者,母亲对我说:“我们每一个人都会老的时候,所以有了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的古老说法,你懂了吗?”那时懵懵懂懂的我或许从母亲的神情里读懂了一点点这个古训。那天晚上,母亲又在厨房里另起炉灶,重新给三姐做起了次日秋游的乌米饭,又一直忙到了后半夜,母亲为子女辛劳的背影和夜色融入的画面,再一次让躺在床上的我泪目……
如今52岁的我,似乎会时常闻到母亲的乌米饭的飘香,虽然没有一粒乌米饭的影子了,但母亲的乌米饭永远是天底下最无私的盛宴,也是最人性化的乌米饭,因为我从母亲身上真正学到了“乌鸦反哺、羔羊跪乳”的人间孝道,也从母亲身体力行对我们子女的教导,学会了“孝”和“爱”的内涵关系。因此每每想起母亲的乌米饭,不仅仅是在母亲节,愿天下所有的母亲都康健地每天生活在子女心目中的那个永远温馨、抚慰心灵的母亲节里。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