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匠人汝瓷(刻瓷我永远的执着)
了不起的匠人汝瓷(刻瓷我永远的执着)并且对刻瓷艺术家来说不光要会刻还得要会画,缺少了创作的环节,作品就不丰满,不灵动了。刚开始,我对刻瓷艺术一窍不通,只是对陶瓷设计略知一二,但是在陈永昌老师的悉心教导下,慢慢感受到了一锤、一刀、一笔的韵味,慢慢更加理解这门技艺。“没有金刚钻,莫揽瓷器活”,这句古语就像是为刻瓷量身定做的。学刻瓷真的需要有耐心,不能操之过急,一件作品不是三五下就能雕刻而成,用力或刀法不当,会把事先描绘好的画稿刻坏,(刻瓷)非常考验技巧、眼力,也考验人的耐力。北京刻瓷提到陈永昌,不得不说的就是陈老的父亲陈智光老先生与北京刻瓷的渊源。刻瓷兴盛于清朝光绪年间,皇宫里办了个工艺学堂,相当于现在的工艺美院,里面设有刻瓷科, 从南方请来了刻瓷大师华约三,带20多个徒弟。后来由于社会动荡,这些人中只有两个北京人留了下来,一个是朱友麟,一个就是陈永昌的父亲陈智光。两位老前辈将刻瓷工艺进行了改革。当时,南方是用刻瓷刀“刻”,北方
周晓明
我,周晓明,一个来自聊斋故里的淄博姑娘,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所学的专业是新媒体艺术设计。毕业后就留在了北京生活、创业。在上大学期间我就一直兼职日用陶瓷画面和器型上的设计,从日用瓷到艺术瓷,从器型设计到刻瓷艺术,一路走来皆源于我对陶瓷艺术的喜爱,源于那份与陶瓷艺术的不解之缘。
与瓷结缘
2014年10月,北京市西城区组织开展对北京刻瓷、草编、泥塑、彩绘脸谱、戏曲盔头制作及北京宫毯等非遗项目的传承招徒仪式,这是该区首次面向社会招募非遗传承志愿者。我报名参加了这次招募活动,在经过层层选拔和考试后,我有幸被选中,并师从陈永昌先生(工艺美术大师,北京刻瓷(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的第三代传承人),开始学习刻瓷这门技艺。
北京刻瓷
提到陈永昌,不得不说的就是陈老的父亲陈智光老先生与北京刻瓷的渊源。刻瓷兴盛于清朝光绪年间,皇宫里办了个工艺学堂,相当于现在的工艺美院,里面设有刻瓷科, 从南方请来了刻瓷大师华约三,带20多个徒弟。后来由于社会动荡,这些人中只有两个北京人留了下来,一个是朱友麟,一个就是陈永昌的父亲陈智光。两位老前辈将刻瓷工艺进行了改革。当时,南方是用刻瓷刀“刻”,北方惯用錾子“錾”,二老将南北工艺结合,有錾有刻,形成了“北京刻瓷”这一门派。
上下求索
刚开始,我对刻瓷艺术一窍不通,只是对陶瓷设计略知一二,但是在陈永昌老师的悉心教导下,慢慢感受到了一锤、一刀、一笔的韵味,慢慢更加理解这门技艺。“没有金刚钻,莫揽瓷器活”,这句古语就像是为刻瓷量身定做的。学刻瓷真的需要有耐心,不能操之过急,一件作品不是三五下就能雕刻而成,用力或刀法不当,会把事先描绘好的画稿刻坏,(刻瓷)非常考验技巧、眼力,也考验人的耐力。
并且对刻瓷艺术家来说不光要会刻还得要会画,缺少了创作的环节,作品就不丰满,不灵动了。
一君大师
在我不断学习刻瓷的这条道路上,非常有幸的结识了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王一君先生,并拜他为师。一君大师的为人品质与艺术造诣让我膜拜,在陶瓷艺术上,他追求的是融汇贯通,游心所在;在精神境界上,他追求的是尊重历史,敬畏自然;他的作品方寸之中透露出灵奇、不拘一格的心境。一君大师是我刻瓷路上敬畏的导师,是我人生路上学习的榜样。
艺心悟语
在跟北京刻瓷第三代传承人陈永昌师父和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王一君师父这两位优秀的刻瓷艺术大师学习刻瓷技艺之后,我才真正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易•系辞上》有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一件上品位的陶瓷艺术品,其设计思想所表达的内涵,往往超越于本身的“形”和“式”,这就是作品的生命力,这就是“道”。道,是无形的物质实体,是世界万物的本质、根源和本体。而一件没有生命力的作品,尽管“形”美“式”雅,也只能称之为“器”。创作的作品注重形式与哲思,材质与技法的融汇与创新,作品更具独特的气质和韵味,更富有创意和境界,真正赋予了瓷器“生命”,让它灵动而有韵味。
艺术之意境,是艺术家独创的意象,独辟的灵境。要深沉的静观,凝神虚静的审美,由表及里的深入体会审美对象的内在意蕴。瓷是器皿,可容物。瓷如纸张,可挥洒。瓷宛若一点灵犀,撩拨内心那缕感应。用一把小小的刻刀和木槌,在瓷盘与瓷瓶上飞舞,犹如在瓷器上跳着芭蕾,一道道纤细的痕迹,汇成了一幅幅精美的作品。
感恩的心
与国家非物质保护遗产项目之一“北京刻瓷” 结缘,有幸传承老一辈师父们的工匠精神!感恩在这条奋斗的艺术道路上遇到的两位恩师,感谢师父们对我这个刻瓷新生代的关怀和帮助。感恩在奋斗路上遇到的有缘人,感谢你们对我的支持和鼓励!
梦在心底,行于此生。刻瓷是我一个永远不会醒的梦,我愿用这一世的执着刻画她的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