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名句集锦(刘禹锡不卑不亢)
刘禹锡名句集锦(刘禹锡不卑不亢)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唐代诗人刘禹锡我们都很熟悉,他与韩愈、柳宗元、白居易等人都生活在同一时代。他自幼满腹经纶,19岁的时候就游学去了长安,名声不凡。在22岁时,更是高中进士。只可惜或许是时运不济,他所参加的"永贞革新"失败了,他也开始了他历时23年的被贬生活。而也是在这时,他写下了一首千古佳作,并影响了无数人。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这首诗大家都知道,它太出名了,被列入9年级义务教育的语文教材中。只不过有些东西是需要阅历去支撑的,当走过人生的一些风雨之后,再次拾起,会有种很不一样的感受,就如这首诗一样。要想真的理解这首诗,我们还要先了解一下它的创作背景。
那时刘禹锡被贬到安徽的和州,做了一名小官。虽处境落魄,但是好在他生性豁达,可谁知却又遇到了一对他百般刁难的知县。这知县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小人,以刘禹锡的身份,至少要在县衙里有三间三厢房。可知县却将他安排到了一个很远的地方。
好在临近江水,别有一番风味,于是他就提笔写下:"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贴在门口。知县很生气,又将他换了处地方,面积只有一间半。但刘禹锡仍旧很淡定,但这眼前的河水,再次挥笔:"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这知县更不开心了,于是又为他换了地方。这回什么都没了,只有20几平米大小,刘禹锡却不在乎。之后,他看了他这无比残破的房子,挥笔就写下了这首《陋室铭》,还找人镌刻在石头上,立于屋前。
在这首诗的开篇4句,他就直说了自己的心境:山高与不高,水深与不深,其实这都无所谓。再矮的山有了神仙,那也是名山,再浅的水只要有龙栖息,那也是灵泉。别看的我的房子无比的简陋,但是这同样不总要,因为房子里的我有着优秀的品德。
他由山水过渡到自己的这间陋室,深刻的寓意,顿时使我们对他这件破旧的小屋充满着敬意。而在接下来的8句中,他开始详细的讲述自己这件残破房子的外在样子,以及这里每天来往的都是什么样的人,大家在这里做什么。这些有着真才实学高尚品德的人,不会因为这里的简陋,就有所变化。
他用简单的且一气呵成的笔触,顿时将自己精神上的富足与高尚表达了出来。紧接着,在最后的四句中,他搬出了前人来比照自身,连孔子都说过,这有什么简陋的呢?相反,他引以为自豪,就算是陋室,他也能够让这间陋室,因为有他的存在耳边而变的蓬荜生辉。
刘禹锡用他的诗,回敬了这个小人知县对他的再三刁难,毫不客气。而与此同时,他也借此诗表达了他对品德的重视,以及不畏世俗与权贵的高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