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诺门罕战役日本遭苏联碾压(朱可夫一战成名)

诺门罕战役日本遭苏联碾压(朱可夫一战成名)1924年,喀尔喀族终于从中国独立出去,成立了蒙古人民共和国,即外蒙古,而巴尔虎族作为一个自治区,仍留在中国,即内蒙古。1917年的俄国已经爆发了俄共领导的十月革命,苏共登上历史舞台,但斯大林在上台后一直进行内部清洗,富有指挥经验、能打仗的元帅、将军基本上杀得差不多。两年后的1938年9月30日,英、法、德、意四国签订《慕尼黑协定》,四国合谋肢解捷克斯洛伐克。东方的日本鬼子早在清末便侵略着邻国朝鲜,甲午战争中一举战胜大清,进而侵占中国台湾,在1904年日俄战争中取胜后,不断染指中国的北方,骄横不可一世。1911年中国爆发了辛亥革命,一举推翻了清朝统治,1912年建立了中华民国。此时,蒙古的喀尔喀族与巴尔虎族的对立逐渐表面化,喀尔喀族开始闹独立,但中华民国北洋政府各地军阀各自为政,北京政府焦头烂额,无暇顾及蒙古问题。

诺门罕,在今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新巴尔虎左旗境内的诺门罕布尔德地区。哈拉哈河,是中蒙两国的界河,发源于大兴安岭西侧摩天岭北坡的松叶湖(达尔滨湖),流经杜鹃湖,属额尔古纳水系。

1939年5月到9月,让日军损失惨重放弃“北进”的诺门罕战役(前苏联称为哈拉哈河战役,旧译哈勒欣河)在河畔爆发,让哈拉哈河声名鹊起。

诺门罕战役日本遭苏联碾压(朱可夫一战成名)(1)

苏日诺门罕战前的国际宏观环境

1939年,欧洲大陆正处于世界大战爆发前夕。五年前希特勒上台成为国家元首,并于1936年3月进行了一场豪赌——德军挺进战略要地莱茵兰(一战后1918年《凡尔赛和约》规定的非军事区,德国不得派部队进驻),连希特勒都担心遭到法国军队攻击,结果英法等国奉行绥靖政策,并没有阻止。一步步地冒险取得成功,促使希特勒做出更大的冒险。

诺门罕战役日本遭苏联碾压(朱可夫一战成名)(2)

二战前德国的国际形势

两年后的1938年9月30日,英、法、德、意四国签订《慕尼黑协定》,四国合谋肢解捷克斯洛伐克。

东方的日本鬼子早在清末便侵略着邻国朝鲜,甲午战争中一举战胜大清,进而侵占中国台湾,在1904年日俄战争中取胜后,不断染指中国的北方,骄横不可一世。

1911年中国爆发了辛亥革命,一举推翻了清朝统治,1912年建立了中华民国。此时,蒙古的喀尔喀族与巴尔虎族的对立逐渐表面化,喀尔喀族开始闹独立,但中华民国北洋政府各地军阀各自为政,北京政府焦头烂额,无暇顾及蒙古问题。

1917年的俄国已经爆发了俄共领导的十月革命,苏共登上历史舞台,但斯大林在上台后一直进行内部清洗,富有指挥经验、能打仗的元帅、将军基本上杀得差不多。

1924年,喀尔喀族终于从中国独立出去,成立了蒙古人民共和国,即外蒙古,而巴尔虎族作为一个自治区,仍留在中国,即内蒙古。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关东军蛇吞中国东北,1934年派兵占领了呼伦贝尔,并沿外蒙边界设置了边防哨所,1937年又发动七七事变,策动全面侵华战争,妄图三个月消灭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的大国。

位于呼伦贝尔地区的诺门罕.敖包成了外蒙古与中华民国的国境线。日本策划伪满洲国事件后,不断挑唆哈拉哈河沿岸的伪满洲国的国境警察与外蒙古的国境警备队发生冲突,为摸清外蒙古和苏联的底牌,日本关东军授意伪满洲国提出招开会议磋商边境线问题。会议在满洲里召开。

1935年6月1日的满洲里会议召开,外蒙古代表为桑包,伪满洲国代表为凌升,苏联没有露面,伪满洲国代表中却夹杂着日本人。伪满洲国主张国境线在哈拉哈河,外蒙古主张国境线在诺门罕.敖包。满洲里会议谈了几个月,和会前预期的一样,会议没达成共识。伪满代表真正的决策者——日本关东军驻海拉尔特务机关长寺田利光很满意。会谈破裂后的1936年2月,伪满洲国代表凌升以“特务嫌疑”被关东军宪兵队逮捕、枪杀。外蒙古代表桑包不久也被苏联逮捕,第二年被处死。

接着的两年,蒙满双方在苏联和日本的介入和干涉下,连开了56次会议,仍是以破裂而告终。

日军的咄咄逼人的气势令蒙古深感危机,蒙古向苏联求援,1936年,蒙古和苏联缔结了《苏蒙相互援助条约》。蒙“满”边境问题越闹越大,直到1939年5月的诺门罕战争发生。

而日本自发动全面侵略中国后,1938年颁布了“国家总动员法”,发表了“东亚新秩序声明”,作为东亚新秩序的第一步,日本军国主义份子有意识地挑起诺门罕战争。

诺门罕战争是苏日之间没有宣战的战争,日本称这场战争为“诺门罕事件”,日本关东军仅第23师团2万兵力中,死伤率高达70%的一场大战争。苏轼称之为“哈拉哈河战争”。一场边境冲突,引发双方十多万军队在这个无名之地血战。

战前苏日双方动作

战前,苏联修建了连接外贝加尔到蒙古的公路,并铺设双方的国境铁路,苏联远东空军派出了两个飞行中队进驻蒙古东部机场。由于蒙军只有10个骑兵师1.5万人,缺乏重武器,苏联帮助蒙军建了装甲车营,配属到每个师,并装备了45mm加农炮的BA-6装甲车。

诺门罕战役日本遭苏联碾压(朱可夫一战成名)(3)

BA-6装甲车

日本军阀因缺乏了解,从心眼里看不起苏联红军,1904年至1905年的日俄战争,沙皇陆军屡战屡败,沙皇海军和大清北洋水师一样,全军覆没于对马海峡。1919年至1921年的俄苏内战时期,日军一度占领了西伯利亚的部分领土。后来苏维埃政权稳固后,日军才撤回。1937至1938年,斯大林发动“肃反”运动,包括著名的图哈切夫斯基元帅在内的大批高级将领遭到清洗和处决,红军的指挥系统一度陷于瘫痪。

1936年8月,日本五相会议(首相、陆相、海相、藏相、外相)制定了北攻苏联,南下南洋的国策基准。

英国首相张伯伦当时说:1937年苏联的大清洗,使苏军彻底丧失了战斗力。日本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

日本关东军一直想制造另一个“柳条湖”事件(1928年炸死东北王张作霖),袭占苏联或蒙古领土,击败苏蒙军队。其最低目标是占领伊尔库茨克以东的苏联远东领土。如果得手,便一直向西,与希特勒的纳粹德军分割苏联。

诺门罕战役日本遭苏联碾压(朱可夫一战成名)(4)

战场态势图

1937年8月,日军已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而关东军也蠢蠢欲动,日军第19师团(驻朝鲜)的两个步兵团,袭占了苏朝边境地区的张鼓峰和另一个山头,遭到苏联重兵重炮和航空兵反击,伤亡惨重。但此时的日军作战指导方略,一贯胃口很大,并不多考虑自己条件,屡次冒险得手,就算是在张鼓峰战斗中被现代化合成作战的苏军打痛,一贯冥顽僵化,迷信精神力量,在装备和训练未明显改善的情况下,悍然挑起与苏蒙两国的战火。

日本东京大本营秘密研究探讨对苏作战的“八号作战计划”,并派军事测绘队秘密潜入测图,关东军作战课高级参谋辻政信亲自率领一支小部队到诺门罕地区进行考察。

诺门罕战役日本遭苏联碾压(朱可夫一战成名)(5)

战争疯子辻政信(1902.10~1968)

诺门罕战役过程

1939年5月,呼伦贝尔草原上,哈拉哈河东岸的蒙古边防军与东岸的伪满洲国兴安北警备军第7团第3骑兵连发生冲突,冲突上升到团级规模,蒙古军队在苏军装甲车支援下,赶走了兴安警备军,占领了锡林陶拉盖。驻海拉尔的关东军第23师团长小松原道太郎派出骑兵联队东八百藏部200人和兴安北警备军骑兵第8团加入了锡林陶拉盖的争夺。

关东军第23师团,主要由福冈、熊本、广岛三个地方的人组成,好战和擅长进攻,是他们的特点。

关东军司令部认为制造蒙古版柳条湖事件的机会来了,蒙军不过1.5万人,第23师团小松原部就可以消灭他们。

1939年5月下旬,小松原道太郎派出山县武光的第64步兵联队和东百八藏骑兵联队汇合,协助伪满“兴安军”给“越境”的苏蒙军队以痛击。

诺门罕战役日本遭苏联碾压(朱可夫一战成名)(6)

1939年6月8日,山县联队残部退至将军庙,伤兵运回海拉尔,第23师团长小松原道太郎对日军伤亡避而不谈,只上报所谓捷报。陆军大臣坂垣征四郎对小松原道太郎的战绩进行了祝贺。

诺门罕战役日本遭苏联碾压(朱可夫一战成名)(7)

坂垣征四郎:九一八事变的元凶

关东军司令官植田谦吉大将于6月20日向伪满境内的军队下达了集结令,调集13个步兵大队,112门反坦克速射炮、124车坦克和重型装甲车、400辆汽车在第2飞行集团的支援下,报复驻蒙苏军,并伺机“北进”。

诺门罕战役初期,一开始便是制空权的争夺。双方航空兵实力大体相当,苏军飞机数量略占优势,一线配置作战飞机250架(战斗机150架,轰炸机100架);日军为第2飞行集团,作战飞机150架,日军飞行员训练有素,并已在中国战场作战两年,经验丰富。特别是6月27日偷袭轰炸蒙古境内的塔木斯克机场,击毁近百架苏军战机,改变了空中力量对比。

但苏军极为重视制空权的争夺,苏军总参谋部调来最优秀的飞行员,从内地转场到战区大批新型伊-16战机和海鸥式战机。苏军快速总结经验,渐占上风。战争后期,苏联空军不仅在战场上实施近距离对地面的空中支援(轰炸、扫射、侦察、炮兵校正),而且轰炸攻击了日军腹地的将军庙机场及后勤设施。由于损失了大量有经验的飞行员,日军在空中处于弱势。

诺门罕战争,双方都动用了大量的坦克和装甲车反复激战,是二战期间亚洲最大规模的坦克群装甲战。日军历来重视海军和空军装备,其坦克装甲车非常落后,直到战败,也并无多少改进。

诺门罕战役日本遭苏联碾压(朱可夫一战成名)(8)

日军研制的89式中型坦克,它是世界上最早采用风冷式柴油机(乙型)的坦克

日本关东军将其精锐的坦克第一师团的2个联队投入到战斗中,其中第1坦克联队拥有八九式坦克35辆、九四式轻装甲车27辆,第4坦克联队拥有八九式坦克17辆、九五式坦克35辆、九四式装甲车10辆,并配有步兵、炮兵、工兵、高射炮兵和汽车纵队。

诺门罕战役日本遭苏联碾压(朱可夫一战成名)(9)

苏军主力坦克为第11旅(150辆坦克)、装甲第7旅(154辆装甲车)、装甲第4旅(150辆装甲车)及蒙军的几个装甲营(装有45毫米炮的装甲车)。苏军坦克无论在功率、装甲、重量、火炮口径、火炮长度还是在射程、车速等方面,均比日军高出不止一个档次。苏军T-28坦克和T-130喷火坦克优势尤为明显。

诺门罕战役日本遭苏联碾压(朱可夫一战成名)(10)

苏军T-28坦克

双方指挥官比较,苏军战区部队由朱可夫将军指挥。朱可夫是骑兵军官出身,深谙装甲部队大规模机动作战的将道。日军坦克指挥官安冈正臣中将根本不懂以大规模机动作战为特点的诸兵种合成集团作战。坦克用法单一,加上又缺乏反坦克炮、高射炮配合。日军失败是必然的。

日军在诺门罕战役中曾向哈拉哈河中投入了细菌武器。

诺门罕战役日本遭苏联碾压(朱可夫一战成名)(11)

当时的新闻报道

诺门罕战役虽然时间不长,战区不大,但作战激烈,双方把自己的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日军的补给线有利,补给处海拉尔距战区仅180公里,有较好的野战公路,无法与苏军机械化部队正面作战。

苏军的补给线平均为650-700公里,依然能保障火炮、坦克、飞机、士兵有充足的弹药、油料、食品,若日本对苏开战,战线向西伯利亚延伸2000-3000公里,而苏联缩短2000-3000公里,日本军队在苏联的深远腹地,终究难逃被歼的厄运。

诺门罕战役对于苏联、日本、中国的意义

出于这一基本判断,日本关东军放弃了对苏作战的基本方略,改北进为南进,1941年12月袭击了太平洋珍珠港,大洋彼岸的美国对日宣战。

哈拉哈河之战的胜利,日军不敢轻易对苏联下手,从而选择了南进战略,使苏联在卫国战争的紧要关头,东线无战事,敢于将用来对付日军的20个西伯利亚师(其中4个坦克师)向西调动,参加了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和库尔斯克战役,击退了德军在莫斯科前线、在顿河和伏尔加河的进攻,并转入反攻。

诺门罕战役日本遭苏联碾压(朱可夫一战成名)(12)

苏军行军

苏联在哈拉哈河战役(即诺门罕战役)中,朱可夫将军脱颖而出,引起斯大林重视,朱可夫的新战法和新思想获得了斯大林的信任。此战中,苏军的一大批将领获得了丰富的实战经验。

诺门罕战役日本遭苏联碾压(朱可夫一战成名)(13)

朱可夫元帅

诺门罕战役,双方投入的作战兵力大约都是5-6万人,苏军侧重机械化部队,火炮数量双方大体相当,但苏军大口径炮数量占优,射程较日军远,弹药供应充足,每门火炮发射的弹药相当于日军的3-4倍,单兵素质和战斗力大体相当,互有长短,但双方的指挥人员,尤其是高级指挥人员的差距明显。日本关东军统帅部在进行诺门罕战役策划时,完全是旧式的作战和旧式的军事思想,而苏军在残酷的内战中获得了极大的提高。第23师团长作为苏联通,被任命为诺门罕战争日军指挥官,用他老旧的思想和方法,战败后不久切腹自杀。

苏军歼灭精锐的日本关东军2个甲等步兵师团和全军唯一的一个坦克师团,毙伤俘敌5.4万人以上,减轻了中国军队正面战场的压力,支援了中国的抗战。(完)

参考资料:《诺门罕战争》

《诺门罕,日本第一次战败——一个原日本关东军军医的战争回忆录》

大家好!我是荷歌观书,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关注、点赞、评论或转发分享给他人,也欢迎大家在文章末尾发表评论,对于我的文章批评指教,我会努力为大家奉献更多精彩文章!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