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直很努力却一直事与愿违(为什么看起来都那么努力)
为什么一直很努力却一直事与愿违(为什么看起来都那么努力)经常听到身边的人说自己很忙,忙到没时间吃饭、没时间逛街,更没时间谈恋爱。现代社会的人,不仅要忙于生计,还要让自己“看起来很忙”。究其原因:那些看似很忙、很努力的人,不过是表面塑造的假象,并不能真的让他们变得优秀。01.让自己看上去很忙
生活,从来都不缺努力和忙碌的人。
他们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放在工作学习上,勤勤恳恳,忙忙碌碌。
有的收获了功与名,有的奔向了自己的目标。但有的依然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在原地打转,碌碌无为。
每个人看起来都那么努力,可为什么结果千差万别?
究其原因:
那些看似很忙、很努力的人,不过是表面塑造的假象,并不能真的让他们变得优秀。
01.让自己看上去很忙
现代社会的人,不仅要忙于生计,还要让自己“看起来很忙”。
经常听到身边的人说自己很忙,忙到没时间吃饭、没时间逛街,更没时间谈恋爱。
“那么忙,一日三餐都顾不上吃”
“我很忙的,没时间来/去”
“爸妈又催我去相亲了,实在太忙了抽不出空”
他们看起来总是一副不停奔波的样子,并在不经意间向你表露出“看,我很忙、很努力”的讯息,好像这样才可以显示自己没有在浪费时间。
以前我们寝室有一个室友,不管有没有课程安排,她几乎每天都抱着书本早出晚归,大家都以为她是去自习室学习。
在很多人眼中,她就像一个“陀螺”,每天转不停。每次集体活动,她都明确表示自己没空参加。住在同一个寝室,别说参加活动了,我们想见她一面都不容易。
看到她的忙碌,总能引起人的焦虑,甚至觉得自己像条咸鱼,如果不做些什么,都对不起自己。
可到了期末考试,她的成绩却不理想,这难免令人感慨。
每天起那么早去教室,你以为Ta是去学习,其实对方只是去补觉。有时候你看到Ta在很认真的记笔记,没想到那也只是记个笔记而已。
对方看书的速度是很快,实际上“快餐式”的阅读并没有经过大脑的思考,看过也就过了。
集邮式走马观花的学习,看起来很忙碌、很积极,并不能带来预想的结果。
“Ta只是看起来很努力罢了”这句话似乎有些伤人,却很真实。
永远不要被表面的假象所迷惑,没有意义的行动,只会带来没有效益的结果。
02.急于向别人证明自己
许多人的努力,大多是为了做给别人看,让别人认为自己做的事有价值。有的人就是这样,很多事还没办妥,就恨不得昭告天下自己的付出了。
有些人为了安慰自己,总找各种理由让自己看上去很忙、很努力的样子。事情重复一天又一天,成效依然上不去。
举个栗子:
每当看到励志的故事,你就幻想自己也能逆袭成为其他人羡慕的对象。
于是,你很快给自己制定了计划,并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按原来的计划开始执行。
经过一番挣扎,虽然事情做得马马虎虎,但就这样也算是完成了计划内的事。在临睡前,你安慰自己:今天计划的事终于做完了,明天一定要认真些。
所以,你理所当然地认可了自己一整天的付出,并得意洋洋地告诉别人,你做了多少事,有多累。
第二天,你又开始了重复前一天的事,结果并没有如愿。
殊不知,你以为的努力,不过都是看起来“很努力”,结果却出卖了你。
这类人满足的心理状态是“这件事做完了下一件是什么”,而没有想过“这件事究竟做得怎么样”。
看起来是忙于计划内的事,其实只是在原地打圈,重复着简单的操作,并没有取得进步。
就如同谈恋爱一样,我们渴望从另一半身上获得关爱和体贴,而得不到对方的理解:
“我都对你那么好了,你怎么还不懂得知足”
“我这么努力,难道不是为了这个家吗?”
“我都已经做了那么多了,你还想怎么样”
急于证明自己的付出,在这个过程中,所追求的是别人的目光和认可。但是否真的想过,这些伪装而不走心的努力,真的能让结果变好吗?
真正的努力,应该是一种明白自己在做什么,能及时投入当下和其中的自控力,而不是把努力挂在嘴边,成了“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很多东西都不是做给别人看的,即使是骗过了别人,也骗不了自己。
03.摒弃外界的干扰
有些人只是看起来很努力,但实际上并没有抓住努力的核心。
仔细想想,那些所谓的“头脑风暴”,都是打幌而过的念头。努力很重要,努力的方向和方法同样也很重要。
以前我们总羡慕那些看起来并不怎么认真,就能考到好成绩的人。
通常这一类人就被别人认定为聪明人,好像他们不用费多大劲儿就能拿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其实不然,他们只是在学习的时候,摒弃了周围的影响因素,把心思集中在了同一件事上。
虽然那些努力可能没有被人看到,但那段不被外界干扰的时间,是颇具效果的。
我们往往很容易被外界的事物所影响,表面上看起来是在做事,可脑海里想的和手头上做的并没有关系,这就是常说的“开小差”。
很多时候,我们都高估了自己,以为可以干成很多有意义的事。到达一定阶段之后,我们真应该停下来,思考自己究竟在做什么、该怎么做。
04.如何专注的投入?
很多人都有听过“心流”这个词,它是由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提出的。它指的是当我们在做某件事的时候,全神贯注、忘我的状态。
每一项心流活动,都需要你学会控制自己注意力的同时,还要投入精力。
他也指出,要想获得心流体验,必须满足三个条件:明确的目标、及时的反馈、挑战与能力担当。
● 明确的目标
也就是说,我们在做一件事之前,首先要明确自己做这件事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想清楚再去做会更好,继而再设立计划。
比如,你喜欢画画,目标是想成为一名画家,你清楚地明白,要想做到这件事,就需要设立计划来完成。
于是你坚持每天打卡上课,定期去看展,严格按照自己制定的计划去完成,遇到什么问题,内心都是清晰明确的。
这就是一个好的开始,你在专注这件事中获得了满足和愉悦感,这就是心流体验。
在你努力做成一件事情之前,事先确立好自己的目标,而不是3分钟热度盲目努力,那么离你想要的结果和愉悦感就会更近一些。
● 及时反馈
无论做任何事,及时的反馈能让你看清楚当下自己的现状,不至于陷入迷茫的状态里,时刻清楚自己在做什么。
比如,你在做一道特别难解的题,过程中你把自己所掌握的比较零散的知识点出串联在一起应用,结果很快就做出来了,而且得出的答案还是正确的。
这就是及时反馈,证明你真正掌握了所学的知识点,也会让你更加确定自己的解题方法,增加你的成就感,这种状态,会让人更加专注投入。
● 挑战与能力担当
我们所做的事,要与自身的能力相匹配。
如果能力高的人,去做一些挑战性低的事,就会感到无趣,而能力低的人,去做高难度的事又会感到无力,所以难度与能力要匹配。
在合适的位置做对的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出人的潜能和动力。
这就是大家常说的,做自己喜欢的事,根本感觉不到累,因为你已经进入了心无旁骛的状态。
有人说,要想达到这三种状态很难。
的确,然而人总不能不劳而获,想要改变自己的现状,就要付出努力。
尽管你感觉有时自己的努力是徒劳的,但不必怀疑,你又离自己的预期近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