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儿女最好看的一期(家有儿女本不是喜剧)
家有儿女最好看的一期(家有儿女本不是喜剧)其实小雪说错了,父母离婚不是戴明明任性刁蛮的苦衷,戴明明这个人物看事情很透彻,她的蛮不讲理确实与父母离婚有关,但这不是她的苦衷,她的苦衷是父亲工作很忙,以至于忽略了她的感受,她手中有父亲给的钱,想要什么就买什么,可却怎么也买不到父亲的陪伴,缺少温馨的家庭氛围,这才是她的苦衷。她总是孤独着,所以性格才略微偏激,其实她本人的品性不坏,只是习惯了用表面的刁蛮掩饰内心的脆弱罢了,就像我们大多数人一样。刘星翻了一个大白眼,慢斯条理的说:“谁父母没离婚啊?”这句话说的真是太好了,换个角度讲就是,一个人错了就是错了,哪能用那么多理由与借口开脱?其实,刘星才是这部剧的神来之笔,他的成绩不如小雪优秀,他的性格也没有小雨温顺,相比之下,刘星更贴近现实生活,更像一个不折不扣的“熊孩子”,还是个理所当然的“背锅侠”。有一集讲的是小雨弄坏了朵朵的玩具,他想赔给朵朵一个新的,就把家里的锅碗瓢盆,只要是铁的,他觉得能卖
《家有儿女》已经播出15年之久了,这部剧也成了一代人心中的经典回忆。《家有儿女》这部剧曾以教育为主题上了热搜,当年的孩子在电视前看夏东海当父亲,如今的那个孩子,已经变成夏东海成为父亲了。人们现在提起《家有儿女》的原因似乎都离不开教育话题,毕竟夏东海父亲的教育方式堪称教科书级的完美,只是这部剧不仅仅有教育孩子这一深层面,它还有另外一层深意,这层深意让现在的我们看起来,格外的辛酸。
相信很多人小时候看《家有儿女》时当乐子看,只知道剧中那一个个生活中的小故事很吸引人,可长大之后,就开始佩服编剧的才华,原来在我们小的时候,他就已经告诉了我们,长大后要面临的是在生活这片汪洋之中,不断的挣扎着浮出水面。
还记得在刚开始时,小雪才加入这个家庭,对刘梅这个后妈一直刁难,“后妈”这个词在当时的小雪看来,就是虐待孩子的代名词,所以她用枕巾当擦脚布,找到班里男同学假扮男友,想挑战刘梅的极限。
当时夏东海看到小雪的情况时,就很好奇的问刘星,为什么那么快就接受自己了呢?刘星对他说:“我生下来就是给人当儿子的,给谁当不是当啊!”当时听到这句话就只是嘿嘿一笑,可现在再听才发觉,真是好道理、好心态。有时候该低头时就得低头,不想低头也得低头。这一点,在社会中点头哈腰陪笑脸,总是低下头颅的人们,可能有更深刻的感触吧。真的就像刘星一样,母亲已经再嫁,何须再吵再闹不得安宁,都已经到了这一步,管谁叫爸也没那么重要了。
其实,刘星才是这部剧的神来之笔,他的成绩不如小雪优秀,他的性格也没有小雨温顺,相比之下,刘星更贴近现实生活,更像一个不折不扣的“熊孩子”,还是个理所当然的“背锅侠”。有一集讲的是小雨弄坏了朵朵的玩具,他想赔给朵朵一个新的,就把家里的锅碗瓢盆,只要是铁的,他觉得能卖的都卖了,而刘梅几乎是下意识的认定,这件“盗窃”事件一定是刘星干的。这件事情表面上讲的是教育,而背后却反应了一个社会现象,那就是一念之差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那深入骨髓、盘踞在人心的,无止境的偏见与谬误。
有时候我们的生活也是如此,偏见与谬误随处可见,就算证明了自己是冤枉的,也不一定会等到一句抱歉。面对这种偏见与谬误,刘星选择去宽恕,用爱的方式。在他心中,他爱他的母亲刘梅,从未怪罪,因为刘梅也同样爱着刘星。而我们又该怎样去选择呢?不同的选择有不同的结果,我们往往因此而纠结,不想去爱更不想轻易就原谅。既然如此,不如学一学刘星,他总是记得刘梅的好,而不记得刘梅的误会和“凶神恶煞”。这种方法,不论是对父母还是其他人都很适用,能让自己快乐不少。
还记得《家有儿女》中有一个不太讨喜的人物叫戴明明,她是小雪的好友,刚出场时就特别的讨人烦,过于任性刁钻,非常不懂事儿,让大家都很头疼。就在大家都对戴明明有意见的时候,小雪为她解释道:“你们都误会明明了,她是有苦衷的,你们知道她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样吗?”夏东海父子三人也满脸疑惑问道:“为什么啊?”结果小雪回了一句:“她父母离婚了。”
刘星翻了一个大白眼,慢斯条理的说:“谁父母没离婚啊?”这句话说的真是太好了,换个角度讲就是,一个人错了就是错了,哪能用那么多理由与借口开脱?
其实小雪说错了,父母离婚不是戴明明任性刁蛮的苦衷,戴明明这个人物看事情很透彻,她的蛮不讲理确实与父母离婚有关,但这不是她的苦衷,她的苦衷是父亲工作很忙,以至于忽略了她的感受,她手中有父亲给的钱,想要什么就买什么,可却怎么也买不到父亲的陪伴,缺少温馨的家庭氛围,这才是她的苦衷。她总是孤独着,所以性格才略微偏激,其实她本人的品性不坏,只是习惯了用表面的刁蛮掩饰内心的脆弱罢了,就像我们大多数人一样。
往更深的层次思考,生活中人人都抱怨,活着太累太难,这是人们的苦衷吗?肯定不是,我们的苦衷是让我们劳累的生活源头。在剧中小雪的一段话,让人深刻反省。家里搬来了新邻居,邻居家的孩子还是刘星的同学,所以刘梅和夏东海比较热情,而邻居却在这种友好和蔼的示意下得寸进尺,总是向刘星家借东西,刘梅夫妇也不好意思去拒绝。而当邻居向小雪借杂志时被小雪果断拒绝。后来小雪对父母说:“说不本来就不需要理由,我有权利拒绝别人,说不就那么难吗?想想吧,你们呀肯定是患上了取悦别人的毛病。”
小雪说:我有拒绝别人的权利。这是一种技能,不会说“不”是一种很严重的病。我们现在也有很多人患了这种病,需要治疗。现在重新看一次这部剧,才会发现剧中的秘密,它真实的反应了我们的社会现实,刘星说给谁当儿子不是当啊?这是一种心态,当我们还弱小的时候,就注定了我们只能当“儿子”,我们使劲浑身力气低头,是为了骄傲自信的抬头。我们使出浑身解数的付出受累,为得只是以后可以当个“自由人”。
以前我们看《家有儿女》,看的是欢乐,后来看的是教育,再后来看的是三观,如今看的是生活。不知从哪一刻开始,也变得世故起来,曾经以为自己永远不会学乖巧,可是现在却跟在生活的屁股后边儿不断地点头微笑,现在再看《家有儿女》是抱着一丝希望去看的,希望找到儿时的乐趣,结果却找到了一连串的辛酸,剧还是那部剧,只是看剧的人长大了而已。长大了也就明白了,世间不是那么的美好,但也没那么坏。
长大了,懂的也就越来越多了,再回头看这部剧时就懂了,我们都需要刘星的心态与小雪的技能,有了孩子成为父母后,我们又需要刘梅与夏东海这夫妻二人的教育方法。想一想我们人生里的大半辈子,就在为了获得这些而忙碌着,前20年为了生活,后30年为了孩子,剩下的后半生才能为了自己。原来,这部剧原本不是什么喜剧,而是一场人间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