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马扬鞭驰骋草原美妙风景(一群飞奔自桐岭壮乡的骏马)
策马扬鞭驰骋草原美妙风景(一群飞奔自桐岭壮乡的骏马)1949年惠儒中学在武宣文庙开设分校,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改称武宣县新青中学,属于县办中学。1951年春,马步、禄新、桐岭等区部分父老联名呈文县人民政府,要求在穷乡僻壤的南河区创办一所中学,并欣然资助出谷2.5万公斤,县府应许。同年3月,新青中学迁至桐岭修竹村。1956年,新青中学从修竹村迁入新校舍(即现址桐岭街北面大蒙潭边),并改为石龙县桐岭中学。桐中,是当地人对广西武宣县桐岭中学的一个简称,是全县从小培养优秀中小学生千军万马的“兵马营”。她始创办于1942年10月,原址在武宣县二塘樟村,由当时县内士绅积极办学者之一的黄肇熙创办,学校名称为:武宣县私立惠儒中学,当时为继武宣县中学之后的第二所初级中学。1991年7月,初五班被评为“地区级先进班级集体”。(韦永世提供)多年以来,每当想到初五班的同学们,感觉他们就像是一批一路狂奔、日月兼程的“战马” 一帮超常发挥、一战成名的“黑马” 一群报
——武宣县桐岭中学初五班的青春纪实
臧志宏
如果有谁听说了,三十多年前在神奇美丽的桂中大地上,曾经发生过这么一个“中考黑马”的传奇故事,也许都会感到有一些惊奇和震憾——
1991年6月,武宣县桐岭中学初三(5)班(以下简称初五班)参加中考的61名考生中,在柳州地区乡镇级初中同类学校中,中考成绩排名中一马当先、遥遥领先,最终取得有1名考上柳州地区高中、8名考上中专中师学校,总共有近40名的考生考分超过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的辉煌战绩。全班考上地高、中专、中师的总人数接近三届毕业的5个班级同比合计人数,含包本校同届毕业的另一个班级60多名考生。这个班级集体成功创下当年多个“全县之最”的奇迹:如考生中考成绩平均分最高、考取中专中师以上的人数最多、考上高中的人数最多、助推桐岭中学在同类学校中获奖数最多等等,真可谓是一炮打响、一战成名。当年7月,该班被柳州地区行署教育局评为“1990-1991学年度地区级先进班级集体”荣誉称号,桐岭中学也在全县六个“中考科目”评奖中名列前茅、实现全部科目获奖“大满贯”,名扬八方、轰动一时,当年在同类学校中初五班的考生们堪称是一群桂中独有、广西少见的“中考黑马”!
1991年7月,初五班被评为“地区级先进班级集体”。(韦永世提供)
多年以来,每当想到初五班的同学们,感觉他们就像是一批一路狂奔、日月兼程的“战马” 一帮超常发挥、一战成名的“黑马” 一群报效祖国、各显神通的“骏马”,始终团结友爱、携手共进,全力拼搏、创造奇迹,奋战各地、服务社会,在全国各地的各行各业中无私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共度激情燃烧的岁月,不断书写自己光辉灿烂的新篇章。这些曾经名扬八方、轰动一时的先进事迹和青春岁月,值得我们去挖掘探秘、宣传学习、发扬光大,藉以激励一代又一代师生再续各自“黑马旋风般”的新传奇。
出身名门的“兵马营”
桐中,是当地人对广西武宣县桐岭中学的一个简称,是全县从小培养优秀中小学生千军万马的“兵马营”。她始创办于1942年10月,原址在武宣县二塘樟村,由当时县内士绅积极办学者之一的黄肇熙创办,学校名称为:武宣县私立惠儒中学,当时为继武宣县中学之后的第二所初级中学。
1949年惠儒中学在武宣文庙开设分校,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改称武宣县新青中学,属于县办中学。1951年春,马步、禄新、桐岭等区部分父老联名呈文县人民政府,要求在穷乡僻壤的南河区创办一所中学,并欣然资助出谷2.5万公斤,县府应许。同年3月,新青中学迁至桐岭修竹村。1956年,新青中学从修竹村迁入新校舍(即现址桐岭街北面大蒙潭边),并改为石龙县桐岭中学。
1962年恢复武宣县,石龙县桐岭中学改为武宣县桐岭中学。1968年桐岭中学改办高中。1970年,桐岭中学下放给桐岭公社管理,为社办高中。1980年,全县中学布局作了调整,桐岭中学改为县办高中,1982年,全县中学再次调整,桐岭中学与县中学、县二中同为保留的三所高中之一,形成“三架马车”齐头并进、学比赶超的新格局。
1985年,桐岭中学恢复开办初中,成为武宣县第二所完全中学。当年,经何开春、龙汉准、张振珍等时任学校领导向上级教育部门多次建议和极力争取,最后得到县教育局明文许可同意面向桐岭、新龙、通挽、马步等乡镇进行扩大招生。1986年9月,桐中秋季学期开始面向武宣县南河片的几个乡镇招收第一批初中生,分为初一、初二两个班。1987年9月,桐中新招第二批初中生,分为初三、初四两个班。1988年9月,桐中新招第三批初中生,共120人左右,分为初五、初六两个班。
1995年,配合国家九年义务教育政策,桐岭中学划归桐岭镇管理,停办高中,没有毕业的高中部学生全部移交县二中,当年9月全部招收初中生。2004年秋,桐岭中学和桐岭镇中学(桐岭镇中学创办于1979年)合并为新的武宣县桐岭中学,成为武宣县规模最大的中学之一,学校班级达40个,教职工达120多个。2012年秋季学期原新龙民族中学并入,至今成为武宣县目前办学规模最大的乡镇初级中学。
桐岭中学“学英奖”石碑照片。(韦永世提供)
除了党和政府倾力桐中建设之外,社会力量也对桐中给予关注和支持,捐资助学蔚然成风。1990年,曾经在惠儒中学(桐中的前身)读书过的桐岭街爱心人士——中国建筑设计院总工程师江波涛乐捐1万元给母校作为奖学基金(注:当时一名大专毕业的老师每个月工资为70多元),专门为初中部的中考生设立“学英奖”,利用每年的利息奖励三个名额,每个名额发一次性奖金(1991年每个获奖考生奖250元)。对此,学校专门在校园内为江先生立有“巨额捐资奖学、英名千古流芳”的石碑,公开表彰他捐资助学的爱心义举,并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八十多年来,桐岭中学历经风雨,数迁其址、几易其名,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经过一代又一代桐中人的不懈努力,在各个发展时期先后为国家培养了无计其数的优秀人才,堪称全县中小学同类学校的姣姣者,实为“教育世家、出身名门”。
身怀绝技的“训马师”
当年,初五班的同学们取得的优异成绩,除了个人努力之外,自然离不开桐岭中学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和课任老师的无私奉献、精心培养。可以说,如果没有他们这些优秀的“训马师”,那些刚刚长出“青春痘”的乡村少年就很难成长为后来各行各业的“千里马”。
1990年9月起,由何开春担任桐中校长,他开拓进取,敢于担当,具有高超的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龙汉准担任副校长兼教导处主任,他年轻有为,沉着稳重,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和工作方式方法。张振珍任政教处主任,他为人正直,敢讲敢做,具有很强的教育教学统筹协调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等等,这些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个个都很优秀。他们团结协作、配合默契,各具特长、相辅相成。在他们的带领下,学校师生不断开拓进取、大胆创新,担当作为、奋勇争先,全校那段时期教育教学的各方面工作面貌一新,工作成效更上一层楼。
当时,学校精选配给初五班的课任老师团队阵容十分强大,主要有数学老师韦永世,语文老师廖琼梅,英语老师廖亨春、廖忠书、覃先成,物理老师覃文耀,化学老师韦德草,政治老师赖克仁,地理老师廖访中,历史老师韦善主,体育老师邓维寨等。这些老师对教育教学满腔热情、经验丰富、倾尽全力。他们精心地为这些14-16岁的“毛孩子”答难解惑、为人师表,关爱有加、富有成效,可谓是“先有名师才能出高徒”。其中,刚从大学毕业、年轻有为的数学韦老师和语文廖老师,从初五班的一年级一直教到三年级毕业,一数一文,黄金搭档,让人满怀感恩、敬佩有加,成为同学们心目中的男神和女神。
数学老师是1988年刚从大学毕业的一名男青年教师,个子不高,德才兼备,精明能干,意气风发,初中全过程担任班主任兼数学老师。他信心满怀、干劲十足,一直想把初五班带成一流的班级。他经常教育学生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嘱咐学生平衡发展、不要偏科,一定要牢记数学计算公式,多做练习题等。
因为农村出身、家境贫困等原因,很多学生当时多少有点自卑心理,性格内向、沉默寡言、喜欢安静。有些男生甚至一个人在路上碰见女同学都会脸红、远远就想躲避绕开。有一对同桌男生,一个爱静、一个爱动,一个调皮捣蛋、一个勤奋好学,调皮的学生经常有上课时喜欢私下说话、爱偷看武侠言情小说、小动作多等不良现象。于是韦老师便对他们的座位作了调整,把调皮的学生安排坐在前后有女同学隔开的位置,让安静好学的学生能够专心学习。多年后,这位学有所成的学生感慨万千,从心底里感谢韦老师的用心良苦。
他管理严格、讲究方法,抓学生纪律严格得出名,经常提前到教室巡查,除了及时给同学们解疑释惑之外,更是为了检查班级纪律,那些想迟到、早退、开小差、旷课的同学都逃不过他严厉的“法眼”,只好乖乖的安心学习。他经常在晚上都给同学们测试一张自制的数学小试卷,测完以后都已经很晚了,可是第二天早上第一节课,他就已经改完试卷又拿来讲评了,效率非常高。有一次,韦老师发高烧近39摄氏度,为不让学生落下一课,他坚持不给别人顶课,上完一节课后脸上变得红通通的、人变得软棉棉的,让学生们大为感动。在他的精心指导下,全班许多同学的数学成绩保持着年级最高水平,最差的也达到年级的中上水平。初五班的同学们都说他们很幸运,遇上了一个高度负责任的班主任和善于教育教学的严师。
初五班部分男同学的青涩照片。(黄修刚提供)
语文廖老师也是一名当年刚从师范学院毕业回来的女青年教师。她个子中等,心地善良,美丽大方,温和细心,兢业尽责,全过程担任初五班的初中语文老师。她也信心满怀、干劲十足地想把班里的学生培养成语文水平一流的班级。她经常对学生说,语文是百科之母,要想学好语文,每天必须要坚持背诵、阅读、练笔,不断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才能达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最高境界。她经常督促学生每周至少要写一篇作文或日记,加强练兵,通过日积月累、百炼成钢。受其影响,很多学生对语文一直比较感兴趣,课余时间喜欢看一些初中优秀作文选,语文成绩始终保持在班里的第一方阵。有一次,她精心辅导覃妹和廖冰义两位同学,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全校举行的中学生演讲比赛,两人都在比赛中发挥良好,分别获得了女子组和男子组的奖项。
还有,英语老师廖忠书也深得同学们的喜爱,他虽是一名高中毕业的男代课老师,只在初二给初五班的同学们教过一年的时间,但他讲课风格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对每个同学都会采取不同而有效的方式方法去指导。他的精心教育之下,有好多同学平时在走去50多米以外的公厕路上还不忘记要背诵英语单词,英语水平明显提高,有几名学生100分的英语试卷经常考得90分以上!
其他课任老师也都非常尽心尽责、教学有方,个个身怀绝技、循循善诱。他们经常挑灯夜战地批改作业、认真备课;在上课时,精神抖擞,语言风趣,耐心讲解,通俗易懂。对那些比较调皮、成绩较差的学生,他们会经常一对一地进行辅导,说道理、讲方法、督成效,力争不让一个人的学习成绩掉队。同学们都很喜欢听他们的课,愿意听他们的课,所以全班的学习风气始终都很好。从县城学校转变过来的吴小英同学曾说,当时从其他学校插到这么优秀班级,搞得自己不想读的念头不敢再有,只是觉得有压力山大,暗自努力跟上。
有人说,师恩如山,因为高山巍巍,使人崇敬;师恩似海,因为大海浩瀚,无法估量。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就这样,在他们的精心培育下,绝大多数同学都很努力学习,拼搏奋斗,成绩斐然,这些优秀的“训马师”让许多人从幼弱的“小马驹”不断变成强壮的“骏马”。
一战成名的“黑马群”
古人有云: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1988年9月,作为国家以来最后一届的小学生,经过小学毕业考试筛选之后,一些人成为桐岭中学设立初中部后招收的第三批学生,部分人则有幸分到初五班读一年级。当时,初五班同学有50多人,绝大多数来自桐岭、新龙、通挽、马步、禄新、思灵等几个乡镇的农村,只有少数同学来自县城等其他地方。期间,有几个同学通过各种关系插班进来,到初三毕业时共有62名同学,大家组成一个班集体共同度过了艰苦求学、激情燃烧的三年初中生活。
初中学习生活是非常清苦的,当时的吃住穿行等学习生活条件都比较差,同学们缺衣少食的现象非常普遍。初五班有30多人的内宿男生一起挤在学校北面最后一排、土木砖瓦结构的旧集体大宿舍,石灰砂打的地面比较容易潮湿,大家分上下铺两层睡觉,白天和晚上经常见有觅食的老鼠在室内到处乱跑。宿舍里没有卫生间、没有自来水,要走到300多米以外的男生集体洗凉房洗凉,热水需要排长队很难等到,许多人经常宁愿洗冷水,然后用桶带水回来以备第二天洗漱;大小便要到50多米以外的集体公厕;有的同学在天冷的时候,经常和隔壁床的同学进行合铺睡觉,相互抱团取暖渡过寒冷的冬天。虽然生活条件差了点,但这并不影响同学们和睦相处、团结友爱,都觉得这种也是人生中难忘的美好回忆。
初五班大多数同学都是来自农村家庭,有的兄弟姐妹比较多,各方面条件比较困难。有一部分人每个学期的学费基本上都是在开学时先交书本费,其他学杂费等要先挂欠,过后才补交完。许多人平时身上穿的大都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旧衣服,冬天基本没有穿过棉衣棉鞋。有的学生直到初三才有钱买了第一件白衬衣,并因而着实在心里高兴了好长一段时间。一般情况下,当时每个月的生活费要自带36斤大米交给学校,花18元买饭票用,零花钱少之又少。平常吃的多是四两米饭和空心菜、黄瓜菜等,经常吃不饱,学校食堂每个月才统一给学生加一次肉菜,这些食品对正处于快速长身体的中学生来说根本达不到健康要求。
由于经常省吃俭用导致长期营养不良,初五班曾经有一名学生在去食堂打早餐的路上,突然感觉两眼昏花、一脸苍白,迷迷糊糊地往路边水沟里踩,好在被身旁一同走路的廖忠同学发现情况不同一把拉住,扶到食堂的一个角落坐了10多分钟才恢复过来。当天中午那名同学就邀两名同学上桐岭街吃一碗加肉片的米粉,就算是给自己“加菜补营养了”。有一名女同学说,那个时代的初中生的确是蛮艰苦的,她和弟弟每周末经常去桐岭街上的姐姐家吃饭,因为在学校吃得比较差,弟弟有一次连吃了8碗米饭就不敢去装饭了,但他还说萌饱,嫌姐姐家的碗也太小了。
1991年6月,初五班同学们中考之后的唯一一次“桂平西山”景区远游合影。(黄修刚提供)
有一首诗写到:“一骑绝尘赶疾风,日夜兼程明月空。寒风无惧披夜色,快马迎来晨曦东。”作为大多数来自农村寒门学子的初五班同学们,大家都深知知识改变命运,唯有读书才能有出路,所以许多人都很自觉努力、立志成才,全班的学习风气始终都出奇的好。那时候教室是土木土木砖瓦结构的旧式大教室,一个教室容纳60多人、分4个小组,两个人共坐一张木桌和一张木条凳子,显得有些拥挤,但这并不影响同学们苦读求学、热情高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初中的课程比较多,语文、数学、英语、化学、物理、政治是中考主要科目,是重中之重的学习内容,必须要克难攻坚的主阵地。地理、历史、生物、体育、音乐、美术等虽然是中考次要科目,但也不能忽视这些科目成绩。学习要平衡发展,不能对感兴趣的课程就认真学,不感兴趣的就不认真学,若产生偏科就容易造成“捡了芝麻丢西瓜”,哪一科目拉分下来都会对中考总分有很大的影响。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唐朝颜真卿的《劝学》诗中也写到:“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校园每天的作息时间,一般是早上6点多钟起床、晚上10点钟前睡觉,学习生活时间安排得非常紧凑。每个学期每一周的课程学校都安排计划得非常满,每个人都要结合实际进行合理安排好每天的学习计划,制成一张小卡片贴在桌面上,时刻提醒自己按时完成学习计划。班里有几个同学学习成绩非常棒,每次考试都排在全班的前列,主要是同学们掌握了高效的学习方法,并科学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如,廖家飞同学是校外宿走读生,从来没有无故迟到、早退、请假等现象,记忆力非常好,家和学校之间两公里的路程是他学习思考的“黄金路段”,各科考试成绩一直都是年级数一数二的;周福林、廖冰义两人是比较勤学好动的朋友,虽然周末经常一起出去玩,但是两人在预习、上课、复习、测试等时段非常认真,一些我们认为比较难的试题到了他们手上就迎刃而解,两个人每次测试成绩都是名列前茅,周福林后来还是班里的中考总分状元,令人不得不佩服;覃世夸同学和韦亚同学分别是学校篮球队的男队员和女队员,一边学习一边参加学校男女篮球队的训练,学习和训练两手抓、两不误。
韦丽明女同学是在初三的时候才从凭祥市转学进来的,人虽小个,但活泼开朗,学习拔尖,成绩优异,是个辣味十足的“小辣椒”;韦东升,自立自强,永不服输,自有自己的一套学习的方式方法,学习成绩一直保持班里的前10名;张兰志,性格内向,思维敏捷,是同学们经常要讨教的学习高手,讲话比较幽默“牛鬼”,经常一语惊人,令人捧腹大笑,平时学习成绩出奇的好;有一名同学的学习成绩在班里属于“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中间档次,他自认天资不够、全靠勤能补拙,经常采取“笨鸟先飞”的战略战术,凡事坚持勤学苦干、先行一步的办法,加强死记硬背、多做练习题,经常选择早读前和晚读前这两个头脑最清醒的时段来背诵英语单词,攻坚提升拖后的英语成绩等。还有廖忠、廖小苗、覃妹、韦桂坚、黄修刚、黄文教、黄洋龙等许多同学学习非常刻苦,暗中较劲、你追我赶,大家的学习成绩都不相上下,全班形成了一个“见红旗就扛、有第一就争”的良好学习风气。
那时候的上学交通条件还不是很好,交通工具也非常缺乏,同学们上学主要是以步行为主。如,李胜利同学是司律村人,他说来学校的时候要走3个多小时,回去也是一样,三年初中都是靠用双腿走路出来的,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有一次期末放假,因挤不上班车,有4名通挽籍的同学从上午开始一起沿着还是沙子路面的209国道走回家,特别是有一名叫张兰志的同学要走20多公里,到家时个个变得灰头土脸的。记得1990年春季学期的一天周末,有几个同学相邀踩行自车去武宣县城玩,先到黔江双狮码头渡船才能过县城,没有钱买东西,他们就去逛新华书店、农贸市场等人群多的地方,主要是想感受一下县城热闹的氛围,这也是他们初中三年中唯一一次到县城、玩得最开心的日子。过后不久,同年8月1日县境内第一座连接黔江南北两岸的武宣县大桥正式开通,两岸人民群众各方面的交流才逐渐变多起来,在高峰期的时候通过大桥的车辆每天达4万辆以上,大大促进了全县的经济社会发展。
在不知不觉中,紧张繁重的初中学习生活过得飞快,同学们迎来了1991年6月24-26日“中考”这个最重大的事件。期间,全校上下如临大敌、全面备战,中考试卷均由县教育局督导人员、公安干警、学校保管人员等几个方面相关人员在保密室实行24小时守卫;初中一、二年级的学生等无关人员全部放假回家;考试用的教室全面清场、层层检查、上锁贴封条,在严格规定的时间内才能打开使用;学校周边禁止施工、打喇叭、交通管制,发现闲杂人员等全部请走驱离。学校在考试期间特意加菜改善伙食,饭菜花样更加丰富,那几天的伙食应该算是在三年初中生活中吃得最好最香的美食。在老师和家长们的大力支持和鼓励下,同学们在中考期间充分调整好精神状态,昂首挺胸、满怀信心地走进每一个考场,从容应对考试,力争发挥自己最好的水平,个个希望自己一战功成、金榜题名。
在中考过后,同学们开始进行估分、填报学校志愿,抽空照相留念、互赠毕业留言,然后就回家耐心的等待中考结果。在等待中考结果的那段时间,既是一个充满煎熬、忐忑不安的痛苦过程,又是一个充满希望、令人期待的惊喜过程。有一天,一个同学正在村里走动,有一个去通挽赶街回来的堂哥在半路上遇见了他,马上向他报喜:“老弟,今天通挽街上张榜公布今年考上中专中师学校的喜讯了,我看见有你的姓名,具体什么学校我不记得了,赶快回家告诉父母准备好学费”。这个同学一听到这珊珊来迟的喜讯,在谢过堂哥之后立马飞奔回家报喜,一家人听说之后也都非常地欢喜,高兴地祝贺刚满16岁的这位同学终于如愿以偿地考上中专!这个好消息很快在村里传开了,许多人纷纷在打听想知道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人是谁,真是“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众人知”,这或许是古人说“金榜题名”时的快意吧。
当年初五班参加中考的61名考生中,廖家飞考上柳州地区高中,周福林考上广西粮校(后沒读,另上高中),廖冰义考上广西煤碳学校,臧志宏考上桂林地区林业学校,韦丽明考上宁波市林业学校,韦东升考上广西地质学校,张兰志考上桂林地区农业学校,韦亚考上柳州地区卫校,覃世夸考上柳州地区师范学校,另有廖志康、廖小苗、廖 忠、黄修刚、韦小鹄、覃春妮、韦桂坚、黄文教、廖 飞、黄鸿苗、廖晋双、黄洋龙、覃尚模、韦国颂、覃国运、黄恒攀、覃月花、黄爱说、覃家业、覃文春、廖亮东、谭洁华等30多名考生考分超过普通高中录取线(含过后另选补习的部分同学)。
这个战绩令许多人拍案称奇、不可思议,可以称得上是出现了一群驰骋考场、一举成名的“中考黑马”,中考成绩达到桐中初中部有史以来的巅峰时期,创下新的历史奇迹。当年,桐岭中学在武宣县教育局当年评奖的“六个科目”中名列前茅,实现全部科目获奖大满贯,在全校召开的庆祝大会主席台上公开展示县里奖给的“六个热水瓶”,初五班的廖家飞、廖冰义、臧志宏三名考生包揽学校所设的“学英奖”全部奖项,相关学校领导和课任老师也得到县教育局应有的表彰和奖励,广大师生精神振奋、欢欣鼓舞,名扬八方、轰动一时,激励着桐岭中学一代又一代的师生再接再厉、奋勇前进,不断开创全县初中同类学校教育事业发展史上新的历史丰碑。
各显神通的“骏马图”
有古诗云:“十年书路崖漫漫,今朝策马出长安。浊酒一杯赴戎机,何惧威名落孙山。男儿既提玉龙剑,誓将地覆天颠翻。日出东方应壮美,鲲鹏振飞醉泉关。”
当年的初五班同学们,在初中毕业后,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大家各奔东西南北、服务各行各业,各自走出一条不同的人生道路。有的上中专业中师学校毕业后,由国家分配到有关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工作;有的选择读高中、上大学,到更高的学府完成学业,毕业后找到了较好的工作单位;有的选择继续补习,先后考上中专中师学校,继续赶上国家安排分配到有关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工作;有的选择自主创业,外出务工,走上发家致富之路,打出自己的一番天地;有的选择在家务农,成家立业,生活自在,成为当地知名的种养能手等等。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40多人分散在广西、广东、上海、辽宁等全国各地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工作,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形成一幅尽己所能、各显神通、鲜活生动的干事创业“骏马图”。
虽然分散全国各地,但是不管走到哪里,同学们一直都对在桐中学习生活的青春往事念念不忘。有一个同学在1995年7月中专毕业之后,第一站就回到桐岭乡政府工作,因工作关系经常去母校走动,后面又到其他乡镇和县直部门工作了二十多年,一有机会他又不忘回母校走走看看。每当回想起三十多年前年少青涩的初中生活,大家在同学群里经常沟通交流,思绪万千、感慨无限,既有自豪喜悦,也有遗憾忧伤,时光匆匆、悠悠岁月,留下了同学们青春的美好回忆。
1991年6月,初五班的师生毕业合影留念照。(李胜利提供)
据了解,桐岭中学多年来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即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普及学前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如今,桐中的教育教学工作得到了日新月异的发展,2022年全校占地面积为53094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9195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绿树成荫,景色宜人,校园文化浓厚:高大挺立的“惠”字楼群分布于校园东、西、北三面,形成四合院式布局。校园有宽阔的运动场,300米塑胶跑道及足球场,基础设施齐全,教学设备完备,各类设施均达到二类学校标准。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2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466人名,其中在校住宿学生有1410人 在职教职工102人,其中专任教师96人,高级教师48名,中级教师54名。
学校教育成果显著,始终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各个时期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创建和谐校园为办学宗旨,秉承“让社会满意,让家长放心,让学生成才”为办学目标;以“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竞争”为校训;以“团结、求实、开拓、创新”为校风;以“敬业、爱生、探索、进取”为教风;以“尊师、守纪、勤学、向上”为学风;以“快乐篮球、仁爱教育”“壮汉双语兼通、民族团结模范”为校园文化主题,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近几年学校各项工作都不断地得到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也上了一个新的台阶。2022年中考取得了11名A 的好成绩。
多年来,桐中曾荣获国家教育部授予“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先进集体”、柳州地区教育局授予“柳州地区中小学业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等殊荣;2011年获得来宾市卫生优秀学校,2012年获得来宾市消防达标示范学校,2011-2012年被评为来宾市德育先进学校,2012年被授予来宾市体育传统项目(田径、篮球)学校,2019年获自治区“三百”工程学校等多项荣誉;学校师生曾多人多次荣获上级嘉奖。
同学们敬重的何开春、龙汉准、张振珍等学校老领导已经退休多年,数学老师也年事已高,接近退休年龄,目前仍一直继续奋斗在桐中教书育人的崇高事业战线上;语文老师从1991年9月转调到武宣县第二中学任教,为教育事业奉献一辈的青春时光,现已经退休两年,在家尽情享受天伦之乐;许多课任老师在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支持和关心下,都过上了美好的生活。
结束语
初五班的同学们,当年之所以能够创造令人信服的“中考黑马”传奇,总结起来主要得益于几个方面的成功做法和经验:一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小学的教育事业;二是各级领导和课任老师都能在本职岗位上尽职尽责、教育有方;三是同学们善于团结拼搏、敢于奋勇当先的精神动力和学习能力超乎想象;四是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多方大力支持和帮助等。
武宣县桐岭中学的“惠”字形教学大楼全景。(网络图片)
现任桐中校长甘海斌表示,桐中的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曾经创下了一次又一次的辉煌业绩,可敬可佩、值得学习。现在,新时代桐中高质量发展的接力棒交到我们这一届的领导班子和师生们的手上,我们有信心和决心接好这一棒,解放思想,担当作为,培养更多象初五班这样的“先进班级集体”,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现任武宣县教育体育局党工委书记、局长覃金慧表示,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我们作为全县教育体育主管部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一定会在县委县人民政府和上级教育体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指导下,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勇夺佳绩,加大学习宣传一些象桐岭中学初五班集体这样的先进事迹,培养出更多象初五班这样的“小考黑马”“中考黑马”“高考黑马”,不断开创全县教育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的局面。
现任武宣县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县长,分管教育体育工作的县领导梁璐表示,初五班的青春故事励志感人,很值得我们学习宣传。武宣县党委、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教育体育事业,每年都把此项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来抓紧抓好,我们将以2023年的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的赛艇、皮划艇(静水)两个比赛项目在武宣举办为契机,大力推动全县教育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的飞跃。
学有所成,党恩浩荡,师恩难忘,唯愿各位领导和老师们健康长寿、工作顺利、幸福快乐、万事如意。青春岁月,往事如烟,继往开来,唯望同学们在新时代新伟业新征程上再续辉煌、再立新功!
作者简介:作者系第五届来宾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专家库特约理论专家,来宾市党史专家库专家,来宾市地方志专家库专家
责任编辑、校对:韦芳醒
审 核:陈德仁
本文为武宣县作家协会专稿。欢迎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