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程派玉堂春京剧全集(荀派代表剧玉堂春欣赏)

程派玉堂春京剧全集(荀派代表剧玉堂春欣赏)(西皮导板)  玉堂春含悲泪忙往前进,就说苏三薄命短,来生结草并衔环。行将离却洪洞县,将身来在大街前。未曾开言泪满面,过往君子听我言:哪位去往南京转,与我三郎把信传。

程派玉堂春京剧全集(荀派代表剧玉堂春欣赏)(1)

荀慧生先生饰苏三

《玉堂春》一剧为传统名剧,但过去只演《起解》、《会审》两折。二十年代荀慧生与王瑶卿、陈墨香共同打提纲、写本子,增益了《嫖院》、《定情》及结尾的《监会》、《团圆》,成了一出有头有尾,情节动人,唱做并重的戏。全部《玉堂春》在一九二六年二月六日首演于上海大新舞台。当时,由荀慧生饰玉堂春,高庆奎饰蓝袍,刘汉臣饰红袍,金仲仁饰王金龙,马富禄饰前沈延林、后崇公道。全剧有三十余场,要演四个半小时。那时演出,舞台上使用了五彩灯光、立体布景,也为京剧的不断革新另辟蹊径,受到了观众的欢迎。解放后,荀慧生又对此剧进行了加工及删益,减去了一些零碎场子。戏显得集中精炼了。

苏三起解

苏三(西皮流水板)

行将离却洪洞县,将身来在大街前。

未曾开言泪满面,过往君子听我言:

哪位去往南京转,与我三郎把信传。

就说苏三薄命短,来生结草并衔环。

(西皮导板)  玉堂春含悲泪忙往前进,

(西皮慢板)  想起了当年事好不伤情。

(西皮原板)  

一恨那无情舅父心太狠,大不该将甥女卖入娼门。

二恨山西沈延林,他不该用银钱为我赎身!

三恨皮氏狗贱人,她不该用药面毒死夫君。

四恨丫鬟小春锦,她不该勾引赵监生!

五恨赃官王县令,六恨那众衙役分了赃银。

七恨李虎非刑狠,八恨那赵书吏改了招呈!

(西皮摇板)胸中填满千般恨,洪洞县内无有好人!

(西皮摇板)  但愿得遇包文正,一载沉冤早剖明!

程派玉堂春京剧全集(荀派代表剧玉堂春欣赏)(2)

会审

(西皮流水板) 

那一日梳妆来照镜,在楼下来了沈延林。

他人口中夸豪富,蔑却公子王金龙。

奴在楼上高声骂,只骂得延林脸绯红。

含羞带恨出了院,与鸨儿定计娶奴身。

作媒的银子三百两,鸨儿到手一斗金。

鸨儿逼迫奴不允,才将假书诓骗人。

说是公子得高中,得中了黄榜第一名。

奴正在将疑又将信,又谁知一马就到洪洞。

在洪洞住了一年整,皮氏贱人起毒心。

一碗药面付奴手,奴回手付与沈延林。

他也不解其中计,吃下一口哼一声。昏昏迷迷倒在地,七孔流血命归阴。

皮氏出门高声喊,她道犯妇谋害人。惊动乡约和地保,拉拉扯扯到了公庭。

上堂打我四十板,无情拶子我难受刑!

犯妇本当不招认,我的大老爷!皮鞭打断有数根!

程派玉堂春京剧全集(荀派代表剧玉堂春欣赏)(3)

王金龙  (西皮摇板) 

苏三堂前把话论,句句不差半毫分。

本当下位将她认,王法条条不徇情。

进退维谷难坏我,(白)有了!

(西皮摇板)此案交与刘大人。(白)来,拿我名帖,请刘大人前来。

王金龙(白) 犯妇,你且出衙,本院开脱你的死罪就是。

苏三(白) 多谢大人!

(西皮二六板) 这一堂官司未动刑,玉堂春才得放宽心。

程派玉堂春京剧全集(荀派代表剧玉堂春欣赏)(4)

(西皮散板)

苏三出了都察院,奸夫淫妇列两边。

自作自受休埋怨,明正典刑在眼前!

程派玉堂春京剧全集(荀派代表剧玉堂春欣赏)(5)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荀慧生

荀慧生(1900年1月5日-1968年12月26日),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著名京剧旦角,伟大的京剧旦角表演艺术家,著名京剧演员,荀派艺术的创始人。男,祖籍河北阜城,初名秉超,后改名秉彝,又改名“词”,字慧声,1925年与余叔岩合演《打渔杀家》起改名为荀慧生,号留香,艺名白牡丹。是四大名旦之一。

他演出的剧目有三百多出,大致有以下三类剧目:一是《绣襦记》、《丹青引》、《红娘》、《勘玉钏》、《钗头凤》、《鱼藻宫》、《红楼二尤》、《荀灌娘》等新编演的剧目;二是《贩马记》、《玉堂春》、《十三妹》、《得意缘》等增益首尾的传统剧目;三是从梆子移植为京剧的《花田错》、《元宵谜》、《辛安驿》、《香罗带》等将近四十出戏。其他剧目还有《杜十娘》、《金玉奴》、《卓文君》、《胭脂虎》、《霍小玉》等。其中代表作为《元宵谜》、《玉堂春》、《棋盘山》等,与杨小楼、尚小云、谭小培一起称为“三小一白”。

他的唱腔素以柔媚婉约著称,他有不少精彩的唱段,成为荀派弟子的必修课目。他的唱腔委婉动听,俏丽多姿,声情并茂,感人至深。他敢于标新立异,创造新腔;广采博收,吸取其他剧种唱腔的长处,设计新腔。如《红娘》中那段“反四平调”脍炙人口。他善于使用上滑下滑的装饰音,听来俏丽、轻盈、谐趣,具有特殊的韵味。荀慧生编制新腔坚持三条原则:一是让人喜悦;二是让人听懂;三是让人动情。

1931年,农历辛未年:四大名旦合灌唱片《四五花洞》,“四大名旦”在上海合灌唱片《四五花洞》,为人们留下了一张京剧唱片的稀世珍品,同时也为上海剧坛留下了一段脍炙人口的佳话。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