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20分钟课文试讲(苏州园林练习三套)
苏州园林20分钟课文试讲(苏州园林练习三套)A、败笔 蔓延 玲珑 盘屈嶙峋 B、堆叠 闲适 映衬 自出心材2、没有错别字的是( )B、嶙峋(xún) 镂空(lòu) 阑干(lán)C、重峦叠嶂(zhànɡ) 摄影(niè) 玲珑(línɡ)D、鉴赏(jiàn) 蔷薇(qiánɡ) 称心(chènɡ)
《苏州园林》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下边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是( )
A、轩榭(xuān) 池沼(zhāo) 丘壑(hè)
B、嶙峋(xún) 镂空(lòu) 阑干(lán)
C、重峦叠嶂(zhànɡ) 摄影(niè) 玲珑(línɡ)
D、鉴赏(jiàn) 蔷薇(qiánɡ) 称心(chènɡ)
2、没有错别字的是( )
A、败笔 蔓延 玲珑 盘屈嶙峋 B、堆叠 闲适 映衬 自出心材
C、明艳 阅历 彩绘 因地治宜 D、鉴赏 工细 雷同 俯仰生姿
3、下列字义解释有误的是( )
A、别具匠心(别:另外) B、镂空(镂:雕刻)
C、败笔(败:破旧) D、因地制宜(因:根据)
4、根据句意,依次填空最恰当的是( )
(1)谁如果要( )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2)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 )。
(3)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 )不同。
(4)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 )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
A、欣赏 榜样 个各 插 B、赞赏 模范 个个 栽
C、观赏 代表 各个 种 D、鉴赏 标本 各各 补
5、句中有反义词的是( )
A、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B、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
C、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
D、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 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6、画横线词语含有贬义的是( )
A、各地园林多少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B、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
C、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
D、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
7、解释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标本——
(2)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败笔——
(3)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寂寞——
(4)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
胸中有丘壑——
8、运用了作比较说明方法的句子是( )
A、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B、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 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 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C、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 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 子或者几棵芭蕉。
D、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
9、属于生动说明的句子是( )
A、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 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B、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工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 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
C、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和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 画的一景。
D、梁和柱子以及门窗阑干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
10、按合理的顺序排列下列句子,将字母写在括号内。
A、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
B、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工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
C、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D、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
11、指出并改正句子成分搭配不当的毛病。
(1)雷锋为人民服务的事迹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2)一定要严肃处理商品乱涨价的现象。
(3)他想,自己有双聪明能干的手,什么都能造出来。
(4)我们老师工作很忙,常常要接待许多学生家长的来访和来信。
二、阅读
(一)
①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②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③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④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⑤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⑥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1、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这段文字层次划分正确的是( )。
A、①ㄧ②③ㄧ④⑤⑥ B、①ㄧ②③④‖⑤⑥
C、①ㄧ②③‖④ㄧ⑤⑥ D、①ㄧ②③‖④⑤⑥
3、这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 )。
A、从整体到部分 B、从主要到次要
C、从概括到具体 D、从原因到结果
4、本段中以苏州园林与__________作比较,突出说明了________。
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属于________的表达方式,它的作用是________。
6、文中画曲线的句子属于________的表达方式,它的作用是________。
7、文中加黑词“多种”用得准确,简要说明这个词在句中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里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1、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
A、设计者和匠师们修建成功的园林各各不同。
B、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
C、设计者和匠师们的一致追求。
D、苏州园林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
2、说明对象的特征是( )
A、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
B、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C、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
D、苏州园林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3、这段文字可分为三层,请在原文中用“‖”标出层次,并写出层意。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文字的结构形式是( )
A、总──分 B、总──分──总 C、分──总
5、这段文字使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
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它们排列的顺序是( )
A、从概括到具体 B、从整体到部分
C、从主要到次要 D、从原因到结果
7、文中加黑词“一切”“都”“决不”用得准确,简析它们的表达作用。
(三)
云水洞
①北京周口店西20余里,有一座上方山。②在山影林间,掩映着一簇规模庞大的庙宇——兜率寺。③在这座古刹西南方3千米的山腰上,有一个深邃的洞穴,名曰云水洞。④这是一座规模很大,奇特异常的“地下深洞”,人称“地下宫殿”。⑤云水洞深600余米,由七个厅堂和一个150米长的入洞通道组成。⑥七个厅堂中前四座最大,大厅顶均呈穹窿状,高的达20余米。⑦从厅顶垂下来的石乳和与此相对的地面石笋,玉肌冰肤,千姿百态,难以名状。⑧有的像十八罗汉,有的像猴子吃桃,有的状物,有的貌人,无不惟妙惟肖,各尽其妙。⑨洞中一厅、三厅各有一泉,曰黑龙、白龙,水清洌,可饮。⑩为什么上方山会形成这样的溶洞呢?(11)原来,这是石灰岩地区在特定的气候条件下形成的特殊地形。(12)据研究认为,在过去地质历史的某一个时期,上方山地区气候湿热,地下潜水在石灰岩的裂隙中缓缓移动,年深日久,流水穿石,造成了云水洞的雏形。(13)再加上后来地壳上升,洞体在溶蚀中不断扩大,便形成了今天规模的云水洞。
1、云水洞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⑤句中“600余米”具体说明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________这一说明方法,意在说明____________。
4、选文⑦~⑨句运用生动的说明文字意在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11)-(13)句介绍了云水洞的什么内容?
6、⑩句“为什么上方山会形成这样的溶洞呢”在结构上的作用是
7、说出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七个厅堂中前四座最大,大厅顶均呈穹窿状,高的达20余米。
参考答案
一、
1、C
2、、D
3、、C
4、、D
5、、A
6、、B
7、(1)指具有可供观摩、研究、取法价值的样板。
(2)这里指园林设计的缺欠。
(3)这里是单调、冷清的意思。
(4)意思是胸怀中有山水风景的形象,深知其中的趣味。
8、B
9、C
10、B、D、A、C
11、
(1)主语“雷锋为人民服务的事迹”说的是什么事,宾语“我们学习的榜样”说的是什么人学习的榜样,主语和宾语不能搭配。可以改为“雷锋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也可以改为“雷锋为人民服务的事迹值得我们学习。”
(2)动词“处理”和宾语中心语“现象”不能搭配,应把“现象”改为“问题”。
(3)“手”的定语是“聪明能干”,其中“聪明”不能用来修饰“手”,应当谓语中心语是“接待”,宾语中心语是“来访和来信”,只有“来访”能和谓语“接待”搭配。可以改为“我们老师工作很忙,常常会收到许多学生家长的来信,接待许多学生家长的来访”。
二、
(一)1、①
2、D
3、C。
4、外国花园 苏州园林的民族特色。
5、议论。 指出了苏州园林将落叶树与常绿树,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栽种的作用。
6、描写。 形象地写出了古藤枝蔓的模样和旺盛的生命力,突出了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点。
7、说明了苏州园林所栽种的花时不同的花树种类之多,这样才能收到“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的效果。
(二)1、B
2、B
3、(1)“……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概括指出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
(2)“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介绍体现这一特点的四个方面。
(3)“他们唯愿……。”设计者和匠师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
4、B
5、打比喻。
6、C
7、十分准确的表示了苏州园林全部如此构成图画美,而绝无例外的情况
(三)1、规模很大,奇特异常
2、洞穴深邃
3、列数字 云水洞规模很大
4、云水洞奇特异常
5、云水洞景观的成因。
6、承上启下
7、“均”,都,表毫无例外。“余”,多。这两词说明了大厅之高,用语十分准确。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9课《苏州园林》同步练习
一、积累运用(共9题;共24分)
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池沼(zhāo) 嶙峋(xún) 砌砖(qì) 着眼(zhuó)
B. 琢磨(zhuó) 丘壑(hè) 雕镂(lóu) 蔷薇(qiáng)
C. 轩榭(xuān) 庸俗(yōng) 模样(mú) 松柏(bǎi)
D. 斟酌(zhēn) 依傍(bāng) 对称(chèn) 广漆(qī)
2.下列成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因地制宜 亭台轩榭 重峦叠嶂 B. 自出心栽 胸有成竹 长虹饮涧
C. 巧妙绝伦 入木三分 栩栩如生 D. 惟妙惟肖 初月出云 谈笑风生
3.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孩子应该干、可以干的事,要让他们自己去干,父母不要越俎代庖。
B. 你毕业时送给我的那支钢笔,我敝帚自珍 , 一直保存着。
C. 雨过天晴,我们站在土崖边欣赏着高山流水 ,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愉快。
D. 那些贪污受贿分子肆意以权谋私,他们的人格真可谓不名一钱。
4.对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
A.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 , 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出于自心的剪裁、创造。)
B. 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意思是胸怀宽广,能容下丘陵和沟壑)
C.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突兀的样子)
D. 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这里有典范代表的意思)
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是( )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________的布局,讲究________的配合,讲究________的映衬,讲究________的层次。
A. ①亭台轩榭 ②近景远景 ③花草树木 ④假山池沼
B. ①近景远景 ②亭台轩榭 ③假山池沼 ④花草树木
C. ①亭台轩榭 ②假山池沼 ③花草树木 ④近景远景
D. ①花草树木 ②假山池沼 ③亭台轩榭 ④近景远景
6.下列句子中的破折号不是起解释说明的一项是( )
A. 我们见到了它正在孵育的两只鸽蛋,看到了它翅膀上的一块血痕——那分明是有人在它飞翔时用气枪打伤的。
B. “我的朋友们,”他说,“我——我——”
C. 他的举止中有某种犹豫不决的因素,只一会儿工夫就让蓓姬明白了另一个可怕的事实——他找不到回去的路了。
D. 汤姆喜欢得大叫了一声,那手后面的身子立刻出现了,那是——印第安人乔的身子。
7.为下面材料选择一种正确的排列顺序( )
①例如飞机在六千米高空作水平飞行时,飞行员只能看到两侧八、九千米和前方一二十千米狭窄范围内的地面。
②如果我们能够研制出一种类似鹰眼的搜索、观测技术系统,就能够大大扩充和提高飞行员的视野和视敏度。
③但是,老鹰眼睛的视野却比人眼广阔得多。展翅翱翔于两三千米高空的雄鹰,一下了就能发现地面上宽广范围内的一只小兔或小鸡。
④由于受到视野和视敏度的限制,在高空飞行的飞行员单凭肉眼很难发现和识别地面目标。
⑤即使在这个区域里,对比较大的目标也不是总能准确无误地发现和识别的。
A. ④②③⑤① B. ④①⑤③② C. ①④⑤③② D. ②③①⑤④
8.选词填空。
①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________(虽然、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________ (但是、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②谁________(如果、既然)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________(就、可)不该错过。
9.文学知识。
《苏州园林》是现代作家________写的一篇________文,作者从欣赏者的角度出发,用高度________的语言,________地说明了苏州园林异中之同的整体________ , 又用生动而具体的语言,从各个方面________出一幅幅画面。
二、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22分)
10.课内阅读。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①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②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③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④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⑤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⑥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⑦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⑧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________,以________为主。
(2)“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一句中“这”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3)“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一句中的“大多”能否去掉?为什么?
(4)为什么作者说“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用简明的语言回答。
11.课外阅读。
松鼠
布丰
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
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有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身子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它们常常直竖著身子坐著,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处活动,像鸟类似的住在树上,满树林里跑,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它们在树上做窝,摘果实,喝露水,只有树被风刮得太厉害了,才到地上来。在田野里,在平原地区,是找不到松鼠的。它们从来不接近人的住宅,也不呆在小树丛里,只喜欢大的树木,住在高大的树上。在晴明的夏夜,可以听到松鼠在树上跳著叫著,互相追逐的声音。它们好像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练跑,玩耍,吃东西。它们虽然也捕捉鸟雀,却不是肉食兽类,常吃的是杏仁、榛子、榉实和橡栗。
松鼠不敢下水。有人说,松鼠过水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作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舵。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稍微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在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松鼠跑跳轻快极了,总是小跳著前进,有时也连蹦带跳。它们的爪子是那样锐利,动作是那样敏捷,一棵很光滑的高树,一忽儿就爬上去了。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要是被人家惹恼了,还会发出一种不高兴的恨恨声。
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叉的地方,又乾净又暖和。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著放在一起,再用一些乾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既宽广又坚实,可以带著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窝口上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可以使雨水向四周流去,不落在窝里。
(1)第②段文字中最能体现“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的句子是:________
(2)第③段从哪三方面来说明松鼠的驯良?
答案解析部分
一、积累运用
1.答案: C
解析:音的考查。A项中“沼”应读“zhǎo”;B项中“镂”应读“lòu”;D项中“傍”应读“bàng”。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解答语音题的关键主要在于平时的积累,要养成注意读准字音的习惯,特别要注意那些多音字和容易被声旁误导读音的字以及报刊上常见但容易人们读错的字。
2.答案: B
解析:本题是对字形的考查。字形数量大,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化集中为分散。B项中“栽”应为“裁”。其它几项没有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学习要点:
1、分块切割,化整为零
先将精选出来的重点字音,按照类型和音序切割成小的条块,然后规定每天掌握20—30个,这样既保证了识记的计划性,也消除了学生的畏难情绪,达到了化整为零的目的。
2、精选近年高考字音题,揣摩一些典型试题,归纳总结,有针对性的练习。
3、以练为主,在练习中发现薄弱环节,加强这些方面的练习
3.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及运用能力。解答此题,需要根据平时的词汇积累,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从词语的含义、对象、程度、范围、感情色彩等方面加以比较辨别
B项“敝帚自珍”不能用于他人的礼物。
C项“高山流水”指知音或知己,或比喻高妙的乐曲。
D项“不名一钱”中“名”是“占有”的意思,与句意不合,应改为“一文不值”。
故答案为:A
【点评】正确使用成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一、要透彻了解成语的含义掌握成语的含义是正确使用成语的先决条件。有些人之所以用错成语,原因较多,但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于没有透彻了解成语的含义造成的。了解成语的含义,尤其要注意成语的“涵义”:1字面义2整体义3比喻义4褒贬义5特定义。二、要注意使用范围。三、明确对象,注意区别。四、用语得体,敬谦有别。
4.答案: B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及运用能力。解答此题,需要根据平时的词汇积累,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从词语的含义、对象、程度、范围、感情色彩等方面加以比较辨别。
B项:胸中有丘壑:在句子中的意思是“设计者和工匠的胸中有山水风景的构思布局”。
故答案为:B。
【点评】说话和写作时要正确使用词语,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情色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5.答案: C
解析:此题考查词语的运用能力,填入横线处的都是具体的事物,应和后面的“布局、配合、映衬、层次”等词语进行合理的搭配,找出最合适的搭配对象。
故答案为:C。
【点评】重点篇目,要做到熟读成诵。
6.答案: B
解析:本题是对破折号用法的考查。B项属于声音的延长,不是解释说明。其它几项表解释说明。
故答案为:B。
【点评】标点符号类的题目,要把各种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则作为做题的依据。同时要把标点符号的学习贯穿在阅读和写作的各个环节中,在学中用,在用中学。
7.答案: B
解析:句子主要表达的意思是在高空飞行的飞行员很难发现和识别地面目标。④是总说,放在最前面。排除C和D。①是举例子,紧接④之后。⑤“即使在这个区域里”指的是第①句所说的区域。所以⑤在①后。
故答案为:B。
【点评】语句的衔接要注意语句的照应和暗示。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通过语意的把握和关键词语的分析,能准确地找出与所提示或暗示的词句相呼应的题肢。
8.答案:即使;也;如果;就
解析:考查学生准确用词,根据事物的特点选择准确的答案。结合诗句与作者的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词语。
【点评】阅读全段,了解语境,根据空处前后语言表达的意思选填最贴切的词语。根据人物的性格和事迹,就要考虑与其后内容搭配问题,填空后要读一读,看句子是否通顺,从词义、情感色彩、适用范围来判断词语是否表达准确。
9.答案:叶圣陶;说明;概括;综合;特征;勾画
解析:此题考查了作者的相关常识,有必要要求学生识记相关知识点。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名著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本题抓住文字信息根据知识积累判断作品,了解作品有关知识和内容作答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
10.答案:(1)假山和池沼;池沼
(2)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
(3)不能去掉,因为“大多”引用活水,表明也有极少数不引用活水,若去掉就不符合实际了,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因为假山的堆叠因地制宜、自然和谐,给游人忘却城市,身处山间的感觉。这不仅需要技术,更依赖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所以“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解析:(1)快速浏览文章,把握选段的说明对象是假山和池沼,重点说的是池沼。
(2)“这”指代的内容要从上文找: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
(3)先定性,不能去掉,再解释词语的意思,再说去掉不符合实际,最后说用“XX”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 “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因此艺术高于技术,文中艺术与技术是不能对调的。
11.答案:(1)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
(2)活动的范围、活动的时间、主要的食物以及寻食的习惯。
解析:根据题目中答点“松鼠最不像四足兽”梳理文段内容,找到句子即可。根据题目中答点“哪三方面来说明松鼠的驯良”梳理文段内容,简要概括即可。
【点评】此类梳理内容题,要根据信息点搜寻相关内容,根据要求来概括。平时学习中要对课文充分的了解,理解内容要点。
第19课 苏州园林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斟酌(zhuó) 镂空(lòu) 嶙峋(línxún)
B.轩榭(xiè) 丘壑(hè) 檐漏(yán)
C.砖砌(qiè) 鉴赏(jiàn) 池沼(zhǎo)
D.蔷薇(wēi) 明艳(yàn) 重峦叠嶂(zhà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蔓延 攀登 玲珑 盘屈嶙峋
B.闲适 睡莲 映衬 自出心材
C.阅历 单调 奥密 珠光宝气
D.工细 摄影 雷同 俯仰生姿
3.阅读下面这段话,完成题目。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 ),讲究假山池沼的( ),讲究花草树木的( ),讲究近景远景的(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1)下面的词语填入括号内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配合 布局 层次 映衬
B.布局 配合 映衬 层次
C.映衬 布局 配合 层次
D.层次 映衬 布局 配合
(2)结合语境,以下对“败笔”一词的解释最符合作者原意的一项是( )
A.影响整个字的一笔
B.文中写得不好的句子
C.园林设计上的欠缺
D.绘画方面的不足
4.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1)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
(2)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 )
5.下列句子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
②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
③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④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
A.①③②④ B.④①②③
C.②④①③ D.①②④③
6.班级开展了“美丽苏州,文明你我”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下面是一位同学收集到的有关苏州的三则材料,请你根据材料,用一句话介绍苏州概况。(不超过30字)
材料一 苏州,古称吴,简称苏,自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历史已有2 500多年。公元前514年建城,是中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6 000至7 000年前。
材料二 苏州位于太湖之滨,长江南岸的入海口处,京沪铁路、京沪高铁、沪宁城际高铁和多条高速公路经过这里。
材料三 苏州的行政级别为地级市,其经济总量为江苏省内最大,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居中国城市前列。下辖的昆山、张家港、常熟、吴江和太仓五个县级市的经济实力均列全国百强县(市)前五位。
(2)学习了《苏州园林》一文后,陈颖同学写了下面一首诗。请仿照画波浪线的诗句,以“假山池沼”为话题,在横线上仿写一个句子。
苏州园林
陈 颖
她,是一个标本,
一个鉴赏我国园林的标本。
她,是一扇大门,
一扇开启艺术宝库的大门。
她的亭台轩榭,
布局精美;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她的花草树木,
彼此映衬;
她的近景远景,
层次甚蕃。
她,是一个标本,
一个充满画意的标本。
她,是一扇大门,
一扇通向自然的大门。
(3)同学们在参观美丽苏州时,看到某景点一角,林深景幽,杆杆劲竹挺立,再细看时却发现许多竹树上刻满“××到此一游”,面对此景,你有何感想?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北京的园林
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城,其名胜古迹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也许是北京是金、元、明、清四朝帝都的缘故,建筑师们博采各地园林之长,因地制宜,使北京的园林各具特色、和谐优美。为了显示帝王的威严、高贵,北京的园林注重建筑的雄伟,注重局部的精细,注重色彩的绚丽,似乎只有这样才不失皇家的身份。
故宫、颐和园等建筑金碧辉煌,布局工整、对称。左边有一条游廊,右边也必有一条游廊,给人一种平衡的感觉,甚至连屋内的摆设也是如此。在各个大殿、宫院、大门外面都摆两座石狮或麒麟,大门大多分左、中、右三扇。殿内的梁柱高大,房屋宽敞而略显阴暗。这样的园林建筑似乎缺乏自然之趣,但却以其雄伟、庄严的气势使人折服。
北京的园林建筑在细微之处见匠心。一段曲廊,一丛阶边的小草,一组精妙的雕刻,对烘托气氛无不起着微妙的作用。例如,颐和园中的长廊,有一华里长,分成十几段,每段房梁上都有油漆彩绘,或山,或水;或人,或物;或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竟无一相同。一幅“嫦娥奔月”的彩绘,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绘画者也许吸取了敦煌壁画里飞天图案的艺术精华,很有些“吴带当风”的味道,耐人寻味。
北京园林的色彩大多是金黄或大红,色彩明丽。有时,在万绿丛中见一道飞檐,黄绿相间,相映成趣。大多数宫殿都铺着琉璃瓦。那大红色的柱梁,十分庄重。当然,也有例外,潭柘寺的大殿都是由灰色方砖铺地,墙壁灰暗,同周围的景色浑然一体。“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古朴淡雅,别具风采。
北京周围的山和水既有北方的粗犷,又有南方的秀丽,这正是建筑园林的好地方。在依山傍水之处,建一座庙宇,半山腰修一座亭子,湖中建一座水榭。这时,可极少讲究对称,但考虑色彩对比却十分周到。山上的亭子要用大红和金黄的彩绘,水榭要灰暗些,庙宇要红墙绿瓦,显得庄严、肃穆。
这只是我对北京园林粗浅的介绍,若想真正领略到其中的妙处,还是请您亲自来游览北京的园林吧。
7.北京园林的总体特点是什么?(3分)
8.苏州园林为突出自然之趣,绝不讲究对称,北京园林和它有什么不同?(2分)
9.在色彩的使用上,苏州园林和北京园林有何不同之处?(2分)
10.课文和本文在结构安排上有何相似之处?(2分)
11.《苏州园林》一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进行说明,而本文主要运用了一种说明方法,请说出是哪一种并分析其作用。(3分)
1.[解析] C “砌”应读“qì”。
2.[解析] D A项,“盘屈嶙峋”应为“盘曲嶙峋”;B项,“自出心材”应为“自出心裁”;C项,“奥密”应为“奥秘”。
3.(1)B (2)C
4.(1)作比较 (2)打比方
5.C
6.(1)[解析] 材料一中的数据清晰地表现了苏州的一个特点:“2 500多年”“公元前514年”“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6 000至7 000年前”——历史悠久;材料二反复突出强调多条铁路和高速公路——交通便利;材料三鲜明地告诉了我们它的着眼点是“经济总量”“经济实力”——经济发达。
[答案] 苏州是一个历史悠久、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城市。
(2)示例:她的假山池沼 配合绝伦
(3)[解析] 从文明出游、保护环境的角度作答。
[答案] 示例:虽然竹上留下了“美名”,但是得到的不是崇拜,而是唾骂。游客的行为既破坏环境,又损害了自己的形象,实为陋习。打造美丽苏州,应从你我做起。
7.因地制宜,各具特色,和谐优美,注重建筑的雄伟,注重局部的精细,注重色彩的绚丽。
8.北京的园林更注重建筑的雄伟,布局极为工整、对称。
9.苏州园林很少使用彩绘,北京的园林注重色彩的绚丽。
10.都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11.举例子。具体说明了北京的园林金碧辉煌,布局对称、工整,在细微之处见匠心,色彩明丽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