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苏东坡古诗爱情诗(八十岁的新郎十八岁的新娘)

苏东坡古诗爱情诗(八十岁的新郎十八岁的新娘)他活跃的阶段,北宋正处于高度繁荣的时期,除了军事上不怎么行,时不时还要挨邻居辽国和西夏的打以外,其他方面都搞的有声有色。在这一点上,张先就做的很不错,足以看出他高超的投胎技巧。一、当时年少足风流倘若生在大一统朝代的巅峰时期,比如文景、贞观、康乾,纵然生活水平可能不是太高,但总归是没有那么大的生命危险。可如果运气不太好,赶上了汉末唐末宋末明末等王朝末年,或者三国、五胡十六国、五代十国等群雄割据的年代,“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可不是说说而已。

有人说过,男人十八岁时喜欢十八岁的姑娘,八十岁时还是喜欢十八岁的姑娘,永远都是这么专一。毕竟姑娘总是青春的好,酒水才是陈年的香。

但喜欢归喜欢,要真在八十岁的时候娶一个十八岁的姑娘进门,一般人还是做不出来这种事的。

毕竟不管是财力,还是体力,这都是一种巨大的考验。

但在一千年前的北宋时期,有一位颇负盛名的词人,不仅在八十岁时身体力行,纳了一个十八岁的姑娘为妾,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这个理论,居然还留下了一段文坛趣事。

这个人老不改风流的词人,就是张先。

苏东坡古诗爱情诗(八十岁的新郎十八岁的新娘)(1)

一、当时年少足风流

古人投胎,最重要的一点,莫过于要选对时间段。

倘若生在大一统朝代的巅峰时期,比如文景、贞观、康乾,纵然生活水平可能不是太高,但总归是没有那么大的生命危险。

可如果运气不太好,赶上了汉末唐末宋末明末等王朝末年,或者三国、五胡十六国、五代十国等群雄割据的年代,“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可不是说说而已。

在这一点上,张先就做的很不错,足以看出他高超的投胎技巧。

他活跃的阶段,北宋正处于高度繁荣的时期,除了军事上不怎么行,时不时还要挨邻居辽国和西夏的打以外,其他方面都搞的有声有色。

尤其是在娱乐业方面,相比现今社会也是丝毫不落下风。有区别的是,如今的八卦都在明星之间产生,而在北宋,这些基本都是靠文人骚客引领潮流。

张先就是这群人中的一员。

苏东坡古诗爱情诗(八十岁的新郎十八岁的新娘)(2)

早在张先小时候,他爹就千叮咛万嘱咐,读书要刻苦,写作要努力,现在不玩命,将来命玩你。

张先很听话,学习上比较用功,虽然直到40岁才得中进士,谈不上多么的天赋出众,但好歹也是迈入了仕途的大门。而且他这个人很有自知之明,从来不去搅合王安石、司马光等人的破事,所以纵然没当过大官,却也没什么波折。

不过一个人如果在仕途上没什么追求,那就必然会在生活上搞出一些事来。

正好此时北宋的社会风气也很有问题,士人阶级作为时代话语权的掌握者,爱讲究个狎妓取乐,总喜欢搞纳妾娶妻,甚至与女子幽会私情也是屡见不鲜。

张先也不例外,他从来也不是个老实的人,这在他年轻的时候就体现的非常明显。

那时的张先还是一个青年书生,有时候读书读累了,喜欢跑去市井的勾栏瓦肆玩耍。可是这些地方不仅玩多了容易腻味,而且还需要消费,这无疑与张先“白piao”的理念有冲突。

苏东坡古诗爱情诗(八十岁的新郎十八岁的新娘)(3)

于是张先爱上了说走就走的旅行,把兴趣转移到了青山绿水之中,开始培养自己还不太高尚的情操。

就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在游玩的时候,张先结识了附近尼姑庵的一个小尼姑,看着那张青春活力十足的小脸,和因为羞涩甚至有些泛红的头皮,张先春心萌动了。

他搜肠刮肚,把求学以来的词句用了个遍,轻易便捕获了涉世未深小尼姑的芳心,两个人顿时如胶似漆,打得火热。

但幸福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很快这件事便被尼姑庵的老尼姑得知,为防自己好不容易栽下的小白菜被外来的野猪拱了,老尼姑便把小尼姑锁在阁楼里面严加看管。

老尼姑的操作急坏了尼姑庵外的张先,但在打听到小尼姑被拘禁的阁楼外是一片湖水时,他邪魅一笑,计上心来。

苏东坡古诗爱情诗(八十岁的新郎十八岁的新娘)(4)

于是,在每个老尼姑已经沉沉睡去的深夜,总有一只船会划到阁楼之下,小尼姑则悄悄放下梯子,助跨山越水的张先同学上楼私会。

虽然这段感情最终还是因为老尼姑的坚决反对以分手结局,但张先的风流种子却悄悄的埋了下来,等待日后发芽生长。

二、浪迹花丛留墨迹

上文说了,宋朝文人流连秦楼楚馆,与歌伎女子打成一片,这是常态,而不是例外。

作为“白衣卿相”柳永的同龄人,张先自然也精通此道,有事没事就喊上几个朋友去酒肆歌楼玩耍一下,互相诗词唱和,更是显得文采风流。

我们都知道,去同一个地方消费的次数多了,不仅和老板越来越熟,和技师呃不和歌伎也会越来越熟。

苏东坡古诗爱情诗(八十岁的新郎十八岁的新娘)(5)

作为圈内比较有名的词人,张先的名头还是很拿的出手的,尤其他和真正的顶级大V,比如晏殊、范仲淹、欧阳修等人还是有交集的,这就进一步抬高了身价。

于是,便有歌伎选择向张先求词,这不仅仅是粉丝对于偶像的一种期望,也是借以提高自身格调的一个机会。要知道,如果得到了张先亲自写给自己的词,以后再有客人来,把这事一说,也倍有面儿不是。

当然,这对张先等人也是非常能够展现自身才华,宣传个人作品的一个方式,君不见唐朝时期王昌龄、王之涣和高适三人“旗亭画壁”的故事,就是为了在歌伎面前争一争名气的高低长短。

张先这个人是风流成性,所以也是比较好说话的。一般歌伎的要求,或者说他看得上的比较红的选手,他都能满足需求。根据个人情况量身打造一首词,算是很给面子。

苏东坡古诗爱情诗(八十岁的新郎十八岁的新娘)(6)

晚年在杭州居住期间,张先在各类亭台楼馆给不少官妓都写了词。但杭州毕竟地方不小,而张先的精力和才华都还有限,总不可能面面俱到覆盖每一个人,有落下的也不足为奇。

但张先有一个铁粉,是个名叫龙靓的官妓,一直以来都没排上号,始终拿不到张先的作品。

这个龙靓倒是也很有才学,为了向张先索词,她特意写了一首诗:

天与群芳千样葩,独无颜色不堪夸。

牡丹芍药人题遍,自分身如鼓子花。

这里面是又有自嘲又有醋意,充分表达了对张先不怜香惜玉的幽怨。

然而张先终究还是个风流才子,在看到了龙靓的这首诗后,他立即作出了反应,堪比当前某些单位应对负面舆情的速度,便写下了一首《望江南》回赠:

青楼宴,靓女荐瑶杯。一曲白云江月满,际天拖练夜潮来。人物误瑶台。

醺醺酒,拂拂上双腮。媚脸已非朱淡粉,香红全胜雪笼梅。标格外尘埃。

这首词怎么样呢?客观的说,不怎么样。但是作为送给官妓的礼物,也足够了,表达了张先的夸赞和心意。

苏东坡古诗爱情诗(八十岁的新郎十八岁的新娘)(7)

这首词很明显代表不了张先的能力和水平。能够在宋词圈里混,和苏轼、梅尧臣、欧阳修等人交往日久,没有真材实料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就以张先的绰号来说,《今古奇话》中记载了两个,分别是“三中”和“三影”

“三中”是指张先的代表作之一《行香子》中,有一句“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在当时颇有名气,大概相当于周杰伦的《双截棍》,所以张先被称为“张三中”。

但随着张先的不断进步,诗词底子日渐深厚,代表作层出不穷,张先开始对这个绰号不再满意。

他曾当众表示,别人也可以叫他“张三影”,因为“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幕卷花影”“柔柳摇摇,堕轻絮无影”这三句都是他的得意之句,并且都带有“影”字,所以便给自己起了个“三影”的绰号。

不过大家都还尊重张先自己的选择,毕竟这三句确实也称得上颇有水平,所以便把张先称为“张三影”。

但这些事说到底都算不得什么,真正让张先声名大噪的事,还得是下面这件。

苏东坡古诗爱情诗(八十岁的新郎十八岁的新娘)(8)

三、十八新娘八十郎

现在又回到了我们文章开始时提到了那个理论,男人在八十岁时,是否还会选择十八的姑娘。

张先以实际行动作出了肯定的答复。

要说在封建社会,纳个妾既不犯法也不犯戒,只要纳妾的养的起,被纳的不反对,那这种事实属正常。

而且像是张先这种有地位有才华有财力的极品男人,纳个妾就更说得过去了。倘若地位比较悬殊,那送女儿上门当妾也不是不可能,毕竟这是阶层跃迁的一个机会。

有的朋友可能会说,你这就是对女性赤裸裸的歧视。

我只能说,我没这个意思,咱们还是要讲究个历史唯物主义,毕竟在北宋,纳妾还是合法的。

苏东坡古诗爱情诗(八十岁的新郎十八岁的新娘)(9)

话说回来,张先纳妾这没什么问题,但问题出在,张先的年纪实在是大了点。

纳妾那年张先已经足足八十岁整了。这个年龄在今天或许还好,但是在那个“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北宋,张先这年纪何止半截身子埋进土里,他的发小估计都已经去世十几年了。

但张先还是选择了大张旗鼓的纳妾,不仅要纳,还要搞得声势浩大,像是苏轼这种当世奇才都出席了家宴。

吃着吃着饭,桌上有人就说起了男人的话题,问张先八十岁纳妾的感觉如何。

张先神情极为得意,略一思索,便写下了一首诗:

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红颜我白发。

与卿颠倒本同庚,只隔中间一花甲。

在这首诗里,我大概能想象到,张先那皱的如同核桃一般的老脸上面,该焕发出何等青春何等别扭又何等猥琐的笑容。

苏东坡古诗爱情诗(八十岁的新郎十八岁的新娘)(10)

桌上的宾客听得哈哈大笑,纷纷表示,张老先生真是福寿双全,人世间的好处占尽了。

这时,稳坐C位的苏轼苏东坡说话了。作为张先的好友,也是在座排面最大的人物,他当然有发言权。

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

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苏轼的这首诗,怎么说呢,极其形象,又美又黄,其中的“梨花”和“海棠”,大家可以根据花朵的颜色自己琢磨一下。

苏轼的这首诗当然引起了满堂哄笑,这种妙至毫颠的揶揄自然也得到了宾客们的齐声喝彩。不用说,对于苏轼的这种调侃,张先应该是甘之如饴的。

而张先纳妾这件事,也随着他和苏轼的两首诗,成为了一段文坛佳话。

苏东坡古诗爱情诗(八十岁的新郎十八岁的新娘)(11)

这里说一句后话,张先在八十岁所纳的小妾,在他八十八岁去世之前,八年内为他生育了两男两女共计四个孩子。如果没有隔壁老王的戏份,那只能说张先老师实在是太强了……

作为一名宋朝词人,没有因为自己超绝的作品被人时常说起,却因为老来纳妾成为一时笑谈,只能说既令人心下失望,又让人不胜唏嘘。

是的,我们必须承认,在漫长的唐诗宋词元散曲流行历史里面,写诗作词唱曲人如同过江之鲫,但在大浪淘沙之下,真正能名留青史,让人挂在嘴边、记在心头的又能有几?

这里面当然不包括张先,虽然他算得上既有名诗也有名句,在宋词发展过程中有一定地位,甚至有人称他为婉约词的代表之一。但知道“一树梨花压海棠”的大有人在,能够脱口“云破月来花弄影”的怕是不多了。

苏东坡古诗爱情诗(八十岁的新郎十八岁的新娘)(12)

可是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能不能在史书上写下名字真的重要吗?

就像《宋史》有四百九十六卷,张先却没有作为一个单独的人物出现。但相比更多史书中的名人啊人名啊而言,张先的才华名气又是何等突出呢?

这所有的一切或许都比不上张先青年时的那个夜晚。

他划着小舟,划过古井无波的湖面,划过云破月来的夏天,划过八十八年的岁月,划向门窗洞开的阁楼。

阁楼上面,有人在等待。

当时年少春衫薄,满楼红袖招。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