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宋朝大将潘美是哪里人(北宋名将录1-潘美)

宋朝大将潘美是哪里人(北宋名将录1-潘美)公元960年新年刚过,赵匡胤假托北部边患,带精兵出征,到了著名的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在大军回返京城时,需要一名信使提前入朝,通知小皇帝和大臣改朝换代,这种明摆着送死的任务,大家自然不想接,此前声名不显的潘美却站了出来,他单枪匹马杀入开封,而且是在后周群臣上朝时宣布此事,引发朝野混乱,使三位宰相慌作一团,最后竟然全身而退,一举成名。转机很快到来,把一天当一周工作的柴荣,很快积劳成疾,倒在了征辽的路上,死前放逐了张永德等一批重臣,而让根基不深的赵匡胤担任禁区马步军都指挥使(总司令),可就是这个认命,葬送了后周江山。一、立宋之变,胆略过人潘美,字仲询,河北大名人,生于后唐同光三年(925年),年少时仪表雄伟,又爱臧否国事,很受乡人尊敬。五代更替,到郭威以周代汉时,26岁的潘美投到了时任开封府尹柴荣门下,做了准太子的侍从,而此时柴荣的部下里,还有一个青年小将,叫赵匡胤。周世祖柴荣时期,潘美

引言:今天开始,我们来罗列历朝历代的名将,他们有的远征塞外、气吞万里如虎,有的逆流而上、挽狂澜于既倒,有的为国捐躯、融忠魂于地下,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这些人书写了各自的辉煌,值得我们铭记。

宋朝大将潘美是哪里人(北宋名将录1-潘美)(1)

念念诸将,跃马扬鞭

第一朝,就从最受争议的宋朝说起。网上对于宋朝战史的调侃颇多,但一个立国近三百年、与辽、西夏、吐蕃、金、元等争斗不休的朝代,光靠经济显然无法长久,在两宋漫长的岁月里,自然也涌现出一批颇有特点的名将,作为系列的开篇,不妨就从争议最大的潘美入手。

宋朝大将潘美是哪里人(北宋名将录1-潘美)(2)

宋初第一名将潘美

一、立宋之变,胆略过人

潘美,字仲询,河北大名人,生于后唐同光三年(925年),年少时仪表雄伟,又爱臧否国事,很受乡人尊敬。五代更替,到郭威以周代汉时,26岁的潘美投到了时任开封府尹柴荣门下,做了准太子的侍从,而此时柴荣的部下里,还有一个青年小将,叫赵匡胤。

周世祖柴荣时期,潘美一直担任不大不小的官儿,比如高平陵之战时,带了数千兵马阻止辽国援兵,后来做了客省使,大概就是国宾馆主事吧,比起声望日隆的赵匡胤,他显得默默无闻。

转机很快到来,把一天当一周工作的柴荣,很快积劳成疾,倒在了征辽的路上,死前放逐了张永德等一批重臣,而让根基不深的赵匡胤担任禁区马步军都指挥使(总司令),可就是这个认命,葬送了后周江山。

公元960年新年刚过,赵匡胤假托北部边患,带精兵出征,到了著名的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在大军回返京城时,需要一名信使提前入朝,通知小皇帝和大臣改朝换代,这种明摆着送死的任务,大家自然不想接,此前声名不显的潘美却站了出来,他单枪匹马杀入开封,而且是在后周群臣上朝时宣布此事,引发朝野混乱,使三位宰相慌作一团,最后竟然全身而退,一举成名。

消灭京城镇守韩通后,刚刚登上皇位的赵大,放眼四顾,都是不安分因素,南边有后周大将李重进虎视眈眈,西北侧有上党李筠妄图割据,要想安定朝局,必须向群雄展示自己的实力。正巧此时陕州袁彦拥兵自重,潘美主动请缨,再次单刀赴会,以莫大的勇气说服袁彦,并且带着他到开封请降,自己毫发无伤。这下四方震惊,暂不敢动,宋太祖因此赢得了两个多月的宝贵时间,为亲征李筠做好了充足准备。

可以说,在北宋的立国之变中,潘美以自己过人的胆略,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一颗耀眼的将星正在冉冉升起。

宋朝大将潘美是哪里人(北宋名将录1-潘美)(3)

胆识过人的潘美

二、攻城略地,声震天下

平定二李之叛后,北宋开始了自己的扩张之旅。赵匡胤和赵普这对君臣,基本沿用了王朴为柴荣所献的《平边策》里的策略,先南后北,而此时南方主要的政权包括后蜀、南唐、南汉、吴越、荆、湖等。

吴越不用管,钱家人从后梁开始,一直奉中原政权为主;荆、湖太弱,李处耘假途伐虢很快就灭掉,那么只剩下后蜀、南唐和南汉了。赵匡胤先派王全斌为帅,曹彬任监军,只用了66天就尽收蜀地,威势之下,南唐后主李煜称臣、纳贡,加上地域广阔,让赵匡胤暂时跳过了他,把目光锁定在了更南边的南汉。

谁当主帅呢,宋太祖想到了潘美,毕竟他已在南方督军七年,可以直接上手。宋开宝十年(970年),命潘美为行营诸军都部署,带领十州之兵征伐南汉,这些都是临时征召的厢军,兵少且不精,但潘美还是勇敢地出发了。

南汉,大概包括如今的广东、广西和海南三省,面积不小,国力不俗。南汉的皇帝个个都是变态,最爱做的就是屠杀同族、大兴冤狱,到了刘鋹这一代,其昏聩程度不输父祖,他不仅把兄弟几乎杀了个干净,还让大臣通通自宫,不从的一律放逐,以至于宫中宦官多达两万人。因为沉迷酒色,他把政事全部交托宦官龚澄枢,这个太监也不是啥好东西,连部队的军饷都可扣下来充当私财,还把老将潘崇彻削职为民,军队战斗力可想而知。

潘美分进合击,先后攻克富、贺、昭、桂、连等州,兵锋直指韶州(今广东韶关),与南汉十万军对峙。他巧用缓兵之计,趁敌兵军心懈怠,突然进攻,一举拿下韶州,南汉人连大象都用上了,却被潘美指挥强攻硬弩射退,一仗诛杀数万人。

刘鋹怕了,起倾国之兵十五万在栅头驻防,试图凭地利跟宋军对耗,潘美借助风势,巧用火攻,把南汉人的木栅栏烧得丝毫不剩,并顺势进攻,一战定鼎江山,攻到了刘鋹的宫城广州。

这时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刘鋹把财宝打包,交给宫女太监乘船出海,之后把皇宫付之一炬,剩了个空壳子请降,导致潘美虽然攻灭一国,但南汉数十年的积蓄却没进赵匡胤的封桩库,这场仗白打了。相形之下,曹彬从后蜀和南唐为皇帝献上了数不尽的财富,两人的待遇从此定格,潘美永远只能屈居曹彬之下,即使他的统兵能力高出许多。

后蜀、南汉既亡,只剩下南唐了,无论李煜作何姿态,赵匡胤都不容忍卧榻之侧有他人酣睡,他令曹彬为帅,潘美为先锋,开始了最后的攻伐。

潘美看破了南唐人据江自守的意图,在战船不济的劣势下,强渡长江,之后一口气扫平了南岸的守军,帮助曹彬的大部队渡江。南唐乘数十条战船,想要击毁宋军的浮桥,潘美早有预料,从小船伸出搭钩,攀上南唐军舰,不仅挫败了敌人的意图,还夺得数十条大船,没了水军,南唐大势已去,李煜只好率众出降,南部中国基本扫平(剩大理、交趾、吴越、漳泉)。

北宋初年的拓地之战,收后蜀、平南唐、灭南汉、伐北汉为四大主要战役,潘美亲灭两国(并指挥太原之战),锋芒毕露、战无不克,其光芒盖过了所有人,不愧为当时的第一名将。

宋朝大将潘美是哪里人(北宋名将录1-潘美)(4)

南唐后主李煜

三、雍熙北伐、遗恨千古

开宝九年(976年),潘美为都监,率众二次攻北汉,太原城摇摇欲坠,京城却突然传来一个消息,赵匡胤薨逝!这位结识了25年的老上级,一直以来都对潘美赏识有加,一步步把他拔擢到军中大将的位置(当然相比曹彬,还是有些不公平),他的逝去,不仅对宋军的前途有极大的影响,也让潘美的人生走到了下坡路。

赵匡胤二弟赵光义继位,短短几年内,吴越国归降、漳泉二州归附,让当了半辈子文官的赵二动了些歪心思:文治我显然超过了大哥,那么武功呢?既然大哥两征北汉不克,我能不能试一试?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正月,宋太宗起大兵,亲征北汉,潘美任北路都招讨,并预授太原行府事。这是宋初兵锋最盛之时,而北汉在多年兵戈消耗下,早已不堪一击,仅仅抵抗了一个月,就被迫投降,大将杨业被俘。

厉害了!赵光义感觉自己到了人生巅峰,超越了长兄,甚至远迈五代之君,那么下一个目标,就要放在更北的燕云十六州了。当年五月,不顾所有大将的反对,无视军队的疲劳,宋太宗强行北伐,兵锋直指幽州,却在大好形势下,于高粱河一战中了耶律斜轸和耶律休哥的伏击,宋军大败,他自己也落了个终身腿伤。

没办法,潘美被留下来收拾烂摊子,辅佐他的还有北汉降将杨业,也就是“杨家将”中的杨老令公。六七年间,两人合作愉快,牢牢守住了雁门关,遏制了辽人的反扑,潘美也因功被封为代国公,绝无演义中互相嫉恨之事。

时间很快来到了雍熙三年(986年),决定一个朝代兴衰的日子到来了,宋太宗磨砺多年,终于恢复了元气,正好三年前辽景宗南侵阵亡,国内政权交接,继位的辽圣宗才十几岁,赵光义决定再次北伐,而且这一次,他不能亲临前线,只好派出了曹彬为正面主帅、潘美、田重进为两翼大将的组合。

按理说,这个配置已经是当时的最强了,可坏事的正好就是曹彬。他老成持重的性格,本来是正面迎敌的最好人选,只要中路稳得住,那么潘美的东路军和田重进的西路军就能包抄后路,把幽州包了饺子。可谁能想到,老江湖却在小河沟翻了船呢?

战役一开始,宋军连战连捷,其实宋初军队的战斗力十分强大,既有五代的悍勇之气,又增添了太祖时期的严明军纪,很多时候,即使是野战也不虚辽人(比如田钦祚三千打六万取胜)。三路进展很快,尤其是潘美的东路军,他和杨业这对老搭档默契无间,攻克了山后九州中的云、应、寰、朔四州,取得了石敬瑭献地以来的最大战果,可问题出在另一个人身上——监军王侁。

王侁是后周大臣王朴的儿子(前文说过的《平边策》即他所作),王朴勤劳国事,最后死于公务,从柴荣到赵匡胤再到赵光义,都对他的儿子王侁青眼相待,这次北伐,王侁就被任命为监军,而在北宋,监军的权力甚至大过统帅。他不想被人说靠父辈恩荫,所以拼命争功,一味催促潘美和杨业加快进攻脚步,导致东路军过于深入。

就在这时,中路军传来噩耗,老江湖曹彬,竟然被辽人劫了粮道,被迫退回雄州待粮,并在退军途中被耶律休哥不眠不休地追杀,致有岐沟关大败,损兵数万,这可把两翼坑苦了。要知道,辽国人派出了萧太后 辽圣宗 耶律斜轸的超级阵容,专门对付东路军,尤其是耶律斜轸,可谓辽人中罕见的智将,最善于抓战机。此时曹彬中路军一退,西路军还好,东路军就成了孤军深入,陷入被辽人包围的境地了。

雪上加霜的是,宋太宗竟然发出命令,要东路军带着几州百姓一起撤退,这无疑加剧了部队的负担。杨业提出,以弓弩射住阵脚,缓缓向后退却,保住阵型不溃,同时用声东击西之法骗过敌军,并愿意亲自殿后。潘美同意了他的意见,可王侁却讥讽道:“老将军号称‘无敌’,怎么不战而退,我们应该直扑雁门”,潘美争不过他,杨业只好退而求其次,要他们在谷口布置左右弓兵,待敌兵追至,帮助杨业解围。

可惜王侁再次坏事,他提前离开了战斗位置,还裹挟潘美的部将一起,导致阵型大乱。杨业苦苦支撑到谷口,却发现根本没有援军,他独自杀伤百余辽军,最终力竭被擒,绝食三日而死,杨家将半数覆灭。潘美只来得及收束残兵,退回宋境,雍熙北伐成了一场大溃退。

宋朝大将潘美是哪里人(北宋名将录1-潘美)(5)

壮烈的杨老令公

四、千古功过,后人评说

要说杨业之死,潘美一点责任没有,当然不现实,但宋军军制如此,监军就是有更大的话语权,宋太祖伐荆湖时,监军李处耘甚至夺了主帅慕容延钊的指挥权,所以王侁显然要背绝大多数锅。可以佐证这一点的是,雍熙北伐失败后,太宗处分诸将,杨业追赠太尉、潘美贬官三级,而王侁则是“除名,隶金州”,遭到了彻底流放,并且就此消失在尘埃中,另一名监军刘文裕也是“除名,隶登州”,谁的责任更大,不言而喻。

但人民是爱英雄的,杨老令公的忠勇与壮烈正合人们胃口,所以他们的故事不断发酵,从杨延昭、杨宗保,到佘太君、穆桂英,杨家将成了通行天下的主流读物,还衍生出不少戏曲;而潘美则成了反面人物,在明代嘉靖年间成书的《北宋志传》中,他已然成了嫉贤妒能的奸佞,名字也被改成了“潘仁美”,书中他儿子潘豹被杨家后人所杀时,观者大呼痛快,连朝廷也不予追究,这自然脱离了现实,成了一种民众内心的呼声。

宋朝大将潘美是哪里人(北宋名将录1-潘美)(6)

影视中的潘美形象

不过放在当时,潘美还来不及担心自己降级的事,因为辽国人的报复行动很快到来,就在当年冬天,君子馆一战,数万宋军全军覆没,此后宋辽之战全都由辽军主导,而收复幽州,还要等到一百多年后,以一种耻辱的方式。可惜啊,满腹兵略的他已经没了权柄,只能徒呼奈何,虽然之后被复官,但已经彻底退出军事舞台,宋辽双方都遗忘了他,就此郁郁而终,享年67岁。

讽刺的是,即使是战败,曹彬的下场依然比他好,身为雍熙北伐第一罪人,曹彬不仅没被处死,还只被贬为右骁卫上将军,次年晋升为侍中,并在真宗即位后重新做到了枢密使,所以一直有人说曹彬是在宋太宗的瞎指挥下进退失据,不过没有实证,就不下这个定论了。曹彬身故后,他的画像配享宋太祖庙庭,同列者只有赵普;他的长子曹璨官至同平章事,四子曹玮成为真宗、仁宗时期的名将,他的孙女成了仁宗时期的皇后、神宗前期的太皇太后,生前身后,通通压潘美一头。

无论如何,潘美在北宋初年战功最著、拓地最广,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名将,这一点上,无论是同时期的曹彬、仁宗时期的狄青、神宗时期的王韶都不能及,一直要到南宋初的岳飞,才能与之比拟。他就像一柄利刃,能轻易划破敌人的喉咙,只不过最后一场战役里,划伤了自己的手,也许比起百年后的骂名,他更遗憾的是没能救出杨业,甚至打下燕云吧。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