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上知天文下知搞笑版(高晓松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上知天文下知搞笑版(高晓松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但往往高晓松聊着聊着,让你时不时还能醍醐灌顶一下,比如他的直播,对于北上广还是小县城的选择,他说了句“再适合自己能量密度的地方释放自己的能量”,就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但对我来说最过瘾的,就是在这节目里高晓松把他的老友八卦了个遍,郑钧、老狼这些好友自不必提,朔爷、马爷、姜文这些京圈里的爷字辈儿也成为了高晓松文青手册里的主题。而那些他欣赏的女明星和男明星,责备放在了“十大美女”和“十大美男”的专题之中。但我更喜欢的,是他聊的八卦。之前高晓松的各个网综,每一期都是围绕着某个主题发散的,能听到最多的八卦,也无非就是高晓松谈华语音乐时,聊许巍当时住在清华之类的往事,觉得还是有些不过瘾。但他在蜻蜓FM开的音频《矮大紧指北》里,高晓松彻底放飞自我了,每周三次的更新就像一个北京老大爷在你耳边跟你可劲儿唠嗑,他的读过的书、走过的路、见过的人和经历过的事儿,随便哪一样都能给你聊很多。

高晓松在各个节目上讲过很多国内国外、种族、文化、历史、运动等等的话题,却没有好为人师的感觉,并且教导都是以“我有一个不成熟的小建议开头。他是怎么做到的?

先从他2月22号在蜻蜓FM的直播就能看出来:他接触到的人、读到看到听到的东西实在是太多,虽然他本人之前在出版的第一本书《写在墙上的脸》的自序中,便谈到了希望成为“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王公贵族门客,但实际上,他并不排斥对三教九流的任何价值观,与不同人的密切接触让他对大众有着充分的理解甚至是悲悯。

上知天文下知搞笑版(高晓松上知天文下知地理)(1)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高晓松没有好为人师的感觉了:周遭的乃至古今中外的所有人事物,在他看来都是汲取灵感、可以学习的对象,所以面对任何人,他有时虽然会有很强烈的表达欲,却从不把自己摆在高位上去教导别人应该怎样做。

可贵的是,这种亲切与他的渊博学识毫无冲突:这些年我从《晓说》看到《晓松奇谈》又看回《晓说》,中间还夹杂了《奇葩说》和《晓松说》,看高晓松的话题从美国社会制度聊到中国古代镖局,从港产片黄金时代聊到每一届的奥斯卡预测,甚至是婚恋话题,高晓松也能聊出家国天下的雄浑悲壮。

但我更喜欢的,是他聊的八卦。

之前高晓松的各个网综,每一期都是围绕着某个主题发散的,能听到最多的八卦,也无非就是高晓松谈华语音乐时,聊许巍当时住在清华之类的往事,觉得还是有些不过瘾。

上知天文下知搞笑版(高晓松上知天文下知地理)(2)

但他在蜻蜓FM开的音频《矮大紧指北》里,高晓松彻底放飞自我了,每周三次的更新就像一个北京老大爷在你耳边跟你可劲儿唠嗑,他的读过的书、走过的路、见过的人和经历过的事儿,随便哪一样都能给你聊很多。

但对我来说最过瘾的,就是在这节目里高晓松把他的老友八卦了个遍,郑钧、老狼这些好友自不必提,朔爷、马爷、姜文这些京圈里的爷字辈儿也成为了高晓松文青手册里的主题。而那些他欣赏的女明星和男明星,责备放在了“十大美女”和“十大美男”的专题之中。

上知天文下知搞笑版(高晓松上知天文下知地理)(3)

但往往高晓松聊着聊着,让你时不时还能醍醐灌顶一下,比如他的直播,对于北上广还是小县城的选择,他说了句“再适合自己能量密度的地方释放自己的能量”,就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高晓松在直播里说,自己得到的已经足够多,就算现在立刻过气,上苍给他的福报也远远超过了应得的。而我倒觉得,其实能有高晓松这样的知识分子愿意跟我们分享,对于我们又何尝不是一种馈赠呢?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