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金波儿童文学作品精选内容(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金波)

金波儿童文学作品精选内容(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金波)关于童话阅读,金波提出,人的一生不仅要在童年时代读童话,在成年时代也应该读童话。童年时代读童话是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培养阅读兴趣。但为什么成人也需要读童话呢?对此,金波说,成年时代读童话,是人生第二次读童话,此时童话里的故事对成人而言已不再新奇,不过,成人能看到童话背后的东西,即思想。读到思想,这是成人读童话的意义所在。回忆起自己的创作之路,金波表示,自己成年以后,童年的幻想能让他回归童年,激发创作热情。“童年的幻想和现实生活都能激发我的想象力,两者结合在一起时,我就创作出了童话。童年的幻想是即兴式的、片段式的,它组不成一篇文章,但是当我在成年人的基础上回归童年,便能掌握技巧——我知道怎么样编织故事,我知道这个故事背后要谈的是什么,童话就这样写出来了。不过,即使需要技巧,但幻想才是童话的生命力,也是童话的艺术之美所在。”金波说。儿童和幻想需要被尊重儿童充满了幻想,所以他们喜欢读同样充满幻想的

提示:点击标题下方 南方教育时报 一键关注!

“写作就是童年记忆的重新提取”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金波与读者谈写作

上周末,在广州市萝岗区举办的首届“中国校园童话节” 暨“中国儿童阅读提升计划”活动中,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金波到场与老师和学生们展开互动。童话的灵魂是幻想,没有幻想就没有童话;人的一生要读两次童话,儿童时代读故事,成人时代读思想;儿童文学写作是对童年记忆的重新提取……关于童话与写作,金波在活动中分享了这些观点。

儿童和幻想需要被尊重

儿童充满了幻想,所以他们喜欢读同样充满幻想的童话。童话可以开启想象力和创新力,对孩子的阅读启蒙有重要意义。近40年读童话、写童话的经历带给金波最深的感受是:童话的灵魂就是幻想,没有幻想就没有童话。因此,他提出,要尊重儿童和他们的幻想。

在金波看来,童话表面上是给儿童读的,但就其发展和所需要的基本要素而言,童话应该属于所有年龄段的人类。他还认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与童话紧密相关的幻想都是人类思维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品质。不过,随着人类年龄的增长,幻想的深度、广度,特别是它的奇特性和丰富性会逐渐减弱,为此人们应该更尊重童年、尊重儿童、尊重幻想。金波说,“到我这个年龄,别的东西都逐渐淡忘了,但是童年的记忆却依旧清晰。童年时的幻想,是我这一生最大的精神财富。”

回忆起自己的创作之路,金波表示,自己成年以后,童年的幻想能让他回归童年,激发创作热情。“童年的幻想和现实生活都能激发我的想象力,两者结合在一起时,我就创作出了童话。童年的幻想是即兴式的、片段式的,它组不成一篇文章,但是当我在成年人的基础上回归童年,便能掌握技巧——我知道怎么样编织故事,我知道这个故事背后要谈的是什么,童话就这样写出来了。不过,即使需要技巧,但幻想才是童话的生命力,也是童话的艺术之美所在。”金波说。

关于童话阅读,金波提出,人的一生不仅要在童年时代读童话,在成年时代也应该读童话。童年时代读童话是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培养阅读兴趣。但为什么成人也需要读童话呢?对此,金波说,成年时代读童话,是人生第二次读童话,此时童话里的故事对成人而言已不再新奇,不过,成人能看到童话背后的东西,即思想。读到思想,这是成人读童话的意义所在。

“童话可以把生活表现得很深刻,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皇帝的新衣》,那么多人阿谀奉承,但是最点睛的思想是由一个孩子说的。因为孩子是最纯真的。童话的美和它的价值就在于此。”金波说。

童年记忆是很好的写作素材

中学孩子的作文枯燥,没有很好的写作素材,是令许多老师和家长烦恼的事。日常生活太平凡,怎样才能获得有意思的素材?对此,金波给的建议是让孩子从童年记忆中寻找素材,因为童年记忆就是他自己的写作素材来源。

金波透露,近些年来因为年龄和身体的原因,他不像之前写得那么快那么多了,对自己的作品也越来越没有底。他说:“童年有多深奥,这是我一直在探索的课题,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是了解就越是觉得了解不够,越写越惶恐。能在孩子们的世界探索并流连忘返,我感到非常幸运,同时也开启了自己的思考之旅。”

有一次,金波跟一个小朋友交谈,孩子问他:“爷爷你知道丁香花是几瓣的吗?”他肯定地回答,4瓣。谁知道孩子说也有5瓣的。后来,那个孩子真找来了5瓣的丁香花,还对金波说,“如果你今天也找到5瓣的丁香花,你会有好运降临。”最后,金波也在那个花园中找到了5瓣的丁香花。其实金波早就知道,一朵5瓣的丁香花并不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幸运,但孩子的话启发了金波的思考:寻找花瓣时不就是一种追寻和思考的过程吗?这过程本身,难道不就是一种幸运吗?

金波感激孩子,也感激童年,正是因为童年给了他很多创作的灵感,在自己创作过程中,他一直试图以孩子的思维来保持联想。有一天他跟几个朋友在公园游玩,看到了蒲公英,就跟朋友们交谈,“为什么我们小时候叫这个东西‘老头儿’呢?”继而联想起自己小时候和小伙伴们一起蹦蹦跳跳,围绕着蒲公英唱着“老头儿老头儿你下来”这首儿歌的情景。“这就是对现实生活与童年回忆的合成加工,也是我的一种创作方式。”金波说。

所以,金波建议家长和老师,要多给孩子观察和体验生活的机会,让他们拥有足够多的童年记忆,等孩子长大后,经过现实生活的印证,这些童年记忆会被唤醒,重新提取后,就能成为极好、极鲜活的写作素材。“写作就是这样一个提取童年记忆的过程,写童话、写作文都是这样的。”金波说。

写作的秘诀是“兴趣 坚持”

在现场互动环节,不少小读者对金波是如何走上写作之路表现出好奇,并请他透露写作秘诀。对此,金波回应说,喜欢写作是一辈子都受益的事,并不是一定要当作家才能写作,不当作家也可以写出很美的文章。

金波还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明。小学三年级时,金波的语文老师布置作业要同学们写一首诗。当时金波懵懵懂懂,并不知道什么是诗,但还是认真写了一首。老师看过之后,很严肃地问金波:这首诗是你写的吗?当时金波非常害怕,因为老师的表情实在太严肃了。他战战兢兢地点了点头,可语文老师眼中仍表现出难以置信的神色,直到同桌站起来说,“老师,我能证明这首诗是他写的。”随后,这位语文老师自己用工工整整的楷书,认真地把金波所写的那首诗抄在了全校的板报上。这件事极大地鼓励了金波,是他走上写作道路的极大动力,直到今天,80岁高龄的他还清晰地记得当时的很多细节。由此,金波告诫在场的老师们:一位老师,一个不经意的举动,一句不经意的话,可能会改变一个孩子的一生。

不过,金波也告诉孩子们,遇上好老师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努力。他说,“如果我不努力,就不会遇上赏识我的老师,也就不会在随后的写作生涯中遇到那么多好编辑。”而兴趣和坚持,就是金波要告诉小读者们的写作秘诀。

金波在创作过程中,经常遇到这些情形:一本书写完了,自己很忐忑,不知道能不能得到读者的认可;或是一本书写着写着写不下去了。虽然有忐忑也会遇到困难,但让金波感到自豪的是自己始终坚持创作,就算作品没有得到认可与肯定,他也会找出原因,并在之后的写作中注意克服这些问题。

至于写作遇到瓶颈,金波说这时孩子们会给他带来创作的灵感。金波透露,有一次,他要写一部书,写完第一本感觉素材不充足,就没继续写。后来很多小读者和家长纷纷来信,他们热情鼓励金波继续创作,还提供了一些创意。实际上,金波的很多作品就吸收了孩子们的点子,他说,“很多人以为,孩子出的主意没什么参考价值,其实不然,孩子们的想法很接地气,还有很多绝妙好主意。”

人物档案

金波儿童文学作品精选内容(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金波)(1)

金波,生于1935年,196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历任北京师范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作家协会理事,儿童文学创作委员会主任。近40年来,结集出版诗歌、童话、散文、幼儿文学、文学评论以及诗词歌曲集40余种,选集有《金波儿童诗选》《金波童话》《金波儿歌》《金波作品精选》等。作品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一、二、三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全国第一、二届幼儿图书奖,第二届冰心儿童图书新作奖大奖,第四届宋庆龄儿童文学奖等。1992年被推荐为国际安徒生奖候选人。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