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包拯清廉无私的三个小故事(端州三年任不持一砚归)

包拯清廉无私的三个小故事(端州三年任不持一砚归)说也奇怪,砚一落江,顿时风平浪静,云开日出。船开行不久,就在端砚下沉的地方隆起一片沙洲。包裹端砚的黄布,掉进水里,顺流而下,一片黄光,后来也成为沙滩。据说现在广利镇的“砚洲”和沙浦镇的“黄布沙”就是这样形成。据传,包公离任时,端城男女老幼都来码头送行。一些名流、士绅纷纷携物相赠,都被包公一一谢绝了。官船在一片赞扬声中解缆沿西江而下,不久就到了羚羊峡。本来风和日丽,天色晴朗。但船过羚羊峡却风云突变,乌云翻滚,浊浪排空。包公感到事有蹊跷,心想莫非手下人背着自己私受贿赂,藏于船上?他马上命家人包兴把随行人员叫来身边查问。他的随从书僮忽然跪下:“大人,有一事我忘了禀告,我们离开端州之前,绅士徐乐天特地送给大人端砚一个,因小的认为是小事,没有启禀,私下替大人收了,现放在船上。”包公一听,当即命令书僮从速将砚取出。这块端砚,外包黄布袱,砚身雕龙刻凤,鸲鹆眼碧绿晶莹,果然是方好砚。但包公一拿到手,连看也

包拯清廉无私的三个小故事(端州三年任不持一砚归)(1)

包拯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清官之一,被誉为“包青天”,廉洁之名,无出其右。“包公”成为清官的代名词,“不持一砚归”则是包拯清廉为官流传广泛的一段佳话。

庆历元年(1041年),包拯调任端州(今广东肇庆)知府。端州出产砚台,此前的知府趁着进贡大都敛取是贡数几十倍的砚台,来赠送给当朝权贵。

包拯清廉无私的三个小故事(端州三年任不持一砚归)(2)

包拯到任之后,到处张贴布告,命令工匠和作坊每年只向州衙交纳进贡的端砚,端州各级地方政府只能如数收取,不许额外多加一砚。

在三年多时间的任期内,居然清廉得“岁满不持一砚归”。他卸任端州知府后,继续在京城开封为官,清廉之名更是誉满朝野。

包拯清廉无私的三个小故事(端州三年任不持一砚归)(3)

端州自古以来出产一种名贵的石砚——端砚 它不仅石料颜色漆黑发亮,细润如玉,晶莹可爱,而且花纹美观,层次丰富,墨香四散,磨墨时悄无声息,居中国四大名砚之首。

当时,皇宫里每年都要从端州挑选一些上好的石砚。有的留在宫中供皇帝使用,有的作为赏赐送给公卿大臣。贵胄、权臣、豪门、学士,都以家中存几方端砚为荣。

包拯清廉无私的三个小故事(端州三年任不持一砚归)(4)

因此,端砚也就成了历任端州地方官结交权贵、讨好上司的“敲门砖”。其时,包拯恰任端州知府。

据传,包公离任时,端城男女老幼都来码头送行。一些名流、士绅纷纷携物相赠,都被包公一一谢绝了。官船在一片赞扬声中解缆沿西江而下,不久就到了羚羊峡。本来风和日丽,天色晴朗。但船过羚羊峡却风云突变,乌云翻滚,浊浪排空。包公感到事有蹊跷,心想莫非手下人背着自己私受贿赂,藏于船上?他马上命家人包兴把随行人员叫来身边查问。他的随从书僮忽然跪下:“大人,有一事我忘了禀告,我们离开端州之前,绅士徐乐天特地送给大人端砚一个,因小的认为是小事,没有启禀,私下替大人收了,现放在船上。”包公一听,当即命令书僮从速将砚取出。这块端砚,外包黄布袱,砚身雕龙刻凤,鸲鹆眼碧绿晶莹,果然是方好砚。但包公一拿到手,连看也没看一眼,随手将端砚抛到江里。

包拯清廉无私的三个小故事(端州三年任不持一砚归)(5)

说也奇怪,砚一落江,顿时风平浪静,云开日出。船开行不久,就在端砚下沉的地方隆起一片沙洲。包裹端砚的黄布,掉进水里,顺流而下,一片黄光,后来也成为沙滩。据说现在广利镇的“砚洲”和沙浦镇的“黄布沙”就是这样形成。

“不持一砚归”这个故事,深深地启迪着后人。由于包拯执法如山,铁面无私,惩治贪赃枉法的皇亲国戚、朝廷要员,为百姓伸冤报仇,被后人尊称为包公、包青天。

包拯清廉无私的三个小故事(端州三年任不持一砚归)(6)

包公掷砚,扔掉的是有价的端砚宝物,获得的是不同凡响的大“公”和大“廉”,留下的是传颂千古的高尚品德和精神。

常言道:“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大世界”。一砚虽小,却足以看出包拯正直无私的精神和清廉从政的作风。可以说,在当时,能够做到“出淤泥而不染”,不与人苟合,“不持一砚归”,实在是难能可贵的。就是在今天,相形之下,我们有些党员干部也是望尘莫及的。生活中常有这种现象:或某人离职或某人提升或某人到任,或某些的或检查或视察或考察,皆有迎来送往,设席宴待之举动,罢了,还要捎带点或“土特产”或“纪念品”或“干净利落”的“人民”之币以便意思一下。甚者,造福一方无啥可谈,但吃拿卡要的东西却没少满自己的腰包。为党所不容,为民所不齿。

包拯清廉无私的三个小故事(端州三年任不持一砚归)(7)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包拯”— 中国历史上的名人。他光辉传奇的一生 很多故事一直在中国甚至世界华人中广为流传。他铁面无私、清正廉洁、刚正不阿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他不同阶段的表现都有他的不同特点:青年时期 他:精忠为国、诚信孝顺;成年阶段 他:廉洁奉公、执政为民;壮年时段 他:刚正不阿、锄黑除恶!三个阶段有着不同的时代性格和鲜明特征 综合起来才是他的光辉一生。

包拯清廉无私的三个小故事(端州三年任不持一砚归)(8)

嘉祐七年(1062年)五月,包拯在枢密院视事时,突然得病。 同月二十四日(7月3日),包拯病逝,终年六十四岁。仁宗亲临吊唁,并为其辍朝一日 。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