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鲜蜂创始人分析(爱鲜蜂被中商惠民并购传闻汇总)
爱鲜蜂创始人分析(爱鲜蜂被中商惠民并购传闻汇总)23:37 胡高峰(爱菜铺CEO)微博转发22:03 亿邦动力网发文我按传闻的时间先后顺序,做了收集汇总:18:58 托比网爆料19:38 品途网董也向张赢求证
难道这就是O2O行业的大结局?
01
生鲜界出大事了!!!
“爱鲜蜂卖身中商惠民”,这条消息,从昨晚开始陆续刷屏。
我按传闻的时间先后顺序,做了收集汇总:
18:58 托比网爆料
19:38 品途网董也向张赢求证
22:03 亿邦动力网发文
23:37 胡高峰(爱菜铺CEO)微博转发
00:07 黄刚摘编
00:22 杜非(百诚源CEO)简单点评
02
截止目前,生鲜新媒体领域,就差亿欧网没发声了。
我估计亿欧网还在纠结,要怎么圆这个场。因为亿欧网恰好前不久为爱鲜蜂张赢录了两辑视频:
11月26日,《爱鲜蜂张赢:5轮融资背后的反思》(阅读量4191),作为新开公众号“视也视频”的首发视频。
12月7日,又来一辑《爱鲜蜂张赢:不办婚礼不要小孩,我有老婆和爱鲜蜂两个宝宝就够了》(阅读量125)。并配文:如果有一天我能从其中脱离出来,或者是放一个长假,我想带我老婆去加州,在那个她一直都很喜欢的地方,找一片阳光正好的沙滩,开一间小小的咖啡馆,她可以看她的股票,然后我在一旁坐着看看书。
好不尴尬,亿欧网上一秒还在为张赢公关,下一秒张赢就把“宝宝”卖了。
我预测,亿欧网2月7日的报道,依然会比较正能量。作为“以O2O起家”的亿欧网,如今看到这个结局,唯一能选择的,就是相信张赢“要给O2O行业一个交代。”
我预测,胡老湿又要开喷了,标题类似《爱鲜蜂卖身,O2O终极大败局》、《爱鲜蜂早就死了》、《接盘爱鲜蜂,中商惠民就是大傻逼》。。。
哎,我不调侃了,一个公知、一个五毛。
我中立地认为,虽然张赢死口否认,但是从视频里可以看出,他太累了,也该歇歇了。就像杜非说的那样,“这,也许是一个好的解脱。”
无论如何,我觉得张赢不用给自己太大的压力,O2O行业还有盒马鲜生呢,不差你的一个交代。
03
假设此事为真,那么我从两个方面做深度分析:
一、红杉资本为什么把爱鲜蜂卖掉?
1、红杉资本战略品类在生鲜,不在快消品。
“Why now”是红杉资本的核心投资理念之一。为什么现在去做,而不是三年前或三年后?生鲜品类比快消品频率高,红杉资本当前的战略:做好生鲜不怕以后做不好快消品。爱鲜蜂的核心场景在便利店,生鲜品类只是辅助。因此,爱鲜蜂的快消品业务并非红杉资本当前的战略。
其次,红杉资本的理念是产业布局,即使做快消品,也会着力培育新品牌而不是为旧品牌做搬运工,就跟淘宝生态越来越看不到传统品牌一个道理。
2、红杉资本不缺生鲜零售平台,少一个爱鲜蜂毫发无损。
红杉系生鲜零售平台包括:阿里巴巴、京东(京东到家)、易果生鲜、盒马鲜生、爱鲜蜂、一米鲜(并入百果园)、味道网、唯品会、快乐购、今天便利店、在家点点、小麦公社、觅食、食神摇摇、蜜芽宝贝、寿全斋……
在这个大生态里面,爱鲜蜂的生鲜零售体量不足1%,卖掉无所谓。
3、爱鲜蜂的战略目标已经实现,红杉资本可以收网了。
爱鲜蜂的定位:一小时送达掌上便利店。在我看来,那仅仅是张赢自己的定位。在红杉资本的大生态体系里,爱鲜蜂的战略定位仅是前半句:一小时送达物流平台。在这条赛道上,红杉资本除了布局美团外卖、饿了么,还重金布局了达达、云鸟配送。最终,新达达完成了这个使命。从排序来看,爱鲜蜂至少跑在第5名了,不淘汰它淘汰谁?
二、中商惠民为什么接这个“烂摊子”?
1、中商惠民B轮13亿资金或未全部到账,需要再造势。
工商资料显示,中商惠民最近一次股东变更在2015年2月,A轮融资宣布(2015年1月)完马上完成了变更。但是B轮融资宣布(2016年9月)至今过去半年了,股权登记还未变更,或许是因为资金还没有全部到账。
中商惠民的B轮融资发布会,选择在仓库召开,是一种不够自信的表现。
B轮融资三位联合领投方:中创基金、中合担保和西部证券的名字,也从未出现在“中国创投50强”的名单内,募资能力令人担忧。
并购事件可以触发一些想象空间,催促投资人资金尽快到位。
2、中商惠民被怡亚通战略打击,形势不容乐观。
在快消品B2B领域,中商惠民最大的竞争对手是怡亚通。
在过去的两年里,怡亚通的扩张速度绝不逊于中商惠民。更重要的一点,相比中商惠民的“颠覆性”玩法,怡亚通采取了联盟策略。2015年和2016年,怡亚通通过控股(怡亚通占股60%,经销商占股40%)的形式,大肆并购本地数一数二的传统快消品经销商,实现了全国布局。这种联盟策略,对中商惠民意图颠覆中间商的防御能力特别强。老产品、老渠道,怡亚通笼络的地头蛇的生命力更加顽强。融资能力就更加不用说了,怡亚通的上市公司身份比中商惠民更容易拿到用于扩张的大额现金。
面对怡亚通的战略打击,相比爱鲜蜂急需找一个买家,中商惠民更需要一个并购标的来壮大声势。(我相信,这笔交易红杉资本不会吃亏,卖掉爱鲜蜂不等于之前的投资就打水漂了)
3、中商惠民B2C业务进展缓慢,急需C端用户做数据。
中商惠民的定位始终是社区O2O,B2B做得再好远远不够,只有把B2C做出模型,才能让投资人看到希望。2016年1月,针对C端用户的惠生活APP上线,但该业务一直进展缓慢,整整一年过去了,才从北京扩张到上海。按照这个速度要实现3年内在A股上市,差太远。
恰好,爱鲜蜂的C端在运营城市超过14个。中商惠民通过并购爱鲜蜂可以实现C端业务的快速扩张。销量先不说,至少在用户数上,可以有一个亮眼的同比增长率,那样,不管是B轮到位,还是再吸引C轮,都会顺利一点。
以上是我的总结。
我觉得,这么大一个事件,正规的生鲜新媒体,竟然没人去深度分析。只是简单的转发一下,意义不大。
我经常感慨:
生鲜太苦逼,越是大佬倒下,越能彰显留下来的屌丝的伟大。
生鲜太有挑战性了!2017年,希望群友们不抛弃、不放弃。
“如果有一天我们既能做着生鲜,又能从中脱离出来,每年给自己放一个长假,带着老婆去加州,找一片阳光正好的沙滩,她可以看她的股票,然后我在一旁坐着,看看公司的经营报表,顺便给群友们发个红包。”(多美的场景啊)
——这才是中国生鲜CEO应有的奋斗目标。
你们说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