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昆的徒弟大山为什么不说相声了(姜昆的关门弟子反替高英培圆了春晚梦)
姜昆的徒弟大山为什么不说相声了(姜昆的关门弟子反替高英培圆了春晚梦) 从段子内容上看,《不正之风》的创作显然更高明。首先,情节荒诞,包袱可信。火化车同时接新娘子和死人的情节足够荒诞不经,可这样的底包袱经得起推敲,观众联想前面“万能胶”的所作所为,再翻过来琢磨底包袱,实属情理之中,意料之外。而周炜给老太太送“狗骑”同样荒诞,可藏獒驮着老太太到处跑就显得不那么可信了。一旦观众觉得不可信,任你表演再出彩,包袱先温了一半。 而从表演上看,《圈子》也有亮点。在这段里除了正常铺纲外,周炜先后使了两种口音的倒口,在人物分瓣上让观众便于区分,且不单纯依赖用倒口翻包袱。《不正之风》这段大家太熟悉了,高先生本来就是天津人,塑造人物也用天津方言来凸显火爆的特点,这样的使法在京津一带没有问题,地域文化相似,包袱能产生共鸣。但假如到南京上海还这么使,效果又会如何呢? 不管是春晚的舞台,还是民间相声小剧场,讽刺始终是相声的根蔓,是相声生命力的保障。如果说周炜的《圈子》是对相声前
刚刚步入古稀之年的姜昆,在四十多年从艺生涯中前前后后收徒不下二十余位。12年前,姜昆收下了“关门弟子”周炜,但围绕这一师徒关系的争议却此起彼伏。很多人始终认为周炜算跳门拜师,在此之前他已经拜过唐杰忠,因为某些秘而不宣的原因甘愿降辈拜了姜昆。而当时姜昆虽然声称周炜是他的“关门弟子”,但这扇“门”在此之后又重新开启过。今天不谈这些琐碎的争议,只聊关于周炜的相声。
今年45岁的周炜,在观众印象中始终还是那个“青年相声演员” 。北方曲校科班出身,不管是艺术上还是仕途上一路顺风顺水。9次登上春晚舞台的经历足以让其他相声同行为之艳羡。而他本人在相声这条路上则是个不折不扣的“幸运儿”。不管是别人写的活,还是自己的创作,总有“活保人”的作品问世。从之前的《我惯着他》到《五官新说》以及没上过春晚的《咸疙瘩》单从册子上看,可以说是“换谁使都能响”的好作品。一次次的春晚历练,也让他在相声界声名鹊起。
周炜最后一次登上春晚舞台是在2015年,当时他与武宾搭档合作了一段创编相声《圈子》。在此之前,武宾和李伟健一直是一场买卖,当时跟周炜属于临时搭伙,但从默契程度和现场效果来看可圈可点。而这个段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更像是周炜替师爷辈的高英培先生圆了一次春晚梦。为什么这么说呢?《不正之风》或许是高英培讽刺型相声中最杰出的代表作,而周炜的这段《圈子》从主题立意到包袱设计与《不正之风》可谓如出一辙。
先来看看瓢把部分,高范的《不正之风》里是“拿肉头换料头,拿料头换馃头,拿病假条换婚车””。而《圈子》里周炜则是“拿火车票换停车位,拿专家号换火车票,拿保姆换专家号”。《不正之风》正活的是“帮科长小姨落户,找小李走后门,小李结婚要婚车。”《圈子》的正活换成了“儿子想上重点高中,给校长他妈送枸杞”。一个是走后门的专业户“万能胶”,一个是凡事爱托关系的“交圈”,讽刺的都是社会上不正当的人际关系。两个作品的共同点是讽刺辛辣,一针见血,但细节和表演上却各有优劣。
从段子内容上看,《不正之风》的创作显然更高明。首先,情节荒诞,包袱可信。火化车同时接新娘子和死人的情节足够荒诞不经,可这样的底包袱经得起推敲,观众联想前面“万能胶”的所作所为,再翻过来琢磨底包袱,实属情理之中,意料之外。而周炜给老太太送“狗骑”同样荒诞,可藏獒驮着老太太到处跑就显得不那么可信了。一旦观众觉得不可信,任你表演再出彩,包袱先温了一半。
而从表演上看,《圈子》也有亮点。在这段里除了正常铺纲外,周炜先后使了两种口音的倒口,在人物分瓣上让观众便于区分,且不单纯依赖用倒口翻包袱。《不正之风》这段大家太熟悉了,高先生本来就是天津人,塑造人物也用天津方言来凸显火爆的特点,这样的使法在京津一带没有问题,地域文化相似,包袱能产生共鸣。但假如到南京上海还这么使,效果又会如何呢?
不管是春晚的舞台,还是民间相声小剧场,讽刺始终是相声的根蔓,是相声生命力的保障。如果说周炜的《圈子》是对相声前辈的一种致敬,那这种致敬的作品在相声界应该越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