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新锐影像展(他们都从独立影像展起步)
当代新锐影像展(他们都从独立影像展起步)CIFF最高奖:彭韬 《血蝉》;CIFF评委会奖:王晶 《街口》。此外,刁亦男的《夜车》也入围剧情片展映单元。开始有了竞赛性质。当年的CIFF最高奖为赵晔的《马乌甲》;CIFF评委会奖为雷小宝《安子》。在最重要的剧情片单元,三位重量级的第六代导演都带来了作品:王全安的《惊蛰》、王小帅的《二弟》以及宁浩的《香火》。比较受关注的是剧情片单元的乌尔善的《肥皂剧》、耿军的《烧烤》,以及纪录片单元里郑大圣的《DV中国》。 十年后一举成名的刁亦男,其编剧和导演处女作《制服》出现在了剧情片单元。
最近,以“为自由的电影”为宗旨的中国独立影像展(CIFF)突然宣布无限期停办。“在开始腐朽之前告别,是我们对历史最大的尊重,对明天最大的善意。”它在公告里如是说。
诚如其所言,当下,真正具有纯粹的独立精神并且具有有效性的电影节似乎已经成为不可能,但它坚持的三个维度:自由表达、自由风格、自由生命,总有人会继续实践。
而我们也不会忘记,从CIFF走出了不少优秀影人和作品。
2004年,第一届在最重要的剧情片单元,三位重量级的第六代导演都带来了作品:王全安的《惊蛰》、王小帅的《二弟》以及宁浩的《香火》。
比较受关注的是剧情片单元的乌尔善的《肥皂剧》、耿军的《烧烤》,以及纪录片单元里郑大圣的《DV中国》。
十年后一举成名的刁亦男,其编剧和导演处女作《制服》出现在了剧情片单元。
2007年,第四届开始有了竞赛性质。当年的CIFF最高奖为赵晔的《马乌甲》;CIFF评委会奖为雷小宝《安子》。
2008年,第五届CIFF最高奖:彭韬 《血蝉》;CIFF评委会奖:王晶 《街口》。此外,刁亦男的《夜车》也入围剧情片展映单元。
CIFF最高奖:娄烨 《春风沉醉的夜晚》;CIFF评委会奖:张涧赤《白蜻蜓》,应亮《好猫》。该影像展走出的影片开始获得更大范围的关注。
《春风沉醉的夜晚》
2010年,第七届CIFF大奖:李睿珺《老驴头》;CIFF评委会奖:李珞《河流和我的父亲》。同时入围剧情片竞赛单元的郝杰的《光棍儿》也颇受关注。
2011年,第八届CIFF最高奖:舒浩仑《黑白照片》;CIFF评委会奖:万玛才旦王超《老狗》和《天国》。
而还未成名的毕赣的《老虎》也入围了剧情片竞赛单元。后来获得不俗口碑的张猛的《钢的琴》则入围了青年艺术电影展映单元。
《钢的琴》
2012年,第九届CIFF最高奖:娄烨《浮城谜事》;CIFF评委会奖:彭韬《焚尸人》。
此外,李睿珺的《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导演版)也入围了剧情片竞赛单元,而王小帅的《我11》、徐浩峰 《倭寇的踪迹》都入围了剧情片展映单元。
CIFF最高奖:李珞《唐皇游地府》;长片竞赛单元评委会奖:薛鉴羌《残废科幻》;最佳导演:郭瑧《流放地》。
而后来执导了《我不是药神》的文牧野,当年也带着《BATTLE》入围短片竞赛单元。
CIFF最高奖:杨平道《生命的河流》;长片竞赛单元评委会奖:杨恒《那片湖水》。
而本届同样入围剧情片竞赛单元的还有忻钰坤的《心迷宫》,“中间地带”特别推荐单元更有时隔四年才上映的曹保平《狗13》、离睿珺的《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崔健的《蓝色骨头》以及娄烨的《推拿》等话题之作。
《心迷宫》
2015年,第十二届CIFF最高奖:万玛才旦《塔洛》;长片竞赛单元评委会奖:李珞《李文漫游东湖》;独立影片人奖:毕赣《路边野餐》。
首次出现CIFF最高奖空缺的情况,长片竞赛单元评委会奖则是杨正帆的《你往何处去》。其他入围影片也鲜有引人注目的。
2017/2018年,第十四届首次两年合并举行。CIFF最高奖:杨明滕《天落水》;长片竞赛单元评委会奖:古涛《驯马》。
入围影片依旧延续了上届的平淡。所以停办,或许也是“顺势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