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足球比赛成绩(中日足球观察简评之一)
中日足球比赛成绩(中日足球观察简评之一)(图)俄罗斯世界杯上日本球员包夹阿扎尔而真正的日本队则会前往欧洲美洲去热身练级,当然这其中包括万众瞩目的世界杯。但谁也没有想到那一次较量之后,竟成为了两队近十余年来一队交锋的绝唱。后面发生的故事大家也都知道了,两国男足在之后的十几年里都发生了过山车似地蜕变。只不过一个是从下到上的扶摇而上,另一个则是一泻不复回的陷入泥潭。当然那个陷入泥潭的就一定是中国男足了。从那之后,脱亚入欧的日本足球开始转变了自己的国字号足球战略,除了世预赛和亚洲杯这样的洲际赛事外,其余赛事诸如东亚四强赛等赛事上日本男足则通常派出二队三队甚至青年队前往。
中日男足一队上次交手是什么时候?
没错,不是单纯所谓的交手,而是一队交手。
那是04年,在中国本土举办的亚洲杯决赛上,中国队与日本队为了那座象征着亚洲足球之巅的亚洲杯冠军奖杯展开了一场刺刀见红又戏剧性十足的较量。
(图)04年亚洲杯中日交锋
但谁也没有想到那一次较量之后,竟成为了两队近十余年来一队交锋的绝唱。
后面发生的故事大家也都知道了,两国男足在之后的十几年里都发生了过山车似地蜕变。只不过一个是从下到上的扶摇而上,另一个则是一泻不复回的陷入泥潭。当然那个陷入泥潭的就一定是中国男足了。
从那之后,脱亚入欧的日本足球开始转变了自己的国字号足球战略,除了世预赛和亚洲杯这样的洲际赛事外,其余赛事诸如东亚四强赛等赛事上日本男足则通常派出二队三队甚至青年队前往。
而真正的日本队则会前往欧洲美洲去热身练级,当然这其中包括万众瞩目的世界杯。
(图)俄罗斯世界杯上日本球员包夹阿扎尔
这些转变自然让江河日下的中国足球失去了与之旗鼓相当交手的可能。
于是,关于中日足球的差距也成为了近些年一直以来都无法回避地话题。
而中国球迷的态度也从最初地始料不及到针锋相对,再到如今习以为常的鲜明的转变。
诸如在0比1负于日本队的结果发生之后,表现在中国球迷身上更多的是平静和接受。
曾几何时谁是与中国男足羁绊最深的球队?
有球迷们会说韩国,也会说伊朗、沙特,甚至会说是伊拉克卡塔尔,亦或是叙利亚。
可实际上,日本男足或者说日本足球与中国足球的羁绊其实也并不比上述所说的那些队伍要少。
因为之于中日两国足球之间,既有交锋也有交流。
翻开这段交流的长页,贾秀全、沈祥福、迟尚斌等等这些在中国足坛如雷贯耳的名字都曾经与80、90年代的日本足球有过交集。
那时的中日足球,与如今的中日足球一样,是有云泥之别地。
只不过那时高高在上的是我们曾经也并不满意的中国足球。
因而当时诸如沈祥福、迟尚斌等都曾成为了日本足球的教练。
在那时的日本足球看来,当时中国足球的水平是值得他们所学习地。
而留洋日本的国脚贾秀全也用威震日本联赛的表现证明了这一点。
(日)贾秀全日本联赛球星卡
那个时期,在双方的对垒交锋中,中国男足自然更多是那个技高一筹的胜者。这其中最为突出的成绩莫过于87年的汉城奥运会预选赛上。
当时的国足在两回合的较量中主场以0比1告负,不过在随后的客场,在能容纳近6万名观众的东京国立竞技场上,87国足凭借着柳海光和唐尧东上下半场的各入一球,以2比0战胜了对手。
(图)87国足庆祝
在战胜对手的同时,中国男足也以总比分2比1战胜了日本男足,拿到了进军汉城奥运会的入场券。
这样逆风翻盘的胜利对于如今的国足而言绝对是难以想象地。
那段时间,对于面对日本男足球迷们讨论的并不是是否能够赢球,而是能赢几个球,堪称早期版的“最低消费”。
最后一次战胜日本是在1998年戴拿斯杯(后来改称东亚四强赛、东亚杯)上,当时的国足凭借“山哥”黎兵的两个进球以2比0力克了对手。
但在那之后尤其是02年世界杯过后,双方境遇发生了质的变化。
关于产生变化的原因,相信许多中国球迷都能如数家珍,诸如青训、留洋、联赛水平、缺乏长远规划等等。
但在这些背后,都左不过一个浮躁惹的祸。
风格之殇2009年5月,在一次国足的集训中,当时的主教练高洪波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中国男足至今未树立一种真正自己的风格打法。”
这句言论放置如今依旧没有丝毫偏颇,反倒很有前瞻性和格局性。
之所以拿出风格论说事的原因,除了因为这是中日足球差距其中之一的缘由外,更重要地是这一问题也将中国足球浮躁的发展性格体现地淋漓尽致。
中国足球的风格发展是浮躁地。尤其在90年代后。
90年代前,由于海外足球理念没有大规模深入的缘故,中国足球或者说男足的足球风格一直以小快灵为其风格的烙印,在实力的保证下这样的风格发挥出了不俗的效果。那时男足也凭借此成为亚洲的一支劲旅。
不过进入90年代之后,从开始聘请外教后,男足的风格一直是不断动荡并改变的。
93年聘请施拉普纳,国足开始学习德国足球风格。
98年霍顿的加入,让国足开始学习英国足球。
00年米卢空降中国,国足学习的对象变成了前南。
03年的阿里汉,又把中国足球推向了荷兰足球的世界中。
07年杜伊福拉多,高洪波后的西班牙人卡马乔,意大利人里皮等等都将各自国家的足球哲学植入到了这支队伍中。
但他们的结局如小卒子过河一样,皆是有来无回。
即便是成功带队进军世界杯创造历史的米卢,也没有摆脱这样的悲哀。
(图)神奇教练米卢带来了惊喜,但没人给他继续制造惊喜的机会
时至今日,中国男足也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真正的打法风格。
浮躁,是其中最大的诱因。
而在这些年,日本足球则几十年如一日的树立了巴西足球的打法风格。
即便在这些年中,巴西足球也并非总是一如既往地强大,但这些都没有动摇日本足球一心向学的动力。
他们犹如一台精密的仪器,一直有条不紊地走下去,沉淀至今。
如同明治维新一样,日本足球对待巴西足球是全盘接手地。
不仅成年国字号学巴西,联赛学巴西,甚至只要你随便走进哪个日本足球场地都是清一色的桑巴风格,可谓深入到了骨髓。
这样如一的风格建设自然带给每一个日本足球人稳定的积累和提升。
而中国足球方面,在地方更没有一个固定统一地风格,甚至连曾经北对抗南脚下的鲜明风格也丧失殆尽。
一种足球风格带来一种足球性格。
如今中国足球的性格究竟是什么?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