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不会取消教师职称(取消教师任职资格终身制是大势所趋)
会不会取消教师职称(取消教师任职资格终身制是大势所趋)有益的尝试,总要吸取以往改革的经验和教训。教师年度考核变了味,继续教育走了形,职称评定发表论文变了样、绩效工资纷争不休等教训告诉我们,任何一套改革方案的出台,都会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及时阻塞漏洞是理想变成现实的关键。上海取消教师任职资格终身制,还会有许多问题相继产生。例如认证的方式怎样才能科学而有效?考试怎样才能更好体现教学实践而不是空头理论?教师工作考核难度大,通过一张试卷怎样才能反映出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为获取资格,教师要抽出大量时间来复习准备,怎样才能不影响教育教学?继续教育和培训,如何才能不搞花架子,既重过程,也重结果?如何将教师资格定期认证与加强教师培训紧密结合起来?如何区别对待教师紧缺的偏远穷地区?等等。上海在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不仅取消了教师任职资格终身制,还出台了一系列的配套措施,如教师资格证考试改省考为国考,首创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的方式,新教师拿到教
取消教师任职资格终身制,上海今年为我国教育的改革开了个好头。
上海的做法是教师资格首次注册后不再是终身制,改为定期的每五年注册一次,只有连续注册五次,即任职25年以上,才可以免注册。注册时将对其年度教学情况、五年内的规范化培训时间等进行考核,中级及以下职称的教师须达到360学时的规范化培训时间,高级及以上职称的教师须达到540学时,考核不合格者将退出教师岗位。该制度从今年新入职的教师开始实施,以往入职的教师不在此列。
这是一个值得为之鼓与呼的重要举措。它打破了教育的守旧状态,对强化、净化、优化教师队伍,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推进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基础教育事业快速、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始于2001年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在促进优化、稳定教师队伍结构,严把教师队伍的入门关,拓宽教师来源渠道,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和整体素质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存在的问题也有许多,如取得了该资格证书后就“一劳永逸”,终生有效,这就使一些教师缺乏了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持久学习的动力;容易导致在教育的科学化管理中出现“管理疲劳”的现象;教育质量、教师竞争力有所下降,在教育过程中,难以充分体现教师的核心、主导作用。教师“终身制”也导致了教育资源配置和教师待遇分配双重不公平现象,是造成教师队伍鱼目混珠、素质参差不齐、教育收费偏高、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重要原因之一。
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在物质生活水平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精神生活的追求就上升到了主要地位,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也越来越强劲,教师也就成了人们最敬仰和羡慕的职业之一。此时对教师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不仅要达到法定的学历要求、教育教学能力、健康条件、语言表达能力、普通话等具体的标准,还要有较强的思想政治表现、职业道德水平、综合性素质等。上海的教师资格定期认证,将有效促进教师的继续教育,使其不断学习更新教育思想观念,以及教育教学模式,从而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教育本身是一项系统工程,任何制度的出台都应具备一定条件才能有效实施,要考虑周全,例如此政策要考虑层级差异、地区差异、学校差异等,要统筹兼顾,并且要出台一些与此相适应,能够使新政策得以顺利实施的配套制度和政策。
上海在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不仅取消了教师任职资格终身制,还出台了一系列的配套措施,如教师资格证考试改省考为国考,首创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的方式,新教师拿到教师资格证后可以到中小学应聘,应聘成功后不能马上上岗,必须经过一年规范的见习教师培训,要求不低于50%的时间在市级培训基地研修,另外不到50%的时间是在校园进行规范的培养,比原先的师傅带徒弟的培训要更高效。
有益的尝试,总要吸取以往改革的经验和教训。教师年度考核变了味,继续教育走了形,职称评定发表论文变了样、绩效工资纷争不休等教训告诉我们,任何一套改革方案的出台,都会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及时阻塞漏洞是理想变成现实的关键。上海取消教师任职资格终身制,还会有许多问题相继产生。例如认证的方式怎样才能科学而有效?考试怎样才能更好体现教学实践而不是空头理论?教师工作考核难度大,通过一张试卷怎样才能反映出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为获取资格,教师要抽出大量时间来复习准备,怎样才能不影响教育教学?继续教育和培训,如何才能不搞花架子,既重过程,也重结果?如何将教师资格定期认证与加强教师培训紧密结合起来?如何区别对待教师紧缺的偏远穷地区?等等。
取消教师任职资格终身制是大势所趋,但是要改革就要有问题,有问题就要及时解决。有关部门要跟踪调研,发现问题要及时出台相关解决措施,明确具体操作要求,这样才能使改革逐步走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