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法兰西岁月驻法公使(大使官邸就餐的感悟一一18年前访法散记)
我们的法兰西岁月驻法公使(大使官邸就餐的感悟一一18年前访法散记)当我们来到大使官邸时,我看到小黄楼上面鲜艳的中国国旗和国徽格外激动,十分亲切,猛然想起在一些国际比赛中,当国旗升起来,奏响国歌时,我们的运动员热泪盈眶的场面。现在,我更加体会到这种感情——异国它乡见到国旗的亲切感、光荣感、神圣感。 3月29日晚,驻法大使赵进军和夫人在使馆官邸宴请我们文物代表团,包括前期来法参加布展的同志。时隔近二十年,如今,把这些散记原汁原味在微信朋友圈发布,借以感谢与我同行的朋友,回忆那段美好时光。(注:文中照片为作者所摄)大使官邸就餐的感悟一一18年前访法散记(五)
[写在前面]
18年前,即:2004年3月28日至4月9日,我有幸作为中国文物代表团成员,随团出访法国。
期间,我写了十几篇随笔,记录了出访的公务活动、参观访问、浏览名胜,还有异国他乡的风土人情,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这些散记既有初次出访的新奇感,又有参加活动的现场感,更多的是责任感,光荣感,幸福感。
时隔近二十年,如今,把这些散记原汁原味在微信朋友圈发布,借以感谢与我同行的朋友,回忆那段美好时光。
(注:文中照片为作者所摄)
大使官邸就餐的感悟一一18年前访法散记(五)
3月29日晚,驻法大使赵进军和夫人在使馆官邸宴请我们文物代表团,包括前期来法参加布展的同志。
当我们来到大使官邸时,我看到小黄楼上面鲜艳的中国国旗和国徽格外激动,十分亲切,猛然想起在一些国际比赛中,当国旗升起来,奏响国歌时,我们的运动员热泪盈眶的场面。现在,我更加体会到这种感情——异国它乡见到国旗的亲切感、光荣感、神圣感。
我房前屋后走了一遍,连续拍了好几张照片。
赵大使身材高挑,从外表上看精明强干,同时给人一种文质彬彬的感觉。他1945年出生,担任过外交部的部长助理,祖籍辽宁本溪。他的妻子钱卫,是大使馆的参赞,也很健谈。
饭前,应大使和夫人的邀请,汪老对使馆的瓷器、书画和家具,逐一作了鉴定。
据说,这里有些东西是中国驻法第一任大使黄镇,40年前从北京故宫带过来的。
汪老真是文化大家,从容不迫,有根有据,他的记忆力、判断力、鉴赏力令大家赞不绝口。他宽泛的知识面,深厚的文化底蕴,恰到好处的表达,更令在场的人叹为观止。让我感到高兴的还有,大使身边的工作人员都很注意学习,他们在听汪老讲的时候不断提问,还用笔记录。显然这是大使和夫人的功劳,他们为身边的工作人员负责一辈子,经常督促他们学习。
晚宴上,大使很高兴,他不停地介绍中法文化年,讲法国总统希拉克对中国很友好,而且注意研究中国文化,对中国的书画、瓷器还特别有兴趣,时常提出一些内行的问题,甚至问我们文物的造假现象怎么处理。
赵大使告诉我们,前一段时间,国家领导人来法访问,希拉克出席中法文化年开幕式,表现的十分友好。
赵大使认为现在对加强中法文化交流,促进中法友好,是个很好的时机。在谈到辽宁鞍山的玉龙苑时,他说,对这块岫岩玉的态度,反映了一个领导干部的眼光和决策能力。辽宁要作好清文化、满族文化的文章,形成独特的文化品牌。
赵大使说,因为今年是中法文化年,国内来法的人比往年多,他只要能抽出时间就宴请来法的同志吃一顿饭,主要是交流国内外的情况,特别是让国内的同志在国外感受到祖国亲人的感情。
今天的晚宴,别有一番情感,也是一次很好的学习。饭前汪老的高雅表现,席间大使的深刻谈论,李季团长的精辟插话,都对我有很大的启发。
宴会临近尾声,李季团长代表我们一行,把由辽宁博物馆仿制的“玉珠龙”赠送给赵大使,他很高兴。
不知是兴奋,还是一时疏忽,我吃过饭竟然没有把餐巾布摘下来,兴冲冲地随着大家往外走,走到门外时,幸好被小朱发现,她示意我,我不好意思的笑了,急忙摘下来交给大使官邸的服务人员。
坐在汽车上,我带着一种特殊的情感,仔细看着那张印有国徽的菜单,上面依次写有:席位冷拼、文丝瑶柱羹、法国烤蜗牛、酒酿煨明虾、鲍脯扣凤翼、珍菌烩西芹、鲜肉水饺、杏仁芝麻糊、法国红葡萄酒。
我反复看菜单,不是回味美味佳肴,而是在体会大使官邸那种像家一样的温暖。
返回驻地,我久久不能平静,心想:驻法大使不好当啊,遇到希拉克这样一个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的总统,赵大使丝毫不能放松学习。
外交离不开文化,文化可以促进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