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王宝钏守寒窑在什么地方(如果看戏要讲求)

王宝钏守寒窑在什么地方(如果看戏要讲求)这个剧情合理不合理?不合理吧,照样演了上百年,而且戏迷还都喜欢看。相反的要是改掉鸿雁传书这种“不合理的情节”,后面把血书递进寒窑的情节就没了来处。更惊悚的是,薛平贵说鸿雁还能口吐人言。鹦鹉鹩哥八哥等鹦形目鹦鹉科和雀形目椋鸟科的鸟经过人们的精心培养和努力教育,有的鸟还需要进行口腔小手术,才能学会说话。大雁是雁形目鸭亚科的鸟,理论上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口吐人言的。秦腔《赶坡》剧照你要跟我讲科学、讲真相,那我们来较个真吧。《五典坡》王宝钏把书信绑在鸿雁的身上,刚巧鸿雁被薛平贵射中,于是薛平贵看到书信想起了寒窑苦等的王宝钏,才紧巴巴赶回。鸿雁捎书是有典故的,大体原理跟信鸽一样,但由于两人十几年没有联系,王宝钏也不像是能训练鸿雁传递消息的人,所以鸿雁恰好被收信人打中,这就未免太过巧合,剧情就出现了“不合理”。有人抬杠说《苏武牧羊》里就有鸿雁捎书还恰巧被汉朝皇帝射中的情节,须知在该剧中,所谓的鸿雁捎书被

对新编戏特别是新编现代戏最流行而且最正确的批评是“不按照戏曲的规律来”。这句话可用于很多方面,比如不流畅不押韵的唱词、不符合戏曲舞台的导演调度方式、生硬僵化的动作表情,以及最常见的满台堆着道具布景,显然上述现象都不符合中国戏曲多年积淀的程式化、虚拟化、写意化的美学特征。简言之,就是没有用戏曲的规矩和规律来演戏。

“不按照戏曲的规律来”,出来的戏往往会招致大量批评。这是好事,因为批评家和观众是用戏曲自身的规律来衡量剧目。

然而还有一种批评方向就比较别扭,这就是“剧情不合理”。比如说新近演出的一个剧目,某个特别写实的巨大道具出现在舞台上,批评意见集中在“兵荒马乱的时候咋可能准备下这种东西”,这个批评意见就很不符合戏曲规律。

所谓“不合理”,是对某些高度写实的艺术样态的要求,不一定符合戏曲。某个情节发生在剧目之中,其合理不合理,就不能仅仅基于现实生活的视角,更应该看是不是符合戏曲创作的视角。

王宝钏守寒窑在什么地方(如果看戏要讲求)(1)

秦腔《赶坡》剧照

你要跟我讲科学、讲真相,那我们来较个真吧。《五典坡》王宝钏把书信绑在鸿雁的身上,刚巧鸿雁被薛平贵射中,于是薛平贵看到书信想起了寒窑苦等的王宝钏,才紧巴巴赶回。鸿雁捎书是有典故的,大体原理跟信鸽一样,但由于两人十几年没有联系,王宝钏也不像是能训练鸿雁传递消息的人,所以鸿雁恰好被收信人打中,这就未免太过巧合,剧情就出现了“不合理”。

有人抬杠说《苏武牧羊》里就有鸿雁捎书还恰巧被汉朝皇帝射中的情节,须知在该剧中,所谓的鸿雁捎书被汉天子看见,是汉朝使节为了向匈奴索要苏武,临时编造的借口,就不是真的收到书信。

更惊悚的是,薛平贵说鸿雁还能口吐人言。鹦鹉鹩哥八哥等鹦形目鹦鹉科和雀形目椋鸟科的鸟经过人们的精心培养和努力教育,有的鸟还需要进行口腔小手术,才能学会说话。大雁是雁形目鸭亚科的鸟,理论上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口吐人言的。

这个剧情合理不合理?不合理吧,照样演了上百年,而且戏迷还都喜欢看。相反的要是改掉鸿雁传书这种“不合理的情节”,后面把血书递进寒窑的情节就没了来处。

王宝钏守寒窑在什么地方(如果看戏要讲求)(2)

秦腔电影《火焰驹》剧照

再说一个吧。《火焰驹》中,李彦贵流落苏州,没有生活来源,用桶担挑水到处叫卖,丫鬟以买水为名把李彦贵骗到了黄桂英面前。苏州现在的年降水量有1100毫升,历史上也不是个缺水的地方,因为到处都是湖泊河流,所以《马可波罗游记》把苏州称为“东方威尼斯”,哪里还需要担着水到处叫卖。

有人抬杠说河里的水不干净,大户人家都是买水喝,为李彦贵卖水找了借口。然而当时又没什么重工业,水没什么污染,河里打上来就能饮用,最差也还能浇花吧,而且丫鬟说的借口是园中鲜花枯萎,显然是要买水浇花,不是为了饮用。有人就又抬杠说虽然湖泊河流多,但居民家中没有河道,所以就要买水。那么前边戏词里还有金鱼池,金鱼能成双成对的游玩,能养活金鱼的一池子水,总要比李彦贵挑的水更多,浇花还不够吗?

这个剧情合理不合理?不合理吧,但照样成为经典剧目,照样能拍摄电影。相反的如果不让李彦贵去卖水,编剧就要发愁怎样让他进入黄家。

王宝钏守寒窑在什么地方(如果看戏要讲求)(3)

秦腔《黑虎坐台》剧照

更不要说经典的神话剧、传奇剧,里面所谓“剧情不合理”的地方就更多了。戏曲里面大量不合理的情节是不能较真的,正是这些不合理但合乎情的情节,推动了剧情的发展、塑造了人物形象,让演员在舞台上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剧情不合理”,本身就不是一个合理要求。戏曲中就是戏曲,舞台太写实了不是戏、唱词太惊悚了不是戏,剧情全都合情合理,就没了戏。

作者:李想 编辑:妍薇 审核:王梅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