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山西晋剧名家冯继忠哪里人(太原古村赤桥戏曲人物之卢世忠)

山西晋剧名家冯继忠哪里人(太原古村赤桥戏曲人物之卢世忠)温纸剧团解散后,他仍继续热衷文化艺术事业。排演了《红灯记》、《沙家浜》等剧。上世纪70年代,在他的精心组织下,又排演了《十五贯》、《卖水》、《算粮》、《杀庙》等多个传统剧目,除在本村演出之外,还到外地轮番上演。尽管两个演员,年龄相差20多岁把这个闹楼,演的如此默契,配合得当,真火爆极了。台下观众叫好声连连不断,全场轰动不已,观众看的过瘾极了。成功地由秧歌演员转型为晋剧演员。卢世忠在演出《武松杀嫂》中,扮演武松,当武松杀嫂嫂潘金莲时,将潘金莲按到床上,用刀一桶,鲜血直冒,刀上见血,然后将心肝肺掏出扔到台上,而后又把肠子一节一节地抖出,这些惊险的动作,都是由卢世忠创意,其他秧歌班是没有的,显得真实吓人。大大提高了赤桥秧歌班的知名度和高超演技。1948年冬,晋剧名家王银柱回村,也是在卢世忠等人积极动员,在村人的感召下实现的。温纸剧团的建立,他又是倡导者和组织者,并出任团长。剧团组建后,他和秧歌班

山西晋剧名家冯继忠哪里人(太原古村赤桥戏曲人物之卢世忠)(1)

卢世忠(1911-1983),是赤桥村温纸剧团鼓师卢世英的胞弟,弟兄二人都是赤桥村知名的戏迷和高级票友。后来哥哥成为鼓师,他成为剧团的优秀演员和教师 并兼职温纸剧团团长。弟兄俩出身于赤桥村比较富裕的家庭,弟兄俩就因为爱好戏剧艺术,不知为戏剧事业捐献过多少钱财,耽误了多少功夫,家中的造纸生产扔下不管,让雇佣工休息,他弟兄俩却泡在戏班,为排戏和演戏而奔忙。剧团用钱他俩就偷卖了草纸,把钱送给剧团,气的父亲卢东成经常责骂,“兄弟俩都是败家子”,在剧团从来没有挣过一分钱。就这样弟兄二人为戏剧事业,无私的奉献了一辈子,成为赤桥人学习的楷模,为赤桥戏剧事业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山西晋剧名家冯继忠哪里人(太原古村赤桥戏曲人物之卢世忠)(2)

卢世忠有文化有学问。脑子聪明,记忆力好的惊人。不论那里唱秧歌、唱戏他总是场场不误,挤到台前,台上演员唱,他认真听,用心记,不但记唱词还要记唱法。有时演员在台上唱,他在台下跟上哼哼。对于演员的手眼身法和表演程式,他边看边琢磨,有时跟着演员手舞足蹈。将演员的表演姿势动作一一铭记在心。散戏后在返家的路上练唱,回到家中练习动作和表演程式,干扰的儿女妻子不能睡觉,气的妻子经常骂他“神经病”“戏疯子”。

山西晋剧名家冯继忠哪里人(太原古村赤桥戏曲人物之卢世忠)(3)

天长日久,卢世忠脑子里装了很多戏。年轻时,在秧歌班演唱,一经师傅指点,就能登台演唱。况且从不丢戏。其实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早就下了不少功夫,把戏文不但印在脑中,而已溶化到血液中。所以他演唱,做作,举手投足,样样都能很好的展示出来。而且很有创意,好像表演多年的老行家。同行的称赞,观众的夸奖,说“反银子(乳名)生来就能唱戏”,其实是他多年暗中磨练的结晶,是人们不知罢了。卢世忠很快在秧歌班中红极一时,成为相当出色的青年演员,而且够缺甚顶甚,演甚像甚。

卢世忠身材修长,长方脸,大眼镜,看起来人很精明,举止文雅,唱起来嗓子略带沙音。但很会用气,能够随着文武场的声韵婉转过来。发声可高可低。擅用丹田之气,演唱起来十分动听。初次登台学唱《捡兰炭》、《张公子回家》等,他扮相英俊潇洒,表演出色。以后开始演唱难度较高的节目,唱、念、做打,手、眼、身、法俱全的本戏,他在《翠屏山》扮演石秀,一出场表现的温文尔雅,寄宿义兄杨雄家中,对兄嫂潘巧云,表现的毕恭毕敬,仪态端庄。很有美男子俊俏的风度,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嫂子潘巧云与和尚通奸,嫂嫂潘巧云反诬石秀行为不轨。被义兄杨雄赶出家门。此时的石秀一反温文尔雅的美男风度,怒气冲天,特别是在他酒馆喝酒戏,演的火爆激烈,石秀那拍桌子、瞪眼,又把酒坛掷到地上,一连串的动作表演的非常成功。酒后狂舞金棍。满台生辉,观众看的眼花缭乱,引起观众的共鸣,叫好声不断。石秀上了翠屏山之后,见到了潘巧云,又是那样怒不可遏,杀气腾腾,用刀直逼潘氏巧云,好一阵满怀愤恨的踢打恶杀,表演的生动感人,很有艺术魅力。

卢世忠在演出《武松杀嫂》中,扮演武松,当武松杀嫂嫂潘金莲时,将潘金莲按到床上,用刀一桶,鲜血直冒,刀上见血,然后将心肝肺掏出扔到台上,而后又把肠子一节一节地抖出,这些惊险的动作,都是由卢世忠创意,其他秧歌班是没有的,显得真实吓人。大大提高了赤桥秧歌班的知名度和高超演技。

1948年冬,晋剧名家王银柱回村,也是在卢世忠等人积极动员,在村人的感召下实现的。温纸剧团的建立,他又是倡导者和组织者,并出任团长。剧团组建后,他和秧歌班的老演员一道。冲破家庭的阻扰。和剧团的新成员滚战到一起。认真负责,毫不保留的给青年演员传艺。用卢世忠自己的话来说:“要想新苗长的旺,就得精心来浇灌”。为了实现诺言,他不辞辛劳,不遗余力,倾心传授。从不计报酬,为剧团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秧歌班改唱晋剧后,作为团长的卢世忠,仍然在各个武打剧目中,担任主要角色,在《二虎庄》、《三虎庄》中扮演呼延庆,在《火烧连背寨》和《黄鹤楼》中扮演赵子龙。在《黄鹤楼》中赵子龙保刘备(王海中饰)。到江东和周瑜会晤,被周瑜把君臣二人,困在黄鹤楼上,欲置子死地。此时扮演赵云的卢世忠已年近40,与扮演周瑜的安冬梅才十几岁,老赵云白盔白甲,威风凛凛,精神抖擞。安冬梅与剧中人周瑜年龄相当,头戴长翎,风流倜傥,气贯长虹,骄横跋扈的周瑜与赵云是冤家对头。每次见面二人总是怒目相对,咬牙切齿,周瑜对赵云恨之入骨,但又奈何不得,只好在刘备身上撒气。最精彩的是周瑜下楼脱身,但赵云站立门口,如铁人一般,周瑜用尽全身力气,怒把赵云推开 而赵云锅膀铁肩,堵住楼门蛇然不动。并将全身力气用到胳膊肘上,不时的戳周瑜的胸膛,把一个周都督气的双手压翎,弯腰脱腿,嗷嗷直叫,经过几番几次的较量,周瑜无法下楼。最后周瑜去打刘备,赵云离开了楼口,周瑜趁机溜出楼门,又被赶过来的赵云,屁股上狠狠踢了一脚,使周瑜跌坐在楼梯下面。

尽管两个演员,年龄相差20多岁把这个闹楼,演的如此默契,配合得当,真火爆极了。台下观众叫好声连连不断,全场轰动不已,观众看的过瘾极了。成功地由秧歌演员转型为晋剧演员。

温纸剧团解散后,他仍继续热衷文化艺术事业。排演了《红灯记》、《沙家浜》等剧。上世纪70年代,在他的精心组织下,又排演了《十五贯》、《卖水》、《算粮》、《杀庙》等多个传统剧目,除在本村演出之外,还到外地轮番上演。

上世纪80年代初,年逾古稀的卢世忠,又在村中与其他的艺人一道创办了晋剧艺术学校,受到省文化厅的重视,得到了区文化局的支持,招收学员80多人,除本地学员外还有河西,阳曲,清徐,祁县等地学员,为太原市各剧团培养戏曲新人。近年来村中虽再没有出现新的文艺团体,但村中的文艺活动文艺演出从不间断。

卢世忠这位多才多艺的民间艺术家,为戏剧事业的传承发展做出了很多贡献。在赤桥戏剧史上留下了宝贵遗产,为晋剧事业奋斗一生,成为赤桥晋剧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辉典范。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