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第二小节(三字经二)
三字经第二小节(三字经二)【故事】以前有个强盗很狡猾,他做了许许多多的坏事,却没有被衙门抓到。终于,有一天他被捕快抓到了,被判了死罪。在处死之前,县太爷问他还有什么话要说。强盗要求见他娘最后一面。县太爷满足了他的要求。当他们母子相见时,母亲抱着强盗大哭。谁知这时强盗一把推开他娘,问道:“娘,以前你怎么不好好管教我,害我现在...连后悔都来不及。”估计这个母亲会痛苦一辈子。 惰:懒惰,这里指失职。 养:生养。 过:过错。 师:老师。
5.养 不 教,父 之 过,教 不 严,师 之 惰
【解释】如果生养子女却没有好好教育,那么这是父亲的过错。如果教育学生却不严格,那么这是老师的失职。
【启示】养育子女,不仅仅是养,还有育。除了给子女吃穿,还要注意加强对他们的教育。严父出孝子 慈母多败儿。严师出高徒。父母和老师要对孩子严格要求。
【注释】
养:生养。
过:过错。
师:老师。
惰:懒惰,这里指失职。
【故事】以前有个强盗很狡猾,他做了许许多多的坏事,却没有被衙门抓到。终于,有一天他被捕快抓到了,被判了死罪。在处死之前,县太爷问他还有什么话要说。强盗要求见他娘最后一面。县太爷满足了他的要求。当他们母子相见时,母亲抱着强盗大哭。谁知这时强盗一把推开他娘,问道:“娘,以前你怎么不好好管教我,害我现在...连后悔都来不及。”估计这个母亲会痛苦一辈子。
6.子 不 学,非 所 宜,幼 不 学,老 何 为
【解释】小孩子不好好学习,这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如果小时候不好好学习,那么到年老的时候还能有什么作为呢?
【启示】一个人如果小时候不用功学习,那么长大后会后悔哀叹的。因为他老的时候不能有什么作为。正所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寸光阴一寸金。
【注释】
子:孩子。
宜:应该,适宜。
幼:年幼。
老:年老。
何为:做什么。
【故事】北宋时,浙江有一个神童叫方仲永,他在很小的时候就能写诗。很多人慕名登门造访,也有人重金请他写诗。方仲永的父亲看到写诗可以赚钱,就忙着带方仲永四处表演,而没有让他读书。就这样过去了七八年,方仲永变得和普通人一样,再也不能随随便便就能写出诗来。
7.玉 不 琢,不 成 器,人 不 学,不 知 义
【解释】玉石不打磨雕琢,就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不学习,就不知道仁义道理。
【启示】玉石如果没有经过雕琢就是一块石头,只有经过雕琢的玉石才能成为精美的器物。每个人刚出生的时候好比是一块玉石,只有经过努力学习雕琢自己,才能成为有用的人。
【注释】
玉:玉石。
琢:雕琢。
器:器物。
义:仁义道理。
【故事】从前,楚国有个人叫卞和,他在山上找到一块玉石。卞和打算把这块玉石送给当时的楚厉王,谁知宫里的工匠却说那是一块普通的石头。这令楚厉王很生气,把卞和赶走。楚厉王死后,武王继位,卞和同样打算把那玉石送给了武王,但遭受了和上次一样的待遇。卞和很伤心,在山下哭了三天三夜。文王即位后知道这件事,便叫人把卞和请来,还让工匠把那块玉石雕琢一番。最后发现那是一块美玉,便把它命名为“和氏璧”。
8.为 人 子,方 少 时,亲 师 友,习 礼 仪
【解释】作为子女在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从他们那里学习礼节和仪式。
【启示】如果我们能学会亲近良师益友,那么就能从他们身上学到许多宝贵的东西。三人行必有我师。
【注释】
方:当。
亲:亲近。
师:老师。
友:朋友。
习:学习。
礼仪:礼节和仪式。
【故事】相传,游酢和杨时去拜访理学家程颐的时候,刚好碰上程颐在午睡。这样,他们两个人就静静地在门外等候。那时候是冬天,天上飘着鹅毛大雪,等程颐醒过来发现他们俩时,地上积雪已经很厚了。程颐很是感动,赶紧把他们请进屋里,耐心地回答他们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