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张学良晚年自述杀杨宇霆过程(杨宇霆死在老虎厅)

张学良晚年自述杀杨宇霆过程(杨宇霆死在老虎厅)陆军士官学校结业后,杨宇霆碰巧结识了徐树铮,此人虽有些自命不凡,目中无人,但对杨宇霆十分友好,甚至算得上欣赏。在日本求学的几年间,杨宇霆不仅丰富了知识,还增长了阅历,时不时就与孙中山、蒋介石等当时的重要人物进行书信往来,谈论一些国家大事。跟随东北王,备受宠爱杨宇霆,又名杨玉亭,出生于奉天法库县,家境优越,天资聪颖,从小就有过目不忘、出口成章的本事。1906年,家里人把他送去了日本的士官学校,凭借优异的成绩他也顺利成为了该校第八期的一名学员。

读者朋友们,在阅读文章之前,辛苦您动动小手点击一下“关注”,我们将持续更新历史故事,既方便您后续的阅读,又可以与志同道合的读友进行讨论,感谢您的支持。

1929年1月10日,东北老虎厅传来一阵枪声,而倒地身亡的是有着“小诸葛”之称的杨宇霆,也曾是张作霖的智囊星。

对他动手之前,张学良也犹豫过,但最终让他决定下手的是所谓的“天意”。

然而,心头大患解决,张学良不仅没有感到开心,内心还充斥着纠结、后悔,以至于晚年接受采访时,仍旧没有释怀,甚至说出:杀杨之前,我本来不迷信的,但后来我不得不信了。

张学良用了什么办法?晚年为何有此感悟?杨宇霆又做了什么让张学良非杀不可?

张学良晚年自述杀杨宇霆过程(杨宇霆死在老虎厅)(1)

跟随东北王,备受宠爱

杨宇霆,又名杨玉亭,出生于奉天法库县,家境优越,天资聪颖,从小就有过目不忘、出口成章的本事。

1906年,家里人把他送去了日本的士官学校,凭借优异的成绩他也顺利成为了该校第八期的一名学员。

在日本求学的几年间,杨宇霆不仅丰富了知识,还增长了阅历,时不时就与孙中山、蒋介石等当时的重要人物进行书信往来,谈论一些国家大事。

陆军士官学校结业后,杨宇霆碰巧结识了徐树铮,此人虽有些自命不凡,目中无人,但对杨宇霆十分友好,甚至算得上欣赏。

回国后,杨宇霆先是去了东三省担任训练副官,随后又在徐树铮的引荐下,认识了张作霖,并成为他的幕僚。

1916年,袁世凯复辟失败,宣布取消帝制,张作霖得知后,当即就想赶走段芝贵。

然而,真的操办起来并不如想象的那么简单,杨宇霆看破主子的烦心事,主动献策,最后与冯德麟联手做成了这件事。而张作霖顺势成为奉天省的督军。

杨宇霆颇有眼力见,也正是如此,张作霖格外器重他,破例把他提升为参谋处长。

杨宇霆为奉系做出的贡献不止一丁半点,1917年,直皖两系内斗,杨宇霆知道后,与徐树铮两人密谋并成功抢走了冯国璋新进的武器,这段故事就是后来的“秦皇岛截械”。

张学良晚年自述杀杨宇霆过程(杨宇霆死在老虎厅)(2)

这批装备先进精良,冯国璋原本是要用在甲种师上,可还没来得及用,就被人在半路抢了去。

冯国璋勃然大怒,可面对张作霖,他也只能咬碎牙往肚子里咽。

另一边,得到武器的张作霖实力大增,七个旅进行了大改造,奉系更是实现大飞跃,成为北洋军阀的核心力量。而这一切,基本都能归功于杨宇霆。

很快,直奉斗争爆发,但奉军经验不足和领导有误,导致奉军损失惨重,被迫迁至关外。

这个时候,奉军已沦落到穷途末路的地步,为了避免事态进一步升级,张作霖赶忙叫来杨宇霆,任命他为新创办的陆军整理处的负责人。

接到指令,杨宇霆积极投入工作,剔除了多位绿林出身的军官,又为部队注射了很多新鲜血液,并借用外国的训练方式重新调整。

两年时间不到,奉军能力得到突破,新派系的多位将领也渐渐突显出来,例如“奉军五虎将”的韩、姜、李、郭和张等等。

1924年,直奉战争再次被引爆,奉系一路拿下山海关、石门关,冯玉祥的倒戈、吴佩孚的出逃,让张作霖没有阻碍轻松挺进关内,坐拥大半个中国。

张学良晚年自述杀杨宇霆过程(杨宇霆死在老虎厅)(3)

这一场战争,上到东北,下到上海江苏都变成了奉系的地盘,随着张作霖势力的扩大,杨宇霆也变得越发重要,几乎是集千万宠爱于一身。

当然,杨宇霆也被张作霖处理过,原因就是贪污受贿太严重。

可是,此时的他对张作霖来说异常重要,就像自己的右胳膊一般,他也尝试过用其他人代替,但来来回回物色了好几个人还是不行,就这样,被弃用的杨宇霆又重新回到了他的身边。

张学良继位,矛盾深化

东三省在后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与杨宇霆有些直接关系。

在他的帮助下,张作霖在东北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军事、民生、交通……几乎涵盖了所有领域,他也因此得名“东北王”。

张作霖声名远扬,自然也让杨宇霆被更多人认识,只是,风光的日子没能持续下去,一场意外的到来让这一切归零,甚至还要了他的性命。

1928年6月4日,张作霖搭载的火车途经三孔桥时日军预埋的炸药爆炸,由于伤势太重,医生几个小时的抢救还是没能把他拉回来,至此,属于张作霖的时代彻底结束。

皇姑屯一事过后,杨宇霆立马表明自己的立场,称永远服从并追随张学良,我大力支持他当选地区最高长官一事。

然而,杨宇霆的突然示好张学良并不接受,除了不满,他也从心底怨恨杨宇霆。

张学良晚年自述杀杨宇霆过程(杨宇霆死在老虎厅)(4)

张学良之所以对他有那么大意见,与他的老师郭松龄有很大的关系。

当时张学良还在讲武堂培训,而负责他的人正好就是郭松龄。在后来的接触中,郭松龄慢慢从老师变成了他的心腹,感情非常深厚。

直奉战争进行到第二次时,奉系胜利而归,事后张作霖为做出巨大贡献的将领进行嘉奖,可是,杨宇霆升了官职,郭松龄这里却无动于衷。

郭松龄怒骂,称杨宇霆在中间耍手段,还放话要杀了他,然而,郭松龄在一次行动中失败,惨死在外。

张学良把郭松龄的死归结在杨宇霆身上,也从这个时候开始,两人的关系直线下滑,一度降到了冰点。

当然,张学良是个聪明的人,他断不可能因为这私人问题影响整个大局,1929年初,为了缓和两人间的关系,他主动提出要与杨宇霆做结拜兄弟。

可杨宇霆根本不买账,还以他是长辈为由婉拒了张学良的心意。

两人关系发展到这步,张学良也只是在心里不满,并没有到对他下手的程度,直到杨宇霆母亲逝世,他以东三省总司令名义出席却受到杨宇霆的冷落,他才彻底断了与杨宇霆交好的心思。

在他看来,杨宇霆完全是敬酒不吃吃罚酒,有次竟然还跑到太帅府把床上的张学良叫起来处理公务。

此时心中的不满一触即发,张学良也铁了心要除掉他。

张学良晚年自述杀杨宇霆过程(杨宇霆死在老虎厅)(5)

除了以上原因,还有两个原因也直接导致了杨宇霆的死亡。

张学良担任东三省的总指挥后,当务之急就是东北的归属问题,背后有日本,是继续保持半独立的状态?

还是和国民党合体,更换旗帜,实现统一大业?日本在这一问题上非常活跃,大概态度就是做什么都行,除了统一。

杀父之仇,不共戴天,若让张学良与日本交好,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再者说,杨宇霆务实求共赢,他可以接受统一,但前提是中央要摆出一个态度,将所有的好处提前说出来。

对日本也是如此,如果不想让东北与南京统一,就把诚意拿出来,反正最后的结果都是东北被吃干抹净。

遇到急事不要慌,谋求最大的利益,这是杨宇霆提出的建议,可事实是,张学良在日本的威逼利诱下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上台还没几天就更换了旗帜。

1928年12月底,东三省改旗易帜,实现形式化南北统一。

会议上,众人商讨着接下来的事宜,临走前中央代表与与东北代表拍照合影,但杨宇霆死活不愿意,背上皮包就走了出去,毫不顾忌众人的感受。

据负责研究这段历史的学者表示,当时的日本对杨宇霆非常排斥,甚至不顾一切阻拦他在东北的实控权。

张学良晚年自述杀杨宇霆过程(杨宇霆死在老虎厅)(6)

日本认为,张学良年轻气盛,相比杨宇霆等人更好操控。

日本的计谋众人皆知,所以张学良和杨宇霆关系能差到极点,中间必然少不了日本方面的添油加醋,或者说就是日本用了离间计。

杨宇霆在东北的影响力不言而喻,张作霖在世时,他就成了顶梁柱。

因此,日本人是懂直击要害的,只要杨宇霆死了,占领东北指日可待。

但是,杨宇霆落得这个下场也与自己有关,若是他能收敛点,不要过于自大,张学良也未必容不下他。

再加上张学良自己也没有老帅的气魄,实在无法让老将们甘愿臣服。所以,就算日本人不挑拨,他也是必死无疑。

抛银元定生死,晚年懊悔

张学良要杀杨宇霆已经不是一天两天,可真的踏出这一步,他还是有些犹豫的。

其关键原因就是杨宇霆能力出众,队伍里一时间找不出第二个如他一样有能力的人,其次就是他为奉系做出的贡献众所皆知,若是杀了他,其他人很难不胡思乱想,对自己的地位也有所影响。

所以,张学良想来想去,始终找不到合适的机会。

张学良晚年自述杀杨宇霆过程(杨宇霆死在老虎厅)(7)

终于,饱受煎熬的张学良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抛银元定生死。

他拿出一块银元,想把这个选择的权利交给上天,若出现了正面,他就动手。

第一次,银元正面朝上,张学良纠结后,又来了第二次、第三次,结果不出意外,银元还是正面。

他觉得银元有问题,就重新换了规则,如果是反面,他就动手杀了杨宇霆。

银元在空中转动,落入手心的那一刻,张学良心都颤了一下,他害怕又有些期待,小心翼翼的打开手掌后,硬币真就反面朝上!而且两次都是一样的结果。

张学良再次抛起了银元,这次他喊来了妻子,让她帮忙看看。

于凤至是不知道情况的,看到银元是反面朝上,她轻飘飘的说出了“反面”二字。

连着几次都是杀,张学良认为世界上没有这么巧合的事儿,这一定就是老天安排。

于是,从不迷信的他选择顺从天意,着手安排起了计划。

张学良晚年自述杀杨宇霆过程(杨宇霆死在老虎厅)(8)

1929年1月10日,张学良给杨宇霆发过去一封请帖,邀请他准时来老虎厅商量要事,同行的还有常荫槐。

两人按时抵达大厅,准备等张学良过来。可等了半天,张学良没出现,高纪毅和谭海走了过来,身后还跟着六名士兵。

只见,他们到了老虎厅,一句话也没有说,掏出手枪就对上了两人的太阳穴。

确定控制后,高纪毅告诉两人:“你们阻碍南北统一,奉上级命令,现对你们进行枪决。”

随后,枪声响起,两人纷纷倒地,当场去世。

解决心头大患,张学良本以为自己会轻松很多,可从那天起,他只要一想到杨宇霆就有些愧疚,不相信鬼神之说的他,竟然选择了如此荒唐的主意。

杨宇霆倒地的惨状时不时就浮现在张学良的脑海中,每到这个时候,他都会不自觉的起鸡皮疙瘩。

为了让日子安稳些,张学良找到杨宇霆的家,想着以这种方式来弥补一下自己对他的愧疚。

杨宇霆的真正死因暴露后,军里多名老将对他不满,生怕自己就是第二个杨宇霆,纷纷为自己的将来做起了打算,张学良的地位也因此得到动摇。

张学良晚年自述杀杨宇霆过程(杨宇霆死在老虎厅)(9)

杨宇霆的死,张学良是后悔的,但他仍然坚持这是天意,是老天狠了心要夺走他的命。

可他没想到,日本在后来发动了侵华战争,东北瞬间一片狼藉。

慌乱之中,他不得不改拥蒋介石,把东北军撤到关内。

至此,东三省落入日本人手里,老帅三十多年的成绩毁于一旦。

晚年回忆时,张学良依旧是自责,他也承认这是他做的最失败的一个决定,他表示:“我本不迷信的,可杀了杨宇霆,我不得不信。”

新中国成立后,张学良在回忆录里对自己的错误进行了总结反思,提到这一段时,他内疚的说道:当时年轻气盛,冲动之下做了不该做的事,倘若我有父亲的半分胸怀,杨宇霆就不至于死了,这样奉系也不会消失,之后中国的耻辱也可能不会发生。

结语:

杨宇霆之死,张学良人生之最大过失,以至于让他在晚年都不能释怀。只可惜,人生没有重来,孰是孰非历史都会记录下来。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