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居中的海藻到底是幸运还是不幸(蜗居原著最大受益者)
蜗居中的海藻到底是幸运还是不幸(蜗居原著最大受益者)苏淳为何会这么说呢?海藻,陷我于不仁不义。原创不易,抄袭必究,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注|原著与电视剧有出入原著里,海藻在用宋思明所借的六万块帮助海萍买了房子之后,苏淳却在一个夜晚里对着海萍说了这么一句话:
#蜗居##宋思明##苏淳##海藻##海萍#
如果你有情感方面的问题,可以随时来找我倾诉哦
让我做你最好的倾听者,聆听你内心最真实的声音
作者:花语迟
原创不易,抄袭必究,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注|原著与电视剧有出入
原著里,海藻在用宋思明所借的六万块帮助海萍买了房子之后,苏淳却在一个夜晚里对着海萍说了这么一句话:
海藻,陷我于不仁不义。
苏淳为何会这么说呢?
因为,他不光享受了海藻付出原则,付出爱情,付出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带来的利益,甚至还想以一个“完人”的身份,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来指责海藻,成全他如今的心安理得。
在成为既得利益者得到想要的东西后,他即刻便成为了翻脸无情的那个。
苏淳,是全书最大的受益人,也是全书最为自私的人。
在海藻出事后,苏淳的无视与冷漠,急于与其摆脱,才最是令人寒心至极。
人生命运的颠覆
事实上,海萍买房子这件事,做得一直都很对。
人如果没有安身立命的成本,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连最基本的温饱无法保障,那又该如何在这世上艰难地生存?
这是海萍千挑万选租来的安身立命之地。每个月650块。她原本只想在这里过度一下,没想到一度就是五年。这期间,她和老公办了婚姻大事,换了N个工作,妹妹海藻借住了大半年,儿子出生后回来的第一个家。一生中几乎所有的大事,就在这租住的10平方米屋檐下完成了。
从恋爱结婚到成家生子,海萍和苏淳的人生大事,几乎都在这间租住空间连十平米都不够的屋檐下完成,可想而知,在嫁给苏淳后,海萍的生活是何等地凑合!
原著里,海藻曾跟海萍提起过,原来的海萍是一个非常浪漫的女子,追求爱和幸福,但在来到江州不过五年的时间,她便变得如此势力泼辣,可见同苏淳在一起之后他们的生活过得到底有多粗粝。
海萍最终想要买房的根源,是因为她要为了这个孩子在这里安身立命,想把亲生骨肉接到自己身边来教养,是她想要成全自己的野心,是她想要在江州这个地方有个家。
可很快她便悲哀地发现:
涨工资的速度远远跟不上房子涨价的速度。
路漫漫其修远兮。五年的血泪路走下来,她发现,攒钱的速度永远赶不上涨价的速度,而且距离越来越远。再等下去,也许到入土的那一天,海萍还是住在这10平方米的房子里。如果这幢古老的石库门房子不拆的话,她会一直租下去,一直节衣缩食,一直凑不够房钱,一直跟其他五家共用二楼半的那个小厕所,一直为多摊了几块钱的水费而怄气。也许到最后,就跟二楼的老李家一样,祖孙三代共住一间。放个屁声音大点儿三楼的楼板都震颤。
事实上,对于苏淳而言,海萍买房的决定,是一个对未来命运的“颠覆。”
如果没有海萍的坚持,没有这套房子,海萍没有嫁给苏淳,苏淳将来留在江州的话,那将来他所要面临的,便将会是老李家的命运:
祖孙三代共住一间,为了一套房子的打小打得头破血流,甚至还要拼上一把老骨头——如果将来还是买不起房子的话,那实现老舍笔下的《四世同堂》也未可知。
海萍买房的确掏空了家底,甚至还搭上了妹妹的幸福,但坦白说,如果苏淳没有支持海萍买房的决定,那他还会有如今开网店有宽敞房子住,不必担心房租涨价同女儿共享天伦之乐的悠闲日子吗?
而以上所列举的这些,是苏淳至死都没有想过的未来。
事实上,海萍买房这件事在苏淳看来一直都是不靠谱的。
因为,他着实没有想过海萍买房的进度会这么快,即便他一直在旁边当着甩手掌柜,无法提供帮助,而海萍在这件事上的韧劲儿,也是他完全没有想到的。
300个月,一年12个月,也就是说,未来的25年,直到海萍退休,他们终于可以在这个城市里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
这是一种物理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得排除一切外力,处于一种理想状态,没有风吹,没有摩擦,没有空气,什么都没有。意思就是,钞票不贬值,国家教育不收费,看病不花钱,老人不需要供养,不发生任何意外。
如果苏淳没有娶海萍,没有做那个其中的间接受益者,他将来要做的,就是这样的生活。
与未来的妻子凑合过日子,在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琐碎中渐渐消磨了最后的感情,还要因此担心朝不保夕的工作,这辈子都困难还不起的房贷,以及孩子的教育问题,如果没有海萍和海藻的付出,那将来苏淳要重复的,就是楼下老李一家悲哀琐碎的生活。
满心满眼的利己主义者
如果说海萍自私自利,那她的改变是为了孩子为了这个家,至少还有自己的正当理由,那苏淳则是个彻头彻尾的利己主义者。
事实上,苏淳满心满眼都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
为了成全自己的孝心,他可以瞒着自己的妻子扯谎说家中拿不出买房的钱,眼睁睁看着妻子为了能在江州有个家每天来回奔波,让自己的妻子做那个借钱的“恶人;”为了满足自己的自尊心,他可以去找旁人借六万块的高利贷,却又为了在外人面前保全自己的体面让妻子还钱,让海萍左右为难;为了买房子,他明明对海藻的事情早有察觉却还是为了半推半就地获取利益,选择去默认海藻做小三同小贝分手的举动……苏淳看似什么都没做,实则什么都做了。
他一直都是买房这条任务主线上的“推动者。”
而作为父亲,苏淳只是承担了这个名头,真正在为孩子为这个努力,只有海萍这个母亲一人。
对于苏淳而言,“生而不养”是他的常态,中国传统家庭式的“丧偶式育儿,”一直都在他的身上有所体现。
原著中这样写道:
他一年只在五一才见儿子一面。说实话,他对儿子几乎没有印象,所有信息都靠海萍传达。在他的意识里,很长一段时间,他都想不到自己是一个两岁孩子的爹。孩子在他的日子里并没有留下什么印记。
苏淳打心底里就有自己的想法:
作为父亲,他对这个孩子并没有什么感情。
即便他们是有血缘关系的,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他也委实对这个孩子没有什么感情,更没有什么太多的思念。
是以,他一直都不能理解海萍为何要如此执着地买房子的举动,更不能理解海萍往孩子身上所倾注的这份感情。
而背后的一切,其实就如海藻母亲所说的那样:
男人,是只管脱裤子,不管收种的。
事实上:
作为儿子,作为丈夫,作为父亲,作为女婿,无论是哪一种身份,苏淳都是极不靠谱的。
为了买房子,海萍不惜拿自己父母的养老钱垫进去,让自己父母的后半生老无所依;为了买房子,海萍甚至不惜拿自己妹妹要结婚钱来付出,为了买房子,海萍甚至可以眼睁睁看着海藻“跳火坑,”为此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为了买房子,海萍甚至可以吃一个月的清汤挂面,只为了咬牙省出那些钱来供房子,手段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
而苏淳呢?在他和海萍蜗居买房的这个过程里,一直尽最大努力的是海萍,他则在其中什么付出都没有。
对海藻的冷漠,令人心寒至极
苏淳,一边半推半就地享受着海藻出卖自己得来的利益,一边却又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指责海藻成为小三后的无底线,事实上,苏淳才是全书最为令人寒心的那个人。
苏淳曾经被海萍逼迫着向父母借钱,可后来拿到手的六万块,是他向高利贷借的。
而海藻最初借给了他们两万块后,继而又为了替海萍他们还上这六万块,彻底将自己贡献给了宋思明。
而得知苏淳借高利贷的那一刻,郭海萍彻底绝望——她的心里,除了没钱的痛苦,还有更深层次的对未来的感知:
生活的真相都藏在那些不加注意的小事里,她深切地知道,她这辈子依靠不上苏淳了,更依靠不上苏淳的父母了。在这场婚姻里,如果想要有一个房子,一个完完全全属于自己的房子,那么就只能靠她自己。
而原著里苏淳想要的,是想当一个一辈子都潇洒的男人。
如果他们能够得过且过,那海萍同苏淳的未来是可以凑合着过的,可偏偏他们有了孩子,偏偏他们必须要留在江州,偏偏他们不甘心,所以,便有了海萍无止境的付出,郭家两代人的努力,海藻牺牲自己牺牲幸福的资源,而苏淳呢?他一直都在沉默着,也一直都在暗自享受着这安逸。
苏淳对小姨子海藻一直都是以一种“爱屋及乌”的态度来看的。
试问:
如果海藻并不是海萍的妹妹,苏淳还会搭理海藻,又会有资格享受海藻付出一切后所带来的利益吗?
实际上,苏淳并不是一个“好男人。”
他看似是个好人,实则是个任何事都等着旁人去做,而后自己坐收渔翁之利的既得利益者。
最初买房子的时候,海萍苏淳拍板决定了,海萍问自己的父母拿来了10万块养老钱,甚至还要管自己的妹妹海藻借两万块让她延迟婚期,以此来做出最后的空间;而苏淳却推说家中经济窘困,不愿出钱,甚至还为了逃避海萍的数落,跑去借高利贷却又因为还不上,催促海萍来还钱,为此还搭进去了650块的利息,可最终还钱为此奔走了,一直都是海藻!
我们可以看到,苏淳对于海萍的这种付出自然是感恩戴德的,但对于海藻的这种行为则是万分唾弃的。
可他却一直都没有想过:
如果没有海藻,他们即便是再奋斗十年,在这里的房子也是买不起的,如果没有海藻的付出与资源共享,恐怕他们别说房子了,工作是否能保得住都未可知,就连苏淳被保释出来,都是海藻背后的宋思明在暗暗使力,而他却还天真地认为自己是“傻人有傻福;”如果他们买不上这套房子,如果海萍没有那份兼职的工作,那苏淳还敢有底气去选择把工作辞了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吗?而海萍是否又能有资源去当自己的中文老师来开学校呢?这一切的一切,都未可知。
而海萍嫁给这种人,又是何其可悲!
“海藻陷我与不义”这种话谁都可以说,但唯独苏淳不可以。
因为,一个既得利益者,一个什么都没有做就能得到一切躺赢的人,说出这种话,足够令人鄙夷,也足够令人唾弃。
不怕真小人,就怕伪君子,而苏淳就是典型的那种“伪君子。”
最后,惟愿你的余生不要碰上这种伪君子,因为,他的一个懦弱,害的,便极有可能是你的一生。
作者:花语迟,自由撰稿人,兼具浪漫主义与理性主义,专注女性成长与情感方面的写作,一个欢脱热爱阅读的女汉子。
热爱文字之美,卖字为生,相信有一天会成就更好的自己。
目前文笔浅薄,尚在磨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