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古诗词赏析(古诗词共赏2初唐四杰篇)
唐诗宋词古诗词赏析(古诗词共赏2初唐四杰篇)那就是,上书当朝右丞相刘祥道,向其陈述政见,表达自己出仕济世的满腔热血。这次上书,得到了刘祥道的赏识,并向朝廷推荐了王勃。15岁那年,王勃做了一件事,开启了他仕途的第一步。1.王勃: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出生在山西一个儒学世家,他的祖父是隋朝大儒王通,而名震后世的“五斗先生”王绩则是他的堂祖父。王勃本人自幼聪慧,年仅6岁便能赋诗作文,10岁时已饱览六经,12岁时王勃被家里人送去长安学医。
杜甫有诗曰: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这首诗赞的正是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
千年以后,文学史上对四人的评价,真的应了杜甫的诗词之意:王、杨、卢、骆四人的诗文文词洗练,大大扭转了初唐时期萎靡浮华的宫体诗风,给诗坛注入灵动的生活之气。
网络图,如侵权请删除
1.王勃: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出生在山西一个儒学世家,他的祖父是隋朝大儒王通,而名震后世的“五斗先生”王绩则是他的堂祖父。
王勃本人自幼聪慧,年仅6岁便能赋诗作文,10岁时已饱览六经,12岁时王勃被家里人送去长安学医。
15岁那年,王勃做了一件事,开启了他仕途的第一步。
那就是,上书当朝右丞相刘祥道,向其陈述政见,表达自己出仕济世的满腔热血。这次上书,得到了刘祥道的赏识,并向朝廷推荐了王勃。
又经过两年的努力,王勃以优异的成绩通过科举考试,被授予文职,当时年仅17岁,是当朝最年轻的官员。
网络图,如侵权请删除
此时的王勃春风得意,便一时兴起,洋洋洒洒写下了一篇《乾元殿颂》。
这篇文辞优美的颂词,呈给唐高宗帝,高宗看后赞叹不已,当时不满20岁的王勃,即被高宗称为“大唐奇才”!
后人常说王勃“一拍成名”,这《乾元殿颂》便是他成功拍高宗马屁的杰作!
此时的王勃,少年成名,心情愉悦,看前路,只觉前程似锦,这种积极的状态,从他当时的送别诗里都能看到。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这首脍炙人口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堪称送别诗的经典,正是这一时期的王勃,为一位去往巴蜀上任的朋友所写,虽是送别,却不见离愁,更多的是与君共勉,共赴前程。
有了高宗皇帝御赐的“大唐奇才”称号,王勃很快被举荐,得到沛王李贤赏识,成为王府修撰。
在王府当差,又才高八斗,王勃的仕途理应顺风顺水,一路开挂,但是,有句话说的也不错,叫做“伴君如伴虎”,皇亲贵族的差事不好当。
很快,王勃就从仕途的巅峰跌落谷底,只因一篇《檄英王鸡》。当时,王公大臣们流行斗鸡取乐,沛王和英王斗鸡时,王勃为讨好沛王,便写了这篇文章,讨伐英王斗鸡。
同样是拍马屁,一拍《乾元殿颂》,拍得龙颜大悦,而这二拍,斗鸡檄文,却让王勃仕途斗转直下!
这篇斗鸡的文章,写得依然是文采飞扬,可是传到了唐高宗那里,毕竟是一国之君,看问题的视角就是不一样,高宗说了,你这是不务正业呀,让你在王府是辅佐王爷将来成大业的,你这可到好,他们玩斗鸡,你还跟着起哄写文章。
高宗龙颜大怒,即刻下旨把王勃赶出王府,并流放至今四川成都一带。
流放期间,王勃的诗作,多为送别诗,如《秋江送别二首》、《江亭月夜送别二首》等。
《秋江送别二首》
早是他乡值早秋,江亭明月带江流。
已觉逝川伤别念,复看津树隐离舟。
归舟归骑俨成行,江南江北互相望。
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
这时王勃的送别诗,再也不见了当年的精神抖擞,而是尽显官场失意,背井离乡的孤独与忧愁。
公元671年,22岁的王勃从蜀地赶回长安,准备再次参加科考,后被朋友推荐,出任虢(guo)州参将,谁料,官运坎坷的王勃,这次没有逃脱宿命,因官奴一案,王勃的仕途之梦彻底粉碎了。
任参军期间,王勃一时心软,窝藏了一名犯了死罪的官奴,后来又害怕走漏风声,私自将这官奴杀了。(官奴一事,也有学者认为是王勃遭人陷害)
没想到,这事不久却败露了,按律当斩,也是王勃命不该绝,正赶上朝廷大赦天下,才逃过一劫,也才为后人留下了《滕王阁序》这千古绝唱。
官奴一案,王勃不仅自己入狱,还连累了父亲王福畴被贬到蛮荒地区,这件事对王勃打击很大,他的内心受到了强烈的谴责,也对仕途产生了畏惧心理。
也许正是这个原因,出狱后,他毅然放弃了重返仕途,官复原职的机会。
从小讲究孝道的王勃,出狱后,第一时间就是前往交趾(今越南境内)看望父亲。期间,途经南昌,恰逢洪州都督阎公在重阳节这一天大会宾客,王勃应邀出席。
阎公因新建滕王阁,准备让自己的女婿在宴会上作《滕王阁序》,来记叙这一盛事,也想借机展示一下佳婿才华。
阎公女婿假意推脱,说道,这要论作诗写赋,还是得大唐奇才。孰料,王勃不懂人情世故,竟不推脱,当众挥洒笔墨,阴差阳错地留下了千古名篇《滕王阁序》。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全篇一气呵成,毫无修改,奇思妙句比比皆是,滕王阁序中,仅成语就有这么多: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胜友如云、高朋满座、腾蛟起凤、钟鸣鼎食、云销雨霁、天高地迥、兴尽悲来等。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落笔的那一刻,这绝美的秋意,就和王勃这个名字一起定格成了永恒。
676年,长途跋涉一年多,王勃终于见到了生活困窘的父亲,并当面向父亲请罪。
王勃内心的愧疚也在见到父亲的那一刻才渐渐消失。
都说天妒英才,大概说的就是王勃的命运吧!不久后,王勃在回程中,南海就起了风浪,大船不幸遇难,他落水而亡。这一年,王勃仅27岁。
初唐四杰王勃的故事就讲完了,下一篇,我们一起分享初唐四杰杨炯的诗词人生!关注我@独书记忆,一起品诗中百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