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祭扫烈士墓500字的感受(童年的祭扫烈士墓)

祭扫烈士墓500字的感受(童年的祭扫烈士墓)只有过了迎九桥,才算真正进入农村了,因为那马路就完全变成了石砂路,洗得干干净净的白球鞋到了这里转眼就红扑扑的一层灰,变成灰鞋子了,更不要说偶尔开过的澄后线的公共汽车和极难得看见的卡车来去带来的令人窒息的灰尘了。一般到这里,兴奋的人群开始萎靡不振了,小学里,学校会在这里进行第一次休整,然后继续前行到林场门口,等到转弯迈上逐渐变高的高坡,才知道,我们的目的地马上就要到了。 从小学到黄山基本要走半天,早晨天蒙蒙亮就已经是第N次的爬起来看天气,待到赶到学校依然处在激动之中,同学们比的都是各自带了什么好吃的,一书包的吃的,挎左边,一壶水挎右边,外面皮带一系,大有点解放军打蒋匪军的架势,所以,当前面红旗招展,歌声和口号就成了大家发泄开心情绪的唯一办法,那本就不宽的人民路没有哪一次不被一路向东的我们的队伍所阻断, 君山今天看起来非常近,小时候那真的是恨不得跑断腿,但即便如此还是愿意去君山的,先不要谈扫墓

祭扫烈士墓500字的感受(童年的祭扫烈士墓)(1)

清明又要到了,我记忆深处强烈地反射出童年这个季节的兴奋、期待、不安、雀跃、沮丧,那都是这个季节的祭扫烈士墓带来的,也实在搞不清楚那个年代为什么会对于这个节日那么地敏感、那么多的情感反应、那么多的记忆深刻,这样的记忆甚至一直从那个中街深处的古老大宅院的幼儿园就已经开始......

祭扫烈士墓500字的感受(童年的祭扫烈士墓)(2)

到了大班,终于有资格可以去扫墓了,那个时候,扫墓对于我们这些六七岁的孩子来说是没有什么概念的,唯一的概念就是可以去玩个半天,就是连扫墓最为期待的吃一顿也是没有的,即使这样,扫墓依然是最为期待的事情。一早,同学们就整整齐齐的排好队伍,在幼儿园那个青砖院子里等待出发,看着中班、小班的幼儿羡慕地,完全肆无忌惮的羡慕到哭的神情里,洋洋得意的享受着这样的开心一刻,这可是在等了两年同样的经历、同样的羡慕嫉妒恨后换来的待遇——去中山公园扫墓了!

祭扫烈士墓500字的感受(童年的祭扫烈士墓)(3)

中山公园离幼儿园不算远,沿着中街的石子街经过人民小学、南菁中学,在武装部拐弯,再经过江阴的市中心虹桥头、走过实验小学,就到了那扇精制的铁门,铁门是要跨过一座小桥才能进入中山公园的西大门的,桥下是那条月带河,那时的河流一直往南延伸到实验小学那里。这一段路让我们在前前后后多名老师严苛的包夹下,走了一个小时的路才走到的,进门就是那座万寿山,我们在南北山之间的狭路里穿过,经过荷花池,六角亭往北拐,就到了烈士墓了。

祭扫烈士墓500字的感受(童年的祭扫烈士墓)(4)

说实在的,我到今天都不知道那个烈士墓是纪念哪一位革命先烈,烈士墓掩映在浓密的树林里,几十个幼儿园的孩子排成队完成了我们自己也搞不懂的仪式,因为这样的仪式是在老师严肃的"不准讲话!不准嘻嘻哈哈”的训斥下完成的,小朋友也无所谓,就那么几分钟的严肃,接下来就可以在万寿山的山脚坐一会,可以去六角亭坐一会,当然,不远处的高高的纪念孙中山先生大碑是不去的,也不允许我们过去玩,至于心心念念的那座万寿山也是没有资格去爬的,尽管这山已经爬过多次,但学校是无论如何不会准我们去的,看看院长陈老师严肃的表情就知道,就是荷花池也不准过去,只能坐在六角亭的地方,远远的眺望一下没有荷花的荷花池。幼儿园准时在午饭前结束活动,返回学校吃饭,幼儿园祭扫烈士墓就这样算是完成了。即使这样索然无味的活动也能够让大班的小朋友欣喜若狂,后来到了三年级对这样的活动嗤之以鼻的我们感到无法想象,因为在受够了那中山公园索然无味的扫墓的无趣以后,去君山扫墓成了我们中高年级的期待。

祭扫烈士墓500字的感受(童年的祭扫烈士墓)(5)

君山今天看起来非常近,小时候那真的是恨不得跑断腿,但即便如此还是愿意去君山的,先不要谈扫墓了,去君山意味着需要一天时间,换句话说,就可以带吃的了,这才是我们童年最期待的事情,至于去扫墓祭奠谁无所谓的,因为确实也不知道君山上有什么革命烈士墓的。沿着鸿渐街一路往北,出中山门往西,在进入北门前突然右拐就一路向北,翻过陶瓷厂西侧的高坡石屑路,就是上山的通道了,君山不高,但爬山却是非常累的,跑到顶上已经是大汗淋漓,被江风一吹真的很冷,所幸童年的我们才无所谓这些,依旧玩得开心,即使在都是碎石的休息地方也是玩得不亦乐乎,因为有吃的陪伴,那是全天下最开心的时候。

祭扫烈士墓500字的感受(童年的祭扫烈士墓)(6)

登上山顶,才知道江阴城有多大,几乎没有高楼的江阴城,能够一眼看见的也就是兴国宝塔,文庙的尖顶,百货大楼的三层房子,人民医院的三层大楼。倒是东面的黄山似乎矮了许多,像一条蟠龙卧伏在长江边,最好看的是朝西的长江,波光粼粼,蜿蜒曲折到天际尽头,怪不得当年君山要叫瞰江山了,这里确实是俯看长江的绝佳之地。君山大概除了看长江、看江阴城、看北大街、看黄山似乎再也没啥看的了。所以大多数去君山不是为了扫墓,而是为了春游,对我们孩子来说,就是吃一顿的开心了。

祭扫烈士墓500字的感受(童年的祭扫烈士墓)(7)

到小学毕业那一届,有机会去黄山了,那可是生平第一次去黄山,印象中的路是实在的远,远到去的时候雄赳赳,气昂昂的唱歌而去,回家是折腰懒惯的一群败兵,所有的记忆除了远、累、渴,倒是记住了那里的革命烈士墓,记住了从烈士墓西侧的马鞍山东麓上山的经历,记住了黄山顶上此起彼伏的各式炮台,当然也记住了黄山顶上看长江的壮阔和雄奇。

祭扫烈士墓500字的感受(童年的祭扫烈士墓)(8)

从小学到黄山基本要走半天,早晨天蒙蒙亮就已经是第N次的爬起来看天气,待到赶到学校依然处在激动之中,同学们比的都是各自带了什么好吃的,一书包的吃的,挎左边,一壶水挎右边,外面皮带一系,大有点解放军打蒋匪军的架势,所以,当前面红旗招展,歌声和口号就成了大家发泄开心情绪的唯一办法,那本就不宽的人民路没有哪一次不被一路向东的我们的队伍所阻断,

祭扫烈士墓500字的感受(童年的祭扫烈士墓)(9)

只有过了迎九桥,才算真正进入农村了,因为那马路就完全变成了石砂路,洗得干干净净的白球鞋到了这里转眼就红扑扑的一层灰,变成灰鞋子了,更不要说偶尔开过的澄后线的公共汽车和极难得看见的卡车来去带来的令人窒息的灰尘了。一般到这里,兴奋的人群开始萎靡不振了,小学里,学校会在这里进行第一次休整,然后继续前行到林场门口,等到转弯迈上逐渐变高的高坡,才知道,我们的目的地马上就要到了。

祭扫烈士墓500字的感受(童年的祭扫烈士墓)(10)

一过林场就有一条往山里拐的路,那里有一个大的烈士纪念碑,遇到清明节,来这里祭扫的单位非常多,经常是需要预约的,在这里我们快速地完成了祭扫烈士墓的全部程序,队伍就开始急匆匆的爬山了,这里有一条不是山路的路,好像是下雨天被水冲出来的一条沟而已,我们顺着石子沟一路攀爬,比爬君山好多了,不一会就到了那个最大的炮台,在那里,通过树的隙缝可以看到长江水与天际相连的水天一色,当然,所有自带的美食早就在这攀爬过程中被吃得所剩无几了,等到了炮台顶上席地而坐准备吃饭时,相当一部分的同学已经囊中空空如也,于是,嘴馋的开始讨、开始变着法的抢,要好的同学会分而食之,那个场景至今我都没有忘记。

祭扫烈士墓500字的感受(童年的祭扫烈士墓)(11)

此时也就十二点不到哎,学校已经开始通知返回县城,于是,完成了所有愿望的同学在失去目标的前提下,已经是强弩之末,这回家路上,也就成了败兵一群了。这样的过程从小学毕业一直到中学毕业,都是一模一样的腔调,只是到了高中,我们的体力更好,主意更多,回家的腔调也就更加多姿多彩的了,有顺着原路回家的,有从君山和黄山之间的农田斜插回家的,有好力气的甚至干脆到鲥鱼港和君山再转上一圈的,我呢,一般都选择从林场直插人民医院传染病房那个远远就能够看见的大楼,以它作为目标回家。

祭扫烈士墓500字的感受(童年的祭扫烈士墓)(12)

真正最累的要数中学里去申港于门桥的李沟头渡江战役烈士纪念碑的扫墓,那里埋葬着以营教导员郑立洲为首的111名革命先烈,其中大部分烈士都是无名烈士,他们是在胜利渡江以后遇到了从江阴溃逃而至的国民党21军的部队,这场敌强我弱的遭遇战中,111位战士光荣牺牲在李沟头一带,是在江阴渡江战役中牺牲人数最多的一战,当时的我们,真的在这个烈士墓前倒吸了一口冷气,这可是整整两个班级同学的数量呀,在中国革命即将成功的时刻光荣牺牲了,那时的我们是真正感受到烈士的光荣和对他们的崇敬的,虽然远离县城,但那种气氛是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所以,即使远也是心情沉重,哪里还顾得上辛苦和疲劳?比起烈士真的不知道好多少了。 原以为,这辈子的祭扫江阴烈士墓大概就从高中毕业以后再不会有了,却不料几年以后我居然回到了江阴,在县中做了老师,又带了学生去了江阴烈士陵园多次,大概这一生我在江阴祭扫烈士墓应该是最多的人了。

祭扫烈士墓500字的感受(童年的祭扫烈士墓)(13)

祭扫烈士墓500字的感受(童年的祭扫烈士墓)(14)

本文图片由网络朋友提供,仅是相近,特说明。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