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涟血书保存下来了吗(杨涟之死)
杨涟血书保存下来了吗(杨涟之死)惟我身副宪臣,曾受顾命。孔子云:“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持此一念,终可以见先帝于在天,对二祖十宗与皇天后土、天下万世矣。大笑,大笑,还大笑!刀砍东风,于我何有哉?打问之时,枉处赃私,杀人献媚,五日一比,限限严旨。家倾路远,交绝途穷,身非铁石,有命而已。雷霆雨露,莫非天恩,仁义一生,死于诏狱,难言不得死所。何憾于天?何怨于人?杨涟被害之后,魏忠贤下令狱卒仔细搜查杨涟随身之物。一牢头在搜检杨涟的枕头时发现了其临刑之前书写的血书,十分高兴,打算把血书拿去请赏。但当他看完这封血迹斑斑的遗言后,随即改变了主意。他藏起了血书,把它带回了家。他的妻子知道后,非常恐慌,让他交出去。牢头并不理会,只是紧握着那份血书,一边痛哭,一边重复着这样一句话:“我要留着它,将来,它会赎清我的罪过。”三年后,当真相大白时,他拿出了这份血书,昭示天下。血书全文:涟今死杖下矣!痴心报主,愚直仇人;久拼七尺,不复挂念。不
炎帝神农故里,编钟古乐之乡的随州,从来不乏英雄豪杰。
曾有人问我,你读了那么多史书,看过那么多帝王将相的传记,有何意义?上下几千年,可有一人,不求家财万贯,不求出将入相,不求青史留名,唯以天下、国家、百姓为己任,甘受屈辱,甘受折磨,视死如归?我答:我大随曾有一人,不求钱财,不求富贵,不求青史留名,有慨然英雄之气,万刃加身而不改其志。
这个人名叫杨涟。仁义无双,千秋永记。
明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8月28日夜,锦衣卫许显纯把一根大铁钉,钉入了杨涟的头顶。这一次,在历经了钢针作刷、铜锤击胸、土袋压身、铁钉贯耳等毫无人性的酷刑之后,奇迹没有再次出现,杨涟当场死亡,年五十四。伟大的殉道者,就此走完了他光辉的一生。
杨涟被害之后,魏忠贤下令狱卒仔细搜查杨涟随身之物。一牢头在搜检杨涟的枕头时发现了其临刑之前书写的血书,十分高兴,打算把血书拿去请赏。但当他看完这封血迹斑斑的遗言后,随即改变了主意。他藏起了血书,把它带回了家。他的妻子知道后,非常恐慌,让他交出去。牢头并不理会,只是紧握着那份血书,一边痛哭,一边重复着这样一句话:“我要留着它,将来,它会赎清我的罪过。”三年后,当真相大白时,他拿出了这份血书,昭示天下。
血书全文:
涟今死杖下矣!痴心报主,愚直仇人;久拼七尺,不复挂念。不为张俭逃亡,亦不为杨震仰药,欲以性命归之朝廷,不图妻子一环泣耳。
打问之时,枉处赃私,杀人献媚,五日一比,限限严旨。家倾路远,交绝途穷,身非铁石,有命而已。雷霆雨露,莫非天恩,仁义一生,死于诏狱,难言不得死所。何憾于天?何怨于人?
惟我身副宪臣,曾受顾命。孔子云:“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持此一念,终可以见先帝于在天,对二祖十宗与皇天后土、天下万世矣。大笑,大笑,还大笑!刀砍东风,于我何有哉?
这封血书,保存至今,如同历史天空中夺目的星光。看到它,你就看见了中国文人的骨气,看见了国士的脊梁。
呜呼!杨公之死,惨毒万状,暴尸六昼夜,蛆虫穿穴。毕命之夕,白气贯北斗,灾眚叠见,天地震动,其为冤天犹知之,而况于人乎?当其舁榇就征,自云阜抵汴,哭送者数万人,壮士剑客,聚而谋篡夺者几千人,所过市集,攀槛车看忠臣,及炷香设祭祝生还者,自豫、冀达荆、吴,绵延万余里。追赃令亟,卖菜洗削者,争持数钱,投县令匦中,三年而后止。
杨涟,生于1572年7月10日,字文孺,号大洪,汉族,籍湖广应山,今属湖北随州广水市。明末著名谏臣,东林党人,“东林六君子”之一,著有《杨忠烈公文集》传世。
杨涟惨死后,尸体草草葬于北京。崇祯初年诛灭魏忠贤阉党之后,杨涟冤案得以昭雪,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谥号“忠烈公”。家人去京城将榇木运回应山安葬。杨涟墓位于广水市南的龙兴沟天井涧,墓碑为其族人改革开放后重建。
杨涟故居位于广水市蔡河镇的照壁塆,其故居房舍己圯,有杨涟塑像,故居遗址仍清晰可见三进台阶遗迹。
随州市广水三潭风景区的杨公岭,建有忠烈亭,亭内有杨涟塑像,供后人瞻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