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庙为什么有济南五三惨案纪念碑(走进今日视线采访现场)
岱庙为什么有济南五三惨案纪念碑(走进今日视线采访现场)这些历史的遗存碑记,为我们记述了潮汕河溪交纵、摇橹划桨的古渡口、渡船,对人们的生产、生活的重要性。现今,随着时代的变迁,“行猛路不如搭着渡”,搭渡难已成为历史,废渡改桥已使交汇蜿蜒的潮汕溪河成为坦途。视频简介:2019年11月18日,汕头电视台今日视线民生档案栏目组到仙市村拍录“王岱立官渡碑“,澄海文博余俊丰接受民生档案栏目组李君姐采访,并介绍仙市官渡碑由来及碑文内容。本视频为现场小段录制。碑首为“澄海县正堂告示”,碑文为:“县主王爷碑示:仙市乡有横渡,为往来孔道,设渡船以利民,非扰民也。后人寝失其意,多索渡钱,而势力之家,遂动垂涎,据为己有,陋规相循,忘其所有。本县莅任滋土,曆知其弊。而锯渡者,互相争竞,控告不休。岂知江河原属官物,则渡亦官物,原无可私。今断归官渡,令居民江陈和等管理,仍旧纳课米,其往来人、有担者只许其取钱三纹,以为课米及修船之费,不得多索,并不许营官及土豪夺占,永著为例
王岱(1617-1686年),宇山长,号了庵。三楚名儒,湖南湘潭人。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己卯科举人。“甲申之变”隐居林泉,专心致志研读经史。他学识渊博,通贯典故,文章畅达,以诗文、书法名世,备受当时文人推崇。入清后,顺治初任湖南安乡县教谕,再迁湖北随州学正。康熙中以才学高应召入京授京卫学博。(据《湘潭县志》)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莅任澄海知县。
康熙年间王岱所立仙市官渡告示碑
澄海县苏湾都仙市村(今溪南镇仙市村)洪厝围一带,发现清代康熙年间澄海县王岱所立的仙市官渡告示碑,碑高1.3米,宽0.7米,厚0.17米,碑文为楷书,直行六行,自右至左排列书写。碑文如下
碑首为“澄海县正堂告示”,
碑文为:“县主王爷碑示:仙市乡有横渡,为往来孔道,设渡船以利民,非扰民也。后人寝失其意,多索渡钱,而势力之家,遂动垂涎,据为己有,陋规相循,忘其所有。本县莅任滋土,曆知其弊。而锯渡者,互相争竞,控告不休。岂知江河原属官物,则渡亦官物,原无可私。今断归官渡,令居民江陈和等管理,仍旧纳课米,其往来人、有担者只许其取钱三纹,以为课米及修船之费,不得多索,并不许营官及土豪夺占,永著为例,勒石永记。
视频简介:2019年11月18日,汕头电视台今日视线民生档案栏目组到仙市村拍录“王岱立官渡碑“,澄海文博余俊丰接受民生档案栏目组李君姐采访,并介绍仙市官渡碑由来及碑文内容。本视频为现场小段录制。
这些历史的遗存碑记,为我们记述了潮汕河溪交纵、摇橹划桨的古渡口、渡船,对人们的生产、生活的重要性。现今,随着时代的变迁,“行猛路不如搭着渡”,搭渡难已成为历史,废渡改桥已使交汇蜿蜒的潮汕溪河成为坦途。
而今,在溪南镇仙市村洪厝围,发现的这块康熙年间王岱石刻官府告示碑,记录了当年渡船纠葛、有势力之家据为己有,互相争竟,控告不休。而王岱为理顺民怨、关心民生,特勒石刻碑以还渡于民,反映了清代地方官府对处理水路、渡口及乡间诉讼的重视程度,同时也体现王岱莅澄任职期间廉正为吏、勤政爱民的具体表现和物证。
此碑更对考证澄海人文历史活动和津渡交通纠纷裁决,历史上对渡口的管理、收费依据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在仙市村村委会里,余俊丰解说王岱官渡告示碑
解说王岱官渡告示碑
李君姐采访,解说官渡告示碑文
广福庵内,七圣古庙
广福庵内,七圣古庙,当时人们要从古驿站过关,就要先拜平安,寓意平安走过去
广福庵内取景,解说七圣古庙及渡口相关历史
溪南创文民生亮点,溪南休闲绿道全程3-4公里,2018年政府投资约300多万建设这条绿道,从梅浦村溪南自来水厂开始,仙市村,最后到大新村,这条绿道的建成,带动了村边很多群众来这个运动和休闲,同时也抱着喜悦的心情,感受这里美好的环境。
溪南绿道
绿道上取景 远眺莲花山
溪南绿道上取景对面炮台山象山
寻常乡间,往往深藏着很多被尘封的历史故事,看完了王岱官渡告示碑,各位看官有何想法呢?我们也期待以后有更多令人惊喜的发现。
- (看完官渡碑记不过瘾,下期我带你看南溪渡另一块碑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