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过小年天津民俗(为嘛只有天津人过)
二十三过小年天津民俗(为嘛只有天津人过)天津卫讲究有喜事一定要吃面,天津话说“长接短送”,所以一般送人吃饺子,迎接则是吃面条。大年初二按照习俗讲,媳妇回娘家,姑爷算贵宾,作为座上宾,以前在四合院时都要走正门迎接。隆重地接待,那便是吃面条了,慢慢形成了这种习俗。“初一的饺子初二的面,过去天津一般讲究初二这天得吃顿捞面。”初二的捞面得是打卤面,据说面条不能掐断,挑面的时候要顺顺当当放到碗里。其实,姑爷节的说法其实不太确切,节日的主人公一般是被推崇和尊敬的对象,而天津姑爷过节,不仅仅要携带礼品奔赴丈母娘家,而且进门就得干活。姑爷节更多的是天津人一种调侃的说法。天津人好面子,讲究礼尚往来,特别是上了年岁的老天津人更是如此,姑爷们行如此“大礼”,丈母娘们自然也得有所表示,所以就算家境一般,也得由丈母娘挑头,中午全家一块儿下个馆子,所以这一天街头巷尾人流如织,饭馆酒店家家爆满。吃面条
在天津,“大年初二”与“大年三十儿”“大年初一”“大年初五”“正月十五”比肩齐名,是春节中重要的年俗节日。这一天,是女婿给岳父母拜年的日子,全国不少地方都有初二回娘家的习俗,但称姑爷节的,天津“独一份”。吃面条、接财神、送“财水”、姑爷节……说起来,大年初二这天,咱天津传统习俗讲究可不少!
姑爷节
这一天,是天津的姑爷们给岳父母大人拜年的“法定日子”,姑爷们不管多忙,都要提着点心盒子带着妻子儿女去岳父岳母家过节。每逢大年初二早晨,天津街头便会出现类似大迁徙似的景象,丈夫双手拎着各式各样的礼品,妻子带着孩子,一家三口奔赴女方家。
旧时过年,天津人回娘家是在初六。新中国成立初期,春节的法定假日是初一、初二、初三。三十晚上,夫妻在婆家共同守岁,初一已人困马乏,而初三要为初四上班做准备,因此人们只好选择初二回娘家,不过那时女方自己一个人回娘家的比较多。至于姑爷节是近几十年才兴起的,而后逐渐形成年俗,具体时间无法考证,大约在上世纪70年代初期就已经形成了趋势。不过具体起名为姑爷节的叫法则稍微晚一些。姑爷节差不多是和“黄大发”同时在津城兴起的,报纸上那时出现了“姑爷节”的叫法,当时还配了张图:一辆玻璃上面贴了几对吊钱的“黄大发”停在那儿,等着双手拎满礼盒的姑爷上车。后来相关的报道越来越多,提倡这种夫妻双方回娘家的行为,逐渐形成了舆论。
其实,姑爷节的说法其实不太确切,节日的主人公一般是被推崇和尊敬的对象,而天津姑爷过节,不仅仅要携带礼品奔赴丈母娘家,而且进门就得干活。姑爷节更多的是天津人一种调侃的说法。
天津人好面子,讲究礼尚往来,特别是上了年岁的老天津人更是如此,姑爷们行如此“大礼”,丈母娘们自然也得有所表示,所以就算家境一般,也得由丈母娘挑头,中午全家一块儿下个馆子,所以这一天街头巷尾人流如织,饭馆酒店家家爆满。
吃面条
“初一的饺子初二的面,过去天津一般讲究初二这天得吃顿捞面。”初二的捞面得是打卤面,据说面条不能掐断,挑面的时候要顺顺当当放到碗里。
天津卫讲究有喜事一定要吃面,天津话说“长接短送”,所以一般送人吃饺子,迎接则是吃面条。大年初二按照习俗讲,媳妇回娘家,姑爷算贵宾,作为座上宾,以前在四合院时都要走正门迎接。隆重地接待,那便是吃面条了,慢慢形成了这种习俗。
捞面席高端显赫用料名贵讲究,但平常百姓日常吃就略显奢侈,于是平民化的四碟捞面就走进了千家万户,并且一直延续至今。按照天津老例儿,大年初二一定要摆上一桌配四碟菜的打卤面,这独特的“四碟捞面”在其他地区难得一见。“四碟”指的是一碟海鲜菜、一碟酸甜口的菜、一碟炒鸡蛋和一碟菜码。一般来说,这四碟捞面包括鲜美的清炒虾仁、鲜软的炒鸡蛋、鲜香的肉丝炒香干、酸甜的糖醋面筋丝。
此外,菜码也是四碟捞面重要的一个环节。天津卫吃捞面讲究菜码必须齐全,尤其注重时鲜蔬菜相佐,土豆丝、洋白菜丝、小水萝卜、蒜苗、菠菜、绿豆芽、胡萝卜丝、白菜丝、黄瓜丝、豆角丝、韭黄等要抢鲜吃,而且还要配上煮青豆、煮黄豆…总之是各种的颜色、各样的菜码。“卫嘴子”认为这样待客才够档次。
吃四碟捞面时盛面也有讲究,很多外地人看着一桌丰富的配菜直接就盛了满碗面,那可就外行了。一般来说吃四碟捞面也就盛一碗的三分之一或者四分之一的面,因为浇上卤子,加上炒菜再配上菜码就变成了“冒尖”的满满一碗,也难怪很多人吃四碟捞面直叹“眼大肚子小”了。
财神推开“黄大门”
除了食俗,正月初二过去在天津也是财神推开“黄大门”的日子。旧时正月初二,天津人家家迎财神,寻常人家备一尾活鲤鱼、一盘鲜羊肉、一整只公鸡和其他干鲜供品。旧时也有初一晚上送柴的,这些人将整批的秫秸,分成四五根一捆,贴上“真正大金条”字样,挨门去送。初二这天,如果第一位拜年的姓柴,主家以之为吉。如果史姓、黄姓,则为不利,因为“史”、“死”同音,商店歇业为之“黄”,这些都反映了大家求财致富的思想观念。
画片《黄大门》描绘了初二迎财神的传统年俗,画了一个殷实的天津大户人家正月初二“迎财神”的场面。这一天,全家人高高兴兴地过年,圆桌旁女人们包着饺子,有擀皮的,有捏饺子的,有和面的,女主人抱着孩子在一边观看;灶头旁,有进柴火的,有煮饺子的,里屋两个小少爷下着围棋,男主人带着小姐正在敬财神。这时“黄大门”打开,两扇门书写着“天赐吉祥、人希福禄”,财神爷捧着如意与招宝天尊叫门,性急的白马驹驮着元宝兴冲冲飞进门来,男主人双手相拜,全家一脸的喜气。
农历正月初二“祭财神”的习俗,在天津也由来已久,迄今犹流传民间。旧时天津祭财神的习俗,让卖鲤鱼的、卖羊肉的、卖秫秸的生意火了起来。旧时祭财神,家家还要买一张财神祃,即在纸上印制的财神像,天津人谓之 “纸马”或“甲马”,为此卖财神祃的纸马铺生意也十分兴旺。
此外,过去每年正月初二这天,总是天刚亮水夫就来了,除了挑着水,手里面还会拿着一把柴火,一敲门喊一声:“给您进财(柴)水来了!”
今天大年初二
天津“姑爷节”
你准备好送什么去
讨丈母娘的欢心了吗?
赶紧做一顿“四碟捞面”吧!
这一碗香喷喷的捞面上桌,
想要丈母娘不爱你都不行呀!
编辑 | 霍然
综合 | 今晚报、城市快报、新华社、每日新报等
天津广播新媒体编辑部独家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