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马未都拒绝饭局后来怎么样了(令人羡慕的饭局达人马未都)

马未都拒绝饭局后来怎么样了(令人羡慕的饭局达人马未都)还记得在改革开放的初期,个体饭馆才刚刚冒头,能下一回馆子便是这一年当中的大事,马未都还记得当时人们没什么钱,但一聊起饭馆里的酱爆鸡丁、油焖大虾、熘肝尖大伙是一边说,一边咽口水。可见“吃”这件事对于广大老百姓来说有多重要,所谓民以食为天嘛,三饱两倒是那个年代的人一天之中最大的奢侈。马未都从小在部队里长大,相比一般胡同里的老百姓来说日子要过得富足多了,但仅仅也只是限于温饱,真说山珍海味,别说吃了,那是见都没见过。马未都所以北京人见面打招呼都问:“吃了吗您?”

作为50后这一代人,童年最大的记忆可能就是一个字“饿”,哪怕是在这北京城里也少有见饭不亲的人。

像从小在沙滩一代成长起来的李诚儒,今天一说起来那是京城里响当当的人物,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北京城里有个“京城四李”的说法,李诚儒便是其中一位,90年的时候他个人闲置的财产就已经过亿。

马未都拒绝饭局后来怎么样了(令人羡慕的饭局达人马未都)(1)

李诚儒

可按他自己地说,在21岁之前他就没吃过饱饭,人生中第一次体会吃饱的感觉还是在北京电影院上学的时候,他吃下了两个鸡蛋,一碗粥,还有20个牛肉包子,好不容易吃一顿饱饭,还是占的公家便宜。

马未都从小在部队里长大,相比一般胡同里的老百姓来说日子要过得富足多了,但仅仅也只是限于温饱,真说山珍海味,别说吃了,那是见都没见过。

马未都拒绝饭局后来怎么样了(令人羡慕的饭局达人马未都)(2)

马未都

所以北京人见面打招呼都问:“吃了吗您?”

可见“吃”这件事对于广大老百姓来说有多重要,所谓民以食为天嘛,三饱两倒是那个年代的人一天之中最大的奢侈。

还记得在改革开放的初期,个体饭馆才刚刚冒头,能下一回馆子便是这一年当中的大事,马未都还记得当时人们没什么钱,但一聊起饭馆里的酱爆鸡丁、油焖大虾、熘肝尖大伙是一边说,一边咽口水。

马未都拒绝饭局后来怎么样了(令人羡慕的饭局达人马未都)(3)

熘肝尖

真有人带着大伙进了饭馆,一开始是有说有聊,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可一到结账的时候大家就都蔫了,一个个面面相觑。甚至有的人吃半截儿饭就找个借口先颠儿了。

但这样的镜头从90年代开始慢慢就收敛多了,尤其是像马未都这种层次的人,在当时北京的文化界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京圈”的概念。凡是在北京城里叫得响的,有头有脸儿的人物常常会聚在一起吃吃喝喝。

马未都拒绝饭局后来怎么样了(令人羡慕的饭局达人马未都)(4)

京圈饭局

作为第一批富起来的人,大伙小时候那可是都挨过饿,好不容易如今腰包足了,日子好过了,到饭馆大吃大喝就是典型的报复性消费。

后来,饭馆吃饭的目的开始变得不同,一开始那是纯粹为了吃而吃,为了解馋打牙祭。后来吃饭就复杂多了,成为了求人办事或日常交际应酬的一种托辞。到外面请客吃饭的意义也就常常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了。

马未都拒绝饭局后来怎么样了(令人羡慕的饭局达人马未都)(5)

京圈饭局

至今马未都都能回想起自己第一次参与重要饭局的经历,那是在建国饭店刚刚开张不久,当时这家饭店是少有的五星级饭店,请客的主人是一个港商。这样的画面大概在大伙的脑海中已经有画面了,在王朔、马未都、叶京他们参与编剧的作品当中有对这种情形和场合进行过大量的描写和还原。

和我们平日在热火朝天的饭馆大堂中推杯换盏不同,大伙实行的是分餐制,每个人面前都摆着很精致的吃食,但量都不大,挺大的盘子当中就一个芯儿,每人身后都站着一个服务员,专人服务,这边刚夹了一口菜后边毛巾就递上来了。

马未都拒绝饭局后来怎么样了(令人羡慕的饭局达人马未都)(6)

马未都

这位港商一共安排了五桌菜,每桌坐十个人,一共五十个人。到结账的时候众人一看全傻眼了,一桌八百块,一共4000块钱。这在当时是一大笔钱,要知道这是兴“万元户”的年代,谁家里要是有一万块钱的存款,那您可就算是有钱的家庭了,可这个主人一顿饭就吃掉了几乎半个“万元户”。能参加这样的饭局也足以见得马未都在当时是怎样的咖位了。

走出饭店的大门,大伙互相看了看:“你吃饱了?”。

“没吃饱,你呢?”。

那位摇头:“我也没吃饱”。

“得,哥儿几个,咱还是找地儿吃碗卤煮去吧”。

马未都拒绝饭局后来怎么样了(令人羡慕的饭局达人马未都)(7)

节目中的马未都

到了胡同口,借着路灯下面那点微光,几个人围坐在一个露天的小桌子旁,坐着小马扎,一人又吃下去一碗卤煮。几个人互相看着,都笑了,心想这顿饭吃的。大伙算明白一道理,还是我们路边的卤煮最瓷实。

虽然第一次带有浓浓商务色彩的饭局只吃了个半饱儿,但这也成为了马未都整个“饭局生涯”的起始点。

马未都拒绝饭局后来怎么样了(令人羡慕的饭局达人马未都)(8)

饭局中的马未都

随着社会的发展,类似于这样的饭局越来越多,也慢慢开始形成了一定的布局,几个人把桌子一围,每个人扮演的角色也就都写在了脸上,时间一长,谁是求人办事的,谁是给人办事的,谁是请客买单的,谁是请来作陪的,这三巡酒下来,他便一清二楚。

大部分情况下,以马爷在北京城的“江湖地位”来说,大多数情况他都是被请来作陪的,您可不能小看“作陪”这个角色,一般都是一些身份和地位比较高的人,或者两边的人他都认识,是能够一手托两家的这种角色。

马未都拒绝饭局后来怎么样了(令人羡慕的饭局达人马未都)(9)

饭局中的马未都

用马爷的话讲:“作陪之人可能会决定这件事情最终的走向”。也就是说求人办事的人能不能说动被求之人把事情应下来,全看作陪的人面子大小了。

有一年,马爷的一位朋友来北京的时候拜访了他,请他作陪参与一个饭局。因为这位朋友欠了一个饭店老板的人情,送钱送物人家不好意思收,于是他想通过去这家饭店消费的方式来还这位老板的人情。

马未都拒绝饭局后来怎么样了(令人羡慕的饭局达人马未都)(10)

节目中的马未都

这位朋友在北京人生地不熟,吃饭总不能自己一个人去吧,他恳请马爷出马并且再带上几个京城里的大咖,给自己涨涨面子。

于是马爷答应了对方的请求,过了几天,对方开车去家里接走了马爷和他的朋友。

在这位朋友的带领之下几个人走进了这家饭店中最大的一个厅,从饭店整个的装潢来看,极其奢华,想必这顿饭也一定价格不菲。

马未都拒绝饭局后来怎么样了(令人羡慕的饭局达人马未都)(11)

马未都

得知自己的朋友来店里吃饭,这位老板怎么也得露个面儿,就座之后他抬头一看:“这不是马先生吗!”。

说罢,他端着一杯酒毕恭毕敬走到马爷跟前,一饮而尽。

朋友显得非常得意,他知道自己今天请马爷来算是请对了人。

马未都拒绝饭局后来怎么样了(令人羡慕的饭局达人马未都)(12)

节目中的马未都

而到结账的时候,老板拦着马爷这位朋友:“今天马爷大驾光临,我怎么能让你掏钱,平时我想请都请不来,就冲马爷赏脸光顾,这顿饭必须免单!”。

咱也不知道马未都这位朋友到底是怎么想的,他的动机实在是不好揣测呀。不管怎么说,那些年马爷参加的饭局中乐子挺多。

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的变迁,以及社会文明价值的重新塑造,马爷慢慢开始远离这些饭局。

马未都拒绝饭局后来怎么样了(令人羡慕的饭局达人马未都)(13)

马未都

同时他也呼吁今天参加饭局的人们也应该去理性看待请客吃饭这件事。如果是为了面子,为了所谓的礼节而摆上一大桌子吃不完的菜,这种饭局基本上自己有一回就不会再有二回了。

这也符合今天我们全社会所提倡的节约粮食,杜绝浪费的观念。就像北京人常说的

马未都拒绝饭局后来怎么样了(令人羡慕的饭局达人马未都)(14)

马未都

“包子有肉不在褶上”。一个人的财富象征,或者对客人的热情与尊重不该体现在餐桌浪费的基础上。

所以那些还准备请马爷吃饭的人,您可得想好了,铺张浪费的饭局可不是马爷的“菜”。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