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我们的博物馆镇馆之宝是什么(我们的博物馆镇馆之宝)

我们的博物馆镇馆之宝是什么(我们的博物馆镇馆之宝)珐琅代表作■收藏周刊记者 潘玮倩后母戊鼎油画《木美人》陈容《墨龙图轴》

我们的博物馆镇馆之宝是什么(我们的博物馆镇馆之宝)(1)

宋徽宗亲笔画作

我们的博物馆镇馆之宝是什么(我们的博物馆镇馆之宝)(2)

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

我们的博物馆镇馆之宝是什么(我们的博物馆镇馆之宝)(3)

富春山居图(无用师)

我们的博物馆镇馆之宝是什么(我们的博物馆镇馆之宝)(4)

战国牛虎铜案

我们的博物馆镇馆之宝是什么(我们的博物馆镇馆之宝)(5)

后母戊鼎

我们的博物馆镇馆之宝是什么(我们的博物馆镇馆之宝)(6)

油画《木美人》

我们的博物馆镇馆之宝是什么(我们的博物馆镇馆之宝)(7)

陈容《墨龙图轴》

■收藏周刊记者 潘玮倩

珐琅代表作

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

故宫博物院

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 元 通高13.9cm 口径16cm 足径13.5cm。清宫旧藏。

炉铜胎 圆形 鼓腹 象首卷鼻耳 圈足。炉颈部浅蓝釉地 饰黄、白、红、紫四色菊花12朵。腹部宝蓝釉地 饰红、白、黄三色掐丝珐琅缠枝莲花6朵。其下饰莲瓣纹一周。

此器釉质莹润 有的部分釉质呈玻璃般的透明状 珐琅色泽浑厚谐调 富丽典雅 是一件高水平的元代掐丝珐琅作品。唯其铜胆、象耳和圈足为后配。

黄公望最重要作品

富春山居图(无用师)

台北故宫博物院

纸本 水墨画 纵33厘米 横636.9厘米。

至正七年(1347年) 年岁渐老的黄公望回归浙江省富阳县富春乡 同门师弟无用师同往 黄氏为无用师描绘富春山景色 到至正十年(1350年) 历三四年方完成 时黄氏八十二岁 是其传世最重要的作品。

《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由六纸接成 长逾六公尺 第一纸前有残补痕迹。明末曾经火厄 裁裂前段部分现藏浙江省博物馆。画卷笔墨堆叠层出 山石勾勒皴染变化多样。全卷山体从浑圆迫近、层叠后偃 平缓坡岸乃至耸峙山峰 具丰富的山水形态。此画卷不仅是富春的隐居景致 更是黄公望探索自然造化后的理想山水形象。

力与美的极高体现

战国牛虎铜案

云南省博物馆

战国牛虎铜案 是云南青铜文化艺术的杰作 也是云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器物主体为一头大牛 站立状 牛角飞翘 背部自然下落成案 尾部饰一只缩小了比例的猛虎 虎做攀爬状 张口咬住牛尾;大牛腹下中空 横向套饰一只站立状小牛。大牛与小虎用模铸造 一次成型 小牛则另铸再焊接于大牛腹下。作为滇国的一件祭器 牛虎铜案在力学和美学上都达到了极高水平 几近完美。

中国第一大鼎

后母戊鼎

中国国家博物馆

后母戊鼎的年代在商后期 约公元前14~前11世纪。高133厘米、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重832.84千克 是目前已知中国古代最重的青铜器。器腹部内壁铸铭“后母戊” 是商王母亲的庙号。

“后母戊”青铜方鼎器身与四足为整体铸造 鼎耳则是在鼎身铸成之后再装范浇铸而成。铸造此鼎 所需金属原料超过1000千克。制作如此大型器物 在塑造泥模、翻制陶范、合范灌注等环节中 存在一系列复杂的技术问题。“后母戊”青铜鼎的铸造 充分说明商代后期的青铜铸造不仅规模宏大 而且组织严密 分工细致 足以代表高度发达的商代青铜文化。

瑞鹤图

宋徽宗亲笔画作

辽宁省博物馆

本卷绢本 纵51厘米 横138.2厘米。右图左书 设色绘彩云弥漫的天空中现出一座宫殿的屋顶及斗拱 十八只丹顶鹤飞翔于宫殿上空 另有二鹤立于殿脊鸱尾上。赋色浓艳 界画工整。

画后瘦金书题诗并记 款署“御制御画并书” 并有“天下一人”签押及“御书”印。从书法风格及款印可知此卷书画皆为宋徽宗赵佶所作 赵佶能书擅画 传世作品颇多 但多为“代笔”及“御题画” 此卷作为其“亲笔”弥足珍贵。从形制看此卷或为散佚的《宣和睿览册》之一。

此卷后有元来复跋 曾经《石渠宝笈·续编》、《石渠随笔》著录 元明流传状况无考 入清为内府收藏。末代皇帝溥仪逊位之后 以赏赐其弟溥杰的名义将其携出清宫 经天津运往长春伪皇宫。其后辗转入藏东北博物馆 即今辽宁省博物馆。

中国最早的西洋油画

油画《木美人》

新会博物馆

油画《木美人》 俗称“烂大门” 是两幅在厚木板上的油画仕女图。原供奉于司前天等村天后庙 新中国成立后移交由新会博物馆收藏。

画像通长160厘米 左右相对 人像面部显示出白色人种特征 梳有高髻 穿低领汉式襟衣。该画是中国最早的西洋油画之一 公认为新会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2005年 该文物应邀参加《东西汇流》粤港澳文物大展。2012年中央电视台《国宝档案》播出纪录片《木美人》。2016年先后到广东省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展览 2016年底到韩国展览。

南宋画龙最高水平

陈容《墨龙图轴》

广东省博物馆

《墨龙图轴》绘于南宋(1127-1279年) 绢本 墨笔 纵205.3厘米 横131厘米。

陈容 字公储 号所翁 福建长乐人 端平二年(1235年)进士 官国子监主簿 善画墨龙。此图风格雄奇 笔法雄健 是传世珍品。

此作品被专家认为代表了南宋时期画龙的最高水平。自古就有善画龙的画家。“画龙点睛” 就是南朝梁画家张僧繇画龙的故事 但可惜没有传世。也许是到了南宋 陈容的墨龙图一出 为世人所认可 成为龙的定型 于是以前的龙图就渐渐消亡了。中国的龙 形成一种“龙文化”。影响而及日本 凡有龙的图像 也大多是仿陈容的墨龙。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