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砖塔胡同的历史(700岁的砖塔胡同历经沧桑)
北京砖塔胡同的历史(700岁的砖塔胡同历经沧桑)出了小院,不禁想再看一眼这个与众不同的胡同,然后就在门口看到了介绍,才发现这里果真是有些不同寻常。这里先后曾是清朝的和硕定亲王府和朗贝勒府,而这位贝勒爷正是末代皇后婉容的姥爷。这么说来,这里虽然已经市井化多年,但是毕竟脱胎于权贵,底子还是在的。这可能就是为什么我会觉得这个胡同不太一样的原因吧。义达里历史介绍元代万松老人塔塔就是一座塔,质朴简约,坐落在一座小院落里,在门口往里张望了一下,院中一切尽收眼底,我便接着往南走。没走几步,就到了缸瓦市礼拜堂。上次其实经过这里,只是没好好看,这次拍了照片,算是到此一游了。正在盘算着接下来要去哪的时候,地图显示这里有个礼亲王府。于是过马路,希望从对面的胡同穿过去。进了胡同,便发现这个胡同的似乎有些不同,再往里走,四处转了转,发现胡同本身就像是个大院子,院落各处散落着平房或是楼房,院落的过道虽然狭窄,但是很干净,过道边种着小花,房子之间搭着葡萄架。相比其它
周六的一大早,我却睡不着了。于是利索地起床,开始了自己的行走之旅。因为疫情的关系,不想坐车,然后又想快走甩掉些肥肉,所以这次的目的地是离家不远的,西四附近的砖塔胡同和万松老人塔。
出门穿过金融街一路向东,很快便到了砖塔胡同。胡同看起来很普通,一个个大杂院交织在一起,成为一条东西向的长巷子。因为见地图上标着张恨水博物馆,就认真地找了找,但是在两条胡同中穿梭往复,却没找到,于是放弃了。
后来证明放弃是明智的,因为博物馆已经被拆除了,应该是地图没有更新。在砖塔胡同中穿行,必须要学会放弃和转向。不仅张恨水博物馆不见了,鲁迅曾经住过的地方也没有了,老舍曾经描写过的地点也消失了。作为北京第一条有文字记载、且至今还留存的胡同,它在经历了700多年的朝代更迭,拆拆建建和人来人往后,只要它还存在着就已经是时间的馈赠,不能再要求过多了。
带着这样淡然的心态出了胡同东口,右转便看到万松老人塔,倒是得来全不费功夫。这塔是元代著名僧人万松老人的灵骨塔,因为塔用砖制成,所以挨着塔的胡同便叫做砖塔胡同,一切都顺理成章。
元代万松老人塔
塔就是一座塔,质朴简约,坐落在一座小院落里,在门口往里张望了一下,院中一切尽收眼底,我便接着往南走。
没走几步,就到了缸瓦市礼拜堂。上次其实经过这里,只是没好好看,这次拍了照片,算是到此一游了。正在盘算着接下来要去哪的时候,地图显示这里有个礼亲王府。于是过马路,希望从对面的胡同穿过去。进了胡同,便发现这个胡同的似乎有些不同,再往里走,四处转了转,发现胡同本身就像是个大院子,院落各处散落着平房或是楼房,院落的过道虽然狭窄,但是很干净,过道边种着小花,房子之间搭着葡萄架。相比其它胡同,这里非常的整洁、雅致。虽然外面就是热闹的西单大街,这里却很有些闹中取静的闲适。
义达里历史介绍
出了小院,不禁想再看一眼这个与众不同的胡同,然后就在门口看到了介绍,才发现这里果真是有些不同寻常。这里先后曾是清朝的和硕定亲王府和朗贝勒府,而这位贝勒爷正是末代皇后婉容的姥爷。这么说来,这里虽然已经市井化多年,但是毕竟脱胎于权贵,底子还是在的。这可能就是为什么我会觉得这个胡同不太一样的原因吧。
仍然没有忘记自己的目的地是礼亲王府,所以继续找路,最终看到了。王府已经成了军队的驻扎地,门口有士兵把守着,所以没拍照片。王府里仍然是旧时的房屋,数座高房大瓦立在院中,仍在彰显着它昔日的气派。
在冬日的清晨,穿过起源于元朝的胡同、砖塔、经过西洋的基督教堂,然后驻足于清朝的王府,一路上所有的景观已不是昔日的面貌,但所有的物是人非已经被时间悄然接纳。管它是辉煌还是落寞,都交给时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