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萍剑有多少式(青萍剑概述)
青萍剑有多少式(青萍剑概述)传承谱系诗曰:行云流水似飞凤,优妙神其内含中,攻防进退招式清,千变万化技无穷杨氏青萍剑共分一至六路,各为一个演练套路,可单练又可对练又可用于技术实用,是目前保留比较全面的杨氏老套青萍剑法。基本使用剑法包括:刺、剪、挑、砍、劈、挂、抛、斩、撩、托、拨、挫、云、截、绞、点、崩、抹、拦 、架等。步型包括:弓步、马步、仆步、虚步、歇步、丁步等。步法包括进步、退步、开步、并步、插步、盖步、绕步、跳步、跃步、旋转等。剑谱记载着杨棣园1856年手抄原序、动作名称、剑断技法等。主要特征一路是入门套路,要求功架准确,招势清晰,手脚协调,步法灵活,剑身合一。二路特点在一路的基础上增加了腰身的协调性,剑法变化的灵活性,动作美观大方,给人以美的享受。三路四路的特点以熟练剑法为主,剑法式式相连,动作招中套招,式中连式,更加连贯协调。同时增加了一些不常见的动作,如仰身平衡刺剑,以适应各种剑法的变化。五路六路演练起来形
一、杨氏青萍剑之由来
青萍剑是我国四大名剑之一,在武林中享有盛名,尤其在河北沧州一带流传较广。
青萍,又名浮萍,常漂浮于水平面之上,寄身流波,随风摩倾,来去飘忽,任其自然,点点青翠溶于起伏荡漾之中。雍容坦荡,悠然陶然,给人以洒脱无羁,轻松明快的感觉。古人喜剑,往往视剑为重器,宝而藏之,并且常给某些器起一个典雅别致的名字,“青萍剑”就是这样命名的古剑之一。如东汉陈琳在《答东阿王笺》中就有语云,“君侯体高世之才,秉青萍,干将之器”。唐代诗人李白在《与韩荆州书》一文中亦云:“庶青萍,结绿,长阶于薛,卞之门”。文中青萍均系青萍剑之代称,可见在东汉、唐就已有青萍剑的名字。据传青萍剑能切玉断金,吹毛立刃,锐利无比。演练起来,形如高山流瀑,长河泻波。虽起伏跌宕,而无间断塞滞之迹,青萍剑借此命名,取其剑器优质,资质优美之意,真是恰到好处。
基本内容
杨氏青萍剑共分一至六路,各为一个演练套路,可单练又可对练又可用于技术实用,是目前保留比较全面的杨氏老套青萍剑法。基本使用剑法包括:刺、剪、挑、砍、劈、挂、抛、斩、撩、托、拨、挫、云、截、绞、点、崩、抹、拦 、架等。步型包括:弓步、马步、仆步、虚步、歇步、丁步等。步法包括进步、退步、开步、并步、插步、盖步、绕步、跳步、跃步、旋转等。剑谱记载着杨棣园1856年手抄原序、动作名称、剑断技法等。
主要特征
一路是入门套路,要求功架准确,招势清晰,手脚协调,步法灵活,剑身合一。二路特点在一路的基础上增加了腰身的协调性,剑法变化的灵活性,动作美观大方,给人以美的享受。三路四路的特点以熟练剑法为主,剑法式式相连,动作招中套招,式中连式,更加连贯协调。同时增加了一些不常见的动作,如仰身平衡刺剑,以适应各种剑法的变化。五路六路演练起来形如高山瀑布,长河泄波,无间断塞滞之迹。技击时,招法清晰,步法灵活,用法巧妙,变化莫测。
诗曰:行云流水似飞凤,优妙神其内含中,攻防进退招式清,千变万化技无穷
传承谱系
一代 潘玄圭 清朝康熙年间、江西龙虎山天师府道长
二代 孟皎华 清朝乾隆年间、山东沂水泥古庄人道士
三代 冯希汤 清朝道光年间、济南临邑人,系南宫全真道士
四代 杨棣园 清朝道光末年、咸丰初年,山东无棣人,著名剑法大师,咸丰六年写有青萍剑手抄本
五代 李冠铭 清朝道光末年、咸丰初年、沧州大六合门祖师
六代 王殿臣 清朝咸丰年间、沧州成兴镖局镖师
七代 李树亭 (生于1863-去世1939年)留有青萍剑谱在世
八代 李志云 (生于1911-去世1984年)保存并整理青萍剑谱
九代 李俊德 (生于1960年) 李宝生 整理继承发扬杨氏青萍剑法
十代 李剑明 (生于1994年) 马爱军 丁沧生 许云飞 姜永祥
武术大师们一致推崇的练武要诀请点击:练武要诀。择得好师——站的好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