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最有文化的乞丐沈巍(沈巍走红引发争议)

最有文化的乞丐沈巍(沈巍走红引发争议)因为你还在争啊,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你觉得你自己做的够优秀了,你觉得你自己够努力了,但是为什么这个社会没有给我应有的回报?所以你虽然没有和特定的人在争,但在和社会争名,争地位,你这个叫能叫不敢为天下先吗?是不争吗?有些朋友说这些话我都懂,很多人翻译过,不需要你再重复。老子讲的道理你真的懂了吗?其实上面这些话换成通俗讲就是心态很重要。有些朋友对工作不满,对老板不满,对很多事情不满,觉得很多人或者社会亏欠了他很多。这就不是不敢为天下先,这就不是不争了。诸子百家中流传世界最广的一本书叫《道德经》,这一本书虽然现在作者有争议,版本也有争议,那81章的通行版也受到很多稍有研究的人的诟病,但这都不妨碍我们从这里面受到启发。老子在《道德经》中一直提倡要居下位,比如经常听到的话:不敢为天下先,上善若水,水处众人之恶,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

一位黑白头发打结,衣着有些脏,但脸和手不脏的爱看书,爱讲国学的“流浪汉”最近非常火,这个人叫沈巍。因为认为垃圾中还有东西是有用的,捡出来使用,最后被人视为行为不正常。最近因为这个“流浪汉”沈巍先生与网友谈《左传》,《论语》《了凡四训》等国学内容而迅速走红。

最有文化的乞丐沈巍(沈巍走红引发争议)(1)

走红之后的沈巍先生不堪其扰,坦言不想走红,很多人去看沈巍先生并非是为了听国学,而只是为了看一看这位网络红人长什么样,抱着好奇的心态,还有的是为了蹭流量开直播,当然真心去听的也有,支持者认为他就是大师,虽然沈先生一直纠正。围绕沈巍先生呈现了整个社会的众生相。我也曾写过二篇文章讨论此事,这一篇就不再讨论此事,这一篇我想谈一谈国学。

最有文化的乞丐沈巍(沈巍走红引发争议)(2)

有网友说沈先生的走红,直接让某个新华书店的《左传》直接断货,这是几十年来从没有发生过的,这里也可以看出沈先生对整个社会的积极和正面的意义。有人持反对意见,有网友在我前面二篇留言原来这就是读国学的结果啊,我终于明白了。还有网友说国学如果真的有用,那沈巍就不会变成流浪汉了。

国学真的没有用吗?知常容想说的是你可能没有深入地去了解,才会这么武断地下结论。我来举几个例子,你听完之后再下结论。

处事

诸子百家中流传世界最广的一本书叫《道德经》,这一本书虽然现在作者有争议,版本也有争议,那81章的通行版也受到很多稍有研究的人的诟病,但这都不妨碍我们从这里面受到启发。

老子在《道德经》中一直提倡要居下位,比如经常听到的话:

不敢为天下先,上善若水,水处众人之恶,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

有些朋友说这些话我都懂,很多人翻译过,不需要你再重复。老子讲的道理你真的懂了吗?其实上面这些话换成通俗讲就是心态很重要。有些朋友对工作不满,对老板不满,对很多事情不满,觉得很多人或者社会亏欠了他很多。这就不是不敢为天下先,这就不是不争了。

因为你还在争啊,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你觉得你自己做的够优秀了,你觉得你自己够努力了,但是为什么这个社会没有给我应有的回报?所以你虽然没有和特定的人在争,但在和社会争名,争地位,你这个叫能叫不敢为天下先吗?是不争吗?

因为你觉得做的够好了,那自己就没有错误,等于把自己居在高位了,当然觉得很多人或事都欠自己了。如果你觉得自己做的还不够好,那你会觉得自己有怨气吗?自然会努力干活,哪有心情去埋怨呢?

最有文化的乞丐沈巍(沈巍走红引发争议)(3)

夫妻之间关系为什么处理不好,那就是因为你觉得自己为对方做的太多,做的够好了,父子之间关系为什么处理不好,那就是因为你觉得做的够好了,你与工作关系处理不当,那也是觉得自己已经够好了。诸如此类等等,自然你就心生怨恨,你心中越怨恨,你就会越觉得自己做的已经很好很努力了,那就会更加怨恨,如此循环。

有些人不太明白舜为什么对自己的父亲和兄弟那么好,他们天天想着法想把舜害死,可以夺取舜的一切,不是一次二次是很多次。那是因为舜觉得自己做的实在太不够好了,因为自己的不够好,才会让父亲觉得他不孝,所以他就更加孝顺。他父亲为什么一次比一次对他更加的坏呢?因为他的父亲觉和对舜够慈爱了,不管怎么坏都已经很慈爱了,自然就会越来越出格,越来越坏了。

这个例子我在好多篇文章中都举例用到,这样你还觉得《道德经》没有用吗?

最有文化的乞丐沈巍(沈巍走红引发争议)(4)

为学

接下来我们来谈一谈《论语》

《论语·为政》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句话知名度很高,为什么一定要先志于学,才能立,才能不惑然后等等呢?

为什么要志于学?学什么?

《论语》开篇有一句叫学而时习之,这句话估计很多人都会背。

你知道你要学什么吗?如果你清楚了,那自然就不在志于学这个阶段了,如果你不清楚,那说明你还处在这个阶段。学不是装东西,不是将知识往里装,装的越满越好,那充其量是一台电脑。

有人说,当然是学对自己有用的东西。这句话就讲到点子上了,你的根就是你自己啊,很多人在学习的时候,看到这个好,看到那个好,然后都想学,结果学到最后不知道学什么了,这就是邯郸学步啊,我们当年看到这个寓言在嘲笑那个人,但是我们在学习中呢?

最有文化的乞丐沈巍(沈巍走红引发争议)(5)

学问越多就是越好吗?,你如果是做学问那是当然,因为这是你的职业。当找到适合的,然后专心研究,这就是志于学的重要任务,当你确定这个任务最终明白什么才是圣人之志,那就已经是立了,三十而立的立了。

圣人之志就是标准,好比这是一把尺子,你终于拥有了。有了这把尺子,看到一个物件去量一下自然就知道长短了,很轻松,很清楚。如果没有这把尺子你怎么知道这个物件的长短,自然会瞎蒙蒙,那怎么可能不惑呢?怎么会不感觉到迷茫呢?至于后面的就不展开说了,我记得我写的一篇文章有详细的论述,记不清是哪一篇了。

圣人是并不希望胡乱看书的,至少在为学阶段。

比如孔子就有著名的过庭语,这个例子我也反复引用过,他让他的儿子必须要读《诗经》和《礼》。

老子对读书的看法也是类似,圣人不出门为什么对天下那么知晓呢?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

王阳明先生先生也谈到类似的观点,原话在《传习录》中有,我懒得去翻书了,大意就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那你如果沉迷于某一项爱好,必然就会废掉精力,影响你的学。

所以学不是学知识,而是找到圣人之志,找到那尺子,为了三十而立。否则就永远在为学阶段打转。这是多么清晰的一条学习路径,这是人生的成长路径,每一阶段都给你标的一清二楚,你还觉得《论语》没有用吗?

最有文化的乞丐沈巍(沈巍走红引发争议)(6)

从哪里开始

有些人总是觉得国学是很好,也是太好了,但问题是不知道从何入手。那就从你的根入手,从你自己入手。人对父母之爱是天然的,人有恻隐之心也是天然的,这是人如昏镜中一点明亮的地方,你找到这个地方,然后拼命维护努力培养,难道还怕他不会生根发芽吗?这是王阳明先生的观点。

这诚孝的心便是根。许多条件便枝叶。须先有根,然后有枝叶。不是先寻了枝叶,然后去种根。

但很多人却不是从这里开始,自然看到好的觉得使不上力,用不上去,因为你的根没有找到。

天下留存的道理万千,都是有道理,你为学,不是挑最好的,是挑你最合适的

沈巍先生自己也说自己走红这身打扮占了很大分数,如果不是这个模样不会走红。所以当事人是一清二楚,而支持者清楚吗?

这世界你如果强行列出一个好,那必然就有一个不好。正如沈先生的同学说,你不要觉得是你们要可怜他。他觉得可怜你们,你们是手机的奴隶。

围观的人因为好的标准有万千,所以看法自然就有万千了。暂时写这么多了,写太长没人看了,不怕文章长自己去我专栏找吧。

最有文化的乞丐沈巍(沈巍走红引发争议)(7)

最后知常容觉得那些奔着消费沈巍先生的朋友适可而止,人可以图利,但不可唯利,不可被利蒙住眼睛,君子取财取之有道,不知东西南北似乎有些可悲。持续奔去消费沈巍先生也许是不知这个理吧。

这就是当你认为他们该适可而止,他们就马上在你眼中成了不好的。所以老子为什么说这么一句: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这就是国学的魅力,你怎么可以说国学没有用呢?只是你没有走近他,这是一块玉,走近才知美。沈先生带给我们太多的思考和启发了,感谢沈先生。

最有文化的乞丐沈巍(沈巍走红引发争议)(8)


若你喜欢传统文化,可以关注我,我叫知常容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