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经典语录摘抄及感悟(没有谁真正懂得老子)
老子经典语录摘抄及感悟(没有谁真正懂得老子)列夫托尔斯泰说过:“没有任何事比永久的善良更能美化我们的生活,或是别人的生命。” 至高善良是一个人对生命的敬畏,更是对人生的顿悟。善良正如“送人玫瑰,手有余香”你对别人好,别人同样也会投桃报李。 可是至高的善良却是一种圣人的境界,是与生命可以等同视之的无价之宝,我们应该拥有的是一颗与之企及的心,那不是攀比和愿望,而是人之初始就存在的理由,毕竟,人之初,性本善。在这里谈论大众观念中的善已经没有意义了,在上善若水这句话中,上于善必然是离不开的,两个字一起那便是至高的善良。在《说文》中这三个字给“上”这个简简单单的字做出了一个简单且精辟的概念,而高又有多高,当然这里的高不能以纯粹的位置关系来说明,要以思想,以哲学文化来谈论一种处于精神于灵魂上的高度,这种高度是飘渺的,却又是极具特色的,这个高度也是人为的,这个高度是老子个人精神意志的体现,那么上善若水的上又有多高呢。最好的,最上乘,亦既是最完美的
老子的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这仅仅四个字的短语,值得后人千年的思考和学习,字字为金,那么我就一个字一个字的来阐明我的想法与体会。
第一个字“上”字,“上”字是什么意思,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汉字文化里,上子的意思在哪里都别具一格,即使到现代,如果你对着他人向上指一指,那么根据不同的环境和场景也就有着太多不同的涵义,在字典中“上”的意思是位置在高处于下相对,上下皆为一种纯粹的空间概念,在此我们不论下,只谈上。
上,高也。——《说文》
在《说文》中这三个字给“上”这个简简单单的字做出了一个简单且精辟的概念,而高又有多高,当然这里的高不能以纯粹的位置关系来说明,要以思想,以哲学文化来谈论一种处于精神于灵魂上的高度,这种高度是飘渺的,却又是极具特色的,这个高度也是人为的,这个高度是老子个人精神意志的体现,那么上善若水的上又有多高呢。
最好的,最上乘,亦既是最完美的理想状态,这并不是我想要的答案,却是可以得出的唯一答案,最完美的理想状态,是人无法达到的乌托邦,是寄存人类美好期待的伊甸园。是万千人寻找的桃花源,仅仅这一个字,上善若水就拔到了一种新的高度,只是可惜这个高度太高,高到难以企及,或许只能以“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心态来穷尽自己的一切吧。
第二个字“善”字。如今谈到善字,联系到如今这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和种种不堪入眼的野蛮行径,善这个字隐隐显得有些讽刺和可笑,或许我们先无论“上”字的高度,仅仅是“善”这一个字的高度,人类都没有企及吧。这不只是文化和品德的这样单纯的问题,这是时代于文明进步的问题,一个人在温饱的基础上才会追求更高的理性思维和道德观念,可人的感情和意志又将善的界限变得飘忽不定。
在这里谈论大众观念中的善已经没有意义了,在上善若水这句话中,上于善必然是离不开的,两个字一起那便是至高的善良。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没有任何事比永久的善良更能美化我们的生活,或是别人的生命。” 至高善良是一个人对生命的敬畏,更是对人生的顿悟。善良正如“送人玫瑰,手有余香”你对别人好,别人同样也会投桃报李。 可是至高的善良却是一种圣人的境界,是与生命可以等同视之的无价之宝,我们应该拥有的是一颗与之企及的心,那不是攀比和愿望,而是人之初始就存在的理由,毕竟,人之初,性本善。
若既是如同,也是祈愿,或许老子的言语于最初的思想,只是将星辰看透,却没有想将其摘下来。或许在一个夜晚,面对着星辰浩瀚的夜空,许下了这样的愿望“上善若水”他将这个心愿传于后世,希望由后人们来完成自己的心愿,
是啊,无论是谁面对着这片天,这片地,这星辰大海,只会更加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渺小和无知,老子应该看到的不止这些吧,他或许看到千年之后战争的硝烟永不弥漫,泪水中充斥着的只有激动和欢喜,血于汗布满大地,那是善良和努力的川流,只可惜老子盼望的千年,不是我们的这个千年。
最后一个字“水”应该是意义最为广远的字眼了,水是无色透明的,最卑微也最不起眼,但一切生物都不能离开它而存活。水以柔弱为品德,不与人争。随物就形,顺从引导,该流则流,当止则止。它默默地滋养着万物,却从来不求回报。水,避高趋下是一种谦逊,奔流到海是一种追求,刚柔相济是一种能耐,海纳百川是一种胸怀,滴水穿石是一种毅力,洗涤污秽是一种奉献。
这不正近似于老子所说的“善”吗?“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真正怀有善心的人,总是能把自己放得很低,他们做了好事从来不希求回报;他们胸怀宽广,内心沉静安宁,知世故而不世故;他们仁慈友爱,真诚守信;他们语言平实,从不矫揉做作;他们管理人、事总是柔和有序,大公无私;他们做事量力而行,不好高骛远。他们总能在合适的时候做最合适的事情。
水是品德聚集的完美模板,也是代表至高善良的不可思议的存在,更是为人之道的圣师,可是它来与自然,来与天道,人无法成为水,更无法成为天,可人有人的善,那是祈愿,那是为人的骄傲,那是实现自我意志的原始表达,是我们追逐理性所求的资本。
《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的不争的姿态,谦逊的本性,或许是老子所走的善路,也是老子所追寻的道,他或许走的很远也或许只是窥视其中的门栏,可是他认识了善于水的关系,那是我们后人存世的标杆。
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处于众人所不注意的地方,所以是最接近道的。我们每个人都在求这样的道,只是我们所求的,远比我们所能得到的,所能做到的多了太多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