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千与千寻揭示的儿童心理真相(千与千寻揭示的儿童心理真相)

千与千寻揭示的儿童心理真相(千与千寻揭示的儿童心理真相)但它的魔幻之处就在于:不同的人看完,都有完全不一样的体会。这样的剧情,即便是5岁的孩子也能看懂。看完回来后,我孩子告诉我:千寻很善良,所以遇到很多好人,她也很勇敢,才能战胜困难。妈妈,如果你变成猪,我也一定会像千寻一样努力去救你的。我笑了,我怎么会变成猪呢?然后鼻子一酸:我们的孩子,不管发生什么,都会坚定地站在我们这边。故事其实很简单,一个叫“荻野千寻”的小女孩跟随父母搬家,因父亲走错路,误入魔法的幻境,最终千寻靠自己的努力和运气帮助家人回归现实。

如果一生只能陪孩子看一部电影,那一定是《千与千寻》。

千与千寻揭示的儿童心理真相(千与千寻揭示的儿童心理真相)(1)

它是至今为止唯一一部获得奥斯卡最佳长片奖的日本动画,豆瓣以9.3分冲上TOP250榜单第7位,动漫品类排名第一。

随着今年在国内院线的全面上映,《千与千寻》再次成为热门话题。如果你以为这只是一部现象级的动画,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知乎网友热评:第一次看它,我还是个孩子,读到成长与承担;第二次看它,初入社会,理解人世间冷暖;第三次看它,陪孩子一起,被感动到热泪盈眶。

能保持18年的人气居高不下,被无数网友观看三遍以上,说它是神作,一点也不过分。

我并不是动漫迷,但这部片一上映,也带孩子去看了。

看完回来后,我孩子告诉我:千寻很善良,所以遇到很多好人,她也很勇敢,才能战胜困难。妈妈,如果你变成猪,我也一定会像千寻一样努力去救你的。

我笑了,我怎么会变成猪呢?然后鼻子一酸:我们的孩子,不管发生什么,都会坚定地站在我们这边。

千与千寻揭示的儿童心理真相(千与千寻揭示的儿童心理真相)(2)

《千与千寻》揭示1:孩子对父母,无条件的追随

故事其实很简单,一个叫“荻野千寻”的小女孩跟随父母搬家,因父亲走错路,误入魔法的幻境,最终千寻靠自己的努力和运气帮助家人回归现实。

这样的剧情,即便是5岁的孩子也能看懂。

但它的魔幻之处就在于:不同的人看完,都有完全不一样的体会。

作为父母,感动之余,也通过这部动画,重新读懂了孩子。

片中的千寻,一开始是个有点娇气和叛逆的小姑娘。在搬家的路上,对着新学校吐舌头的样子,和万千家庭中不谙世事的小孩子一模一样。

千与千寻揭示的儿童心理真相(千与千寻揭示的儿童心理真相)(3)

对新学校表示不满的小千寻

千寻父母对她的态度,也让我看到很多自己的影子:千寻害怕,不敢走进阴森诡异的隧道,劝说父母不要进去,爸爸却说:“千寻好胆小啊!”

而妈妈则说:“那你就在车上等我们吧!”说完径直走进隧道,也不管身后孩子有没有跟过来。

接下来爸爸妈妈看到新奇事物,闻到食物的味道,不论千寻愿不愿意,直接就去了,任由身后的小孩独自追赶。

我们是不是也经常这样,认为孩子除了我们别无依靠,笃定了孩子会跟上,所以不回应她们的担忧,直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千与千寻揭示的儿童心理真相(千与千寻揭示的儿童心理真相)(4)

跌撞着追赶父母的千寻

来看看这对父母不听女儿劝告的后果:他们走进了无人的料理店大快朵颐,把自己吃成了猪。

油头肥脑、满脸残渣、不雅的吃相、油腻的嘴脸……像不像成年人在现实中贪婪不堪的样子?

而孩子始终纯净,面对诱惑只认准自己的原则:未经主人允许的食物,不可以吃。

多简单一句话啊,成年人用来教给了孩子,自己却忘了。

千与千寻揭示的儿童心理真相(千与千寻揭示的儿童心理真相)(5)

千寻父母在欲望和贪婪的趋势下,被魔法控制变成了猪

每一次父母犯错的时候千寻都在边上提醒,但父母总是不听。这时候的小千寻,一定对父母充满了失望吧?

然而,千寻从未对父母抱怨和责怪过,当明白父母真的被变成猪之后,千寻毫不犹豫踏上解救父母的征途,对父母说的只有:“我一定会救你们的,不能吃太胖哦,会被杀掉的!”

问问自己:当孩子犯错,我们能不能像孩子一样,不质疑不责备,只告诉她我一定会帮你?

这就是《千与千寻》揭示的第一重亲子关系真相:孩子对父母的爱,远比你想象的要多得多。

父母可以有很多个孩子,孩子却永远只有一对父母。父母一生有很多追求,而几乎所有孩子的追求都只是获得父母的认同。

我们总在歌颂父母之爱伟大无私,却忽略了孩子对父母的爱,才是真正无条件的。

在孩子的世界,父母大过天,哪怕你像猪一样狼狈不堪,你的孩子依然只关心你是否平安。

千与千寻揭示的儿童心理真相(千与千寻揭示的儿童心理真相)(6)

无条件的爱:不管你做错什么,我都爱你

《千与千寻》揭示2:在最信任的人面前才会肆无忌惮

千寻为了救父母,经历了很多这个年龄本不该经历的磨难。

一个人在黑夜里跑下随时可能坠毁的长梯,向陌生的老爷爷寻求帮助,找可怕的汤婆婆请求得到工作,面对各种面目狰狞的妖怪,被安排做最苦最脏的活……

这些苦难,千寻全盘接受,夜晚躲在被窝瑟瑟发抖不敢入睡,也依然隐忍。

直到第二天她跟着白龙躲在草丛中吃下他给的饭团,终于忍不住嚎啕大哭。

千与千寻揭示的儿童心理真相(千与千寻揭示的儿童心理真相)(7)

在安全的环境,才敢放声大哭

白龙对千寻的帮助和善意,让千寻能确认:这是一个可以信任的人。

面对白龙,千寻终于将憋了一肚子的委屈全部哭出来了。

这是《千与千寻》揭示的第二重真相:孩子只有信任你,才会对你情绪诚实。

孩子天生都是情绪诚实的,从一出生的哭啼到慢慢学会的反抗与发脾气,这些都是她们真实的情绪体现。

2岁以后,孩子逐渐懂得分辨周边环境和人,当她觉得环境不安全时,她会选择隐藏情绪来保护自己。

不要总是嫌弃孩子呱噪、不讲理,因为只有在最信任的人面前,她才会表现出最真实的情绪。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孩子不再对你表达愤怒,有秘密藏在心里不再告诉你,这并不是她真的长大懂事了,而是她已经不再信任你。

千与千寻揭示的儿童心理真相(千与千寻揭示的儿童心理真相)(8)

《千与千寻》揭示3:阻碍孩子成长的,正是父母

影片里的反派汤婆婆是一系列魔法的控制者,她将人类变成牲畜,夺走工作者的名字让她们无法回归现实,所有人都怕她。

却有一个人能治她:她的巨婴宝宝。

只要宝宝一哭,不管外面发生多大的事情,凶狠可怕的婆婆立刻变成温柔的小绵羊去房间哄他。

千与千寻揭示的儿童心理真相(千与千寻揭示的儿童心理真相)(9)

上一秒凶神恶煞,下一秒细声细语,汤婆婆的”反差萌“

宝宝住在汤婆婆的套间里,房间堆满了玩偶,要任何东西只要一伸手都可以够到,连房间的灯都设置了白天和黑夜的模式。

汤婆婆不让宝宝接触外面的世界和人,说外面有很多病菌,会让宝宝生病。

电影的表现手法自然是夸张了些,但生活中对孩子保护过度的父母也并不少见。

给孩子优越的生活环境,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让孩子自己去现实中摸爬滚打,替孩子做决定,干涉孩子的每一步成长。

汤婆婆给宝宝搭建了应有尽有的居住空间,宝宝就失去了自己动手解决的能力;汤婆婆用强大的魔法保护他,他就失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汤婆婆限制他接触的人,他就失去了主动社交的能力。

所以当宝宝被千寻拒绝后,他永远只会说一句话:“你不答应我,我就哭!”

这样的逻辑,和现实中的巨婴一模一样:想要的东西直接索取,索取不到就向通过哭闹找父母帮忙。

但巨婴真的生来就这样吗?并不。

宝宝后来跟千寻一起出去,路上走累了也坚持自己走,通过劳动感受到很大的乐趣,跟大家一起做出了漂亮的头绳。

这些,都是汤婆婆不在的时候做到的——当控制他的人不在,他很快就能适应环境。

这是《千与千寻》揭示的第三重真相:控制孩子的父母,剥夺了孩子自身的能力。

当发现你的孩子对你依赖过度,不懂得独立思考,不妨试试放手。先让他拥有独立的机会,才有可能锻炼出独立的本事。

千与千寻揭示的儿童心理真相(千与千寻揭示的儿童心理真相)(10)

脱离控制的宝宝,学会了自己走路

《千与千寻》是一部千人千面的动画,你从中看到什么,取决于你自己。

找个时间,放下手机,放下工作,陪孩子看看《千与千寻》吧。

希望你能读到感动与珍惜。

也希望这部动画,能让你更懂你的孩子。

如果你也喜欢,就给文章点个赞,让更多父母看到它吧!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