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历代法老书籍(每天解读一本书)
古埃及历代法老书籍(每天解读一本书)第一个重要的原因就隐藏在莎草这两个字上,莎草纸是用一种特殊的莎草制造的。莎草是一种长在湿地或沼泽上的植物世界各地都有,但是只有埃及有一种特殊的莎草可以长到三米多高,莎草纸只能用这种莎草来制造,其他的品种都不行,我们把这种特殊的莎草叫纸莎草只纸放到了开头,莎草在古埃及可不是专门用来做纸的,莎草可以吃,可以编成船只,莎草也可以切成片变成窗户。莎草纸到底是怎么被发明出来的,现在已经无法知道了。但是作者在书中做了一个猜测,很可能就是当时一位村里的记录员回家后,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妻子用蓑草编成的窗户上写写画画,然后想到了用莎草来记录村子里面的事情。那可比在石版上记录方便多了,于是莎草纸的雏形就诞生了。但是纸的大规模使用就要等到1500年之后的东汉了,还有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早在公元前3000年就诞生了,但是直到楔形文字最后消失用来写字的主要载体都是木版。这中间经历了几千年的时间,这时候再看古埃及的莎草
今天为大家解读的这本书是《法老的宝藏》,书里说的法老的宝藏可不是电影夺宝奇兵里面的神秘宝物,而是在当时非常常见的一种东西,莎草纸其实就是当时记录各种信息的纸。在这本书里,作者结合考古发现为我们还原了一个完整的莎草纸兴衰史。莎草纸在公元前3000年被发明,从那时候开始它就在影响着古埃及甚至是整个西方文明。但是到了公元1000年的时候莎草纸在短时间内就完全消失了。莎草纸说的是指其实和我们理解的只是不一样的,我们心中理解的只是把各种纤维材料打成纸浆,然后再用纸浆造纸,所以也叫做浆汁。莎草纸更像是一种用莎草芯儿编成得又薄又软的席子。
而且当我们中国的造纸技术传到西方后,莎草纸没有了竞争力很快就消失了,甚至连它的制作技术也完全失传了。所以要让我们中国人去了解莎草纸的历史,我们心中肯定都会有一种自豪感,甚至还有那么一点点的不屑。莎草纸这种已经被淘汰的技术,我为什么还要了解呢?这不就和拉着一个00后,非要和他聊一聊bb机的维护技术一样吗?当然不是啦,我们去读这本书肯定不是为了去学习怎么修bp机这种用不上的冷知识。在这本书里我们可以看到作为一种新技术在公元前3000年前,莎草纸是怎么开始流行的,又是如何影响埃及甚至是整个西方文明的。最后又是如何被新技术完全替代和消亡的。莎草纸虽然后来完全消失了,但是它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理想化的素材去观察技术是如何演化的。
我们都知道做实验需要尽量的理想化,把不相干的因素排除掉,这样更容易找到真正的趋势。莎草纸就是这么一个非常理想化的样本,首先它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技术从诞生到完全消失的完整周期,经历了4000年。而且因为这一周期的持续时间够长,影响的范围也够大,所以它能避免各种偶然因素的影响,更容易看到发展的趋势。虽然最后还是很难达到科学实验那样的效果,但是它仍然可以帮我们更好地理解,现在技术是如何发展和迭代的,这就是我们一起去读这本书的价值所在了。而当你带着这个思路去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想你会和我一样很快地产生两个疑问?
第一,莎草纸为什么会诞生得那么早?
第二,莎草纸为什么会消失得那么彻底?
这两件事到底为什么很奇怪,以及作者在书里又是如何解释这两个问题的。
接下来我们就一个一个地看一下,第一个问题所指诞生的早,这有什么奇怪的吗?现在发现的最早的莎草纸大概是公元前3000年被制造出来的,要知道我们夏朝要到公元前2000年才建立,当然了我这里说莎草纸诞生的早,并不只是说它年代早,而是和文字的诞生相比诞生的很早。我们都知道纸是做什么用的。在上面写字甚至可以说纸的诞生就是为了更好地写字,从我们现在的角度去看,觉得有了文字出现纸那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但实际情况却是除了埃及文明,其他文明从文字诞生到纸的出现,经历了非常长的时间,就比如我们中华文明,甲骨文的出现大概在公元前1500年前。
但是纸的大规模使用就要等到1500年之后的东汉了,还有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早在公元前3000年就诞生了,但是直到楔形文字最后消失用来写字的主要载体都是木版。这中间经历了几千年的时间,这时候再看古埃及的莎草纸就不一样了,现在知道的最早的古埃及文字大概出现在公元前3500年,前面讲了现在发现的最早的莎草纸,大概是公元前3000年被制造的,那所指的实际发明时间肯定还要更早,所以你看在古埃及文字和莎草纸几乎是同时出现的,莎草纸为什么会那么早的诞生呢?通过书里的内容你就可以知道,其实有两个原因,而且两个原因都和莎草纸的名字有关。
第一个重要的原因就隐藏在莎草这两个字上,莎草纸是用一种特殊的莎草制造的。莎草是一种长在湿地或沼泽上的植物世界各地都有,但是只有埃及有一种特殊的莎草可以长到三米多高,莎草纸只能用这种莎草来制造,其他的品种都不行,我们把这种特殊的莎草叫纸莎草只纸放到了开头,莎草在古埃及可不是专门用来做纸的,莎草可以吃,可以编成船只,莎草也可以切成片变成窗户。莎草纸到底是怎么被发明出来的,现在已经无法知道了。但是作者在书中做了一个猜测,很可能就是当时一位村里的记录员回家后,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妻子用蓑草编成的窗户上写写画画,然后想到了用莎草来记录村子里面的事情。那可比在石版上记录方便多了,于是莎草纸的雏形就诞生了。
所以莎草纸就被发明出来,可能就是埃及这个地方的自然馈赠,正好这里有莎草这种东西。只需要把莎草芯切成宽片压在一起就能变成又薄又结实的纸了,很方便。如果没有这种特殊的莎草的话,古埃及很可能也和其他文明一样,要在文字诞生很久之后才会有自己的纸,但是这只能算完成了莎草纸从无到有,从0~1的过程。后来说草纸的制作工艺那可是非常复杂的,如何能把莎草形均匀地切成薄片,如何能把薄片拼在一起变得结实,又如何能让莎草纸表面变得光滑可以书写文字,这些工艺都需要深入的研究才能发展。这部分就不是自然优势能解释得了的了。
第二个原因就在这儿起到了作用,是它让莎草纸完成了从1~n的过程。这个原因也和莎草纸的名字有关,只不过这一次换成了古埃及语里的含义,莎草纸是我们汉语翻译过来的,古埃及语里说莎草纸这个词表示的就是法老宝藏的意思,这也是这本书名字的由来,正是法老的助推,帮助莎草只完成了从1~n。当然了,法老助推靠的不是直接颁布法令要求人人都要用莎草纸,而是通过一本畅销书《亡灵书》,这应该是当时世界上第1本畅销书,我们都知道古埃及人是相信死后世界的,法老建造金字塔就是为了帮助自己在死后升入天界,《亡灵书》就相当于是一个死后世界的导游手册,告诉人们在死后如何应对新世界的怪兽圈套和难关,最开始《亡灵书》是法老所独有的,一般都被刻在墓室的墙壁或是棺木上,因为这是只有法老才享有的特权。
所以《亡灵书》就和现在的奢侈品一样,受到当时所有人的追捧,贵族军队首领甚至是平民,都希望自己享有和法老一样的特权,希望在死后不会迷路。但是不是所有人都建造得起更大的墓室墙壁和棺木。于是说莎草纸就成了最好的选择,任何复杂内容写在莎草纸上,只需要卷起来就能放到棺木里面,于是莎草纸就让人有了踏入永生的机会,即使他们根本买不起一座坟墓,后来甚至有祭司和抄写工会根据客户的需求和心理价位定制亡灵书里的内容,就有专家估计过从公元前1550年开始的1700多年里面亡灵书的抄本数量应该超过了500万份。不过亡灵书流行的价值可不仅仅是让莎草制成了陵墓的标配,更重要的是这么多的书需要有人来写。
亡灵书的流行培养出了大量的抄写工,甚至有专门的培训学校来培养年轻的抄写工,这些人毕业后也不是说只抄写亡灵书。他们还会服务于商人账房记录员等等职业,在后来发现的莎草纸中也的确可以看出只有10%是文学作品,剩下的90%都是文件法规记录账本等内容,其实发展到这一步不单单是一种技术而变成了一种庞大的产业,所以在埃及社会的发展需要莎草纸和抄写的地方越来越多,需要的抄写工也越来越多,当更多的抄写工被培养出来之后,又会有新的需求会被发现,于是就这样在法老的亡灵书的助推下,莎草纸的产业飞轮就快速的转动了起来。
这还没完,在这本书里作者提供了一张古埃及莎草纸产量的图表。在图表中可以看到,公元前300年之前莎草纸的产量虽然一直在上涨,但上涨得比较缓慢,可是从公元前300年往后,短短的三四百年之间,莎草纸产量从不到5亿张,迅速的增加到了200亿张,上涨了4倍还要多。亡灵书的流行是从公元前1550年开始的,1000多年后莎草纸突然来了一次指数级上涨,其中一定有什么其他的原因。如果之前的阶段我们称作是从1~n的增长,那么公元前300年开始的这个阶段,我们就可以称作是n到n次方的增长了。
怎么做到的呢?在公元前300年前后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了古埃及,亚历山大城成了西方的文化中心,这个时候埃及的莎草纸就不只是在埃及内部消耗了,而是形成了国际化的贸易。埃及生产的大量莎草纸只会出口到其他地方。有学者就说,到了罗马时期埃及的莎草纸一旦歉收,整个罗马世界的商贸往来和国家事务就会陷入瘫痪,无数的抄写工也会面临失业,就这样莎草指在国际贸易的帮助下变成了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础设施。
所以总结一下,第一个疑问就可以解答了,莎草纸为什么会出现得那么早这种情况,当然有运气的成分,在埃及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有可以造纸的莎草、有看重死后世界的法老,这些虽然是偶然。但是在莎草纸增长飞轮快速转动的背后,还是需求和供给的互相激励。讲到这里第一个疑问就解答了。
接下来我们看第二个疑问,莎草纸它是为什么会彻底消失,这个问题其实更加奇怪,你要知道莎草纸发展到后来。对古埃及文明的影响那是非常大的,其实不止是古埃及,对整个西方文明的影响都特别大,书里就用这样一句话来评价:莎草纸是西方文明的助产士。我说一件事你可能就明白了,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古埃及之后,亚历山大城就变成了整个西方文明的中心,在那里有全世界最大的图书馆,亚里士多德,欧基里德,德阿基米德等等这些当时最有智慧的人,他们的思想都被保存在了亚历山大图书馆里,而记录这些思想最重要的载体就是莎草纸。其实不光是图书馆了,如果没有做莎草纸,可能古埃及文明的地标胡夫金字塔都不会存在。
在书里就提到了一个2013年的考古发现,发现了许多文字材料都属于建造胡夫金字塔的监工团队的,这些以莎草纸为载体的材料记录了当时供给的数量和金额,不只是账单,还有项目进度表,记录的团队一个月内的日常活动便于项目管理,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没有说莎草纸而是石板、木简记录这些信息会多麻烦。像胡夫金字塔这样大规模的项目是不是能完成,可能都要打个问号。
你看莎草纸如此重要,按理说已经完全嵌入到了西方文明里了,但是非常奇怪,它可以发展几千年,却在短短的三四百年里面完全绝迹了。而且是一点痕迹都没有的那种绝迹,你现在如果去埃及旅行的话,还是可以买到当地制造的莎草纸的,不过现在莎草纸的制造技术,那是现代人根据自己的理解重新发明的,当初的制造技术已经完全失传了,你可能会说了就没有什么奇怪的吧,技术更新迭代,新技术代替老技术,那应该还挺常见的。
没错。现在有了电话,谁还去拍电报啊,但是你要注意这种新技术能替代旧技术,那是因为在功能上有了巨大的革新。电报只能滴答滴答的传信息,要想听明白还要有专人翻译,但是电话就可以直接传语音,我们都知道后来是中国发明的浆纸代替了莎草纸,但是浆纸在功能上并没有碾压莎草纸,甚至在很多地方还不如做莎草纸,比如说莎草纸就更结实,更容易保存。所以我们今天还能读到胡夫金字塔的建造日志,如果换成浆纸的话那就不一定了,当然你可能还会说浆纸在功能上虽然没有压倒性优势,但是制造浆纸的原材料简单啊,制造成本低啊,但是这只能说明浆纸有竞争力并不能解释莎草纸为什么会完全消失。
为什么这么说呢?在书中就介绍了这么一个情况,莎草纸产量从诞生到公元200年一直在增加,但是再往后产量就开始下降了,你要知道在这个过程中和莎草纸竞争的可不是浆纸,浆纸的技术还没有传到西方呢,这个时候和莎草纸竞争的是皮质,皮质就是用羊皮等动物皮做成的像纸一样的东西,用动物的皮制作成本肯定高,而且用来制造莎草纸的莎草是一年四季都可以生长和收割的。动物的驯养还要分季节不如莎草纸稳定,你看如果浆纸完全代替莎草纸只是因为成本更低,那为什么皮质可以比更便宜的莎草纸更有竞争力呢?
这就是第二个疑问了,其实说起来莎草纸之所以会彻底消失,还都是它的优势给自己埋下的种子,前面讲过制造莎草纸不是随便一种植物都行的,必须在埃及生长的那种莎草才行。只要控制了埃及地区的莎草,就相当于控制了整个莎草纸产业,古埃及的法老也的确是这么做的,他们把这些莎草视为珍贵的资源。在货币诞生之前,法老就在用莎草纸进行贸易,换取谷物宝物等等其他物品,所以最开始说莎草纸行业还是相对封闭的,造纸技术也会被严格保密,等到亚历山大征服埃及之后,莎草纸行业的专有权才开始有了松动,那时的王室已经不再控制莎草纸的生产了,只是把莎草纸的分配、零售和税收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等到后来古罗马统治时期,莎草纸的专用权已经完全消失了,和其他的农业没有什么区别,可就是这样,埃及依然是唯一大量出产莎草纸的地方。因为只有这里有完整的造纸产业,其实到了后来这种特殊的莎草已经不是埃及所独有的了。意大利的西西里岛上就有这种莎草,其实我们现在能看到的莎草都是西西里岛上生长的,因为在莎草纸消失后,莎草在埃及也绝迹了,只有在西西里岛还生长着这些莎草,相传这里的莎草就是从埃及引进的,其中一个说法引进莎草的是伟大的科学家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出生在西西里岛,年轻的时候曾经在亚历山大城学习过,那个时候他就了解过制造莎草纸的技术。后来回到西西里岛的时候,他就把梭莎草和造纸技术引进了回来,不过就是这样,西西里岛的莎草纸行业依然没有发展起来,因为没有配套的造纸产业,所以当地的农民只是用莎草来编织草垫。
于是自始至终埃及都是莎草纸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的产地,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莎草纸一直都是垄断产品。在托勒密二世统治古埃及的时候,小亚细亚的帕加马城又成为文化中心的趋势,这对于亚历山大城来说是非常不利的,于是托勒密二世就通过莎草纸的垄断地位去控制帕加马城的书籍贸易,甚至在后来埃及的莎草商人还建立了类似欧佩克那样的价格垄断联盟,欧佩克是通过控制石油产量来控制石油价格的,同样的埃及的莎草纸商人也是通过控制莎草纸的产量来维持所导致价格的,即使在所指被皮纸取代了,公元三四世纪莎草纸的价格依然被维持在皮质的1/4。
讲到这里你应该也可以感觉到了,对于埃及的莎草纸商人来说,他们要想利益最大化,那就必须做到2点,第一必须把莎草纸的制造能力,牢牢的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这样才能维持自己的垄断地位。第二还必须控制莎草纸的产量不能一下子生产得太多,否则所导致的价格就会下降,但是西方对莎草纸的需求可一点都没有减少啊,尤其是到了后来基督教开始兴起,当时超过80%的圣经都是写在莎草纸上的,基督教传播的越广对莎草纸的需求就越多,还有后来阿拉伯文学在整个伊斯兰教世界快速发展也催生了对莎草纸的大量需求。
所以一方面是被管控的产量,一方面是需求的快速扩张。这样矛盾就出现了,需求无法满足,那就只能寻找替代方案了。这本书里就记录了这么一件事十世纪末的时候,一个北英格兰的罗马要塞会定期收到莎草纸供给,但是纸张的数量越来越少,最后不得已指挥官平时只能用砍伐木头做出来的木简来记录日常信息,只有需要提交正式报告的时候才会写在莎草纸上。有了矛盾就需要解决,这个时候先进入备选的就是皮质了。别看皮纸的成本高,而且不是一年四季都可以生产,但是羊可以到处养,原料到处都是。再加上皮纸可以擦掉,反复使用也可以降低一些使用成本,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西方的古书都是皮质的原因。
当然最后真正将莎草纸完全替代的还是中国的浆纸,浆纸不依赖任何的特殊材料,猪皮破布渔网都可以成为造纸的原材料,既有皮质到处都能生产的产地优势,又有比莎草纸还便宜的价格优势。就这样莎草纸的优势完全没有了,很快就被浆纸替代。作为莎草纸原材料埃及的莎草价值也大打折扣。后来阿拉伯人征服埃及之后,埃及人口又出现了爆炸式增长。原来种植莎草的沼泽也被拔光了莎草,排干了水,种上了粮食。
很快这种特殊的莎草在埃及就彻底地消失了,和莎草一起消失的还有制造莎草纸的技术,从这个过程我们已经可以知道了莎草纸的消失,最主要的原因不是自己的功能特性不够优秀,而是因为它无法满足更大规模的需求。莎草纸发展的过程我们了解完了,虽然书里讲的是莎草纸技术的演化过程,但是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很多现在技术发展的影子,就比如在莎草纸刚诞生的阶段,虽然在功能上已经完全超越了同时期的其他速写材料,但是莎草纸还只是在很有限的范围内被使用,最后帮助莎草纸技术完成大规模扩散的是因为亡灵书的流行。
它不仅把莎草纸的优势完全展示了出来,还培养出了大量的造纸工和抄写工,把莎草纸的产业基础给打牢了,这才有了后来的情况。在古埃及的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了莎草纸,虽然这是3000年前发生的事情,但是这个场景即使到了现在还仍然会重现,从2010年开始,因为比特币和区块链而火爆起来的GPU就是类似的情况,GPU本来是图形处理器,你可以理解为专门用来处理图像的CPU,原来只有一些游戏发烧友才会追求更高性能的GPU,那是为了追求游戏效果,可是后来比特币和区块链火起来了,这就相当于莎草纸的亡灵书,因为挖矿需要大量的计算。
而这种计算就是GPU芯片特别擅长的,这一下就把GPU引爆了,很多玩家都开始抱怨买不到GPU了,更关键的是GPU还非常擅长处理人工智能的计算,所以这次GPU的火爆,除了让GPU的研发公司赚了足够多的钱之外,也为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打好了基础,这不就是莎草纸被亡灵书引爆后的翻版吗?不只是莎草纸刚诞生的阶段,后面的快速发展阶段也一样。一直被重现的。比如在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古埃及之后,莎草纸的产量已经进入了指数增长阶段,可就是如此快速的增长速度,依然无法追上当时人们对莎草纸的需求,这也是后来莎草纸被浆纸完全替代的原因。
你看看我们现在集成电路技术一直遵守着摩尔定律,我们电脑和手机的内存容量一直是每两年增加一倍,但是不论我们如何频繁的换新电脑,新手机仍然觉得容量不够用,指数增加的容量很快就会被更多的需求填满,还好直到现在摩尔定律都还没有失效,其实很难想象摩尔定律失效之后会是什么情况。还有啊,莎草纸虽然在发展,它的制造技术也一直在迭代,但是当时谁也不会想到最后,却是被浆纸这样的外来者击败,我们现在的通信技术从一G到五G也是一直在迭代,但是都是基于基站方式再进行创新,其实现在已经有了另外一种设想了,未来的通信技术更新可能就不是基于基站,而是换成了卫星,未来基于基站的通信技术也有可能像莎草纸一样被完全替代.
所以在一开始我才会说莎草纸的整个发展历史,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理想的研究样本,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儿。如果说从莎草纸的发展中我们可以获得什么,那我会说任何技术都有一个最重要的生死线那也是需求,每个新技术的出现都是为了满足我们某方面的需求,但越是成功的技术越是会激发出更多的需求,如果有一天这个技术无法满足更多的需求了,那它的终点也就到了。
《法老的宝藏》这本书就解读完了,感谢大家的阅读。